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9篇 春的遐想散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9篇 春的遐想散文,供大家品鉴。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9篇 春的遐想散文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1

  双江遐思散文

“阳春三月天气新”,春雨接连几天下个不停,老天好像要用雨水把冬天的痕迹彻底冲刷干净。天天呆在屋里很烦,我盼望天放晴,好不容易今天太阳出来了,我兴致勃勃来到双江(误名葛溪)去踏青春游。

  我怀着极深的雅趣去找春天。春天是美丽的,风很柔和,外面空气清新,到处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古人云“阳春三月杨柳飞”,今天真的领略了。只见双江河岸的柳树在开花,枝条向下垂着的,柳条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湿润的空气簇拥下钻出了泥土;两岸的树木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真是赏心悦目,大饱眼福。大地完全被绿化了,我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被整个春天的芳香覆盖了。

  双江在春天里是美丽的,满满一江春水,不过水势还尚无。双江古时的:“恩江奔注源,溯东南葛水溁洄流,从东北夹抱邑城,三面至坤维而始汇焉。暑雨时,行山泉迸泻,或从而波光并漾,疑于剑合双龙;或急而涛势相衡,不异云淹万马,徘徊川上,殊足快覩,榭倬汤阜,有双溪春辗之啄”已经很难看到了。从这段文字我明白了古人的“疑于剑合双龙”就是指:“葛溪在县治西北,自阳山发源,合流为双江,绕城西达恩江”。我佩服古人“合流为”的精辟之处。他告诉我们,葛溪在上游,合流后的河流叫双江,然后绕城西达恩江河。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在为“双江”正名。

  我注视着双江河里的水,微波粼粼,布满了皱纹,一条饱经沧桑的河流。记得优酷视频播放了6年前“[拍客]奇观!恩江河中之菜园”。从视频里来看,记者把河名搞错了,其实不是恩江河,是双江。真是想不通,双江累被误名,先是误名为葛溪河,现在又是误名为恩江河。双江是历经了磨难,我真为双江打抱不平。

  自视频报道后,县里对双江进行了整修,可是好景不长,有的人又在河里建起了“菜园”。,县里做了一件大好事,新建了湿地公园。遗憾的是名不正,把永丰众所周知的百花洲,这块曾经是明朝兵部尚书聂豹和明朝奉政大夫礼部制司郎中聂静苦心打造的花园改名为葛溪湿地公园;把双江这条千年古名改为葛溪河,真是功过难以评说。我在想,双江芳名几时得以恢复,能否在湿地公园为两位老人建一个亭子或雕像,以纪念他们为永丰保住这块绿洲的伟功。

  望着双江河岸的点点嫩绿,湿地公园两岸树木已经成林,河两边的休闲小道别具一格,一块一块的石块引领着人们在河边如闲庭散步,饱览江景。沿江路的拓宽修通,使双江沿岸有了品味,车辆可以顺着江岸直达永叔公园。沿江路边的店面不仅为下岗工人解决了就业,更为双江增加了一道靓景。一到晚上,华灯初上,夜宵店开始营运。顿时,万家灯火,觥筹交错,宾客如云,过江之鲫。此番盛景,此处独妙。

  双江河的水岸是美的,河上的桥也别有情趣。双江流经六座不同时代的桥后,不慌不忙流入恩江河,把永丰繁华的县城劈为两半。短短的河流上有六桥之多,令我不得不一座一座拜访。第一座桥,湿地公园西北处的双溪桥,有谱记载:“邑人聂君敏惠欲为桥以济之……其石皆凿之山中,舟载巨艦从恩江而上,至于双溪,石工始洪武戊寅之秋八月讫。……”。第二座桥是现在双溪桥旁边躺着的桥,是修建湿地公园而建,虽形象不怎么样,到方便了聂家村民车辆的进出。往下游走,是第三座桥,叫做跃进桥。此桥古代没有,顾名思义是大跃进时代建的。原来是木桥,后来才改建为石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贯穿永丰南北交通的主要桥梁。再往下游是第四座桥六一桥。据县志记载,该桥是宋绍兴四年修建,后历代多次修葺。桥外原有明朝聂豹兴建的欧阳文忠公祠。桥名估计是取欧阳修的六个一而曰“六一桥”。嘉靖二十一年恩江书院捐资修造现桥,同治初修筑两旁石墙。六一桥有过辉煌的历史,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此桥是通往我县炼钢铁基地东湖的必经之路,那时没有汽车,桥上经过的交通工具是用木头做成的土车子,这些土车子是独轮,而且轮子钉了铁条,吱吱呀呀、川流不息,以致麻条石桥面被辗压出深深的车痕。我那时是刚入小学,也用扁担一头挑着一块砖,汇入了人流之中,目睹了千年一回。后来,桥进行了改造,拆去了两旁石墙,铺上了水泥。为了再次避免车轮辗压,桥面的中间钉上了长长的铁板。土车子只能是在中间的铁板上行走。桥一直到现在,保持着原貌。第五座桥是在六一桥旁边,九十年代末修建的一座现代桥,主要是方便汽车通过。第六座桥在入恩江口处,叫做驼背桥,始建于元至元间,三孔,两小一大,因为古时候交通靠水运,所以建了一个特大的桥孔,以便船在桥下通过。解放后,为了方便人们过桥,桥面铺上了水泥面。六座桥,一座桥一个故事,构筑了双江河上的美景奇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真实历史。

  览眺双江,最为壮观是河边的古城。站在古城看双江,双溪水流回旋,从东北方向夹抱古县城。我过去搞不懂,古人在写双江水流,明明双江水流在古城的西北面,怎么说是东北方向。现在才明白,是站在古城逆着双溪的水流而上看。真是不入其景,难解古人之意。

  跃上古城墙,登高远眺,映入眼帘的是古城墙和古城遗址。它们破烂不堪,静静躺着,默默无语,好像已入梦乡。

  江西晨报记者康婧和王朝网络记者朱文标惊呼:“4000米古城墙竟然无人识”,“永丰古城墙是江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城墙”。他们写道:“,江西省文化厅专家联合永丰县相关成员对永丰古城墙进行了考察,发现这段城墙是明代古城墙。这些城墙保有明清以来建筑的历史信息,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物价值,在南方极为罕见,对研究明代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省文化厅的相关专家考证结论:“它是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相关专家考证证明,古城墙是“绍兴七年,县令李谔在延庆寺南修建官廨,并筑建土城墙,有南北两座城门,废于元朝。明宏治初年,知县车梁因在原址上重建城墙,至明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知县商大节大规模修筑砖城,城门增至六座。嘉靖四十年(公元1560年),兵部尚书聂豹扩大城址规模,城门增至八座。清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城墙历经多次维修”。

  王朝网络记者沈洋和永丰博对古城进行了振奋人心的报道:“永丰发现55万平方米宋代古城遗址”。“从江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江西永丰县发现一座始建于宋代、占地55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因为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这座古城遗址目前已被列为江西省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古城址是目前江西省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保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城址。城址脉络清晰,城墙走势完整,具有明清以来建筑历史信息和特别重要的文物价值,对研究明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文物专家考证认为:“永丰古城是目前江西省发现建成时间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迹;古城遗址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在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当地的商贾贸易、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我兴奋,我自豪,古县城是老天给永丰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是永丰人的骄傲。有幸的是,4000米古城墙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城墙的许多墙砖上仍然可见刻有“嘉靖三年官造”的铭文,部分墙砖上刻有“乾隆拾壹年官修”和“道光二年官修”的铭文。占地55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上的建筑现在也基本上搞清,它由:聂豹尚书第、聂豹尚书府、钟楼、县拯、考棚、欧阳文忠公祠、聂公保坊、典史、都司署、状元府…等等明朝建筑构成。

  双江经过改造后,江水被汇入恩江的口上的橡皮拦河坝拦住,从而长年不息,碧波涟漪,水光潋滟。我想,在明朝时,双江河和河边的古城一定相辉相映,尽情构筑江南盛景,渲染庐陵文化。

  永丰素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建县,何以见得,体现在哪里?

  万条垂柳绿双江,千年古城壮永丰。殷切期盼着永丰能有独具慧眼的官员举起智慧、担当、责任之手,打造好“保有明清以来建筑的历史信息,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物价值,在南方极为罕见,对研究明代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双江历史文化园。

......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2

  夏夜遐思经典散文

  凌晨三点多钟的时候,我起床入厕后,顿感畅快淋漓,竟然再也没有了一丝的睡意。或蛊惑于夏夜的神秘,我轻轻巧巧地走出了屋外。

  因不忍心惊扰酣然入梦的家人,我连手机电筒都没有打开,在熹微的夜色中,我蹑手蹑脚地登上了家中的最佳观景台――晒物塔。

  徐徐的夜风,清醒中透着稻禾的素香,它轻柔地抚摸着我几近赤裸的肌肤,清凉如水;黛青的山峦,绵延起伏,宛如一道巨大的屏障分割着苍茫的夜色;一抹自西至东,抑或自东至西的夜雾,氤氲着夏夜的美好;还有,聒噪的蛙鸣,颤音的虫嘶,不约的鸡啼,偶尔的狗吠,哗哗的河水和变声的猫头鹰,让静谧的旷野,充满了朦胧、安好、生机……

  我仰望星空,瓦蓝的夜幕下,似有少许浅清的玉石棉样的纤云,繁星点点。我从看似错落有致、明灭不一的群星里,找到了熟悉而陌生的七姊妹星、北斗七星、启明星等等。咦!七姊妹星咋只有六颗了?北斗七星是怎样指明方向的?启明星与昏星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此,请让我告诉亲爱的读者吧。据史书中记载,在古时候,七姊妹星是一颗都不会少的阵容。可是,不知道是从哪一年起,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小的那一颗却不发光了,用肉眼也看不见了,当然,七姊妹星里就只剩下了六颗。于是,便有了许多美丽传说的其中之一:凡是看过黄梅戏《天仙配》的人都知道,七小妹是下凡找董永去了;像勺子样的北斗七星,它的柄的指向,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的:春指东来夏指南,秋向西方冬向北。有了这些自然知识,你就明白靠它辨别方向的道理了;启明星又叫晓星,昏星又名长庚星。其实,它俩是同一颗星星,即(太白)金星。在古代,有关太白金星的故事,简直多如牛毛。在我国本土的道教文化中,太白金星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一点,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不会陌生。还相传,我国古代诗仙李白(字太白)的名字,就是她母亲在生他之前,梦见一颗金星落入了她的怀中而得名。

  我为今天的早起而感到庆幸;这美丽的夜色,孩童时就见过,那时的情感,却粗糙得如同类人猿的初心,不懂得如何去欣赏;这浪漫的夜晚,年轻时就有过,那时却忙碌于前程和生计,仿佛这些与自己没有私毫的关联;这静好的夜景,至今依然存在,然而,又有几人抱存着这份雅兴?唯有像我这样释怀的.人,拥着一颗诗人般的情怀,独自在这迷人的夜晚陶醉和忘情。瞧,一颗流星从天际滑过,一道艳丽的弧线,虽然短暂一瞬,却在我的脑海里永恒。瞧,多架从星空中飞过的夜航,尾部闪耀着红色的信号灯。我在想,航班里是否坐着飞往洞朗的边防军?

  然而,当我站在夜色中观赏、聆听、遐想、沉醉的时候,我的心陡然地沉重起来;远处,零星的闪灼,那是夜钓人穿鱼饵时的光亮;幽暗中,如萤火虫般忽明忽暗地游走,那是网鱼、电鱼人的头灯;在家乡南方的大峡谷里,在大峡谷转弯的尽头,我捕捉到了一片摇晃如昼的光晕,那绝对是毒鱼、赶捞时的场景。我想,家乡禁鱼的举措又一次失败了,简直是完败!

  家乡禁鱼很多年了,有明文规定:在指定的河段,不许钓、网、电、毒等,可是多年来屡禁不止。后来,又成立了禁鱼小组,政府拔专款、请专人负责相关的事宜,结果怎样呢?令人唏嘘不已!

  回忆儿时,很多美好的画面,不断的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想吃鱼了,或者是家中来了客人,我们徒手下河,个把时辰未到,就会摸回一长串的鱼儿回家;月夜中,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兄弟几个就会捞上好几斤两、三寸长的大河虾;涨小山洪了,用简陋的渔具搭上来的,什么小河虾啦,泥鳅啦,鱼儿啦,螃蟹啦等,真是应有尽有,少说也有半竹篓;在甲鱼产卵的季节,背着大半背笼劈细的老松树根作燃料,用粗铁丝织成网状的火罩儿点着,沿着故乡河的两岸拣甲鱼,那是最开心不过的事情……现在,若想吃上一次味道鲜美的清水鱼儿,得向别人购买,不鲜、断货不说,还几十元一斤。真正家乡的鱼干制品,早已卖到一百五十元一斤了,又有几个人吃得起?供不应求时,不得不买含防腐剂、喷农药、用硫磺熏得金灿灿的外地鱼了,味如木渣,还吃得胆战心惊!

  此时,在我的心海里,汹涌起一种深沉的悲哀。一、悲哀于部分的父老乡亲:一个小小的禁鱼计划,就不能律己守法,又何以言传身教?又何以共谋大业?二、悲哀于相关的执法部门:人是在制度下呼吸和快乐的,那些白纸黑字的条款,算什么呢?要想令行禁止,怎么能没有强大的后盾?三、悲哀于个别的参与管理者: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又怎么能以理服人?又怎么能号令天下人?……

  由家乡禁鱼的现状,我想到了很多最基本的道德观与法治观的沦落。我们的国家,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锐意进取,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成世界的第二,国防建设更是立于强国之林,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的地主还要好过。然而,当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时,就会发现国家已经走了不少的弯路: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分,丧失了最起码的善良;很多人已经变得可怕的冷漠、自私,把传统的美德彻骨地遗忘;很多人没有了集体的规矩,抛弃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很多人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我们似乎已经走得太远太远了。唯有在国家法制的监督和牵引下,从平凡的小事做起,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国民才会步入到正常人性、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轨道上去,才能将我们今天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成果,发扬光大,也才能复兴祖国的伟大梦想……

  试看,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暴露了多少病态的灵魂?反应了多少社会的诟病?试看,在换届选举的旗帜下,又有多少真正的民主?又撕裂了多少和谐的村民?试看,为什么屈指可数的小集体,就会派性林立、团伙丛生?……

  渐渐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夜幕下的繁星,悄悄地隐退了,那颗璀璨的启明星,依然坚强地守候着什么。我相信,那些丧失的真善美,迟早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我折身缩进我狭小的巢穴里,独自在文字中丰盈。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3

  春夜遐思的散文

  丈夫子时未归,留下我独自怅然,冷衾独被,难以入睡,辗反侧转,忽听户外风声又起,这个春天不下雨,每天只知道刮风,怎么还有雨声在里面?

  下雨了,天会更凉,丈夫的单衣是否微冷?起来,开灯查看有无怕雨淋物件需要整理,灯下哪来什么雨,分明是榆钱儿发白,离了母枝在空中飞舞,像极了雪花飘落,不由想起韩愈的《晚春》来: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迟,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春风吹呀吹,才吹出来柳树的嫩芽,远远的看见柳树绿了,让人开心的绿,也有榆树送来的美景,那看似干枯的枝头,一簇簇的冒出一堆堆的绿疙瘩,就是榆钱儿,嫩嫩的嫩嫩的,像水似乎风一吹就流了。

  记得小时候,榆钱儿是很好吃的一种天然食物,做菜,做饼都可,做菜时,在树上采下榆钱儿,拌上玉米面放锅蒸熟取出,用蒜臼捣了蒜,姜,辣椒的溶泥,醋,五料混合调料拌上,那口味清淡而爽口,有香油加拌的话,那味道简直美味至极。做饼,用榆钱儿拌面,在锅里用油煎吃,软香可口,只是这样的享受一般家庭算是享受了,油吃不起。

  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每年清明节的时间约为四月五日前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里的二月三月之说是指农历时间的',公历四月的天,正是农历二月或三月这两个月份的。二月清明之年,榆钱儿是老得很快,吃不了几天就老去了不能再吃,而三月清明时节的榆钱儿,能连续采摘好久,旧社会这种吃法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今年清明节刚好就是农历二月二十四,所以没多久榆钱儿就纷纷落下。所谓的杨花,也不算花,其实就是一种白色的絮,看上去像棉花一样的,飘在空中更轻盈盈的,和榆荚一起飞,既有了雪花的声音,也有雪花的纯白了。而今年此时的杨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没有赶上和榆荚一起结伴做雪飞了。

  不但榆钱儿能吃,各种树木的花朵也成了美味佳肴,农村常见树木洋槐花,大叶泡桐花,都是常吃的种类,洋槐树到处可见,到了花开季节,满树的白色花朵密密麻麻,似乎要把树枝压断了,把房前屋后装点的分外好看,低低的树丫,连小孩子都可以采摘到,生的洋槐花含在嘴里就有甜丝丝的味道,可直接入口但不宜多吃,尝尝新鲜即可。泡桐花就不一样了,生的有股苦味不能直接下口,但取下花梗根部的硬皮部分,把白色的根部小圆筒含在口中,揉一揉前端阔大的花瓣使它变软,那紫色的喇叭形泡桐花就可以吹出响声,成了孩子们又一玩乐工具。

  几十年过去了,那种救人性命的天然绿色食物之一的榆钱儿,渐渐退出菜谱和食物的历史地位。近两年突然想念那种远时期的感觉来,想吃点榆钱儿,可是榆树太高,孩子们也渐渐退出我们那个玩爬树的游戏时代,没人会上树可采,只是洋槐花尚可够得着,一颗小小的树苗自生自灭,人们不去栽种,也还能看见它的身影,生长两年的洋槐树就会开花了。连续给孩子们吃了两年的洋槐花,今年的洋槐花还是我的美味,只是现在也刚刚有它的痕迹出现,不到采摘时节。

  清晨,风还在刮,那白色的榆荚像级了雪片,也不知哪里来这么多,抬头看天,树上残留的依旧在固执的坚持着不忍离开,可是树枝已不是它的位置了,一片片榆叶在取代它的位置,取代它的绿色。

  看惯了春去冬来,雪白花艳,美好的东西总是来去匆匆,唯有家,始终颜色不变,唯有亲人,始终在温馨陪伴,一起看潮涨潮落,花谢花开!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4

  夏夜遐思散文

  痴情于春的多愁善感,沉迷于秋的凄美萧索,每天沉浸在自己伤春悲秋的生活里,是孤芳自赏?还是自艾自怜?亦或两者兼有之。 当初夏宛如风姿绰约的女子携着一抹暑意姗姗来迟,我便又恋上夏日落幕而悲凄的黄昏。 总喜欢徜徉于尚带有些许暖意的晚风中,任它如情人的轻吻游走于全身,抚平那颗空虚躁动的心。 天边云蒸霞蔚,残阳似血。迎风追逐着落日,只想挽留那一刻短暂的凄美。无奈夕阳西下,徒留断肠人在天涯!感慨着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却谁说没有今日夕阳西坠,哪来翌日旭日东升?蓦然醒悟:有些美好的事物失去只为有更美好的事物迎生。于是不再执着于此,一如我不再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梦。转过身,却见一片难言的孤寂! 夏日的夜晚总是一如既往的澄净。喜欢留连于夏日的星空里,看云卷云舒,看星光熠熠。云深处,沉封着不相思却相忘的丝丝回忆,星光里,深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点点哀愁。到最后,只剩几许唏嘘,几声嗟叹!或许数载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情故事。 遥望点点繁星,恰似我无数的绮梦熠熠生辉的闪烁在每个漆黑的夜晚又湮灭在每一个黎明里,恍惚,我感受到一丝属于秋的凉意。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青春易逝,岁月难回,红尘滚滚,铅华依旧,情已了,意难忘。于是我便又在这几许流光里继续着我伤春悲秋的生活,继续着我未了的悲情故事。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5

  午夜遐思散文

  无情岁月似流沙,缱绻年华一梦遐。

  愿携清风明月伴,尽游海角并天涯。

  倚窗而望,绵绵的秋雨,又一次淋湿记忆,那些年,那些事,依旧如昨。转眼之间,已经不再年少,青春的誓言,早已被岁月抹去……

  背起简单的行囊,徒行千山万水之间,与清风为舞,邀明月对酌……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黄昏独倚栏,一帘风月闲。东篱把酒,人比黄花瘦,此去经年,应时良辰美景虚设,总有万种风情,更待与何人说”……

  那些怅然不尽的人生经典,如一幅幅的画面,在脑海浮现。也许历经沧桑,才能超越自己……

  而我们只是一粒浮尘,镜中见生涯,梦里一繁华。鬓角的浅纹,满头的霜华,无一不在诠释着岁月的无情,生活中的琐碎,让我们无瑕顾及左右,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候,去翻阅逝去的曾经……

  不由长出一口气,心中的压抑感,却无处释怀。现实与理想的的差异,太多的牵念,太多的羁绊,梦想却是那样遥不可及……

  不得不承认,岁月怎么变迁,骨子里的东西,依然如旧,多愁善感的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倚窗遐思,望月感慨……

  昨天顶着秋风暮雨,一揽京城风光,瞬时的陶醉,让我沉淀在幸福之中……

  站在天安门前,望着千古绝胜,心中顿然开阔,思绪如满天的秋雨飞扬。临风一笔,尽抒情怀……

  百世沧桑百世梦,江山依旧展雄风。

  昔时岁月悠悠去,今日中华已不同。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6

  四月遐思散文

  四月,如雪的心事,幻化成片片洁白的飞絮,漫天飞舞,如同,为繁花盛开,姹紫嫣红,铺排一场盛大的仪式。

  行走在春天,脚步轻盈,满目欣喜。绿色是春的`主旋律,行云流水的歌调,澄澈透明的意境,一切仿佛初生,一切又仿佛由来已久。 春意隐藏在某个神秘的角落,信守与天地自然的约定,只等一声召唤便姗姗走来,那句召唤可能是一场下在暗夜里的细雨,在我们的梦里润泽无声,又或是一缕拂过发梢耳畔的微风,带来我们听不懂的言语。但是,杨柳听懂了季节的召唤,欣欣然伸展万千柔条。春风似剪刀,裁出一世界的嫩绿,新的生命明丽可喜,青翠宛然。

  我深爱一树海棠。

  沉醉东风,肆意开放,原始的生命力展现到极致,傲然而绝然。那一树繁花,花朵玲珑,红白相间,如美人面,临水照影,更添妩媚。

  花季来时,打开美丽的心事,无我,忘我,独我;花季消逝,随风飘落,从容,不悔,告别。

  人生也是一季花开花谢,热爱生命,珍惜韶华,在平凡的世界,有限的生命里开出自己的精彩。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7

  古槐遐思散文

  梨花渐落,桃花盛开。车行水泥村路,但见一个小小村落卧在山的臂弯里。空气里弥漫着山野的清香。是因这一家,那一户,于门口种植着各种花树。一进村,我们便就跌入花的海洋。

  转过一支巷路,一棵硕大古老的槐树蓦然闯入到我们的视野。尽管有约而来,但依然叫我们猝不及防。惊呼、赞叹,惊扰着似在梦境中的古槐。三个友人手拉手围成圈,和古树有了亲密的接触,且概叹道:怕有好几百岁嘿!

  古槐淡然。它没被山野和村子里花事而惊扰,只是于寂静中吐出些许绿叶。它无意争春,也无意于明媚中炫耀自己。它是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岁月的刀痕斧迹造就了它斑驳皱裂的树身。更有风吹雨打,成形了它的眸子,洞察着世间的风物消长,人事变迁。树龄虽老,依然澄澈。在那巨大的树冠弯里,隐隐约约着古槐的过往。

  由此我遐想:它或许来自宫廷的门前。有《咏槐诗》曰:“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旖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是说美好的树木排列在宫门外,嫩叶丛生,风吹来,摇曳多姿,顾盼生辉。美丽的姿容总是附在美好的意蕴上,不由记起了“三槐三公”的典故。“面三槐,三公位焉”,语出《周礼?秋官?朝士》。周朝宫廷外植了三颗槐树,三公朝见天子,在树前站立。三公乃是朝廷中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由此“三公之位”,成为读书人一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们晚披星月,朝闻鸡鸣,再悬梁刺股地苦读,只盼一朝科举,及第登科。于是,槐被贴上了“科举”的标签。槐秋,为考试的年头;踏槐,是为举子赴考;槐黄,则为考试的月份。“槐花黄,举子忙,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读着读着,心里就酸溜溜地了,这槐可真不易。在那个年代,槐是莘莘学子心目的偶像,他们怀着槐位,总是念着它,仰着它。

  继而我又遐思:它或许来自大族庭院。文震亨《长物志》有记:“槐榆宜植门庭,极扉绿映,真如翠幄。”是说槐树植于门庭,春夏时节,绿阴如盖,一派向荣之势。宋代书画家王巩的曾祖王佑,曾手植三槐于庭,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王佑不光是期待后世子孙位列三公,更希望他们能厚德载物。其孙王旦(王巩的祖父)承祖遗德,在18载宰相任上,以天下为已任,不谋私利,宽厚待人,清正廉洁。

  他的孙子王巩感祖遗德,翻修旧居,名为“三槐堂”。王巩与苏轼私交极好,请求苏轼撰写《三槐堂铭》,供后世效仿和传承。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宋朝,到王氏的三槐堂前。听苏轼高声吟诵:“……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抚槐我再想:它或许就一直与村民同住在这里。几百年来,听风沐雨,观天云变幻,看世间纷杂。一代代的人去了,一代代的人来了,渐渐地,人们忘却了它的年龄,只记得槐是他们的先祖,是他们的魂灵,是他们永远供奉的图腾,他们以极虔诚的心仰望和崇拜着它,亘古不变。

  从没有一个树种如槐树这样深入村民的日子。春深时,吐发新绿,清新村庄的天空。盛夏时,巨大的树冠倾倒一片片绿荫,成为村人老少皆宜的小憩场所。如现在的树下,一位老人看着呀呀哭闹的小孙儿,不急不躁地顺手捋下一把槐叶,哄着孙儿道:不哭了,奶奶给你做槐叶饼吃。听闻,槐叶饼在唐代就是下至百姓上至帝王争相品尝的佳肴呢。

  槐总是与村民巴心巴肝地紧贴着。槐叶和米同煮,可做成米饭;也可以洗净拌上面粉,加上调料,放进锅中蒸食。贫苦日子,槐叶是村民的果腹品。此外,槐树在7、8月份开花,11月果实成熟。花果可入药,清凉收敛、止血降压。在生病无药可医的贫苦年代,槐树俨然是一位神医呢。槐木质地坚硬结实,纹理直且有弹性,能耐水湿和腐蚀,是上好的木材。有人称它为“北方的红木”。村民不无自豪地介绍说,槐全身是宝。自然,我心笃定它为至尊树木。百年古树,集纳天地之精气,永葆旺盛生命力,被赋予了无限神性,真真是百姓头上的一片祥瑞。

  在山村古槐下,我思绪飘飞。一棵细小的槐树,春发冬藏,年复一年,成长壮大成一棵古槐。日月转动,春秋轮回,都在槐的年轮里记录印证。想它百年虬根,牢牢地抓着土地,狂风吹不倒它,洪水冲不垮它,它便成为了山村最忠实的守护者。它牵系着多少乡音乡情,使离乡在外的游子,只要远远地闻见槐花香儿,心窝里便会流淌着踏实的温暖。

  一只喜鹊,从高天飞入树冠深处,一不小心,踏落一片碧绿的槐叶,被我小心地拾起,捧于嘴边忘情地嗅着……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8

  岳麓山遐思散文

  岳麓山是一座名山,但它扬名主要不在其雄峻,不在其秀美,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思想。驻足于这座名山的每一个景点,都能触发你对历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尽遐思。

  岳麓;书院之思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被誉称为“千年学府”。书院虽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这与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密不可分。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从千里之外的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即今天长沙)造访同为理学家的张(木式)。朱熹在长沙驻留两个月,二人切磋论辩,有时通宵不眠,书院常常听者如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朱张会讲”的意义不仅仅发展了理学,更重要的是它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沉闷压抑的思想天空,树立了自由争辩、共同探讨、求同存异的学术典范。学术思想需要交流切磋、自由辩论,学者更需要博大的胸怀人格与谦逊的学术气度,岳麓书院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爱晚亭之思

  爱晚亭矗立在清风峡中,阁名源于杜牧的《山行》。驻足爱晚亭下,抬头仰望红底鎏金的“爱晚亭”,再诵读旁边龙飞凤舞、磅礴雄浑的《沁园春·长沙》诗句,一种穿越历史的厚重敬意油然而生。在风雨如磐、国难当头的岁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少年,在湘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爱晚亭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云麓峰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这群风华正茂的少年从爱晚亭出发,让一个濒临衰亡的民族重新昂首站立起来。数十年后,身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欣然为爱晚亭题匾,并欣然同意将《沁园春·长沙》置于匾旁。我想,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如此看重爱晚亭,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着自己青春时代美好的`革命回忆,更在于它能昭示共和国的未来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禹王碑之思

  禹王碑镌刻于云麓峰东侧的岩石上。碑文9行,共77字,字型奇古难认。大多数人认为碑文歌颂了大禹疏江导河、治平洪水的伟大功绩。大禹本姓姒,因他治理好了肆虐不羁的洪水,被人们尊称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之意。我总觉得,大禹最应受尊崇的不只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也不只是他让天下苍生免遭洪患的丰功伟绩,而是他找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正确相处之道,即只能疏,不能堵;只能顺,不能逆;只能尊重,不能违背。这是一条朴素、科学、伟大而必须遵守的法则。但自诞生起,人类总是企图占有、征服它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现代人类仍然不遵守这一自然法则.乱砍滥伐、肆意排放、过度开垦开采……大自然已开始发出警告:洪水、高温、极寒、土地沙化、海平面上升……自诩创造了高度文明的人类难道还不如数千年前大禹的才智吗?

“直上云麓三千尺,看尽长沙百万家”,这是诗人们登岳麓山最高峰的豪迈。岳麓山其实并不高峻,海拔仅仅300.8米,但当你真正走进了岳麓山,读懂了岳麓山,再登上云麓峰顶时,你所达到的高度远不止三千尺,你所看到的也远不止长沙百万家。

春下的遐思的散文参考共9

  春的遐思作文

“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耳机里传来的是任贤齐一首很老的歌,现在听起来,并不能引起我多少感动。在我印象中,春天似乎仅此而已。

  早晨,顶着微微发白的天空,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狂奔一一前方永远都没有终点。忽的,听了几声“啾啾”的清脆鸟叫,就突然停住脚,四处搜寻:两只燕子互相追逐着掠过了天宇。我突然意识到:

  哦,春天真的已到来了。

  真的,经过了一个压抑的冬季,到来,也变得麻木。听到几声鸟叫觉到了周围浓浓春意。心也似乎被冰冻了,连对春天的心却豁然开朗了许多,也越发感觉到了周围浓浓春意。

  春天实际很平淡,在我印象中,就像我小学作文开头那样单调:“大地回春,燕子飞回,杨柳抽芽,花儿绽放”所以并不喜欢春天,它夹在严寒和酷暑之间,很自然地来了,也很自然地过渡去了;她甚至没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开端,没有高潮宕荡的过程,也没有一个隽永回味的结尾,所以没有刻意唤得人们多少注意,不像夏雷,冬雪,秋霜富有标志性。

  座位靠着窗口,视线便很自然地旅行到了窗外:前几天尽是绵绵阴雨的天气,今天却是难得的好天气,金色的阳光是那么柔和且纯净,均匀地铺满了整个操场,人们沐浴在阳光中,兴致勃勃做着运动,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鸟儿在树枝间跳跃,灵活地在树丛里穿梭,一阵风柔和地吹过,树叶随风轻轻摆动,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和谐,一股暖意顿时涌上心头,充满整个心房,有种莫名的感动,还有一种冲动的念头想去拥抱自然,融入自然,前几天囤积下来的压抑一扫而光,精神也爽快许多。

  这就是春天!

  是的,这些景物的确“平淡”。但“平淡”却不“平凡”,反而独具魅力。身在重点班,少了“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却多了理性的思维,常常上题山、游题海,感性的心灵的触角早已萎缩,竟对春天的翩然而至如此冷漠,甚至有时毫无觉察,而正是这春天的平淡,悄悄唤醒了埋藏在心底的活力与自由,这也许就是春的博大之处吧。

  看是“平淡”,其中却蕴藏了无限的奇迹和巨大的活力,让你不禁要去深一层发掘、感受、爱上它。

  熟悉的旋律又响起来了“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

  好有人性的春,好美的春!!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