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4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40-50内容)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1-2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4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40-50内容),供大家品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4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40-50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2.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

(1)欣赏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五、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例题3:例题4: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

  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2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3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

  师: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2、制作质数表。

  投影出示例1。

  师: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呢?

  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然后划掉3的倍数,但3不划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时,我们要抓住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点,从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判断。在对整数进行分类时,要明确分类标准,不能把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混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4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12的其他因数

  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观察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五、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