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1【3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2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心理案例分析1【3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心理案例分析1【3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分析11

  李某,女,15岁,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心理案例分析12

  心理案例分析

  篇一:2013心理案例分析论文姜赟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姜赟

  摘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案例采用心理咨询初诊接待程序,充分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详细了解问题发生发展过程和求助原因,结合临床观察,对求助者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诊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都明显改善,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 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求助人:李琦,女性,汉族,17岁,高二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性格文静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个性要强。父母均为农民,对求助者要求较高。求助者高一学习成绩优秀,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器重。

  1、求助者精神状态

  求助者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意识清醒,思维正常,言行一致,未发现幻觉、妄想及其他障碍。

  2、求助者身体状态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传染病史,否认有家族精神病史,近期体检无任何躯体异常症状。

  3、社会功能

  与同学人际关系紧张,上课容易分心,成绩下滑。

  4、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测验结果显示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三、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

  升到高二后求助者感觉学习压力大,近两个月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失眠,无食欲,由于考试失利自信心受到打击。

  2、个人陈述

  从小学到高中,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父母对自己也很放心。可是到高二以后,期中考试却只考了班级第18名。老师和同学也没有以前对我那么好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至少应该考进前10名吧,没想到竟然这么糟糕!我觉得同学都在背后议论我,瞧不起我。我真失败透了,还特别对不起父母,让他们都失望透了,爸爸妈妈为我花了许多钱,要再考不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交代,我以后肯定没什么前途了。马上又要期末考了,我不想读书了,我现在一坐在教室心里就感觉很烦,上课总是走神,也无法专心学习,脑子很乱,吃不香睡不好。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有时候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比她们笨。我觉得很难受,所以来找您帮帮我,尽快尽快摆脱目前的状态。”

  四、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说话流利。有礼貌,求治心切,合作主动。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幻想。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无精打采,紧张痛苦。

  2、求助者同学诉述

  李琦以前性格开朗,自从考试感觉没考好后,话明显少了,情绪低落,不怎么搭理人,偶尔和同学交流也会说害怕以后考试还是这样甚至更糟,对不起父母。

  五、评估与诊断

  1、诊断结果:

  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康。

(2)求助者是由于现实压力(考试没考好)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3)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时间;

(4)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率下降;

(5)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内容尚未充分泛化,仅局限与考试有关的范围内;

(6)心理测量量表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结果。

  3、鉴别诊断

(1)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求助者心理问题有明显现实色彩,情绪虽然有抑郁和焦虑,但基本局限在与考试相关的部分。父母方面压力很大,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3)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不太强烈的现实刺激即考试不理想引起的,持续时间短,仅一个多月,反应也仅局限在学校,没有明显泛化,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与其他疾病鉴别:来访者无家庭遗传疾病,自幼身体健康,可排除躯体疾病

  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 无明显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求助者即将面临高考,对冲刺高考的学习生活不太适应;经历了考试失利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

(3)心理原因:性格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自尊心强;认为自己本身很优秀,一次考试不理想自己就没有希望了,对不起父母等。行

  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果,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善抑郁、焦虑、烦躁的情绪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近期考试的创伤性经历和个性缺陷有关。由于家庭教养的方式,导致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过分追求完美。对于考试失利的认知产生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至极,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加上父母对其要求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由此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治疗和矫正,发展下去,求助者将会出现严重的人格障碍。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

  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 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八、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了解具体的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校内咨询免费

  九、咨询过程:

(一)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1)诊断阶段(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篇二: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申请者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未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引发的与焦虑有关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女性,安徽某大学学生,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自我评价低,为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学习,出现焦虑、失眠、多梦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可以正确看待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性,22岁,大学本科,未婚,安徽某大学学生。身高米,体重53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因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心情烦闷,失眠,自己独自来诊室咨询。

  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焦虑,人格相对稳定。

  身体状态:失眠、多梦,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功能状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为63分,SDS标准分为54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失眠,多梦近一个月。

  个人陈述:“我一直属于学习好的,所以这次失败让我的心里难以接受。” “身边的同学很多都考顺利进入复试,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还没我好,所以在同学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和同学们

  交往,特别是听到他们讨论有关考研的事情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独处时,觉得压抑,焦虑,苦闷,也不想与家里人交流。”“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感觉没有什么效率,到了晚上,独自想着今后的事情,无穷的烦恼不断涌现,为此情绪更加消沉,会因为小事对母亲发火,经常失眠”。

  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家庭教育比较严格,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上了大学依然如此,在班级里还曾担任班干。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活动,也多次得奖。每年因为成绩优异都拿过奖学金,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但是由于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夕都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成绩不如别人。据求助者诉说,这次考研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但在考试的前两天,由于心情紧张而未能保证睡眠质量。

  考研结果出来之后,求助者未能过初试,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顺利进入复试,这让从小成绩优异的求助者难以接受,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看到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心里就更加难过。渐渐地,求助者不愿与人交往,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有关考研的事情,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与家里人沟通。

  王某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心满满却意外失利,让一直顺利的她觉得很抬不起头来,渐渐地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真没用,经常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疲乏等感觉,学习的专注程度都受到了影响。学习刚刚开始,就会由于不安而中断。

  三、咨询师观察与了解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愁容满面,烦躁不安。说话思路清晰,谈及考试时显得非常不安,精神紧张。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求助者说她对未来毫无把握,对此深感烦恼,最近情况更加严重,经常失眠,易发脾气。现在学习状态不如以前,经常在学习的时候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求助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强,态度恳切。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考试的压力),自己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另外,时间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生物学因素:无。

2、社会性因素:考试失利。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1)认知因素:“一次考试不能通过就证明自己整个人很失败”的错误观念。(2)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因考试着急却不知怎么解决。(3)个性因素:个性特征好胜,比较挑剔。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是由现实因素(考试失利)激发的。

  2.焦虑、紧张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月。

  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4.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鉴别诊断:

  求助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故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轻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重新树立信心,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能够正常学习与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增强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强烈的求助动机,该案例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的原理是:这种方法旨在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进而消除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要求求助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配合咨询师的工作。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

  篇三:《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5.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

  1.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

  2.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

  3.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

  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

(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

《心理案例分析》出自:百味书屋

心理案例分析13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她摆脱了“绿眼妖魔”的桎梏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忧郁的背后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 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她喜欢读书但又怕上学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

  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

  案例介绍

  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世界走走,让他感受一下大人的工作环境,对他进行理想教育,使他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三。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张某在电脑上的优势,让他担任电脑管理员。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同时此时也趁势指出他的不足,让他迎头赶上。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张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体育课上的事,事后也去向老师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得到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辅导效果

  王某在老师的帮助及家长的鼓励下,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兑变为引人注目的学生。他在这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更感到自己也占了一份空间。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为坚持自己的真理而与人辩论。充满自信使他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课堂提问复杂问题时,同学们都说:“王某上!”王某更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我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案例介绍 王红红,女,某职高学生。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王红红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王红红接着对我说:“我自己长得不好看,我很自卑。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她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当我拾金不昧,做了好事不留名,后来失者通过其他渠道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受到学校表彰,上台领奖,下面却有人说道,‘她怎么也能上台领奖,为什么这样的好事都给她遇上。’我听了心理很不好受,难道我就不能与别人一样生活吗?‘我就低人一等吗?’”

  说着,王红红忍不住淌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我连忙给她递上纸巾,轻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讲。”她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直擦着眼泪。趁这工夫,我仔细端详了她。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校服,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有些蓬乱,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凭直觉,我感到王红红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案例分析 通过王红红的述诉,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她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认为是自卑的个人的“理想我”与“实际我”失调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心中构想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希望自己的学习出类拔萃,自己的容貌人见人爱,希望老师经常表扬自己,父母在日常的言谈之中,对自己倍加赞赏。一旦自己的现实中的表现达不到“理想我”的要求,“理想我”与“现实我”严重失调,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产生“我不如人”的感觉,产生自卑心理。辅导方法

  针对王红红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1、帮助王红红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王红红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她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王红红,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王红红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王红红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王红红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王红红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王红红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3、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红红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辅导效果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王红红宣泄她自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使她对我的咨询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信任。他怕见重点中学的同学 案例介绍

  王某,男,市某职高烹饪专业高一学生。父母是普通工人,他是个养子。初一年级时从朋友处得知自己是被人抱养的,从此便抱怨父母隐瞒自己身世。虽然养父养母视他如掌上明珠,他却与养父母关系疏远了,害怕别人嘲笑他是“养子”而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内向。特别是中考仅差几分而上不了普高,原先考重点中学读大学的理想破灭了,他对读职高也失去了信心,很少与同学交往,特别害怕看见读重点中学的同学。案例分析

  王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心情复杂而敏感的时期,而养父母一直隐瞒他的身世,一旦得知真相后,便对养父母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与养父母关系疏远。

  凡是养子,一般自尊心较强。中考失意,使他又一次心灵受到创伤,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往,更害怕看见成绩比自己好的读重点中学的同学。辅导方法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王某谈心,使他对老师信任。全面了解王某心理状况,对症下药,给予开导,并夸奖养父母对他的关心,惭惭改变他对养父母的看法。

  2、家长配合:通过家访与养父母沟通思想。要求养父母以积极态度对待养子的疑问,让家长、孩子统一认识,即使不是同一血缘,只要心灵相通,也能建立起深厚亲情。

  3、自我接纳:征求养父母的同意下,让王某经常去拜访亲生父母,王某生日或节假日,亲生父母、养父母一起与王某过节庆祝,使王某感到自己有两对父母比别人幸福,以消除自卑感。

  4、发挥特长:根据王某的爱好特长,让他参加食品雕刻小组,并叫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上重点中学的同学,以增强自信心。

  5、阅读指导:推荐阅读本校《职高生成功历程录》,使王某认识到读职高并不比别人差,读职高同样有前途,照样可以考上大学,自己和读重点中学的同学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王某与养父母的关系亲密如初,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他的雕刻作品《龙凤相争》在校园艺术节中获二等奖,更可喜的是在重点中学的同学生日时,他自制

  生日蛋糕前往庆祝,不再害怕看见重点中学的同学了。情绪辅导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

  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

  现实的信心。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