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3篇 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2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3篇 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欢迎参阅。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3篇 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1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推动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主旨在于强化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实际工程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

  关键词:教育管理论文发表,发表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投稿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推动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主旨在于强化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实际工程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

  一、建筑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许多高校开展了“3+1”“3+1+2”“4+2”等创新培养机制研究。在这些培养机制中,各类工程专业都增加了工程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如校企联合培养、创新计划等,借以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最终造就具备健全人格、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与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工程人才。

  建筑学作为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5年制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5年的专业培养中加入半年设计院工程实践环节、每年均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授课等,这些实践能力培养措施较其他工程类专业提早近20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基于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要求的大环境,建筑学仍然有必要对其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反思,以满足建筑类工程人才需求。

  二、建筑学专业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

  目前,中国工科专业多以4年为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建筑学专业尽管也属于工科,但由于其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学制由4年改为5年,同时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建筑院校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而未通过专业评估的建筑院校则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此外,住建部评估委员会对于硕士阶段达到建筑学培养目标的建筑院校还批准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总体而言,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培养标准反映在建筑学中,就可分为工学学士、建筑学学士以及建筑学硕士等三个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建筑学人才培养可以采用“4+X”模式。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或者家庭有一定工程背景(如施工、建材等)的学生,可允许此部分学生采用“4+0”的模式,按照4年制培养模式,授予工科学士学位,使其尽早投入相关工程领域参与实践工作。而对于通过5年学习(即“4+1”)的大部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则可授予5年制建筑学学士学位,此类学生的最初工作岗位往往以建筑设计为主。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还可以对其进行专业提升,即采用本硕连读的模式,根据其学分修习的进度,最终决定采用“4+2”或“4+”或“4+3”模式,使其既能提高专业水平,又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按照一般模式,建筑学硕士读完需8年时间,而采用此模式则可缩短1年~年时间)。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率先采用了此模式。这对国内同类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2.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

  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大亮点。传统教学一般以专业大类课、核心课及选修课三个层次为主,尽管通过选修课或通识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其眼界始终局限于专业设计或社会生活的某一部分,对于设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

  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加入双语系列课程,聘请国内或国外专家学者采用双语教学,借鉴、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设计资源,提高设计课程的国际通用程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与国外高校联合教学模式,如邀请国内外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为期一月或数月的交流、学习和实践,对同一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设计,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校际交流与协作,为学生打开设计新视野。目前,此模式在国内知名建筑院校中已普遍采用。如东南大学与ETH联合教学已持续了数年,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波恩大学也对此模式进行了多次尝试。

  此外,定期聘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工程项目专题讲座,介绍大型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组织与施工经验,这也是进行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一种简便模式。

  3.“双导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既是工程教育理论上的学者,也应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家。然而,国内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因此,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高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校内教授工作室和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导师”教育模式。

  建筑学专业培养中,前3年往往偏重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课程设计从单一空间向复杂、综合性空间转变,进入高年级后则会结合真实课题进行设计。

  高年级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对学生设计水平与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部分建筑类高校大多采用“教授工作室”模式,该模式不仅使教授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工程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还可以吸纳年轻教师融入教授工作室,担当助手,在工程实践中吸收经验,提高个人能力与设计水平。

  强化校企联盟,建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基地或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合理的实习培养方案,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对学生校外实习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带着经验和疑问回到学校,学习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热情更高、创造欲望更强。

  此外,高校和企业还可以不断深化合作,构建教学、科研、生产一体的工程人才培养平台。企业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恰好与高校形成互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为企业输送大量社会紧缺的设计人才,两者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较好地实现了校企共赢。

  三、构建实践、研究与创新“三位一体”的建筑学教学体系

  当前许多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仍然脱离不了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背景要求高校在教学课程的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必须大力进行改革,推行符合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型与研究型模式,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训练和提高。目前,建筑类高校正大力提倡构建“实践、研究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实践性教学

  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中,教学仍然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成为“演员”,而教学的场地和环境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性”特点。以建筑制图为例,以往仅在课堂内讲授书本中的制图要领、原则与方法,学生只需学会求解,但当遇到实际课题时,则会碰到很多不解之处。在实践性教学理念下,将部分建筑制图课堂转到室外,对校园内部的小型建筑进行实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现场测绘,完成现场考察之后再回到教室,制作相应比例的建筑模型,通过对实体建筑模型的切割与分析,最终完成图纸绘制。通过亲身实地感受、了解现场,以及分析、切割实体模型,学生不仅对基本制图原理的认识有所加深,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践性教学中,通过“课堂原理——实践认知——动手操作——原理加强”这一教学过程,使原本仅停留在课堂、书本上的原理,变成了一个个实际存在的鲜活案例,学生对原理的认识也呈现出质的飞跃。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工程类人才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式获取性学习,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主要负责讲解设计原理及其重要知识点与研究方法,设立合适的研究专题,分析研究方法的合理切入点,同时安排合理的研究进度、计划以及最终的研究成果要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应组成研究小组,选择教师所提供的某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研究,在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应用和更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能力,在团队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提高素养。

  对于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应以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为主。学生应以课程设计的某个专题为核心,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及运行,同时运用已具备的专业知识,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设计手段,最终拿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教师所提供的设计课题应为真实课题,学生在研究中也应从课题的社会性、整体性及实践性等多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最终设计才更具可操作性,更易与社会接轨。

  3.创新性设计

  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仅局限在数字计算、设计模仿与形式堆砌上,而要在各个方面对工程设计有所创新,建筑学人才培养尤其要关注设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中国建筑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国外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建筑设计创新教育的印记。巴黎的“鲍扎”教育转变了人们的艺术观念,此后的美国学院派、德国包豪斯等建筑教育则超越了之前的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建筑设计与社会环境、技术等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化建筑设计的教育思想。而日本则通过在建筑空间、形态、思想与技术方面的创新,形成了一种体现本土思想、别具一格的日本现代建筑风格,这一思维的创新性设计也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四、结束语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建筑学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培养模式,尤其以“4+X”、国际化联合教学及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为代表,同时应在建筑院校中强化“实践、研究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性好、研究性优、创新性强的新时代卓越工程设计师。

  应该说,高校中的工程教育没有实际项目中所限定的各类条件,因此也就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而高校的建筑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主流和先锋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往往对社会的流行趋势起到一种主导作用,并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的工程教育在创新性设计教育中,不能仅仅强调表层的适应社会的创新,而要挖掘学生的深层创造潜力,不断完善、丰富、充实和发展高校工程教育的设计创新,使得创新性设计教育不断突破,开创新的创新格局。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2

  电信网络营销创新模式和渠道构建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网络营销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电信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的各种策略模式,包括网页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从而能够使电信业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最后还提出了电信网络营销的渠道构建模式,通过建立崭新的营销渠道才能促进电信网络营销的发展。

  关键词:电信网络营销;策略组合;渠道

  一、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网络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企业的生存竞争空间正逐步从传统市场转向网络空间市场。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网络营销正逐渐发展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企业的营销方式也从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向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它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市场营销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已成为企业管理和经营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以电信业为例,分析电信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的各种策略模式,包括网页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从而能够使电信业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最后提出了电信网络营销的渠道构建模式,通过建立崭新的营销渠道促进电信网络营销的发展。

  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具有跨时空、多媒体、交互式、拟人化、成长性、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经济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各国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并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优异的特点。网络营销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市场营销在网络环境下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建立在因特网上的网络营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每天24小时不分区域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营销的形态和业态。

  二、电信网络营销策略创新

  拥有基础电信网络资源的电信运营商们,以往因仅看重了语音市场,而失去了许多其它应有的市场空间。如今,随着宽带互联和移动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广泛普及,互联网成为电信营销的重点目标。网络营销作为新兴的营销方式,不仅为电信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对电信传统经营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网络营销正在形成新的营销理念和策赂,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不是网络营销将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的过程,而是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的过程。

(一)网页策略

  网页策略主要是从营销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网页制作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何种结构、何种表现方式便于冲浪者获取信息,最重要的一点是怎样使企业的网站在茫茫的网页之海中脱颖而出,留住飘泊而又不耐烦的冲浪者,即所谓的网页促销技术。就目前情况来讲,网页设计中最主要的两点是要做到易于导航和下载速度快。在网络市场空间企业的网站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企业要想成功开展网络营销,应重视以下几点:(1)抢占优良的网址并加强网址宣传。在网络空间上,网址是企业最重要的标志,已成为一种企业资源。网址的名称应简单、鲜明、易记,通常为企业的品牌或名称。由于目前网址注册的规定还不完善,注册时间是主要标准。一旦本应属于自己的域名被别人注册,则会对本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精心策划网站结构。网站结构设计应做到结构简单,通过建立较为便捷的路径索引,方便访问。结构模式应做到内容全面,尽量涵盖用户普遍需求的信息量。(3)注意网站维护。企业建立网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包括网站创意和网站的开通,更包括网站的维护,如网上及时更新产品目录和价格等试销性较强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

(二)产品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与厂商的直接对话成为了可能,消费个性化受到厂商的重视,这使网络营销中的产品呈现出众多新特色。企业在制定产品策略时,应从网络营销环境出发,努力满足不同顾客的各种个性化要求,开创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企业自身的优势。(1)通过分析网上消费者总体特征,从而确定最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据有关方面统计与分析,网络上最适合的营销产品是流通性高的产品,如书籍报刊、软件信息、CD、VCD、DVD等音像制品;机票预定等服务。(2)产品的市场涵盖面要广,且电信业、信息技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目前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互联网,市场涵盖面较为宽广,则可以提高交易机会,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3)企业应利用网络上与顾客直接交流的机会为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同时企业应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以便改进和加快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三)价格策略

  从单纯考虑定价到研究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影响和制约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因素中无论是市场供求状况、消费者心理还是竞争状况,在网络环境下都同传统营销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网上销售的价格弹性较大。因此,企业在制定网上价格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检查各个环节的价格构成,以期做出最合理的价格。(1)设计、开发一个适合网络环境的自动调价系统。由于网上价格随时会受到同行业竞争的冲击,所以企业可以开发、设计一个自动调价系统,根据季节变动,市场供需情况,竞争产品价格变动,促销活动等因素,在计算最大盈利基础上对实际价格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开展市场调查,以及时获得有关信息来对价格进行调整。(2)开发智慧型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即两种立场(成本和价格)的价格策略直接对话,充分体现网络营销的整体特点。(3)考虑到网上价格具有公开化的特点,消费者很容易全面掌握同类产品的不同价格,为了避免盲目价格竞争,企业可开诚布公地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并可将本产品性能价格指数与其他同类产品性能价格指数在网上进行比较,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四)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策略之一。网络促销策略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的特征实现与顾客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促销中“推”的形式而是“拉”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强势”营销而是“软”营销。(1)不是传统广告大面积播送(“推”)而是等候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拉”),出现了标题广告、电子赠券以及给阅读广告的冲浪者付费型的专营网络广告的站点等。(2)网络广告的空间限制消失,使广告由“印象型”向“信息型”转变,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机制也产生了变化,网络广告主要是基于信息的理性说服机制,而传统广告则是基于印象的联想型劝诱机制。(3)网络广告是一种即时交互式广告,它的营销效果是可以测试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广告效果测试的困难。网络广告将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企业促销策略的一种新的重要选择,并且它将同其他的促销方式相结合,使促销手段更丰富。

  三、网络营销渠道的构建

  网络营销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联网络可以说是信息时代中最具魅力的营销工具。网络将企业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仅简化了传统营销中的多种渠道的构成,而且集销售,售前、售后服务,商品与顾客资料查询于一体,因此具有很大的优势。

  网络营销渠道能使生产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将货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并回答有关产品的信息咨询,接受订单。对中间商的选择与传统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选择国外中间商不再是以代理商为主,唱主角的是负责送货的寄售或销售代理。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这种渠道,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1)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采用这种方式可增加消费者的上网意愿和消费动机,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增加了渠道吸引力。例如:计算机生产商同软件商、网络服务商等联合进行促销和销售。(2)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通过三维多媒体设计,形成网上优良的购物环境,并可进行各种新奇的、个性化的,随一定时期、季节、消费者类型变化而变化的店面布置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虚拟商店购物。虚拟商店可24小时营业,服务全球顾客,并可设虚拟售货员或网上导购员回答专业性问题,这一优势是一般商店所不能比拟的。(3)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后,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购物,也可通过划拨电汇付款,由企业通过邮局邮寄或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割。现在网络并不十分发达,尤其是网上付款安全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这种“网上交易,网下付款”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上交易必将会愈来愈完善。(4)选择合适的销售代理。网络营销面对全球顾客,企业必须在各国建立相应的代理网点,以保证按时送货,销路畅通。(5)网络营销与银行结算联网,开发网络结算系统,将网上销售的结算与银行转账系统联网,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在网上购物、网上结算。

  网络营销正在使营销渠道发生着变革。由于网络营销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企业可以不必借助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营销努力即可实现产品销售,只要网上的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依其需求供货;不仅如此,对网络营销来说,还可以实现“少环节”销售,甚至可以不必设置大规模的产品展示空间和中转仓库,这样可以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另外,网络营销正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着变革。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企业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及发现潜在消费者方面有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网络营销下,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从而使得产销之间实现一对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在网络营销渠道中,企业把速度放在竞争首位。公共网络的建立将迫使企业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映,而强大的信息沟通能力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的营销渠道的产销关系。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最新的网络营销模式,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营销模式的相应策略,以适应新的营销革命。同时还探讨了营销渠道的构建问题,网络营销渠道的构建必须适合网络营销的渠道模式。随着网络营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对其策略和渠道模式进行改进,以适应网络时代不断变化的营销理念和消费偏好。

  参考文献:

  张金萍,周游,网络营销中产品属性与渠道属性匹配研究,商业研究,2003(17):79-80。

  王金夫,企业网络营销与客户信息的选择处理,企业经济(江西),2004(3):56-57。

  李东,网络营销产品与传统营销产品的比较研究,商业时代,2004(8):-29-31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3

  摘要: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合理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的优势;最后研究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设计,希望能为国内电力网路营销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配电网的持续改革,配电网也逐步实现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向着网络营销模式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营销模式不论在管理、市场性质及营销策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相关的运营商亟待进行转变,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基于此,研究智能电网下的网络营销模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必要性

  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发展的趋势下,电力营销不能与趋势为敌,也要顺势而为,要细分国内能源市场结构,增强营销技术系统功能,构建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是电力企业营销体系的核心。首先,开展电力网络营销能及时、准确分析和研究市场,传统的营销要有效分析市场,必须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研,而网络营销能够使用先进的交互技术和数据库方便地实现对市场的分析;其次,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目前的电价是发改委制定的,由于不是由市场竞争决定,因此难以真正的反映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而通过网络营销能极大地减少中间环节,在经过价格杠杆的作用能调节供需双方的矛盾;最后,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网络营销,能实时测试服务、供电等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

  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有效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如店面、人力、物力等投入,若能直接进行网络宣传还能极大地减少广告费用,实现电力的直营渠道,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不仅能有效地增强用户和营销人员的直接沟通,还能节省通讯费用和差旅费,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办理业务,如缴纳电费,用户只需输入服务号,就能通过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方便地完成缴费。

  电力行业在通信互联通道方面具有优势

  随着电网改革的持续进行,智能电网的覆盖率日益增加,用户数量也呈现几何数量级增加,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电信、有线电视及电力网络的融合,这给电力系统的网络营销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也对其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机顶盒、宽带等通讯也逐渐对电力网络开放,这就使得用户和电力企业的交流更加便捷,一旦用电器开始工作,不仅能为其提供电能,还能为期提供网络功能。

  能提供高效的服务平台,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近几年,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有效增强了用户和供电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客户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营销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实现了供电企业和客户之间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促进了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如电力企业可将企业介绍、业务咨询、办理流程等都放在主页上,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询相关信息,自助办理各种业务,而不用专门跑到营业厅进行办理,有效解决了企业为客户服务在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可以通过网络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与传统的电力营销宣传方式相比,网络宣传更具有全天候、零距离、动态双向开放等特点,宣传的内容既可以是供电企业的商品,也可是供电企业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能将电力企业合作的公益事业、绿色能源等相关内容放到网站进行宣传,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的形象。

  3.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设计

  电价的制定

  就目前电价而言,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因此电力企业并没有更改电价的权力,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部分地区在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开展了发电权交易的尝试,希望通过市场机制,降低风险。由于国内能源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制定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接入权交易。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使网络营销成为现实,通过对供电质量的实时检测及控制,能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开停控制。一旦分布式电源的电能达到并网条件,就能发出售电意向,平台接收后通过询问上网电量、时段及价格等,并将其发布到交易平台,一旦有客户同意以制定的价格购买,双方就能完成交易,通过智能电网能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竞价上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一厂一价”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市场竞争,使分布式电源和大电厂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计量体系

  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的电能表不仅要具有常规的计量功能,还必须要具有遥信、遥控及可升级等功能,以满足供需双方的互动需求。智能电表要实现能存储客户的电费,在降低客户负担的同时,还要避免客户在电价上涨前的大幅度购买给电力企业带来的问题。智能电网能有效实现客户对电费的管理,一旦剩余电费的额度低于某个固定值,智能电表能够通过短信或者自动断电的方式提示客户;若电费完全用完,智能电表就会自动断电。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直接接受用户的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缴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客户缴费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再也不用排队去缴费。除此之外,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高级计量体系还能自动实现电能计量、制定、分布式电源并网等相关信息的采集,为供需双方的交互提供信息支持。

  信息系统

  目前,电力系统的营销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如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信息化机构不完善、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没有闭环管理及技术平台不统一等。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可通过分布式电源3级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高效管理。第一,单元级控制。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及负荷的就地控制器,负责对分布式电源通过负荷进行电源频率和电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分布式电源安全并入电网;第二,区域级控制。主要包括单元及中央控制器,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分布电源的数据信息传递到公司,同时还能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协调;第三,市场级控制。该级控制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网运行可靠性、电力调度等实际运行状况作出针对性的决策,协调不同级别之间的高效优化管理及调度。

  需求侧引导与虚拟营销

  需求引导是供需双方的互动,电力系统要建立对应的响应机制实现供需平衡的调节,同时通过阶梯电价优化配置电力资源,采取价格杠杆引导客户的消费方式,在用电高峰期可投入分布式电源,以便实现错峰填谷的目的。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实现了双向供需,因此就导致发供双方存在利益博弈,可引入“虚拟营销”,将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等进行有效调配,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兼顾多方利益需求,实现能源供需和资产最佳分布的销售模式。

  终端用户

  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下的用户可能具有两重身份:其一,客户身份;其二,分布式电源发电者身份。如家中有太阳能的用户,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让客户晚上使用,若太阳能转化的电能过多,可将其向电网供电,若月底客户的供电超过用电,不仅不用交电费,还可能收到发电上网的报酬。这样用户既是电能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既实现了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发挥了智能电网的优势。智能电网下用户家里的每个电器都具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用户通过手机接入网络营销平台后,可方便地实现对家中电器的控制,如下班之前,使用网络营销平台接入电器,遥控空调自动打开,热水器开始烧水,电饭煲开始做饭等。所有这一切在分布式电源并入智能电网后的网络营销模式下都能轻松实现。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网络营销模式的改善,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降低风险,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斌.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22:57-58.[2]姚掘玉,刘俊勇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03:109-110.[3]吴毛毛.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中智能营销系统架构研究及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