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7篇】(常用英语口语400句第13节)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7篇】(常用英语口语400句第13节),供大家阅读。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7篇】(常用英语口语400句第13节)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1

  在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山东体育代表团以精彩的赛场表现、昂扬的精神风貌,取得了7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的辉煌战绩,创造了山东参赛奥运会金牌之最,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门给山东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感谢山东体育健儿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作出卓越贡献。齐鲁好儿女为祖国和山东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誉,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敬。

  在本届奥运会上,以孙一文、杨浚瑄、陈梦、刘诗颖、张常鸿、孙梦雅为代表的山东参赛选手,意气风发、活力四射,迸发出健康向上的精气神,在异国土地上充分展示了敢于亮剑、敢于争先、勇夺第一、为国争光的新时代奥运健儿的崭新形象,彰显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开阔的格局境界,展示了新时代山东体育走在前列、全面求强的传承和创新的姿态。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生动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必将更加激发出全省人民的“鲁”力同心、建设现代化强省的自信心,增添山东人民的自豪感。

  在运动健儿的心底里,奥林匹克就是梦想和信念的代名词。赛场上那天衣无缝的配合、激越翻腾的浪花、呼啸而过的旋风背后,无一不浸润着运动健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刻苦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孙一文一剑封喉,勇挫众将,赢得中国击剑队奥运积分开门红;杨浚瑄与队友劈波斩浪,夺得第一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金牌;陈梦挑战极限,以坚定信念成就“双冠王”;张常鸿一枪决胜,“00后”星光闪耀;刘诗颖一掷定乾坤,夺得女子标枪冠军,创造中国田径新历史;孙梦雅徐诗晓乘风破浪,强势夺取女子500米双人划艇组合桂冠。此外,张冬获得男子单人皮艇第六名;于海成获得男子飞碟多向第五名;于晓明等五人获得女子橄榄球第七名,都打破了欧美运动员垄断这些项目前八名的历史,实现了重要突破。山东体育健儿“敢去拼、敢去争、敢去赢回来”的卓越表现,诠释了强大奥林匹克精神,他们在赛场上的那份最本真、最纯粹、最酣畅的搏击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拼搏精神和浓郁的爱国情怀。

  奥运赛事有始终,但其精神永不落幕。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拥有各自的“赛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担当,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张扬。作为第二个百年奋进征程中的一分子,要像拼搏在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那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释放“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豪气,把每一次奋不顾身的挑战、每一个超越以往的突破融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中,锐意进取、拼搏实干,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先锋力量,让生命绽放最绚丽的光华。

  致敬每一个山东体育健儿,也是在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不断突破自己的我们。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2

  语文教案-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3

  第二十四课《诗经》两首教案

  蒹葭

  教学目标

  1、学习《蒹葭》,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二、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三、(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2.听老师朗读课文。

  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是萋、晞、跻、坻;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3.学生试读。

  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

(二)、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

  1.导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

  2.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四、探究与研讨,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4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于19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演说中,完整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是镇静和自信,为人类追求强健的肌肉所需要。另外,顾拜旦表示,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

  由此,我联想至近日发生的一件事——伦敦奥运会上,多名羽毛球运动员因消极比赛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其中,包括两名中国选手。消息一传出,便引发争议。中国羽毛球球队教练李海波不赞同选手的作法。央视名主持白岩松认为选手为追求梦想而采取这种无奈举措是不应被谴责的,问题根源在于不合情理的小组赛制。

  的确,对于每个追梦者,我们应给予鼓励支持。但是,在追梦的过程中,你行事为人的动作以及态度须符合所规定的标杆,比赛赛制存在其不合理性在所难免,但是它的缺点是对于全体运动员而言。转换角度想,运动员参赛的态度取决于自身的信念与准则。

  中国选手的梦想或许更倾向于获得奥运会奖牌,虽然奥林匹克新时代是将Anglo-saxons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不过无疑享受比赛过程及“众乐乐”才是“基础建设”。正如一开始所说,奥林匹克精神是区别于纯粹的竞技精神。

  我并不否认两名中国选手为梦想付出的多年努力说是艰辛,不堪更在无言中。特别是面对冰冷无情的赛制时,面对多年的艰辛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时,满腹心酸无奈,十分令人难受无措;每个运动员均会如此。你不能选择比赛对你的安排,你却能决定比赛的过程。即使不获桂冠,结局也依然精彩。其实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只消极比赛一条绝路,我们可以在认真尽力比赛之后,向世界奥委会提议,积极地促使赛制更加趋于合理化。

  梦想是风筝,你尽可以让它在“月亮之上”飞翔;不过,无限的宇宙中有美丽的月亮,星星,太阳,也有“迷失黑洞”。所以请不要丢弃你手中的风筝的线。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5

《庄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与思想的基本点;

  2、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子;

  3、领会《秋水》的思想内容;

  4、背诵节选部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秋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难点:河伯感叹的几句话的翻译

  三、教学方法:

  自学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节课学习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一篇文章《秋水》的节选部分。道家的创始人物是老子,即李耳。老子河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与孟子大体同时代而稍后。在认识论上,庄子主张相对主义,具有朴素的辨证法色彩;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学习这篇文章,也有三个目标:掌握字词、领会思想、背诵全文。

  2、朗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教师朗诵,正音:泾-径、殆、长

  2)教师讲解以下词句:

  泾、渚、东面而视、旋、望洋、若(海神)、若(比得上)、少仲尼之闻(小看仲尼的学识。少,以……为少,意动用法。闻、见闻,学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3)集体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内容、思想、艺术手法。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以下本文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并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学生笔头概括,教师宣读几个好的,并加以重申。

  文章写秋水来临的时候,学多小河里的水都流向了黄河,两岸之间,分辨不清是牛是马,于是,黄河之神河伯就以为天下壮阔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了。但等他顺流而下来到北海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水面更为开阔,根本看不见尽头。所以,河伯对海神若叹息说:古人所谓的“听的道理多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实在是说我啊。况且我曾今听说有人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道义,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亲眼看到您的广阔无边,(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也才相信确实会有人会狂妄到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道义的程度),我要不是到您这里来一下,哪就危险了啊。(那时)我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啊。

  通过这个语言故事,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写寓言故事,河伯的形象生动鲜明,通过对河伯的心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的表现了河伯从沾沾自喜到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还很注意对比手法的应用。秋水来临是黄河美景和大海美景的对比,河伯欣然自喜和望洋而叹的神态的对比。对比之中表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朴素哲理。

  4、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线索――分解任务――组合

  5、课堂练习。

  六、教学反思: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6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语音:复习音标及字母组合:[ei] a, ay; [ai] i, y; [&i] oi, oy

  3.语法:小结时间表达法。

  4.日常交际用语:小结提出建议的表达方法及应答用语。

  二、教具

  录音机;音标卡片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值日生报告。

  2.教师出示音标卡片,复习[ei] [ai] [&i]三个双元音的读音。启发学生分别给出含有这三个元音的单词。教师将这些词书写在黑板上,并用彩色粉笔写出读这些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3.放课文第1、2部分的录音,学生打开书跟读,反复三遍。要求学生认真模仿语音语调,处理好重读音节。

  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1。当堂核对答案。

  4.准备放课文第 3部分录音。教师板书听前提问 (Pre-listening questions):

  What animals can they see in the zoo?

  放录音一至两遍,学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反复三遍。

  教师扼要解释对话中的难句(见难点讲解)。

  5.指导学生阅读复习要点,小结本单元出现的提建议表达方法和时间表示法。

  6.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本课所列音标、单词及对话;2)抄写复习要点中的词组和例句;3)完成练习册习题。

  四、难点讲解

  1)I hear one of them has a baby.我听说它们中的一只(熊猫)生了一只小熊猫。

  这是一个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 one of them, 它们中的一个。 of是介词,后接代词的宾格形式。动词have在这句中作“生”讲。

  2) They're running and jumping all the time. 它们(指猴子)总是又跑又跳。

  这个句子用现在进行时而没有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情感。例如:

  We're doing well at school. 在学校我们学得不错(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

  注:提出建议(Making Suggestions)和约会(Making Appointments)均是《大纲》所规定的日常交际用语项目。这两个日常交际用语项目均包括在本单元中,以提出建议为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提出什么建议呢?应该是关于孩子们约定在何时、何地会面的建议。从这个角度处理本单元教材,主次就分清了。

英语口语3000句第二十四课2163-22567

  一、教学内容

  1.单元复习。

  2.句型: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3.语法:初步学习人称代词he, she, it 的用法。

  二、教具

  录音机;教具电话;本单元前几课使用过的图片。

  三、课堂教学设计

  1.教师使用图片,与学生复习在前几课中出现的句型(参照前几课教案)。

  2.练习本课第一部分单词的读音,步骤同第16课。教师可板书好e这一字母,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行单词中字母e的不同读音。放录音,学生跟读两至三遍。

  3.复习上一课打电话用语。可以放上一课第二部分录音,学生跟读,然后使用教具电话到前面表演。

  4.教师讲解“Who is my friend? ”这一游戏的具体要求,讲解并领读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这一句。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做这个游戏。一次叫一位同学到前面,要求全班用课本中所列的句子提问。之后,做练习册上第2题。

  5.指导学生过一遍复习要点(6),通过复习要点中的句子,讲解人称代词he, she及it 的用法。可利用教师手中的图片,要求学生或造句,或提问;在造句或提问中,正确使用人称代词。

  6.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

  7.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习题。

  8.小测验

  1)听写(可听写课本第1部分中的单词);2)出示3张写有姓名、年龄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用以下句型提问并应答:a)What's his (her) name? (Who is this?) b)How old is he(she)?

  四、难点讲解

  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你的朋友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

  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提问者提出两个选择,供应答者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回答。在选择疑问句中,前半部分用升调,后半部分用降调。例如:

  1.A:Is this a pen or a pencil? 这是支铅笔还是支钢笔?

  B:It's a pencil. 是支铅笔。

  2.A:Is that a car or a jeep? 那是辆小汽车还是辆吉普车?

  B:It's a jeep. 是辆吉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