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优秀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3-10-1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1

  在外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

  他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

  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他跟女孩子约会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才晓得。因为斯帕奇从来没有邀请过哪个女孩子一起出去玩过,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绝。

  斯帕奇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

  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2

  乔纳森是一名在白宫做勤杂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维斯也是一名白宫里的保洁工。一天,乔纳森说他在锄草时发现白宫的草坪上有几只鹌鹑。戴维斯从未见过鹌鹑,想了解一下鹌鹑的外貌特征,乔纳森却以在白宫里锄了一天草感觉很累为由给推辞了。当时,戴维斯很气愤,负气地说了一句:“你不给解释,我去求助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没想到戴维斯真的这样做了!当时,罗斯福回答得很详细,并放下手头上的书,然后和戴维斯一起来到草坪,指认不远处那只栗黄色头顶的小鸟就是鹌鹑。

  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可开交,戴维斯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扰总统。为这个,乔纳森十分责备戴维斯,认为她懵懂胡来,并警告说:“如果还这样坚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明天就会被白宫炒鱿鱼!”

  后来,这事被罗斯福知道了,他对乔纳森说:“我不觉得戴维斯哪里做得不对,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来!乔纳森,只是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我告诉你,如果一个人连身边的小事也解决不了,就别指望他去解决大事情了!”

  乔纳森还是“顶”了一句:“可我这是为总统您着想啊!如果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候来打扰您,不就影响您的工作了吗?”

“没有!身为总统,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身边的小事情。”能得到乔纳森的了解,罗斯福很感动:“你说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场合。如果实在太忙的时候,不能及时回答他人提出的小问题,但也要说一声抱歉,并给他人解释清楚有紧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马回答。如果下次有机会见面的话,我会记起这件事的……”

“白宫的草坪上,随时看到鹌鹑,如果你不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应明天带戴维斯前去指认,你们夫妻之间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矛盾!”说完这些,罗斯福的话回到了正题,“别以为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诿,或不去理喻!如果这样下去,积怨势必越来越多,民愤就会越来越大。身为总统,不光能做大事,也要会做好小事。在大事与小事面前,我们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罗斯福能成为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这与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3

  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做一个伟大的作家。然而不幸的是,杰克·伦敦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家中既无读书之人,也无经典藏书,更无一个可以引路的老师,他有的就是一颗火热的心。

  十岁那年,杰克·伦敦家中惨遭变故,他不得不离开了美丽的校园,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奔跑于大街小巷,靠报纸赚取几个小钱补贴家用。随后,杰克·伦敦又来到一家罐头厂打工,每日重复着简单、机械、枯燥的工作,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他的初衷,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海里,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没钱买书,他就跟别人借,或是跑到免费公共图书馆“饱餐一顿”.遇到什么好的词句,他就立刻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为了方便记忆,他还把这些东西制作成卡片,贴在床头,插在镜子缝里,挂在晾衣绳上。

  在二十四岁以前,杰克·伦敦一直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时机成熟,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写作之路。可是,一切并非如他想像的那般顺利,虽然他的作品质量相当不错,但寄出去的稿子还是一篇接着一篇地被退了回来。杰克·伦敦的心情十分郁闷,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收获的却是一地的衰草。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打击后,他的内心不禁有几分动摇,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写作吗?

  那天,杰克·伦敦来到一个采石场散心,见一个工人正敲打着一块石头。工人挥舞着有力的双臂,一锤接一锤地敲打着石面,不时可以看到点点火星。尽管那位工人十分卖力,可石头怎么砸也砸不烂,敲打了十几下后,他已挥汗如雨。杰克·伦敦心想,这位工人实在太傻了,继续砸下去,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与其这样,不如放弃。然而,让杰克·伦敦目瞪口呆的是,当工人敲下第三十二锤时,石块“砰”地一声断裂了。那一刻杰克·伦敦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做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就像砸石块的工人,他前面锤的那三十一锤看似无用,实则已一点点地破坏了石块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他每砸一锤就距成功近了一步。虽然他的作品一次次遭到退稿,但这并不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杰克·伦敦夜以继日地耕耘着,每每有什么体悟,或是完成了一篇作品,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就这样,杰克·伦敦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00年,杰克·伦敦终于冲破了层层迷雾,见到了久违的阳光,他出版的小说集《狼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他又出版了《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50余部作品,成了享誉全球的高产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杰克·伦敦的成功告诉我们,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够让你接近自己理想的事情,日积月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石破天惊,一鸣惊人。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4

  活着,即使不去改变什么,只维持原样也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

  而要向前走,且有梦想,有坚持,有道义,有风骨地活下去,其中滋味是无法单纯用词语来形容的。

  的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每个人有每个人活下去的方式。但总会有一些人,用他自己的经历打动和感染着我们。

  活着,就把人生过得精彩一点;活着,就把世界变得好一点。

  在2011年的高考考场上,他穿着鞋子却没有脚,凭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毅力,跪行走入考场。他叫李卫,陕西汉阴县人,21岁,身高1。2米。3岁时因为一场车祸,他的人生从此拐入另一个轨道。虽然这样,但李卫却很自信、乐观,他酷爱美术,立志成为画家。计划大学毕业找份工作,攒钱做对好假肢,和正常人一样站起来行走。

  他勤工俭学,工作是在食堂收碗,校友将其工作时的视频传到网络,得到关注。因为收碗速度达到了一分钟128个,被网友誉为“佛山无影手”。他叫陈文原,22岁,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级的学生。“自强不自卑,小事认真做,平凡也能有精彩”的人生观,深深感染了年轻一代的网民。

  画面上这个驼背的老奶奶95岁,安徽亳州人,床上躺着的是她瘫痪了的58岁的儿子,在简陋的屋子里,这位身材瘦小、白发苍苍、背驼得厉害的老人每天这样照顾儿子已经19年。这位“最坚强母亲”用自己弯得像一座山的背,支撑着儿子的天。有生之年,她最大的心愿是查出儿子的病因、把病治好,看着儿子重新站起来,让她能把心放下。

  卢安克,1968年出生在汉堡的德国人,扎根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山深处的乡村,无偿支教十余年,教书育人,为失学的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卢安克说,我不是个专业的教师,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用我的多数时间投入到我的爱好中去,能自由地去观察我学生的真正需要。我没有想过帮助更多人,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这个人的自由就越小,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推广的。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5

  乌克兰诗人塔·格·谢甫琴科,于 1814 年生于一个农奴之家。他后来虽然赎了身,却因为写了许多革命诗歌,被流放到奥伦堡草原。他为人幽默而倔强,尤为傲视权贵。

  谢甫琴科喜欢随渔民去划船,捕鱼后就到小店去闲坐。有一次,他在那儿遇见一位权贵,此人和他聊了一会儿,分别时,他向谢甫琴科伸出手来,却只给了一个指头,说:“当我向地位相等的人表示敬意时,我伸出双手;比我低一级的人,我伸出四个指头;再低一点的是三个指头;更低一点的是两个指头;对其他一切人则是一个指头。”

  谢甫琴科笑道:“我是个农民,没有官位,怎么办呢?先生,我给你半个指头吧。”说罢,他将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露出半个指头,向权贵伸出手去。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6

  在巴黎举办的一场大型音乐会上,人们正如痴如醉地倾听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尔·布里美妙绝伦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贯注的布里心一颤——它发现小提琴的一根弦断了。但迟疑没有超过两秒,他便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面带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观众们和布里一起沉浸在那些优美的旋律当中,整场音乐会非常成功。

  终场时,欧尔·布里兴奋地高高举起小提琴谢幕,那根断掉的琴弦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飘荡着。全场观众惊讶而钦佩地报以更为热烈的掌声,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面对记者的“何以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提问,欧尔·布里一脸轻松道:“其实那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断了一根琴弦,我还可以用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啊。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许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可以是美丽无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