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4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1-24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4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供大家参考。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4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1

  一、课前五分钟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那找得怎么样呢?请几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板书:

  圆明园------布局、景观、文物

  二、学习新课

  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前去游览圆明园,你便会知道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读后的体会。

  2、你读懂了什么?

  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星”指什么?“月”又指什么?“

  4、齐读体会。

(二)我们刚才大致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那园中的景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哪些句子写景观?哪些句子写感受来分层?

  2、提问分层

  3、同学们先仔细自读第一层,划出文中介绍的景观

  4、(出示幻灯片)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5、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景观的美?

  C自由读句子,体会景观的美

  D齐读体会体会

  6、园中的景观在建筑上有哪些特点呢?

  A快速自渎第2—5句

  B(出示幻灯片)提问:有哪些特点?(用曲线划出)

  C哪几个景观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D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哪些呢?

  E前两类的景观是属于民族建筑,还有一类是属于什么的?

  7、圆明园中的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不胜收)

  8、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领略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吧。

(放映录象)

  9、有感情的读第二层,仔细回味美丽的景观。

(三)我们在园中游览了一圈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看黑板,自己试带者感情读句子。

  2、指名读

  3、解释“饱览、流连”问:作者为什么舍不得离去?

  4、同桌互读体会带点的词

  5、齐读体会作者舍不得离去的心情

  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美了,看了总舍不得离去。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再次回味美丽的景观。

(四)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想象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配音范读)

(出示幻灯)练习背诵(会的站起来,不会的可以看书)

(五)学到这里,我们知道圆明园的布局是众星拱月,园中有美不胜收的景观,所以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建筑艺术的-------(板书:瑰宝、精华)那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提问:为什么?(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3、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文物的珍贵?

  4、齐读体会作者对文物的喜爱之情。

  三、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作为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但它竟在几天之内化为灰烬,是怎么一回事呢?

  1、请看录象

  2、看了录象之后,你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3、从哪些句子看出侵略者的贪婪、凶残?四人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4、提问:(出示幻灯,前面提的问题)

  5、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带点的词

  6、从带点的词体会出什么?

  7、再读句子,代作者表达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

  8、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又能从那几个动词体现出来。(板书:掠、搬、烧)

  9、齐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

  四、全文

  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出示幻灯)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五、检查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你解决。

  六、布置作业

  1、请家长当老师,检查你第三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吧。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练习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三:知道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想看看圆明园的这些美景吗?放课件,谁能用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来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里有什么。说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说说

  圆明园里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圆明园的景观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老师就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吧!圆明园就像孙悟空的口袋,收尽了天下所有的美景!收尽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同学们,这个比方不过分吧。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圆明园的景观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老师还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圆明园就像王母娘娘的天宫降临人间。要是你漫步在这人间仙境里,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来,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谁还能用下面这些词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放课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的人间仙境,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顷刻间,化作了一片灰烬!那是因为…学生读课文最一段,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想拿这支笔把桌子也拿走了,谁还能打这的比方,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参加过这次抢劫的一名法国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段日记,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一句话?任意破坏是怎样破坏?学生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名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溶入情感中,谁愿意再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读得真好,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学生读,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用大车搬走了。搬不动的,任意毁坏了。仅仅是这些吗?不!他们还有更卑鄙的手段,那就是…学生读,同学们,让我们亲眼看一看他们罪恶的行径吧,放电影,看到这里,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是的,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满腔怒火。

  从此,圆明园里没有了……还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上至……没有了,下至……也没有了,圆明园的一切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的毁灭了!板书,毁灭。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腔的怒火再读一读这西方列强的罪恶吧!学生朗读

  来,我们来看看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军队的,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可恶的强盗吧: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同学们,请仔细端详书中的两副插图,这就是两个强盗给我们留下的,给世界留下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一段话,一句话,哪怕一个词也行,学生说,我们再来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想说什么,学生朗读,作者说的是…来,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大声地读一遍!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此刻老师的心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我最想说的一句是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大声地读一遍。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3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

  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

  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学习“毁灭”(5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

  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四、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反思:

  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

  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

  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

  这节课上下来,总感觉缺少一种“宏观调控”的那种能力,引领性的指导太少了。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教时: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