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3篇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3-01-1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3篇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3篇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1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2

  第七章

  第二节 印度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

  5.承接过渡:近代历,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6.课件展示: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阅读P39页相关内容,思考比较项目,并完成表格。

  7.课件展示: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工业部门:分布地区: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煤、铁产区:加尔各答

  棉纺织工业:棉花产区: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麻纺织工业:黄麻产区:加尔各答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

  8.学生阅读P40活动第2题相关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9.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

[课堂小结]

  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范文3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通过地形图分析:

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河流特征:自北向南流,山区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缓。

  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地形崎岖,山岭众多。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特征:短小湍急。

㈡、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4、学生阅读课文“花园城市——新加坡”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富饶的物产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6页图7-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7页活动题

  活动题①中南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缅甸的平原地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题②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㈡、我国的近邻

  1、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

  2、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4、居民

⑴、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⑵、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