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6篇(空气的秘密教学反思)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6篇(空气的秘密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6篇(空气的秘密教学反思)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

  抵挡不住空气的侵袭随笔

  已是傍晚,爱好跑步的我正在公路上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汗水,同时也在随手弃掉我的烦恼,任大脑空白,任身体不停奔跑,倏的,一辆车从身边疾驰而过,留下的只是在耳中回响的'笛鸣和空气中的热浪。

  喇叭在叫嚣,向世界宣告自己的骄傲,发动机在怒吼,向城市发起挑战。面对如此情形,我,我们,又有何办法。。。城市中,高楼大厦遮挡了我望向蓝色天际的眼,夜晚的霓虹刺穿了我追求上善的心。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只能奔跑,希望在路的尽头,可以看见,被树枝划开的阴霾,呈现的是一片自然。

  跑着跑着,来到一公园,湖面清静,偶尔泛起微微波浪,映着天空,好似两个世界。树叶在夕阳的抚摸下,似乎在低语着什么。湖边,还有三两渔翁垂钓。这一切显得何其低调,安静。但高楼大厦顶端的霓虹闪痛了我的眼,路上不断的笛声盖住了我的耳,最糟糕的,还是这躁动的空气,它侵袭了我的全身,近乎让我无法呼吸,它无孔不入,让我无法抵挡它的侵袭,我不知道自己何时能缓过来,唯一明白的便是我绝不能长期待于此景。

  当雷电震撼了天地,大雨涤尽了尘埃之时,我在想,究竟是我们侵袭了空气还是空气侵袭了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点什么。

  我知道,雷雨过后,空气又将躁动起来,因为人还是那一群人。。。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2

《口袋里的秘密》学前班教育随笔

“老师,佳佳的手流了好多血!”我闻讯跑过去一看,佳佳的手背、手心红红的,可是没有见到伤口。佳佳也没有哭没喊疼,看清后才知道,原来是印泥!这是谁带来的呢?正在这时候我发现佳佳旁边的芊芊好像在往口袋里藏什么东西,我明白了。过了一会儿,通过给芊芊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她答应把印泥交给我让我保管,晚上再拿回家,并保证以后不带来了。

  第二天,芊芊果然没有带来。但是我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脑门上多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红点。通过去顺藤摸瓜,我又从星润的口袋时里“收缴”了一盒印泥。没过一会儿,又有小朋友告诉我说阿浩的口袋里藏着一支玩具宝剑!

  印泥、玩具宝剑,我明白了,我们班这群小家伙越来越懂得跟好朋友分享了。但是这种把东西藏在口袋里带到幼儿园的方法非常不可取,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于是,我向全班的孩子们讲述了这件事,并告诉孩子们把小玩意带在口袋里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小玩具或尖利的玩具。要是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想给小朋友们一起玩,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让大家分组玩。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老师的看法,以后再也不带小玩意来了。

  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意和这几位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到很意外,不知道孩子带这些东西来幼儿园,并表示以后要多检查孩子的口袋,以免发生意外。 我想对每一位家长说:请多多注意孩子的口袋!因为口袋里藏着孩子的秘密,装着孩子的心理,暗示着孩子的变化和成长!口袋也是家长观察和了解孩子的“一面好镜子”!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3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大班教案蒲公英的秘密 推荐度:空气污染的原因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秘密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4

  教育随笔:为孩子保守秘密

  下午,起床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在忙着穿衣服。钱姝婷在床上半靠着东张西望就是不穿衣服,我走过去,她却先悄声问我:“孙老师,你过来一下,你快点过来一下呀,我跟你说点事。”

  我看着她那紧张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我走过去,亲切地问她:“婷婷,怎么了?什么事啊?”婷婷搂过我的脖子,趴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孙老师今天我忘了小便,我尿床了。”我掀开她的被子看了看,说:“没关系,老师给你找一条裤子换上,把湿的脱下来。”我刚要去拿裤子,钱姝婷又猛地搂住我的脖子,说:“孙老师……你等一下。”我说:“又怎么了?”“老师这件事不要让其他小朋友看见,还有,可以不可以也别告诉我爸爸妈妈,我回到家自己会跟他们说的.,好不好啊?”看她那认真恳求的样子,我也很认真地答应她,并给她找了两条备用裤子。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她的床前,咦?人到哪里去了?我四处环顾了一下,只见一个大鼓包在床上动来动去的。原来,是为了不让其他小朋友发现,钱姝婷用被子盖住整个身子,躲在里面换裤子呢。

  等她换完裤子,我安慰她说:“没关系的,孙老师等一下帮你把裤子洗掉,外面太阳很好,一会儿可能就会干的,在爸妈来接你之前,赶快把它换掉。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发现了。” 钱姝婷点点头。一下午,她都很轻松,玩得挺高兴。完全忘记了自己尿床的事。

  作为一个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为他们保守自己的秘密。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5

  想念家乡的空气随笔

  晚上了,一个人在寝室哼着我不怕不怕啦,将军哥已经在家了,丫子、老大、小潘、他都来聊,这么一个忙,大哥还给我发电影,今晚不是很难过,不过以后过春节可不会在玩这种游戏了,一点也不好玩鹅,发现之前设想的种种美好都是幻景,原来我不是那么娴静的人,如果有误,至少可以说是不合时宜。

  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我想家乡的空气,现在是那种很彻底很凛冽的冷,呼呼的西北风吹来,叫你直缩脖子,不过是那样的清楚、明朗。

  我还想,我回家的一天下雪,白茫茫的世界,那样的皎洁与无暇。

  我还想这个时侯穿一件红色毛衣,在雪地里边滑边跑,最好摔倒,红彤彤的'双手是那种被冻得失去知觉之后又因玩热之后热辣辣的痛,痛是痛快。

  玩累了,我还想看雪漫天飞舞的样子,雪落惊我心,然后再让我狂想。

  我还想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看了《六个孩子》,生小孩时汗水浸透的发丝、生活得艰辛,母亲的伟大,绝不是张爱玲所说的本能的驱动,她的认识毕竟只停留在微观上。

  我想抱抱奶奶,最疼爱我的人啊,即使不是她的亲孙女,但给了我最无尽最无私的爱,还有爷爷,我好想给你煮茶啊 。

  我想见朋友,看到他们,满心欢喜从心底里开出花来,有些同学即使不是深交的,只看着他/她的一拼一点,便记住了这个人,可以说个没完没了,这时说的话比十几年都多……原来熟悉一个人,并不都是依靠语言,那动作就代表了他。

  我想……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6

  空气清新剂随笔

  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偶有休息却也咋床上慵懒的度过。这想必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生活吧。

  我们都抱着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在缓缓前进,像是正在前进中的自行车,少了这份梦想我随时都有倒下的命运。办公室的我们,向往着未来自己能叱咤风云。却不想手头一大堆琐事在等着我们去处理。

  每天看着忙碌的上班生活,却又那么清闲。只有当忙碌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起我们的“伟大”梦想,可是清闲下来,却不再去“幻想”它。有时候在怨天尤人,有时候在想自己为什么不努力,不曾想过,我们现在一直是在思想的空间里,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哪儿呢?

  最近在流行一些励志的文章或者哪位哪位的经典语录,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我们是应该努力,是应该三省,是应该和时间赛跑,是应该为梦想去奋斗,可是我们都停留在“应该”这个字眼上。我们的动力去哪儿呢?

  有天早上有急事需要处理,出门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辆又一辆的私家车宝马,奔驰,东风等在路上行驶着,我看看手表发现只有6点,我再想想我自己的生活,要是今天没有事情的话,我现在这个时候还在睡觉吧,我相信你可能也在睡觉,星期六的早上我们可以让自己轻松一下,睡到9点不为过吧,可是那些不是我们所向往的有车有房有事业的生活吗?但有没有想过,他们现在有房有车了还那么早起床开车出门时为了什么?我们现在一无所有去整日想着怎么可以偷懒。慵懒把我们的激情都藏哪里去了.

  清晨阳光刚刚好,空气清新。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7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失败”,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这一认识,恐怕许多人在理论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够接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 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端正指导思想。对像这类的幼儿实行适度的处罚,其出发点是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幼儿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园,我们仍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方式,坚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滥用批评处罚手段。

  二,严格掌握分寸。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千万不要“算总帐”或采用“抵消法”。我们可采用“众人定罚”,达到全班小朋友共同执罚,相互监督的目的。不可教师一人包办制。

  三,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辙”。

  其次,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如,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如放学前奖励的小红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饭、长时间罚站、抄写数字等等。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8

  屋顶的秘密教师教育随笔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周边和幼儿园中有很多北京古建。这些古建中最吸引孩子们的是屋顶,有的孩子发现这些屋顶上有很多小动物,有的孩子发现古建的屋顶和我们现在住的楼房屋顶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是用瓦片连接的,而且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古建的屋顶为什么是斜着的?屋脊上的动物都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原来,屋顶上有这么多奥秘等着我们探索,于是我们生成了“屋顶的秘密”的主题游戏。

  1.斜斜的屋顶怎么搭

  几个男孩子特别喜欢搭建游戏,开始挑战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北京古建。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古建中的屋顶是斜的,他们研究如何搭建出斜的屋顶。开始时他们尝试用长条积木搭,但总是往下滑,思考后他们发现,积木的`表面是光滑的,和另一块光滑的积木叠在一起就会滑下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说可以选轻薄一点的积木,有的说可以用一根长一些的积木在斜坡下面拦一下,还有的说可以用纸箱制作一个古建的屋顶等等。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于是,出现了用不同方法搭建的各种古建。

  2.《屋顶的秘密》出书啦

  一天,脊兽小组的小朋友在分享环节介绍:“脊兽就是房顶上的大钉子,为了让房顶更好看。”还有些孩子对脊兽的寓意做了深入了解,比如,龙是皇权的象征,海马是一种能灭火的神兽等等。慢慢地,很多来班里互动参观的其他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被脊兽小组的研究吸引了,这些小朋友为大家一遍遍地讲解。一天,小毕说:“讲了这么多遍我的嗓子都要冒烟了,要是能出本书给大家看就不这么累了。”孩子的想法得到了赞同,于是,图书组生成了制作关于脊兽的图书的活动。孩子们了解书的构成、知道有封面和封底、书中可以有图片和文字、需要设定页数、要把小作者的名字写上等等,这些经验支持了他们的图书制作活动。

  3.我们的“脊兽”动画片

  一天,孩子们想到了中班时参加的动漫社团,记得有一部神奇的机器,可以制作出动画片。他们建议把这台机器借到我们班,试着做一个和小脊兽有关的动画片。想到自己就要成为动漫的制作者,大家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做着做着,我看到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带了进来。我问:“如果让你自己选,你愿意拍什么动画片?”“我想拍爱莎的!”“我想拍海底总动员!”我也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此时的兴趣是在操作机器来拍动画片这件事上。没有了人物的限定,孩子们也没有了束缚,很多孩子参与进来。有的孩子开始设想自己的小剧本,《小猫和小兔》《米奇妙妙屋》等丰富多彩的小动画诞生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起来,大家看到了自己制作出的小小动画都特别有成就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从屋顶上的脊兽衍生到对制作动画的兴趣,我们不断识别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方向,从幼儿的兴趣、探究的内容出发,跟随孩子的意愿提供相应的支持,大胆地延伸主题游戏的广度,深入挖掘孩子内心的感受,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深入学习,快乐游戏。

  我们发现,原来主题是可变的,在一个大的主题下生成了孩子们自己喜欢的小主题,在小主题下孩子们的兴趣表现出了独特性,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对于动画的理解全部迁移到游戏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宇宙,充满了力量,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自我发现。活动还在继续,还在不断挖掘,我们仍在辨识、判断、解读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前行。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9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空气的各种特征。

  2. 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3.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一盆清水,小瓶,热水袋一只,塑料袋每位幼儿一只,小昆虫,密封窗口若干,蜡烛半支,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到处都有它,要活就要它”。幼儿猜出谜底后提问:

  1、我们用鼻子吸什么?

  2、用手摸能摸到空气吗?

  3、空气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吗?

  幼儿用手摸,用眼睛看,均感受不到空气的存在。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反思: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鼻子吸、手摸、眼睛看感知空气,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验:空气的存在

  1、热水袋里的空气

  教师出示一只没有鼓起来的热水袋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注意看,马上热水袋就有变化。”教师向热水袋中吹气,热水袋鼓了起来。

  幼:热水袋先是瘪的,老师吹之后鼓了起来。

  师:你知道刚才老师吹的是什么?热水袋里有什么吗?

  幼:老师把空气吹进热水袋使它鼓起来,热水袋里有了空气。

  2、小瓶中的空气

  教师把一只空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而瓶口冒泡泡。

  提问:水往瓶中流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瓶口为什么会冒泡泡?

  幼儿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说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小组一:泡泡是水中的,是水泡泡。

  小组二:泡泡是瓶中的空气是小气泡。

  小组三:泡泡是外面的一点点风吹着瓶子冒出来的。

  小组四:是水把瓶子里的空气往外挤,冒出来的泡泡。

  得出的结论:小瓶里原来是有空气的,放到水中,水往瓶里流,把瓶里的空气往外挤,这些冒出来的泡泡就是小瓶里的空气。

  3、到处都有空气

  1)先让幼儿做深呼吸,都能吸进空气

  2)请小朋友拿些塑料口袋,在活动室的任何地方把空气装满。

  提问:我们用塑料口袋在任何地方都能装满空气,用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空气,这是为什么?

  幼:空气到处都有。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看老师做实验再到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发现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指导幼儿认识空气的功用

  1、请幼儿把嘴闭紧,捏住鼻子,暂不透气,让幼儿体会有什么感觉,提问:人如果不呼吸空气,会怎么样?(会闷死)

  2、观察放在密封的小瓶里的昆虫

  提问:小虫放在不透气的小瓶子里,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闷死)

  3、教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蜡烛燃烧了一会后灭了。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幼儿集体讨论,得出结论:燃烧也离不开空气。 (教学反思:前面的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空气的特征,这一环节的探索活动,通过每个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同伴的交流中共同探讨变化的原因,得出了正确结论,使幼儿认识了空气的作用。)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1

  快活的空气杂文随笔

  我以为现在的青年基本不读民国作者的书了。可能只是平时不了解罢,总之我现在是知道了——读,而且不是在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是自愿的去读。

  民国时期的才女,例如张爱玲和林徽因,我周围是有人特别喜欢的。

  但男性作家倒是没听说过有人特别喜欢,或许会喜欢吃橘子的朱自清吧。

  我挺喜欢鲁迅的。谈到他大部分人都想到“讽刺了黑暗社会现实”,“一言不合就怼人”,“我没有说过这句话”。

  好的,没问题。

  喜欢他是从散文开始,“紫色小花在寒风中凛冽”之类的。除掉“社会时政暗示和讽刺”,纯粹当做散文来看是很舒心的——虽然绝大部分因为那时候我还小什么都没有想到——但小时候的惊鸿一瞥让我一直记得,大概我是真的喜欢。

  随着时间推移却越发喜欢他的'文章。“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但我们的确这么做。

  只是想着有某一天像他一样?言辞尖锐激烈,可以破开我所认为的一切黑暗。

  一切我私心认为恶心的人和事。和鲁迅先生的家国情怀相比过于渺小。

  然后我会和他一样接受文章的后果,一如“倒提鸡鸭”的事。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2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秘密》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实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后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隐藏、压力等,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水,纸杯,塑料袋,瓶子,罐子,海绵,蜡烛,吸管,肥皂水。

  活动过程:

  1、集中讨论:空气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出示塑料袋,里面有什么?游戏:找空气(空气存在实验)

  交流发现,老师总结: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2、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秘密,一起来找找。

(请幼儿可以先观察一下桌面上提供的实验材料,以满足其好奇心)

  空气占有实验(集体做):

  实验一:将空杯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纸团塞在杯底,在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引导幼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交流分享:空气会占有空间(动力)。

  再试一下,实验三:将塑料袋套在瓶口,瓶底弄穿,放入水中,观察。进一步理解。

  空气隐藏实验(分组做)

  实验一:不吹自灭。请一个幼儿做,其他幼儿记录。

  实验二:将塑料袋,海绵,方糖等放入水中,观察结果?泡泡代表什么?

  总结:空气会隐身。

  3、找出记录较好的,让幼儿总结空气的秘密:空气存在着,到处都有,看不见,摸不着,有压力,动力。

  延伸: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4

  无处不在,居然平时没有人记得你。

  可是你包容了多少养分、尘埃、湿气和阳光,你传导过多少声音,绘就过多少色彩。里面鸟的速度比风快,但鸟和风都在空气里。多少人忙忙碌碌,他们在做一些有意义和没意义的事。有的人开始和一棵树争夺水分、食物和空间,有的人开始把一株草搬回办公室或者阳台。有多少人开始怀孕、生孩子,就有多少人开始死亡、走进坟墓。大家来来往往,没有任何人在意空气的存在。

  但空气什么都明白,空气只是不说。因为人们都当它只是空气。

  当一棵树受到了伤害,当奔跑的兽被关进笼子,当雾霾开始出现,当空气中含了大量尘沙或汽车尾气,空气就已经走得太远,已经走到了乡愁之外,走在了一首诗的边界。

  我所希望的空气里,是有万亩桃园的花香,是有千亩荷塘的美丽,包括青龙湖的碧波荡漾。是应该行走在青山绿水中间,应该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牛喝过的水我也可以捧起喝,我喝过的水母亲可以煮饭,剩下的饭可以喂鸡,鸡蛋是我生日的礼物。可以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让我躺着,我在上面自由的看书,或者思考问题,也看天上白云朵朵,而身边野草疯长“嚓嚓”有声,我浑然不觉。

  忽然天那么蓝,我开始想那些炊烟走散的地方。

  公众号:天府散文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5

  空气供销站随笔

“空气供销站”开业了。店门前挤满了人,一块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

  本公司專为需要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服务。

  总经理:马尚来

  咦?谁还买空气?空气,到处都有,并不需要买呀!于是,大伙散开了,各自忙生意去了。“空气供销站”里的顾客寥寥,渐渐地,人们都快把这个店遗忘了。

  没多久,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锯木厂、纺织厂、印刷厂、面粉厂等制造的灰尘,四处飞扬,树叶上沾满了土,树木全枯死了;以前蔚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黑压压,乌烟瘴气,没有一只飞鸟的`影子。人们出门需要戴口罩,司机们需要时刻开着车灯行驶,小学生们有了一种新的假期——雾霾假!街上的人们步履匆匆,有时候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认不出。一些居民患了肺病,不住地咳嗽,胸闷得慌。

  空气变污浊了,人们迫切地感觉到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了。“空气供销站”的顾客日益增多,居民只要来这里吸几次新鲜空气,病便逐渐好了。于是,人们争着进“空气供销站”,几乎都要把门槛给踏破了。不管新鲜空气多么昂贵,只要货一到,便被人们抢购一空。新鲜的空气总是供不应求,马经理只好每天派业务员到旷野、林区收集新鲜空气,忙得不亦乐乎。

  市内,空气依旧遭受污染,情况十分严峻,人们面临着被空气“毒死”的危险,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人们忍无可忍了。有人将此事告到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闻讯,立即派人来处理。慢慢地,烟囱得到了改良,空气终于净化了。看,一座现代化新城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街道两旁树木苍翠,人们欢呼雀跃,安居乐业。

  不久,“空气供销站”关门了,可人们永远忘不了它,忘不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和任意破坏环境的教训!

教育随笔空气的秘密16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气托不住。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

  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想不想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谁能帮帮我啊?(幼儿:用夹子夹、戴手套……)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