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2篇 散文 过年回家的路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2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2篇 散文 过年回家的路,供大家阅读。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2篇 散文 过年回家的路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

  回家,回家过年是每个在外地工作的游子每年的必修课。过程伴随着期盼和艰辛。

  对一年回家一次的游子来说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不仅仅是和父母团聚,也是年终自己对自己一个交待:证明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就像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定要听到《难忘春宵》那首歌才算是完美落幕吧!

  汽车启动,伴着一轮红彤彤的夕阳,被晚霞的丝带牵引着。

  追逐落日回家,感觉有着儿时和小伙伴在麦地里玩累了被妈妈吼着叫回家吃晚饭的感觉。

  夕阳也被叫回家吃晚饭去了,天渐渐暗下来,路过一座座陌生的城市,路过一座座本没有交集的城市。

  随着夜晚的降临,城市的霓虹灯亮了起来,车内外的温差被拉大,汽车的玻璃窗起了雾气,窗外的霓虹被汽车甩了一路,透过车窗只剩一层层光晕,扑朔迷离。

  夜深了,蒙着一层水雾的车窗不知被哪个思想客用手画了大大的“回家”两个字,“回家”两个字下面玻璃窗的水沿着画痕积聚,流淌成两行水珠,那是思乡客的两行热泪。

  我椅着“回家”便入梦,梦着回家的甜蜜。

  再睁开眼已是第二天7点,错过了日出,遗憾不已。

  心慰的是汽车已经驶入了北方的境地。家乡独有的一派风光映入眼帘。

  北方的冬天,大地上除了青青的麦子一片荒芜。不剩一片叶子的树一排排立在公路两旁,像接受被检阅的士兵,赤裸裸却毫不羞涩,腰板挺立,站姿标准。这树依旧如往年:一样的枝,一样的叉,唯一不同的是树干粗了一圈。我想,今年妈妈的脸庞会如往年一样:一样慈祥的笑容,一样热盼的目光,不同的是眼角会多一道皱纹,头上多一根白头发吧。

  沿着树干往上看,是树的叉,树的枝,一团黑?

  是鸟筑的巢!

  是麻雀的杰作,鸟巢是他们温馨的家,高高在上,俯视乡村一切有炊烟的房屋。

  我慢慢发现汽车每行驶10秒钟会看到有一棵树上一定会有一个鸟巢,甚至有两个鸟巢,没错儿,一棵树上被筑了两个!

  这样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我猜楼上楼下不会是邻里关系那么简单,应该是一家的两代人或者是亲家的关系。

  汽车经过一个又一个鸟巢,我看到有一家一只鸟在窝边上抖动着翅膀,一会儿瞧一瞧麦田,一会儿头底着看着鸟窝,象是等待伺机,又象是对窝里的小鸟雏说,妈妈去給你们找美味的虫子吃。

  无疑,小鸟雏是幸福的,每天都可以天真地仰着头怀着希望与好奇等待妈妈允诺的“美味”。

  哦,不止如此,长大后可以粘着妈妈,妈妈飞去哪里,便跟着飞去哪里;鸟巢筑在哪里,哪里便是家。

  不会像我这样每年过年奔波于两个城市。

  城市的发展,满足了我们的欲望,与之相随的是拉大了与亲人的距离,减少了对父母的问候。

  “父母在,不远游”,讲的是孝道,我想也是古人的先知,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批判吧!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2

  岁月的列车穿越景色迥异的四季,没有一刻的停留,但在我们的内心里,春节是一个甜蜜温情的驿站。无论你怎样繁忙,也无论你怎样沦落,在这一刻,你匆忙的脚步可以放慢,你失落的心可以回归。

  可是,当你驻足时,当你回归时,如果没有亲人的目光和笑泪,没有朋友的私语,纵然这个世界华灯融融,燕语盈盈,你依然劳顿,你依然孤独。而实际上,这是一个缺乏集体意识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对痛苦记忆的时代。一方面,世界日益繁华,物质日益丰腴;另一方面,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寂寥,越来越无助。不是我们很独立,是我们无靠可依,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春节是个契机,借此可以矫正我们不安的心。

  人类的情感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生命的孕育和成长因为有她而富有朝气,更具有灵动的诗意。而别离的情感,是我们必须领受的。应该感谢上苍,让我们煎熬别离的痛苦,也同时让我们心怀思念和感恩的温情。为了那期待已久的拥吻,所有的苦痛都成了生命的点缀!幸福是什么?你在,我在,大家都在;你健康,我健康,大家都健康!也许是愿望,但这很重要,有愿望就有奔头。记住春节,便记住了所有有关自己和自己熟悉人的事,连同遥远的往昔!因为春节,我们承载了一种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我们永远不忘故土。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3

  昨天往家里打电话,妈妈高兴的给我说:“今年过年恁哥回家。”我听后不禁流下心酸的泪花。好几年了我们弟兄两个没有一起同时在家过年。一句“妈,我们都回家过年”不知让妈妈盼了多久。

  今年回家过年!看一看我熟悉的村庄、马路、房屋还有渐变渐老的爹娘。听说去年有人骑摩托车回家过年,我也从网上看了他们的相关报道,听着视频中寒风呼啸,谁不为这千里单骑而感动,老人盼孩子,孩子盼父母。看看老人、孩子在村头等待的那渴望而又激动的目光,心中未免有点儿心酸。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过年的时候还在加班,我相信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被“回家过年”所魂牵梦绕。在遥远的家乡有父母和孩子都盼你一起回家团圆。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你难道不想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新的变化?不想感受一下一家人在一起的那种幸福和美满?

  我看过一个不起眼的电视剧,叫做《驸马村》总觉得里面写的是家长里短的,没什么意思。直到最后一集,彭大伯给自己孩子打电话,问是不是回家过年,原因是儿子和儿媳有个约定,男方女方轮流过年,孩子一岁多了爷爷还没有见过孙子。一句爸我回家过年,让年迈的父亲高兴了良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从床头到床尾,从客厅到厨房,还给孩子买玩具、零食、还准备压岁钱,甚至买儿媳妇买喜欢吃的菜肴,结果呢一个电话,爸今年过年我加班回不去了。老人心里一下凉了,一直重复一句话:“过年了不是放假吗?怎么还加班?”我们无法体会老人的失落,但我知道一定不好受。

  马上就要过年了,还记得以往过年的情形,一起帮爸爸贴春联,争着去放鞭炮、看春晚。记得小时候看春晚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等着看赵本山的小品,曾经多次骂过春晚的导演,干嘛要把赵本山的小品安排那么靠后,害的我熬眼熬到半夜,当然有时候也会先睡两个小时,再来看赵本山。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觉得赵本山小品那么好看。有时候一觉睡过了还埋怨爸爸不叫我。呵呵,现在想来可笑。看完春晚接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了。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争着点燃新春的第一声鞭炮,抢得第一则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这也是看完春晚后第一件令人刺激、兴奋的事情。寂静的村庄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天亮。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最爱撒娇,因为他们也知道,过年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不打孩子的,只要是力所能及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真幸福……

  刚才哥哥给我打电话说他回家过年,还问我村里的公路是不是重修了,修的宽敞不?听说邻村开发了新农村,房子建的什么样。……我告诉他,路修了变得更宽更平了;邻村的新农村已经不少人搬进去住了,房子和户型都比较适合农村;村里还装了路灯,还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开了个超市和城里的中型超市一样;开了两家饭店,面积不大里面设了七八个单间单间内装有空调。哥哥笑着说:“总不能?快了、快了我今晚就出发,今年回家过年。”

  盼着盼着快过年了;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肩挨着肩,你挤我我挤你大家都拎着包准备回家过年,这不关乎事业、爱情、名利,只是为了守住这与生俱来的亲情。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4

  期待过年比过年本身更有意味,更让人心潮激动。让我们先把视角放到乡村的集市上,这是一副饶有情趣的人间图景。和城市大街小巷每日车行人涌不同,乡村的集市是定期的。A镇是一四七的集,B乡是二五八的集,C镇则是三六九的集。小村的四围可赶的集,就这几处。而今的繁华热闹,非多年前可比了。人更多了,年货的种类更多了。人们不畏严寒,在簇拥中,有的人忙,有的人闲。但我想,年的喜庆感觉都差不多。

  中国人对吃,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饥饿的时代是这样,温饱的时代也是这样。在乡村,烟酒糖茶肉,最要置办的。特别是糖,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代表了一种抽象的向往和满足。你听不同的吆喝声,坚持不懈的砍价声,青年男女的戏嬉声,更有那震天响的鞭炮声,一直伴着日向西斜。如果说和记忆中的年节集市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最明显的是那时买者多,现在买者多,卖者更多。但无论怎样,乡间的质朴之风和对年节的热烈置办,依然甘醇使人醉。是啊,在中国主流社会步入现代化的当下,特别是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5

  大家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地自己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品味着人生,对这句话慢慢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年到头,大家在外忙于工作,年关的时候,做父母的总是盼望子女回家过年团聚,其实真的跟有没有钱,跟钱多钱少没有关系。今年,我又回家陪养母过了年。

  每年快过春节的时候,我总有许些纠结。讨生活,我和老婆常年在外地打工,儿子放在老家念书,老婆和我工作性质又不一样,年年春运大迁徙,火车票一票难求,两人假期又短,想同一时间赶回去很困难,叫养母到外面来过春节不现实,她住惯了乡下大房子,就连我在县城的房子她都住不习惯,更不用说在外租住的房子了,曾经跟她有过商量,她认为在外过年更加不方便,后来也就打消了这念头。

  有一年,我把养母接到县城里过春节,刚过完春节,她就吵着要回乡下,说放不心乡下的鸡和猪,说城里的蔬菜太硬,煮都煮不烂,地板太滑,走不稳……我养母算是习惯了勤劳生活的那代人,虽年事已高,国家对农村老年人有补贴加上我对她的照顾,但她至今仍不辍劳作,在院子里种些时令蔬菜。我权当她这是在适量的运动,也就没有阻拦和干涉她,平时,只叫她在高处要注意安全,要多留心身体的健康状况。

  今年我用了折中法,一天过两个年,不,一天过了三个年。先在上海跟老婆儿子吃完早饭,下车后到县城斌弟过了年,然后赶回乡下又陪养母吃年夜饭。

  我记事起,老家就有早晨过年的习俗,并且越早越好,甚至有的人家天没有亮就过完年了。听长辈讲,早晨过年,没有人打扰,这样来年家里一切顺利,种田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做生意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小孩健康成长,少病痛。我把这习俗加以一些杜撰,让老婆听起来高兴,儿子感觉好奇。这些年,不管在乡下,县城,还是在外地过春节,我家都沿用这习俗。

  年三十,一大早,老婆就做好年饭,我们一起过完年,我就匆匆地往老家赶。

  傍晚时,我就回到了乡下,养母早就烧好一桌饭菜等着我。她怕自己烧得慢,怕烧得不合我的口味,叫她的姨侄女(嫁到我一个村)过来帮忙烧菜。养母!无论何时,我其实都喜欢吃您烧的饭菜,也忘记不了家乡年的味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还把我当未长大的孩儿,一直往我碗里夹着菜,说自己牙齿不好,这些她都嚼不动,叫我们快点吃,不然菜又凉了。

  吃完晚饭,养母安排我初一要去哪些亲戚家去拜年,她说她日常生活目前还能完全自理,叫我在外要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写文章要用脑筋,晚上不要写得太晚,也不要睡得太晚了,不然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我回县城的时候,养母送我到了村口,叫我路上开车一定要慢点,她还让我把装着大包小包的南瓜子、红豆、干笋带上,说带到外面吃,这些家里有,不用花钱买。听邻居说,去年老家天气不好,老下雨。南瓜子是养母用锅慢慢烘干的,她知道我最爱吃南瓜子,平时自己啥不得吃,舍不得拿南瓜子招待客人,把所有的南瓜子都要留给我。

  元宵节过了就算年过了。元宵节那天,我跟同事发祝福,他回我:大家疯狂过完这个年的最后一天吧。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却还一直沉浸在年的气氛里,陶醉于亲情的温暖中。

  斌弟听说我年三十要回乡下过年,年前就说好到时会去火车站接我。我是临时买的票,我只告诉他我上车的时间,半路他问我到哪里了,我说还有两站就到了,按我说的,他预计我快到时,又打来了电话,我说还有四十分钟到。其实还有三站,只是春运期间,我不知道中间有站没有停。接到我时,斌弟已经在火车站等我足足一个多小时了。

  斌弟是我初中同学,这么多年我们亲如兄弟。斌弟豁达,广结善缘,在一家公司拿年薪;弟媳贤惠能干,在县城开了一家公司,去年就卖了六七十辆矿车。但是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么个穷兄弟,家里大小事都是斌弟和弟媳帮忙。

  回到家,弟媳烧了一大桌子全是我爱吃的菜。吃饭的时候,弟媳说:“您先尝尝今年肉糕,应该不错的,听你弟说您要回,也帮您用真空包装留了一块,放在冰箱里,这样可以多保存一段时间。”

  我回到乡下还有近一百多公里路,不是随时都有班车。斌弟去接我,主要是让我把车开回乡下,他说我在家待的时间短,拜年的地方多,乡下交通不便,没有车就跑不了那么多地方。我说:“最后一天,您们要到处收账的。”他说自己要用车的话再想办法,车的后备箱里有帮我卖好了带回乡下的礼物。

  初二,他到岳丈家拜完年,马上就打电话我,让我一个人不烧晚饭,到他家里吃饭。走的时候,弟媳装了自己做的糖果,家乡特产鱼面,肉糕等满满一大袋,还送上亲人的祝福:今年挣一百万……靠拿薪水过日子的人,其实挣不到一百万的,在我们当地,这是对外出打工的最好的祝福语,意思是在外平安、顺利、多挣一些钱。

  在车上,斌弟跟我说,我写的文章素材都是身边之事,有的文章很朴实感人,这样的业余爱好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k歌尽量改改当地普通话。每次送我到家,尽管停车场到我家还有五十米远,哪怕我家没有打扫干净,哪怕他家里还有客人等着他,哪怕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他总是要进我家看一眼再走。

  年过月尽。大家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了。四天三夜的回家过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带着父母情,兄弟情,浓浓的亲情又外出打工了,这份情如春日阳光般温暖,这份情又是我日后工作的新动力。大家有钱没钱一定要回家过年。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6

  总盼望有一天,张开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下自由飞舞。

  总希望有一瞬,灵魂出窍,在利剑色的国度里得到永世。

  然而不管你飞向何方,你的身后,总有一对挂念你的双亲。

  又是一年春节,那些外出漂泊的人终于有理由回家了。看着因旧年的末尾愈少使得背着大大小小负担回家的人愈多,心里无不涌动着一份感动。倦鸟还知归巢,何况我们这些身不由己的游子。家是什么?她是一轮弯月,陪伴着你渡过每个孤寂的夜晚;她是广阔无垠的大海,包容你的每一份小情丝;她又是有风擦过的深山,安静冷静僻静而安定地等待着你的归来。过年了,驰念母亲的红烧肉么?想到父亲那越来越弯的背,会不会泪流满面?

  儿时总以为家单纯是一种束缚,做错事还有父亲的鞭子,进修欠好还有母亲的磕叨。可真正离家了,才发觉,家就是一种挂念,就是一个永久的港湾,不管你是多么的光荣熠熠,还是多么的贫穷破烂,家,始终是你最想回归的巢。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本人的狗窝!”“家”字是何其繁重,小时天黑了知道要回家,年少时知道放学了要回家,长大在外了知道了思家,这刻在骨子里的感情,若用文字表达,倒显得鸠拙起来。所以很多时候文字在强大的感情面前是明显的单薄虚弱,唯有真切的领会,方有感触。

  看了一篇文章,写高兴本人有时机分隔家去住校,真正住了校之后又无比驰念家里的一切。最后作者说,家是一生的归宿。我们是那只飞舞的风筝,线在亲人的手中,让我们能够趁着温暖的风自由自由地飞。站在地下的,永久是那孤单的双亲,仰望着自家的儿女,风大时给我们怀抱,雨大时给我们遮挡,却不曾留意过本人,早已去了青春,利剑了双鬓。虽然偶尔会和牵扯的线发作矛盾,可曾明利剑,在本人受伤的同时,他们也接受着更大的苦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和母亲,怎愿你再受苦受累,费心了一辈子的父亲和母亲亲,你又岂能让他们再孤零零地吃着年夜饭?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你本人却吃着粗茶淡饭,总是告诉你家里没事不用担忧其实早已落得一身病痛,总是催你尽早成婚其实只是担忧将来若是没有了他们,你一个人会孤孤单单。回家路上,是哪位归家心切的游子在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奉献,一辈子总费心就盼个平安然安。”家因父亲和母亲的存在而变得浓墨重彩起来,因亲人的陪伴而变得生动起来,家是亲人用爱凝聚的大山,家是一种地道的奉献,有永久,有深深的爱。

  一个人在外打拼的时候,想家的感觉更为强烈。以至连一通电话都显得毛骨悚然,生怕遗漏某句话,生怕说出那句“我很想家”。看他人欢天喜地的一家子,看他人热热闹闹地筹备年夜饭,接远归的孩子进家,看那些拎着大包小包的人垂垂忙忙地赶回家,看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孤单自始至终严严实实地覆盖,那种孤单恐怕只是枝叶摇摆时才能听到的孤单。这个时候会想到小时候吧。那时候本人是有多么不懂事,怎么那么调皮总是让他们费心,他们是给了本人几宽大几天空却浑然不觉,若光阴重来,能否会听话些?如今弥补能否还来得及?

  那又何必为难本人,想家的话就多回家吧。听听妈妈磕叨一下街上的事,给爸爸讲讲近来的生活,跟妈妈去买菜做饭,跟爸爸下下棋。相信当他们听到你要回来时,一定是盼来盼去,希望时间快点过,希望你快快回来,又怕你在路上出事,又不竭默默祈祷。当见到你的那一刻,也仅仅是一句“回来就好”。(人生感悟 )再是想尽法子做你喜欢的食物,越来越像小孩子,一切都听你的,你说那菜欠好吃他们就不买,你说那衣服穿戴暖身他们便毫不踌躇。他们就是这样,在你还小的时候给你一切保护,等你长大了,他们害怕本人成了你的承担,选择默默地为你遮风挡雨,选择无怨无悔地当你休憩的港湾。

  家,有足够的理由让你推卸所有不理由的理由飞驰回去,亦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你念到骨子里。过年了,回家跟亲人吃个团圆饭,一年罕见的一次,不要让那远方的父亲和母亲挂念着,孤单着。想必你想到他们毫无生气地点着新一年的鞭炮也会难过得掉眼泪。虽是风筝,但也有飞累的一天,假如飞累了,请记得,过年要回家。

  当你真正明利剑家的含义的时候,你便真正的长大了。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回家吧游子们,亲人们等着你回来!家永久以一种等待的姿势盼望你的归来!

  仅有此文,献给那些外出漂泊的游子,献给天下父亲和母亲,你们辛苦了。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7

  回家吧! ——献给过年回家的游子们!

  爱有多深,牵挂就有多长;想念有多真,心就有多迫切。一张窄窄的车票,承载着多少期盼;一声声嘱托,道不尽缕缕乡愁。汽笛声声,是回家的欣喜;车声隆隆,是归乡的心音。严寒的冬夜再漫长,也挡不住回家的热情;新年的歌谣再欢快,也唱不出归乡的喜悦。即便身在天涯,心心相念,便是咫尺,哪怕路途再遥远,也要让心依偎在亲人的身旁。 无论这一年有多辛苦,无论这一季有多繁忙,回家,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你是满载而归,还是一无所获,我们的平安便是亲人最大的安慰。即便这一路有太多艰难,累了,倦了,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家都会敞开胸怀包容所有,只要能团聚,比什么都珍贵,生活原本就有无奈,人生本来就是无常,谁的生活都会遇到坎坷和挫折,经历烦恼和忧愁,面对失败,要选择坚强;面对伤痛,要选择遗忘;懂得删减,便能轻松释然;别让心负累,回家就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回家吧!家是游子停靠的岸,你可曾知道,当我们在外拼搏时,是带着父母怎样的牵挂。我们的烦恼,是母亲眼里的忧伤;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无论我们走多远,永远带着母亲的牵挂;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母亲眼里的骄傲。有一种关爱,可以穿越千山万水;有一分感动,可以镌刻日月轮回,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那份温暖,即便是寒冬,也能将冰雪融化;那份爱,即便在荒漠,也能润出鲜花朵朵。

  回家吧!和父亲唠唠家常,和母亲说说心里话,看一看孩子的笑脸,听一听爱人的唠叨,让雪花清洗留在心中的疲惫;让鞭炮迎来新的一年的希望;让春联带来新的一年的喜悦。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是幸福的召唤;母亲慈祥的目光,那是家的眷恋;孩子欢快的笑脸,那是家的欢乐;爱人的唠叨,那就是家的味道。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辛劳,所有的迷茫,所有的疲惫,都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只有快乐在眼中尽情挥洒,幸福在心底回味绵长。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8

  年三十了,都回家了吗?中国人讲团圆,那是最有温情的一个词。千山万水总关情,一朝团圆,流着泪笑,其实那泪和笑里,最关乎的就是相聚,那一刻的简单,使天地无语。团圆,不在于天长地久,难得的是良辰美景。这个难得的时刻便是除夕。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夜,吃肉喝酒,大人小孩把热闹点燃。

  我认为除夕之夜的精彩纷呈是春节的高潮!春晚也其实是个点缀。心在夜的浓意中感念一年来的平安祥和,等着新年的钟声带给我们更大的福祉。当然,有些人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守卫边疆的战士,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等等。但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中国人在的地方,空气中都飘着浓浓的年味。辞旧迎新,里面有太多的内容和祝愿!祝愿中华儿女新年快乐!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9

  当我感觉无心再去经营这个家的时候,己是2012年重新开始了,我在外面遭受寒冬的袭击,刚回到家就见到似乎陌生的她正在打扫楼梯口,她是那样的专心,似乎她对这个家充满信心,似乎对我的过错也在清扫一般。

  于是,我偷偷掏出手机照了此情此景,我有些忏悔。

  不要等到苍白后才去反思,不要失落了才去感悟美好,更不要失去了才想到珍惜。面对妻子倔犟的性格,我想了许多

  快过年了,她没有因为我们之间发生情感裂缝而放弃过年里所要做的一切,反而更加专心呵护这个家的每个角落。

  她没有很多文化,但她做妻子,做母亲很到位,只是有些任性,也叫个性强吧。当她屡教不改气我的时候,我便想到离婚,想逃避烦恼的亊,然而终于没有行动。也许这一生注定理解她一辈子……

  她说我很犟,我说她死心眼,总是说我不想勤换衣服,常常为换衣服而闹的很不愉快, 她那知道,我是心痛她洗衣服很辛苦。既然穿上这件了,在不影响形象的同时也该多穿几天吧,一年总会少洗很多次的,而她就是常常啰嗦。

  这张照片使我反思了许多,她的一生极为不平凡的,小时侯得了一场大病,仅凭1角钱的药治好了她。

  嫁给我的时候她们家人反对。再后来,三次进医院开刀做了手术。

  她说,每次躺在手术床上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不看我,犹如生死离别的状态,那时,那种不离不弃的心好可怜、好无奈。

  我不知道她想到如此地步,不过,只能看到她的眼角流出了泪,还有那双回避我的眼晴。

  记得有次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无故被邻居家大点的娃儿打了,她硬是拉着儿子到了这家,说是吓唬吓唬这娃儿。以便以后欺负儿子,结果奏效了。她就这样的个性。

  俗话说,家有贤妻,男儿不招撗事,这话委实有道理。

  我的工资从未交过妻子,她也没想过要怎么管住我,她说自己管好自己就对了。当然,这不等于我不经营家。她说,这是树立男人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男人似乎像女人手中的风筝,放的越远,飞的就越高。而那根长长的线决定了她的素质高低之分。

  春节快到了,千里之外的游子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体味家的温馨,可见,过年的幸福感在国人的心中之重要。

  当我推开家的那扇门后,里面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世上唯一这个港口才是舒心的停泊,幸福快乐的人生港湾。

  我通过此时的醒悟,更加觉得家里多么需要情感维护啊,决不能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粉碎。

  她爱我们的家!我更爱家里的人。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农历新年,新元伊始,万象更新。每一名华夏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在这个节日到来前踏上回家的路。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割舍不断的亲情,久违的乡音,梦牵的石板路,记忆中的美食,都在远方呼唤我们。

  “海岱惟青州”(《尚书.禹贡》)。这个地处山东腹地的4000年古城,虽然并不是我的籍贯,却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范井甘泉融亲情。

  儿时最喜欢的地方是西城门外的小阳溪。老城墙下,泉水漫涌;石板桥底,水草依依;卵石滩上,蟹行蛙鸣;范公亭旁,古树参天;顺河楼头,垂柳斜阳;白杨林中,落叶金黄…….一年四季都是我们的乐园。因为地处一个小盆地,西北方的古城墙和水库大坝阻挡了寒风吹入,这里温度比周围略高。冬天的泉水非但不结冰,还冒着淡淡的轻烟。有时候玩累口渴了,就捧起泉水喝,清冽甘甜,从来不会闹肚子。丰富的地下泉水也是范公亭井水的来源。

  那时候,家里住平房,十几家人住一座旧时地主的大杂院,青砖灰瓦,院里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附近朝阳村的井里去挑。冬天的时候,井台上全是冰。父母严令我们不得靠近,说曾有小孩子因冰滑失足掉下去。春节前,母亲收拾了一大盆衣服和床单,带我和姐姐来小河里洗。洗过就晾在旁边的柳树上。刚晾上的衣物被低温冻成硬的,然后慢慢在阳光和微风下变软变干。母亲怕我们受凉,只让我和姐姐帮着晾,而她自己的手却在河水里浸的通红。

  范公亭的小院门口,则会在除夕那天挂起两只红灯笼,那时候还不是电灯的,里面点两只蜡烛,映照着门旁粗大的宋槐。母亲边洗衣服边告诉我们说,旧时常有赶考的学子过来汲亭中的井水,据说这里的水有文气,喝了可以高中头榜;而且井水清澈透明,如先贤那样清正廉洁、忧怀天下。母亲一年到头辛勤忙碌,自己揽下所有家务,只希望我们姐弟好好读书学习。站在亭前,追思历史,高大的唐楸投下斑驳的影子。一刹那,整个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人,还在院中灯下读书。蓦然回首,母亲和姐姐正抬着洗好的衣物从河边走来……

  今天的小阳溪早已被人工湖代替,修了虹桥、曲廊、石径,栽了花树,扶起粗大的藤萝,古建筑重修后焕然一新。三贤祠的大门曾拍过电视剧《西游记》,顺河楼因住过一代词人李清照夫妇,便被开辟成纪念馆。春节期间常会在公园里举办元宵灯会,一条条谜语用红纸写了挂在临水的柳枝上,别有一番意趣。旧日母亲洗衣的青石滩变成了游船的码头。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配套整齐的居民小区,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结束了春节前只能去河里洗衣的历史。母亲在水边青石上搓衣的.身影,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万年桥下赶年集。

  进了腊月门,天天都是集。乡村年集的热闹且不去说,古城年集的高峰,自然还是在万年桥的河滩上。“饮马南阳河,摩挲米芾记。”(元.郝经《青州山行》)这是古人对青州万年桥的记述。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万年桥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春节前的河滩大集。当年河滩集规模之大,货品的成交量之多,远远高于城区的几家百货商店。吃的、穿的、用的、上供的,人和神的年货应有尽有。临近年底,我们最愿意跟着大人去赶河滩集。从北门里的石板路,一直走到万年桥上。古街上主要是卖粮食的居多。姥姥要买蒸年糕的黄米面、小枣和“糕叶”,母亲给家人买布做新衣,父亲逛着逛着就跑到书摊淘旧书去了。我和弟弟则对烤地瓜和糖葫芦最感兴趣,万年桥北首的那家炒栗子也是一绝,刚出锅就剥出来急急放进嘴里,还烫的不敢对牙,香气却早已进入肚子里。

  这座曾被张择端作为“虹桥”模板画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古桥,今天早已成为青州古城游的象征。桥下的河滩集已不复存在,分散转移到各处。城区买年货,除了各大超市,就是以原来和万年桥年集相联的北门里和昭德古街为代表的几条深巷,红火热闹依然不减当年,气势足压大超市,多有开着豪车来赶年集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古城人传统的观念里,依然认为,只有走在热烈喧闹的集市上,才有过年的感觉。

  没有了河滩年集的万年桥,变得安静而深沉,越发显出古朴厚重的质感。栏杆上的石狮,桥拱上的龙头,都默默注视着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各种奇花异草种在原来的河滩上,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音乐喷泉会在夜晚璀璨绽放在空中,将万年桥瞬时映照成水晶桥。站在桥上用各式各样“长枪短炮”拍照的人们,就成了水世界的凌波仙子。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各种彩灯挂满桥头,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灿烂辉煌,美不胜收,整座古城仿佛变成了奇幻的世界。

  偶园古街有乡音。

  春节回到故乡,还有一个必看的地方,就是偶园街。偶园的名字,取“无独有偶”之意。此处原是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清初被赐给大学士冯溥,所以当地也叫冯家花园。园中假山,被称为唯一存世的“康熙风格”。还有“福”、“寿”、“康”、“宁”四大太湖奇石和各样亭台楼阁。小桥飞瀑,曲径通幽。明代留下的几棵桂花树,会准时在仲秋前后开放,香气能透过院墙散出好几里地。

  偶园街是一条丰富的古街,除了那些老店铺不说,单教堂就有两座,天主教堂和耶稣教堂各一。姥姥以前常牵着小小的我去教堂,里面多是清末民初的建筑,甚至还有旧时衡王府的一些遗迹。夕阳常会透过教堂高楼的花玻璃撒在偶园街上,在青石板上快乐地跳跃。当管风琴的悠扬从教堂传出时,偶园街的夜市也会在那个时间拉开帷幕。

  偶园街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当然,过年的时候更是繁华如锦。最热闹的中心在千年老槐树周围。各种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香气冲天。从金城药铺老店的路口接上卫街,东关,昭德街等,古街小吃连成一串,光糖葫芦就几十种。从这头吃到那头,只要你有胃口,三天不带重样的。店家吆喝声韵味十足,浓浓的乡音在古街上回荡,亲切感人。坐在路边的木椅上,吃一串酸甜的山楂糖葫芦,在冬日的阳光下眯了眼,听身边闲坐的老人用十足的家乡话聊天,看熙熙攘攘的人流,马车换成汽车,转眼又换成马车,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打花棍儿的,抬轿子的,绣花边儿的……在古街上演蒙太奇。

  书院松林万古青。

  回家过年,自然要见昔日的老师、同学,相约着去母校转转。百年多历史的青州一中,建于1902年。前身为松林书院,宋代称“矮松园”,三元及第的一代贤相王曾少年时读书于此。作为青州治学、教育圣地,松林书院历经千年沧桑,文化繁盛,弦歌不断。

  1957年,父亲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离开省城的家来到这里,兢兢业业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那时候没有专门的教师宿舍,我们好几家人暂住在松林书院的老房子里。平时和小伙伴在高大的松树下捉迷藏,钻到老房子背后逮蟋蟀。最喜欢爬到那几棵矮松上去晃树枝,摇落一地树种抓着玩,晒干后还可以缝在沙包里做游戏。长大后在这里读高中,新年的晚会也是在松林书院的读书台上举行。父亲和音乐老师合作,钢琴伴奏演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我则跑上去唱了一首老电影的插曲,《渔光曲》。后来,父亲带我们搬到新的教师宿舍区。书院的老房子又曾做过我们班的男生宿舍。

  今天的松林书院,早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教育圣地。我们一家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修旧如旧,屋里墙上挂满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名校友的光辉事迹。高大的松柏依然苍翠,那几株矮松还是那幅憨厚朴实的样子,静静地站在古老的青砖台上聆听书声。学校围绕书院,建起了十几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从这里,无数的人才进高校、到工厂、赴田园,共同建设着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了保护文物和古建筑,学校各种学术讲座和文娱活动早已转移到邵逸夫先生捐建的楼上举行。松林书院又重回旧日的幽静与庄严。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1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数着日子翘首期盼,一想到过年所有的日子都那么的有意义,那么的期待,就仿佛看到全家人围坐着桌子前,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一家人齐乐融融有说有笑,大块朵饴的吃着平时吃不到的山珍海味,互相诉说在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回想起这种场景心里就涌上一股莫名的心酸,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期待的感觉。

  回家过年曾经是一种多么心动的感觉,心里很美好,随着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胸口里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幸福,父母站在家门口那种期盼热切的眼神至今难忘,我们一家人围在厨房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磨刀霍霍向猪羊,做好除夕必备的各种零食和美味,虽然那时候并不富裕,但那种亲情洋溢着整个屋子。

  回家过年就意味着团聚,团圆,一家人可以相聚在一起,每次回家都发现父母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额头多了几道皱纹,步履变得更加的沉重。而这种团聚的日子在慢慢的减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自己每到过年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憧憬和期待,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自从父母相继离开,我只剩下姐妹、兄妹之情,却独独缺少了父母情,父母情是其他亲情无法替代的,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曾经青春年少的自己在外受了委屈和挫折总有一个港湾可以依靠和休息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家,父母离开后我可以依赖和休息的家没有了,只剩下自己孤独的面对生活,曾经青涩稚嫩的自己成了儿女们依赖的支柱,自己的肩上已经多了一份重担和责任,才体会了父母以前的不易和艰辛。

  曾经的回家过年现在成了自己心里的一块伤痛,父母离去的伤痕多年以后才慢慢的愈合,但一触碰伤口就隐隐的作痛。现在过年我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日子天天都象过年,过年好象只是成为一种既定的仪式和象征,为了环保和安全既不能放鞭炮也不能放烟花,过年现在都静悄悄,连氛围都没有了过年只会离我们的心越来越远,而我有的只是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每到过年这种感觉特别的强烈,心里总是涌上一阵酸楚。

  我现在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视我如生命,多么怀念以前的回家过年,父母尚在的儿女都回家过年吧!不要象我一样让过年成为一种怀念。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12

  “老婆,准备得怎样了?什么时候出门?“王悦走进卧室,看着在收拾东西的元芳,一头大波浪卷发披散着,只看到白晰的侧脸。

  “行了,别催了,真不知你那破地方有什么好去的,如果不是浩浩一时好奇想回乡下看看,我是怎么也不愿意去的。”元芳沉着一张脸,不停地埋怨着。

  王悦一听,心里一阵烦燥,压下心中的不快走过去讨好地抓起她的手,说道:“好老婆,别气了,我知道委屈你了,也就几天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元芳本来一肚子怨气,看他诚恳地哀求,也就没有再说话了,甩开他的手把包拎出去,说道:“你去把车开出来,我去喊浩浩来就可以走了。”

  “好好好,我这就去,东西我先拎下去,你把门锁好就下来啊!”王悦忙不迭地站起来,方才的烦躁一扫而光。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以往过年时王悦都是跟着老婆带着浩浩,一家三口前往丈母娘家过年,上门女婿就得这样。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王悦一直坚持着说要回他家乡过一次年。因此,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儿子浩浩也拉到他那边,父子俩站同一战线,元芳一向娇横,对宝贝儿子浩浩倒是有求必应,虽然很不情愿,最后也是应允了。

  王悦自己心里清楚,他做出这个决定有多艰难,他平时闲瑕时也喜欢在网上写写文字以缓解生活中的苦闷和压力。朋友知道他的这个喜好,便介绍了个网站给他,也就是江山。他进去浏览了几次,刚好网站系统在举办舌尖征文活动,他看了许多文友写的各个地方美味小吃,不仅勾起了他对这些可口食物的垂涎,更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对故乡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那是回家的渴望。

  有多少年没有回去了,王悦不愿去细数,最初也渴望过,到愧疚,最后只剩下一年一年的无动于衷了。而现在,文友笔下写出的一个个温柔的字眼却如一把坚锐的利刃,狠狠地插进他的心脏。有些东西在他体内苏醒,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呼唤:孩子,回来吧,这里也是你的家!

  而今年,他不管元芳的不理解和抱怨,好说歹说终于如愿了。此刻,他们已经在路上了,车子一路平稳地开着,王悦两手捏着方向盘,沉静的脸色看不出别的情绪,只有那双微眯的眼,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他很紧张,也很期待,更多的是内疚。如果有人骂狼心狗肺,他都觉得骂得轻了。

  王悦小时候就是聪明伶俐的娃儿,虎头虎脑的十分讨人喜欢,更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天有不测风云,王悦八岁时父亲脑溢血突发,就此与世长辞。母亲一人带着他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坚持一年多终还是熬不了生活的清贫,把王悦托付给邻居自己南下打工,从此便杳无音讯了。

  王悦彻底成了孤儿,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摸进别人的家偷东西吃,淳朴憨厚的乡亲们都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自家有什么吃的、穿的就拿给他一点。更幸运的是邻居桂姨硬是不顾丈夫反对,坚持要收养王悦,他们没有儿子,就只有两个女儿。那时候的王悦已经有十岁了,许多事他也懂,有人在背后笑桂姨傻,说王悦都这么大了,不是自己的亲爹妈再好也是白搭。那个晚上,王悦跪在桂姨夫妻俩面前,脆生生地喊爸爸,妈妈,并拍着胸脯大声保证说以后他长大了一定会孝敬他们。

  就这样,王悦又有了一个新家,桂姨一家不仅把他养大成人,还送他上了大学,那些钱都是他们从牙缝里一点一点挤出来的。王悦每次从桂姨那双干枯的老手接过钱,看着桂姨消瘦的身板,轻飘飘的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儿呀,不哭,我们这样做也不图啥!只希望你以后有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满足了。”桂姨拍着他的手背安抚着。

  桂姨的这番话,多年后,仍在他耳边回响。桂姨的瘦小身板,枯燥的双手,慈祥的目光,是他永远摆脱不了的枷锁,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一绑在他心上,另一头绑在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不是遇见元芳,王悦相信自己能做到当初他所保证的话。大城市里的元芳,跟着王悦回到他的家乡,回到桂姨的旧瓦房。王悦口中的山清水秀人亲,在她眼里成了穷乡僻壤人土的情景,俩人一闹之下,元芳竟甩手走人,还下了最后的通碟:“要么跟她走和这里断了,要么俩人从此各分东西!”

  亲情和爱情之间,王悦选择了爱情。桂姨蓄满泪意的双眼,那里盛着母亲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浓浓的不舍,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让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乡亲们那有些惋惜有些不屑的目光中,他灰溜溜地逃离故乡,和元芳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偶尔会偷偷寄点钱回去,双脚,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爸爸,我们到了吗?”浩浩的叫唤声惊醒了回忆中的王悦,车子已经到了故乡的小镇上。他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让元芳她们在车上等着,自己则进了大商场,没一会就出来了,手上拎着七八个沉甸甸购物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糖果和一些年货。

  车子又重新上路了,王悦看着脸上有些不耐烦的元芳,扯着笑容安抚她说:“再过半个多钟头我们就到了。”元芳听了啍了哼没说什么,倒是浩浩兴奋得直拍手。

  王悦看着前方崎岖蜿蜒的洼路,心中暗暗叫苦,这得多颠簸啊!他刚要开口提醒妻儿,便听到元芳“哎哟”一声,她一时没注意头就撞到车窗上了,疼得她忍不住轻呼出声:“王悦,你看这都什么路啊!我那次来时你就说要修了,这都几年了还是这样!”元芳两手紧紧抓着前座椅背,一脸怒容,眼看就要爆发了。

  倒是浩浩,被簸得东倒西歪,坐都坐不稳了竟然在那里“咯咯咯”笑过不停,还冲元芳兴奋地喊:“妈妈,好好玩,太好玩了!”

  本来就要发作的元芳,看到儿子一脸的兴奋,心里的不快也去了一大半。王悦心不在焉地哄了几句,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这条路的尽头,那里就是他要去的归处。

  这条颠沛不平的公路,车子行驶在上面趁人不注意时就重重地簸几下,真是一种折磨。

  没多久,车子拐进一条小路,路很窄刚好容下一辆车通过。路面干燥,车子经过的地方就扬起一大片灰尘,并紧紧跟随车尾。路过的行人赶紧转过身去闭起双眼,双手紧紧捂着鼻子,待车开远了才继续走路。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这里鲜有小车进来,在这个地方,有车就等于是有钱人。

  王悦把车停在村口那片比较宽敞的平地,喊着亓芳带浩浩下车,自己下去后绕到车尾箱把来时买的东西全部拎出来,把车锁好后才带着他们往前走。

  元芳脸色有些难看,一路颠簸过来,她都忍不住要吐了。牵着浩浩走在后面,很快她脚上那双黑色高筒靴便沾上了些灰尘,在黑色映衬下愈发明显,也只能恨恨地瞪着前方的王悦,不知道他是吃错哪门子的药了。

  一条清澈的小溪挨着小路欢快的流向远方,浩浩的小脑袋没有一刻的安分,东瞅瞅西瞅瞅,目光中布满惊奇,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声!

  王悦走在前面,手上拎的几个袋子也不觉得沉重,此刻,他似乎忘记了身后的妻儿,离家越近就越紧张,就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容不得他再多想,家门口就在眼前了。王悦领着妻儿走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靠着墙边放着一堆柴,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零零散散地占去不少地方。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还在。王悦记得自已走时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密密匝匝的绿色小柿子,有些隐在叶子后面不注意看还真看不清楚。

  可现在,只剩下黑黝黝的枝干光秃秃的在寒风中仵着,看不到一点生机。王悦看着凌乱简陋的院子,心里如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院里,听到有动静便抬起头来,正好与王悦的目光对上。下一秒,老人身躯竟控制不住般微微颤抖,混浊的双眼又惊又喜地看着他,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王悦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哑着嗓门喊了一声:“妈!”

  没错,出现的老人正是桂姨,看到王悦的那一刻她还以为自已老眼昏花看错了,直到自已的双手被一双温暖的大手包住,听到那一声呼唤才如梦初醒。

  倒是元芳反应快,走过来想把他拽起来,一个大男人跪在地上成什么样?桂姨也弯下腰去拉他,冰凉的泪滴正好掉在王悦的手背上,他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

  “娃啊!快起来,地上冷。”桂姨哽咽着,说话都带着浓浓的鼻音。王悦顺从地站起来,桂姨招呼着元芳他们进屋,王悦赶紧拉过浩浩,叫他喊奶奶,浩浩乖巧地脆生生地喊了声:“奶奶好!”桂姨本来已经收回去的眼泪,听到他这么一喊,激动得眼泪又要滚出来。

  几个人进屋后,桂姨的老伴也回来了,几个人围着火盆坐着唠着家常。元芳话很少,她心里不乐意,怕一开口就冲了人,因为有浩浩在旁边,倒也化去了几分尴尬。

  桂姨坐了一阵就坐不住了。王悦有多年没回来过了,两个女儿也嫁得远,也很少回来,往年就两个老人过,也没心思做点吃的,所以家里也是冷冷清清。她打算蒸年糕给他们吃,他记得王悦可爱吃了,一个人可以吃掉一大碗。

  王悦看着桂姨忙里忙外的,那身子似乎更单薄了,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显得人更加瘦小了。

  老伴也跟着去搭手,王悦喊他时就低低地应了一句,从满脸的皱纹堆里挤出一丝笑容,没有一句责怪他的话,对他只有理解、包容、还有盼着他回家的心愿。

  王悦喊着元芳陪着浩浩,自已也跟在他们身后,看看自已有什么可以做得上的。桂姨手一挥,就像从前那样,让他在一旁呆着,等着吃行了。

  一直忙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能吃上可口的年糕。王悦看着浩浩和元芳也吃得津津有味,自已也端起一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熟悉的香味弥漫在口腔,味道一点都没变,王悦吃了两大碗,桂姨看着他一脸的意犹未尽,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王悦却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两个老人对于他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一字不提,更没有埋怨他的意思,只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好好工作,顾好家,也不用太担心他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听得王悦眼发红,心抽疼。

  临走的当晚,桂姨把王悦喊进她屋里,塞给他一个红本子,小心翼翼地说:“娃啊!我们在家挺好的,什么都不缺,这钱你还是拿回去,只要你有空回来看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