《纪念》教学反思7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4-01-24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纪念》教学反思7篇(纪念塔教案反思),以供参考。

《纪念》教学反思7篇(纪念塔教案反思)

《纪念》教学反思1

  1、利用教师谈话和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观察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听、看、认、贴的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进行渗透性看图识字教学,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动物卡、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从中享受识字是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的愿望,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读、互听中,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在互读、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指出不对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

  4、在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的图片制作剪贴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5、参观公园,为公园的动物、植物写保护的标语,是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纪念》教学反思2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教学本课时,我觉得应避免满堂灌,扼杀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及对文章独自的体验,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我在教学上重点突显两个环节:查找并搜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感人的事例。“晓之愈深,理之愈明”,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础之所在。学生在搜集整理白求恩事迹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心灵受浸染震撼的一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明确本文的论证角度及最后一句排比句的作用。

《纪念》教学反思3

  今天学完开放单元《纪念日》后,便开始处理一些习题。

  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的纪念日: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我的潜意识里,就根本没把这道题列入难点之列。但我错了——我巡视的时候才发现,好多孩子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不敢动笔。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对于列出的部分传统节日不了解。对于元宵节,孩子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一年级下期,他们曾多少次反复诵读“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在这琅琅的书声中,他们记住了元宵节,同时也记住了相关的一些习俗。但对于其他几个传统节日,孩子们就不甚了解了。我问道:“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有几个孩子犹豫着告诉我:“好像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其余的孩子,则一脸茫然。我有些急了,追问:“那中秋节呢?知道是哪一天吗?”往台下一望,看到的又是一双双茫然的眼睛。“那端午节呢?”我有些不甘心。可回答我的还是一片沉寂。在那一刻,我的心开始隐隐发痛。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却对祖国传统节日了解如此之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悲哀的'同时,也深刻地进行了反思——这怨不得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可能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点了,对于这方面的渗透太少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会用沉寂和茫然回答我。(当然,作为父母,家长们在这方面肯定也做得不够。)同时,我们的社会,难道不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吗?情人节,各色的玫瑰开满每个鲜花店;圣诞节,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充气棒充斥着大街小巷……那声势之浩大,甚至胜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而像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则几乎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慢慢地淡忘了。在人们的话题中,这些传统节日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低了。即使在谈到这些传统节日时,人们的语言也更少了。于是,我们的孩子们,对于这些传统节日,失去了了解的渠道,失去了感受的氛围。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那令人深思的一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缺失得太多!而我们的下一代,则更是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从20xx年起,中国人开始用放假的形式,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想,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这也是算得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吧!作为教师,这是我的职责!

《纪念》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读本课生字15个,并会用生字口头组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文后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措施:

  1、通过看图激发学生地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教师指导来掌握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自主合作,畅谈所知,形式多样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珍贵”的意思,“纪念”的意思。

  2、指名试着说说,教师再解释。

  3、揭示课题,板书《珍贵的纪念》,领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

  2、放课文录音或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心里跟着读。

  3、同桌互读互帮,解决不认识的字和读不通的句子。教师巡视。

  4、小组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评,再指名评价。)

  6、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扩词。

  (3)做游戏“猜字”。

  三、图文结合,再读课文。

  1、对照插图,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说“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

  (2)小动物们都留下了什么样的“纪念”?小刺猬为什么不动?

  3、指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评价。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珍贵的纪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7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并能选词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措施:

  1、充分利用多样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等方法。

  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畅谈所知,形式多样,朗读感悟。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读课文(中、差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4、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1、用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并用“珍贵”、“纪念”练习说句子。

  3、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小组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5、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字。

  6、交流自己是怎样写的。(大家评议)

  7、教师重点指导“该、刻”。

  8、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9、小组内展示学生的字,并互相评议。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纪念》教学反思5

  学生们常言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鲁迅的文章好,但也难品,有写作手法的原因,也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心理上先入为主的原因。这次教授《纪念刘和珍君》时我用了两个课时和一个早读的时间。

  早读的重点布置了诵读,具体任务是:读熟、解决疑难字词句、把握人物的言行。

  第一课时,分析刘和珍的形象,重点训练了概括事迹和提炼品质两个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针对语言线索,词语移用和比喻说理三个写作特点进行了重点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明白手法是为内容,为中心服务的,而这些手法又可以学习借鉴,做到学以致用。

《纪念》教学反思6

  《纪念》是以“爱护”为主题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借动物给自己造小亭子留什么纪念为故事,告诉学生:最珍贵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小刺猬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它、美化它。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同时掌握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认读部分生字。本篇课文有两幅插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利用教师谈话和观察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图中很有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观察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听、看、认、贴的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渗透看图识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动物卡、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享受中体会识字的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是愿望,达到识字是目的。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读、互学、互评中,进行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在互读、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不对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

  4.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的图片制作剪贴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5.在参观公园,为公园的动物、植物写保护的标语,是结合实际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纪念》教学反思7

  《纪念》一文借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小刺猬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亭子,美化亭子。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意识。本次的课堂教学有几点我认为成功的地方:

  上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和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知不觉中已进入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同时学生借助插图认识了部分生字,为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上本课时,我力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整堂课中有听读识字、情境识字、游戏识字。同时还注重识字的层次性,采用分层识字,一部分在板画和课题中分散识字,一部分进行集中识字。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精美的板书,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好的板书能反映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环节,因此这堂课我设计精美的板书(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简笔画),努力营造识字氛围;

  不足之处: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点在这堂课中还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在小老师带读生字之前有一个小组合作识字的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