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篇 小班社会活动我上幼儿园说课稿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1-13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篇 小班社会活动我上幼儿园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篇 小班社会活动我上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

【活动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 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 儿歌《回家啦》

【教学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提问:小朋友看到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习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导语:老师把小朋友正确的回家方式编成一首儿歌。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

  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

  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平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2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一)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二)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

  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三)过程分析:

  1、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2、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3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

  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 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__好!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学情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三、说活动方法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 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五、说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 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应聘幼儿教师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活动方法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引导幼儿观看第二张图片:课室。在幼儿观看图片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小学的课室有什么不一样呢?此时,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说的过程中,请小朋友对照图片思考:是这样的吗?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