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3篇 研究课题怎么写 范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1-1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3篇 研究课题怎么写 范文,欢迎参阅。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3篇 研究课题怎么写 范文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1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本课题所指经典歌词,主要包括近一百年来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词。与唐诗宋词相比,这些歌词既有诗歌的意境,又具有时代特色;与其它一些文学作品相比,这些歌词是短小精悍的韵文,更适合小学生诵读;与当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词不但有动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流行歌曲并不适合小学生传唱,却能通过多种传媒进入小学生的生活,它们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也污染了孩子的语言学习环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汉语修养,助长了语病的社会流行。相反,经典歌曲是时代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世代传唱,然而时代变迁,许多经典歌曲正逐渐被下一代遗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觉得,经典歌词正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

  二,研究的意义,目标

  1,让学生读讲经典歌词,学习纯洁美好的祖国语言,用歌曲旋律作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使经典歌词中的营养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经典歌词读讲活动为载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语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音乐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3,让学生欣赏和传唱经典歌曲,用诗歌和音乐合二为一的美的熏陶代替空洞的说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

  1,孔子《论语》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礼,乐三者的教育功能。经典歌曲是否兼有诗,礼,乐的因素读讲经典歌词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02年6月,"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经典歌词是经典古诗文的现代版,读讲经典歌词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沟通歌词作者和听众情感的桥梁,它能否成为小学生阅读理解歌词的催化剂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二)实践研究

  1,编写读讲经典歌词实验用书,准备相关材料

  ①制作用于网络点歌的网页,学生点击相关的链接就能听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编写纸质《经典歌词70首》读本。

  2,读讲经典歌词

  ①利用课余时间(隐性课程)

  在教室里经常性地播放一些经典歌曲VCD光盘,供学生随意欣赏。

  ②专门开设15分钟读讲经典歌词小课程

  时间为下午1点至1点15分,即学校原来安排的情操课时间。

  让学生自主挑选一首歌词,教师排出每个学生读讲歌词的日程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面对全体学生上台主持,通过诵读,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对所选歌词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

  ③结合语文课教学

  让不同主题的经典歌词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并熟读成诵。例如:用经典歌词来营造学习氛围,用经典歌词来加深课文理解,用经典歌词来学习语言,用经典歌词进行拓展阅读。

  ④利用学生在家时间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听唱经典歌曲,研读经典歌词,进行网络点歌并查找资料,实现家校联动,建设学习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骤

  1,相关的理论研究

  2,资料搜集,读本编写和网页制作

  3,前测

  4,读讲经典歌词的活动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

  5,后测

  6,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2,在读讲经典歌词活动中学习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科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3,不借助书面作业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七十余首经典歌词约有五百个生字新词,相当于两册语文课本的课后词汇总量。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尤其在感悟诗歌意境等方面。

  5,在诵读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语感。

  6,在读讲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2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模板3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等);

  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略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略

  十、经费预算情况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一定全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