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

《分香蕉》的具体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学伊始我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说、乐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说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这是多么聪明的孩子。在练习中,有的学生说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 “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还剩2个”.这种分法在此时是多么富有创意。这证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思考与创造。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口、手、脑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和转化。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4、这节课的遗憾与改进措施: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节课我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能自主地探索、交流。总体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经过前面几节“分一分”的除法意义的感受课中应让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明确分东西有一个分的总数,还有分成的份数及每份分得的数量,到今天这一课感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不知所以然,胡乱分的现象还大大存在。还有就是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3

《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动手分的能力,对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这些积累,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借助小棒解决小猴欢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经历平均分12根小棒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这么多种分法时引出需要用一种算式表示这些过程,这样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实的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使很抽象的除法变得很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设计不是很恰当。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的是智慧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一下子加大难度,让学生立刻在具体情境中脱身而出,直接去说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跨度有些过大,应该设计将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 式表示是什么,这样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个巩固会好些。在第三关的时候将练习五的看图编故事拿过来,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 填空:

  三( )十二?? 六十二?? 二( )十八? ()六十八

  2.

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一天,猴妈妈买了12根香蕉,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猴妈妈要怎么分香蕉呢?

  生:平均分。(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 磁铁代替香蕉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铁代替香蕉,有谁要上台来帮忙分香蕉?

  师:我们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 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师:注意,这个算式里面有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叫做“除号”。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学生跟读2遍。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那么整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 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师:现在猴妈妈让小猴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板书:每4根香蕉装1盘,需要()个盘子。)

  师:可以看出一共是需要3个盘子,能把12根香蕉分完。

  师:这个分的过程是平均分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还是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刚才分的结果。12÷4=3(个)

  学生读一遍这个算式。

  师: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4表示1个盘子装4根香蕉,3表示用了3个盘子。

  师:整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师:我们都知道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师:(总结)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除得的结果叫做商。

  师: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运用了除法,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呢?

  总述: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1、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分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

  2、看图填一填:(同学们帮小猴解决了难题,小猴又拿出一些水果来感谢大家。)出示水果图。

(1)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3、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根骨头?

  4、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5只猴,正好分完。猜一猜,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5、数学书38页试一试。

  四、总结回顾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朋友们,乘法、除法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它们,所以我们要学好它们,打下牢固的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5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的教学反思

《分香蕉》的具体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学伊始我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说、乐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说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这是多么聪明的孩子。在练习中,有的学生说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 “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还剩2个”.这种分法在此时是多么富有创意。这证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思考与创造。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口、手、脑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和转化。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4、这节课的遗憾与改进措施: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6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 38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分香蕉活动。

  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二、学读法。

  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

  一、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 ÷ 3 = 4(根)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数

  二、你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让学生边分,边列算式,后读算式,分辨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实际分一分,也可以圈一圈,把分的过程用除法式表示出来。

  布置作业:

  P 38 (1)(2)。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情景图 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

  12 ÷ 3 = 4(根)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数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7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让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点不难,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关键是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这个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比较抽象化,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个数学化的过程有些无法理解似的,课上我自己也感觉很难讲清,也就导致后来上飞行表演那课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无法很好地进行讲解,效果也很不好,甚至有很多同学,用除法表示的算式也会用乘法来做,可能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看来以后,意义这块内容一定得吃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8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的说课稿

  一、 说教材《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 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 ? ? ? ? 15÷3=( ) ? ? ? ? ? ? ? ?20÷4=(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 ÷ ?3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9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及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

  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了。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拔。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0

  设计理念

  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素质教育目标

  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24个香蕉图片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自己想的办法,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容易被生动的故事吸引,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香蕉,结果都是相同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分香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学生不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趁机导出。再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肯定学生的正确想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

  板书:

  2 × 6 = 12(根)

  12 ÷ 2 = 6(根)

  师: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读着: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共11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是在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这节课我在开课前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类型进行复习,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种不同的分法,按份数分和按每份的数量分,说完后,直接引出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另一种形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最后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没有选择书本的主题图,而是直接用学生熟悉的小棒和圆片来讲解,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较容易。

  2.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这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部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多考虑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