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3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3-13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3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供大家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3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会辨别平移和旋转,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海底世界免费开放啦,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海底世界小鱼运动的情景)

  师:海底世界的小鱼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像……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板书:平移 旋转)。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1)师:平移和旋转指的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师: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课件出现相应的物体)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回答。

(2)师: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的现象。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3)师: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快来移移看!

  2、自主探究平移现象

(1)平移小圆点

  师:图上有个小圆点,现在我们要把它向右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圆点整体移动。)

  师:小圆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右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

(2)平移线段

  师:现在线段要向左平移6格,又该怎么平移呢?说说看。

  师: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线段的移动)

(3)平移小房子

  A、向右平移

  师: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右平移)移动了多远?(7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右平移了7格。)

  B、向上平移

  师:现在小房子要向上平移5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生: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上平移5格。)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上平移5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师: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C、向左、向下平移

  师: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师: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4)师:仔细观察这几组图,想一想小房子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吗?(P43 、3)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43、1)

  3、下面哪些小鱼可以通过平移能和红色的小鱼重合,请把它们找出来。(P44、4)

  4、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P43、2)

  四、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欣赏)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其它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吧!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孩子们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创设了海底世界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海底世界面,让孩子们自己来区分海底世界小鱼的运动方式不一样的,从而对平移与旋转从感性上进行区分,初步建立平移与旋转概念。为深化这个概念的认识,我还利用低年级孩子爱动、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并通过移动方格纸中的小圆点、线段及小房子加深认识平移现象。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想出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数某条边(或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在这个环节上,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猜测、交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但是,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没有经验可寻的情况下,对部分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教师还是应该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在书上找一组对应边(点),并数一数有几格的过程,细化了操作方法,学生掌握更加扎实到位。课的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由生活到数学,再由数学到生活的这样一个过程。目的就是让孩子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而且我认为在这节课中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这两种现象及会简单区分和辨别这两种现象的不同。并不需要给孩子下一个很具体的概念上的定义。从教学效果来看,班上孩子都基本能够区分和辨别这两种现象。但是在要求孩子们用语言表述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说“电梯”、“抽屉”是平移现象;“风车”、“风扇”是旋转现象。我认为孩子们是表述得不够准确。“电梯”、“抽屉”、“风车”、“风扇”都只是一些物体,并不是某种运动现象。准确的说应该是“电梯上下运动”、“抽屉拉动”属于平移现象;“风车转动”、“风扇转动”属于旋转现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课本第91页、92也。

  教学目标:

  1.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2.探索旋转的特征。

  3.通过观察、感悟数学的美,了解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在设计这些美丽图案的时候,用到了我们的数学知识呢,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吗?

  生:旋转得到的。

……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的旋转现象,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3)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3”。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要引导:例如,指针旋转了多少度?转的方向,绕那个点转的?)

  板书: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90。到“3”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逆时针从12拨到9)

  生:指针从“12”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 到“9”。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如果指针从“12”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6

  1.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角度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师:这是什么图案?

  生:风车。

  师:看!在风的吹动下

,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2)

  2.小组活动

  师: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 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90。,那么蓝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3)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 自主画图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学生交流画法:先画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 的距离还应该是3格。

  可以展示错误的画法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

(2)出示: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 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实物投影出示)

  3. 小结画法

  师: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至OB′→连接A′ B′)

  四、拓展延伸,感受旋转等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综合运用

  出示:

  师:这是一座办公楼,使用的钢窗上面就藏着很多图形变换的小秘密,看看你能找到吗?

  出示: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随机演示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

  六、全课小结

  1. 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

  师:无论是旋转、平移还是轴对称,它们都象是一支神奇的画笔,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支画笔,就能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板书设计】:

  旋 转

  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90。到“3”

  点 方向 角度

  旋转的图形位置变了,图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经历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学生充分操作、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认识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组有9人,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

  呈现成绩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二)引发冲突,寻找方法

  1. 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

  学生可能 (1)男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多的王华投中10个,女生最多投中9个。

(2)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共投中28个。

(3)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少投中2个,女生最少投中4个。

(4)要比“平均每人几个”

  2. 讨论、交流,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

【设计意图:以“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也为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平台。】

(三)认识、理解“平均数”

  1. 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学具板上移移、动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算算;

  把结果和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个数”。

  组织交流

  移一移:学生在图上一边操作一边说

  说明:用移多补少,使每个男生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

  算一算:学生介绍算式及想法

  说明:就是把总数平均分。

  小结:通过移多补少,把总数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7不是某一个人投中的个数,7代表4位男生投篮的整体水平。在这里,还可以说10、2、8、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

  反思:7表示什么?

  2. 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2.把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3.把结果和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同时呈现移(1)、算(2)

  生:交流“移”“算”的具体想法。

  追问:这里为什么÷5?男生为什么÷4?

  说明:要把总数平均分给对应的人数,才能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反思:6表示什么?与王蕾投中的6个意思一样吗?

  3. 解决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

  4. 回顾反思:

  刚才我们比男生、女生谁投得准一些,这里的“准一些”,比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求男生的“平均数”借助学具板的移动操作、记录算式、同桌交流等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提供感性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学习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求女生的“平均数”是运用结构,自主尝试方法。通过除数对比,渗透总数与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平均数6与个人6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是整体水平。回顾反思明晰用“平均数”比较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均数”的本质。】

  二、 实际运用,理解平均数

(一)想想做做1

(1)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 你怎么想的?

(2)快速反应

  2、4、6的平均数是( );9、11、13的平均数是( );10、20、30的平均数是( )。

【设计意图:运用掌握的方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想想做做2

  情境:三条丝带,分别长14厘米、16厘米、24厘米。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选一选,平均长度可能会是哪一个?怎么想的?

  A.14厘米 B.18厘米 C.24厘米

(2)议一议:为什么不选14厘米?24厘米?

(3)算一算,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

(4)快速反应:4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范围在( )——( )之间【图】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男生平均数的变化情况

(1)个体数量增加,平均数增加

  如果李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不会变?怎么变?

  变成几了?快速找一找!

  如果投中10个呢?平均数变成了几?

(2)个体数量减少,平均数减少

  如果王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怎么变?平均数是几?

  如果张勇投中5个、沈文投中7个呢?

(3)发现平均数随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平均每人投中个数”“平均每个笔筒的支数”都是一组数的平均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均数。

  生活中的平均数信息【PPT】

  带着今天对“平均数”的认识,走进生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