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3-1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5篇(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万能模板),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5篇(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1

  初中语文教案板书设计

【篇1: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2、字词翻译:

  缘:沿着。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复:继续。欲:想要。

  尽:到头。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属: 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黄发:指老人。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如此(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信;现代:隔开。

  皆叹惋:叹惋:惊叹,惋=惊;现代:惊叹惋惜。

  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现代:找。4、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

  之: 忘路之远近:的渔人甚异之:语气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舍:①舍弃 “便舍船 ”②房舍 “屋舍俨然”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不久 “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 “处处志之”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 “寻向所志”②对着 “眈眈相向”

  为:①w?i作为,动词。“以捕鱼为业”②wai对,向。介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 “见渔人,乃大惊”②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复:①又 “复前行”②再 “不复出焉”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②遂迷(最终,终于);

  武陵人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为业,靠捕鱼作为职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为:作为。

  缘溪行:沿着小溪往前行。缘:沿着,顺着。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远近:偏义复词,文中仅指远。

  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杂乱繁多。落英:落花,一说刚开的花。缤纷:杂乱繁多 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捕鱼。异之:以之为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复:又,继续。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穷:穷尽。

  林尽水源:尽:消失。

  便得一山:得:发现,看见。

  才通人:仅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仅仅。通:使??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然:??的样子。

  土地平旷:旷:空阔,开阔。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往来:名词,代往来的人。种作:名词,代种作的人。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借代老人,旧说长寿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乃:竟然。

  问所从来:所从来:从何处来,所,处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问题。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咸:副词,都。问讯:讯=问,打听,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云:说。先世:先辈。乱:战乱。

  率妻子邑人: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人,乡邻。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乃不知有汉:乃:副词,竟。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渔人。为:给。具:同“俱”详细。所闻:所知道的世事。

  皆叹惋:皆:都。叹惋:惊叹,惋=惊。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延:邀请。其:他们的。

  停数日,辞去:停:居住。辞:告别。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为:对。道:说。也:语气词。

  既出:既:副词,已经,以后。

  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顺着。向:原来的,先前的。

  处处志之:志:做标志。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说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

  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原来。所志:所做的标志。遂迷不复得路:遂:结果。

  闻之,欣然规往:闻:听。之: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往:计划前去。

  未果,寻病终:果:动词,实现,成为事实。寻:顷刻,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遂:就。问津:问路,寻访。者:??的人。三、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收集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 2.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体会全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语言内涵的把握和领会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写做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初步了解了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地了解作者透过这些文字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指名说出课后收集的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成语明确: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回顾内容,梳理结构:

  1、请大家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②):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③):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结合内容,把握内涵:(接下去我们就按照文章的层次去一同揭开桃花源的真面目)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篇2: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篇3: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风 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 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

  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

  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

  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

  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

  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

  堂教学中。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

  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

  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

  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 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

  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

  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

  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

  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

  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课件显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

  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

  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

  想内容做准备。(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

  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

  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

  卡片。)(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

  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

  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

(2)准备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

  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1、2自然段,生思考 [问题情境一]:

  1、“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

  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

  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 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

  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

  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板书] “我”:嫌恶 小兄弟:

  喜欢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

  抒己见)[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

  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 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

  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

  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 虐杀”?

(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

  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

  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

  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

  重”呢?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

  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

  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

  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

  令人悲哀沉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

  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

  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

  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

  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

  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体验反思,合作表演。

  学生与作者对话:

(1)假如你处在作者这个位置,你会如何做?找同桌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我”

  和小兄弟。

(2)想象虚拟空间,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师生与作者对话: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

  纳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

  创意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

  介,并站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

  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

  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

  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

  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教师与学生对话:

(1)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板

  书)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也说明 弟弟和“我”的亲情。(板

  书)

(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

  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

  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2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董其荣

  霍邱县花园镇中心小学

  电子邮箱:@

  摘要:板书是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浓缩,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板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中板书变得可有可无,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对于辅助教学,巩固课堂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恰当有效的设计板书。

  关键词:板书定义板书作用板书设计原则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以精炼的语句,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把文章的思路、重点和中心联结起来,简练地构成全文的主体框架,显示出知识的纲目、层次和内在联系,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系统地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决定了对语文板书研究的重要性。

  2、教师对板书的认识不足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学主要内容全部在课件中体现,甚至课文题目也在课件中展现,黑板上却不着一字。黑板作为最直观、最普遍的教具过于为人们所熟知,以致于被忽视和使用不足。我们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板书设计等理论知识缺乏了解,更缺乏对板书能够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深层次认识,因此,在某些课堂中出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板书的错误做法。

(二)研究的价值

  板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语文板书的首倡者王松泉老师曾用“一课不能无此君”加以概括。“好的板书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与教师的讲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补充教师讲解时语言的不足,展示教学思路,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条不紊,重点突出。”[1]有人认

  为板书的作用仅仅只局限于教法,其实它在学法指导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对板书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板书学理论;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板书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板书,正确运用板书并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精湛的板书是沟通作者写作思路、教师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路的桥梁。是提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知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2]在小学阶段,粉笔板书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范字价值。教师在黑板上的一笔一画都会变成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看教师示范写字,教师自身的态度、行为、习惯等的身教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板书的定义

  学者们对板书的定义大同小异,基本从对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的描述与对板书基本构件的规定两个角度进行定义的。

  其中从板书在教学中作用与功能的描述角度进行定义的典型代表是李如密老师。其这样界定板书:教学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3] 而吴禹春和丁日杰通过对板书基本构件的列举与规定对板书做了这样的定义: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语文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知识写在黑板上,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视觉符号叫做板书。[4]著名板书研究者彭小明老师同样通过板书的基本构件进行板书的定义: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广义上包括电教媒体),运用文字、符号、线条、表格、图形等辅助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5] 从诸多学者对板书概念的比较分析中,我更加认同韦志成老师的定义,他认为板书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写在黑板上的字。它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依据教学内容将知识信息重新编码,给学生准确、清晰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板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精炼、系统、艺术的呈现活动。

  三、板书的作用

  教学板书的作用是教师、研究人员探讨的主要问题,许多著作、论文论述颇深,钟为永认为板书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功能。王松泉概括板书七大作用:

  体现教学意图、理清全文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便于集中注意、有利巩固记忆、节省教学时间。[6]胡云汉、丁物华认为板书可引导和控制思路、有助于知识结构的造型、显示不同的空间位置、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因果关系、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化大为小变小为大培养学生组织教材和控制教材的能力。[7]李如密则认为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3]教学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情况精心设计的,因此可以说教学板书“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

  特级教师袁荣说:“一堂课上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实际的掌握和有无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包括板书运用的好坏。板书运用的恰当,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就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板书。”所以,我认为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必然要有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让课堂更加有效,还可以让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

(一)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成功的板书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会让学生对语文更感兴趣。

  语文课堂中,黑板上的板书并不是教师的专利,由学生生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提炼关键词或画画或参与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果自然很好。语文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已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佐藤学提出: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8]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生成来,无疑会让学生学习的更加积极主动。

(二)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活动,板书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集中表现,它能够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王松泉老师说过,“板书是反应课堂内容的镜子,3

  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使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把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9] 一个精美的板书设计,不仅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更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正确的笔画顺序,规范的书写方式,都由教师通过黑板板书直观的展现出来。除此之外,通过板书能将语文教材内容、结构等复杂、抽象的问题清晰明确的呈现出来,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记忆内容、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培养记笔记的习惯。朱绍禹老师也曾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让教师自觉提高专业素养

  即便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板书仍被公认为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想要板书契合课文内容,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新颖,教师就必须去研读文本,去思考教法,去琢磨板书的内容方式。“备教材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读厚教材,广泛搜集材料;第二步是读进教材,沉浸到文本中去;第三步是读出教材,读出自己的见地。”[10]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即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板书设计原则

  刘显国老师这样说:“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特色,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既要庄重端正,整齐划一,大小有致,又要布局适当,色彩协调,科学合理。在板书设计的美感上,既有文字美、结构美,又有图案美、色彩美。既有奇异美,又有和谐美、对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美的情感,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关于板书的设计又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彭小明老师认为板书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教师教书育人要传授知识,板书就要体现“知识性”,教材范文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审美性,板书就要体现“教育性”;第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板书表现教材知识要准确,内容要客观,同时板书又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给学生带来愉悦、美感;第三实用性与趣味性统一,板书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要有

  实用价值,然而板书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手段;第四常规性与多样性统一,教学板书根据形式不同和使用多寡来分,有常式板书和变式板书,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固定模式,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出活泼多样的教学板书;第五整体与重点统一,板书设计要根据教学意图、教材安排和讲课需要,力求体现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章节的独立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板书不是课文的复写、教材的照搬,更何况教师的板书还受黑板的大小、书写时间的影响,因此板书设计应追求“重点性”;第六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教师的板书要有创新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继承、“占有”前人的板书,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容纳各种风格流派,走多样化的道路,要批判性的接受,要创造。[11] 王松泉老师则认为有以下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板书设计要书之有用,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切记舍本逐末,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第二针对性原则,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据,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切记喧宾夺主,板书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课型特点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文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第三概括性原则,板书设计要书之有度,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切忌繁琐杂糅,注意紧扣教材、挑选关键内容、做到精炼恰当;第四条理性原则,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条,必须具有清晰的条理性,但切忌形式主义,板书的条理性应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第五计划性原则,板书要书之有时,必须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切忌随心所欲;第六灵活性原则,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择,必须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切忌墨守成规。[9] 纵观专家学者对板书设计原则的阐述,依笔者看来,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书写规范有示范性;形象美观有趣味性;言简意赅有准确性;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思路清晰有条理性;不拘一格有多样性。

  五、结语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直能创造性的劳动。”[12]“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有声语言的讲授和无声语言的板书同步进行、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3]实践证明,“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融入了教者的心血,它向学生传递着新的知识和信息,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14]总之板书设计是一门大的学问,需要教师细细研究和学习,以发挥板书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世臻.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及应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2 [3]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吴禹春、丁日杰.论板书的意义、作用及原则 [J].教育探索,1996(02)[5] 彭小明.语文板书优化论[N].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5-26

[6] 王松泉.语文教育板书学[M].大连出版社,1990

[7] 胡云汉、丁物华.谈课堂教学中的板书.[J]课程,教材,教法,1984(5)[8] 佐藤学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42 [9] 王松泉.板书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27 [10] 徐金国.智慧语文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4

[11] 彭小明.教学板书设计论[J].教育评论,2003(4)[12] 张秀梅.浅谈课堂板书[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12-1 [13] 廖文燕、江卫荣.板书,你认真设计了吗?[N].科研纵横,2009-4-12 [14] 刘邦琨.浅析小学语文板书的类型及作用 [J].教学与管理,1999(9)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3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蝙蝠和雷达》可以这样设计:

  嘴

  天线

  蝙蝠 超声波 障碍物 无线电波 雷达

  耳荧

  光屏

  这样设计,直观,通俗易懂,逻辑性强,不仅揭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奥妙,又阐述了雷达的原理。既体现了两者的共性,又能把两者的内在联系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学生一目了然,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如这时教师调控引导得好,把蝙蝠和雷达这种内在联系(从因到果)扩展延伸出去。穿针引线,学生兴趣被激发,往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板书的成效,板书的真正价值。

  有人作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通过对教材的熟悉,钻研、吃透,以此来确定其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等。但在设计板书时却不愿多费周折、照本宣科,求速而不求质,一味参照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换汤不换药。当然,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是比较正规、标准的,含“金”量较高。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设计好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板书。

  首先,从微观上讲,教师应先着眼于教材,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找一个凭借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故事情节展开需要来处理,或根据陈述对象的特征、种类、属性进行组合安排。有时直接抓住课文的线索来设计板书,有时要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设计板书。其次,从宏观上看,教师设计板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力求使板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下面就以实例略加说明:

  一、夸张式板书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这样设计:

  要小盆 要木房 要做世袭贵妇人 要做女皇 要当海上女霸王

  老太婆 贪

  贪

  贪

  贪

  一无所有

  四个“贪”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诙谐色彩,又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充分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本质特征,从中也暗示了老太婆定将落得“一无所有”的可悲下场。其次,“贪”字从小到大,又深刻地揭露了老太婆变得“一无所有”的实质性原因.

  二、简笔画式板书

  借用简笔画——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精彩动情地解说,加以润饰,才能使无声的铅字变得有声有形。

  如《月光曲》利用简笔画把“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这三处描写“放映”出来。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另一种艺术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画面,同时又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令自己置身于形象语言的园林中。在诗情、画意、思辨获得美的悦感、心灵的洗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分步--综合式板书

  根据课文讲解的需要逐步板书,有计划的向预设的整体效果发展。如《东郭先生和狼》: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一步)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二步)

  要吃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三步)

  要吃

  老农

  营救、教育

  设计打死

  根据讲解的需要逐步写出板书,最后构成一个综合的图解,就是我们预设的效果了。

  四、对比式板书

  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两件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揭示事特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如《科利亚的木匣》可以这样设计:

  四年前

  埋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

  四年后

  埋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通过这样设计,把上面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从其数据上的差别,学生不难发现:时间在变,人也跟着在变。从而揭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这个发展规律。这样一来,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从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揭示规律,这个板书的设计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对学生的唯物辨证起着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概括式板书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如《落花生》可以这样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这样处理,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它跟简笔画式板书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借助各种辅助符号、如箭头、直线、方格来表现事物的外部特征,虽然直观性强,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说明。如《三味书屋》可以这样设计:

  北

  一幅画

  书 八仙桌 高背椅 书

  西 桌

  桌 东

  书桌

  南

  这样设计,利用一个方格(加以文字说明)确定了三味书屋的空间位置,又通过直线标出物件陈设的方位。方格、直线符号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提供了保证。

  总之,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必须有一定的依据,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来体现文章的主题,合理活用各种技法。如运用箭头、线条、图表、简笔画等材料,借助对比、夸张等技术手段进行特殊处理。使平实的教学活动获得艺术的升华。无论如何,板书的设计力求要收到“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的良好效果,并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当然,要真正发挥板书的功效。还要与教师精辟地讲解、分析、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相互协调、联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4

  小学数学教案板书设计【篇1: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龙源期刊网.cn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于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的学习互动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篇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

小学语文教案板书设计模板5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要不要板书设计?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不要板书设计?毫无疑问,肯定的回答:要有板书设计。但板书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有效性。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或图形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体现教学目的,表现主要教学内容,反应教学方法,落实训练重点,更能集中、准确、形象的反应教材内容。教师要想设计出精妙的板书,就应具有板书设计技能和板书展示技能,熟知板书的类型与作用。

  板书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提纲式、简笔画式、条幅式、填充图式等。除了以上几种类型外,在板书设计时,也可将几种方法融合在一起,使板书更加合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好板书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形象性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以具体思维逐步发展过度的。其中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从高年级起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低年级语文板书要求直观、新颖、简洁明确,要结合词句说话进行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象直观的物体感兴趣,用简笔画板书效果会比较好。

  二、低年级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综合概括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事物之间 联系。所以板书设计只有抓住干,紧扣中心,设计出简洁明确的板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艺术性

  板书设计除了考虑形象性、直观性外,还应具有艺术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以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图画,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学生可收到美的熏陶,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总之,板书并非单纯是多种制式的综合压缩,更不应该是教师用板书语言对教学内容的精加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效果,那就离不开新颖、别致板书设计和运用。

  板书设计的几个原则

  完整性原则、精华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实用性与艺术性原则??

  板书的类型

  1 词语锤炼式 2画龙点睛式 3线条链接式 4课文脉络式 5简笔画图式

  板书的作用

  1 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 2 彰显文章思路,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 浓缩教学内容,有利于感知与理解; 4 升华文章主题,有利于领悟课文中心; 5 展示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板书设计的几种适用形式

  板书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小学语文板书主要应该利用图形,线条等相结合。这种图画式板书能更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精心设计的图画型板书,可把思想教育的内容巧妙地渗透于设计中。

  2、运用图画型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记忆。另外,由于图画型板书形象直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人教版一年级课文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从课题《荷叶圆圆》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设计如下图形板书: 图形

  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十六课《风娃娃》一文的板书可这样设计

  直 线

  式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可以利用表格式:

(表格式)

  当然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可以以纯文字形式,对于纯文字的板书也是各式各样的。

  1、纵式板书

  纵式板书能立体的反映课文主要内容,它是一种从上至下的流线视觉感悟,主要特点是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和记忆都很方便。如:《将相和》的板书

  寻机羞辱

  退让回避

(将相不和)

  说明原因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又如:《落花生》的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像花生 2、横式板书

  横式板书教学中的一种平面设计艺术,它能平行的从左到右地让学生不费力气地去感悟到课文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记忆。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

  等灵车 望灵车 送灵车(悼总理)

  又如《观潮》的板书:

  潮来前(静)潮来时(动)潮来后(静)奇观

  3、纵横式

  就是将纵式和横式综合起来的一种板书形式,也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将课文主要内容和具体内容结合起来,表现出的条理更清晰更细致,还可以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提示。

  如《火烧云》的板书:

  红通通

  颜 金灿灿 变化极多

  色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

  马

  形 狗 变化极快

  状 狮子

  3、总分总式

  这类板书能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看了板书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板书形式,大多数课文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设计板书。

  如《五彩池》的板书:

  所闻---------瑶池在天上(好看极了)

  像宝石

  赞

  像葫芦

  美

  形状各异

  像镰刀

  祖

  像盘子

  国

  所见--------像莲花

  大

  长着石笋

  好

  五光十色 透明的石粉

  河

  阳光折射

  山

  所想------瑶池在人间(更加好看)

(总)----------------------(分)-----------------------(总)

  4、对比式板书

  将课文内容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这一点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较区分,揭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如《圆明园的毁灭》的板书:

  圆明园 毁 灭

  圆明三园 众星拱月 瑰 不可估量 一 掠走

  建筑宏伟 景观奇妙 宝 的损失 片 毁坏

  珍藏文物 无价之宝 精------------------灰 放火烧

  华(奇耻大辱)烬

(热爱)-----------(仇恨)

  5、交叉式板书:

  有些课文发展线索有开有合,内容交叉,就可以设计交叉式板书来表现课文内容。

  如《桂林山水》的板书

  水 山围绕水

  静

  清 人

  绿 在险 画 画卷

  秀 中

  奇 游

  山 水倒映山

  6、标题式板书:

  就是以小标题的形式高度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意思。

  如《小英雄雨来》的板书

  游泳高手

  念书爱国

  掩护大叔

  勇斗日寇

  跳河潜逃

  脱险还生

  除以上几种板书样式之外,教师在书写语文板书时刻采用其它的一些灵活的方式。如变换字体,教师可根据文体的不同,采用变化多端的字体:还可以变换表达形式,改变一贯的横行表述的传统方式,可以采用树式,花瓣式,金字塔式,或者故意写错字,让学生代替教师板书等一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