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3篇 读写结合的题目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0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写结合3篇 读写结合的题目,欢迎参阅。

读写结合3篇 读写结合的题目

读写结合1

  六年级下册3、4单元读写结合点

  刘红剑

  11.《我的母亲》

  母爱是无疆的,母爱是伟大的。老舍的母亲用自己一生的行动教育了老舍,给了他生命的教育。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母亲(父亲或者其他亲人)是如何用行动来影响你的,你又受到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写一篇《我的母亲》,表达出你心目中对母亲的爱。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先生用精妙的文字,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济南。在写的时候还运用了一些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感情更加突出。我们的家乡张家口,虽然地处塞外,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四季分明,特点突出。现在就请你写一写你眼中的张家口的四季,选取你 最喜欢的那个季节进行描写,也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13《养花》

  老舍先生爱养花,所以在他的笔下,养花有很多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我们付出劳动和汗水。请你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自己的爱好写一个片段,要写出点门道。甘苦和“多么有意思。”

  15《母鸡》

“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老舍在《母鸡》篇文章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只呼之欲出的母鸡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许多的感人形象,一开始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误会。但当我们了解它以后,就会对它肃然起敬。你选取这样一种事物,用先抑后扬,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写一写。

  17、《秋天的怀念》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写一篇读后感,歌颂一下这无私的母爱。

  18《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之际,用情真意切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说出了对朝鲜人民的依恋和感激。在生活中,在于亲朋好友的接触中,肯定也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需要倾诉。请你也用第二人称的形式,说说你的感动吧。

读写结合2

《读写结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制定学期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学期初,我们根据校课题方案,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充分挖掘教材,运用教材,用活教材。结合教研活动,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

  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优秀课例欣赏评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

  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一线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前、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背诵古诗,新书推荐,心得交流,在班上举行了背诗大会,阅读标兵评选,手抄报比赛,学校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阅读竞赛并评选出等级奖,各项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大。

  四、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

  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本学期,分别由杨梅、黎建君两位教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并做好了备课、听课、评课,并从教师有效提问、学生的朗读思维、学生的口语表达三方面进行研讨。

  四、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一篇。

  一学期来,围绕我们的研究重点,对如何有效地展开阅读教学,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取得了些许的收获。如:

  1、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呼唤创新型的教师。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研读文本时,既要“居高临下”,又要“蹲下身来”。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理念为指导,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中,要正确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发挥好组织、鼓励、指导、引导的作用

  读写结合实验

  一、句子结构法

  训练1:练好“四素”完整句

  训练2:练好连续句

  训练3:练好并列句

  训练4:练好总分句

  综合训练

  二、句群结构法

  训练1:学好连续句群

  训练2:学好递进句群

  训练3:学好并列句群

  训练4:学好总分句群

  训练5:学好概括与具体结合句群

  训练6:学好主从句群

  训练7:学好点面句群

  训练8:学好因果句群

  训练9:学好转折句群

  综合训练

  三、段的结构法

  训练1:承接结构段

  训练2:概括与具休结构段

  训练3:总分结构段

  训练4:并列结构段

  训练5:点面结构段

  训练6:因果结构段

  训练7’:记叙与抒情结构段

  综合训练

  四、篇章结构法

(一)审题与命题的训练

  训练1:学会看题学文

  训绷2:学会审题方法

  训练3:学会自己命题

(二)捕捉与表现中心思想的训练

  训练1:概括与捕捉文章中心思想

  训练2:确定和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三)·文幸选材的训练

  训练1:要围绕文章中心思想选材

  训练2:选材要“真”、“小”、“新”

(四)材针安排和记叙顺序的训练

(五)文常开头法的训练

  训练1:交代四个要素开头法

  训练2:开门见山开头法

  训练3:提出问题开头法

  训练4:描写引入开头法

  训练5:哲发感情开头法

(六)文章结尾法的训练

  训练1:事情结果结尾法

  训练2:点明主题结尾法

  训练3:展示未来结尾法

  训练4:抒发感情结尾法

  训练5:描写结尾法

(七)文章过渡和照应的训练

  训练1:文章的过渡

  训练2:文章的照应

(八)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训练

  五、记事顺序法

(一)按照事情经过先后顺序记叙的训练

(二)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训练

(三)按照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训练

  六、景物描写法

(一)景色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抓住季节特征描写景物

  训练2:描写景物要服务中心思想

(二)建筑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一个建筑物的全貌

  训练2:写一个建筑物的结构

(三)动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动物的外形

  训练2:写动物的动态

  训练3:写动物的动态和静态

(四)植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如何描写花果

  训练2:如何描写树木

(五)场面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抓住场面特点具体写

  训练2:场面描写结合抒情

  七、人物描写法

(一)人物外貌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人物外貌要写得像

  训练2:人物外貌要写得当

(二)人物语言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对话要有中心

  训练2:写对话,“话”要得体

  训练3:写一个多人对话

(三)人物行动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动作有变化,动词用准确

  训练2:动作描写要具体有条理

  训练3:动作描写要抓特点,要有重点

(四)人物,“理描有法的训练

  训练1:写自己的心理

  训练2:写别人的心理

(五)人物综合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综合描写

  训练2:人物描写结合议论

(六)用一事表人法的训练

  训练1:用一件事表一个人

  训练2:用一件事表几个人(或一个集体)

(七)用几事表人法的训练

  训练1:用几件事表一个人

  训练2:用几件事表几个人(或一个集体)

(八)用几方面品质表人

  读写结合案例

《唯一的听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十分刺耳感到十分沮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失落、自卑的年轻人成才,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在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根据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神态的变化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了解老妇人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和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分析字义,导入新课

(二)、首尾对照,体会变化

(三)、研读语句,深入感悟

(四)、感情朗读,升华主题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研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感受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为主开展教学。对老人的语言描写,没有字斟句酌去讲解,没有提太多理解性的问题,没有拘泥于固定单一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倡读—想—说相结合,通过反复读去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是在读的方面,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默读、学生齐读、师生对读??)读得很充分,读得有层次,而且也读得有效果。整节课中,不必拘泥于内容的理解,而是读中领悟,读写结合。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合作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重点,深化了情感。通过引读的方式,明确指出我的这些变化都源于“老妇人”的巧妙的帮助。师如何在文本空白处,抓住特有的写作特色,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老师应该予以关注的。教学中抓住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为主的教学安排。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到老人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什么。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读写结合3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一、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好本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熏陶和读写训练功能。大家知道,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单元中《去年的树》这一课就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次是鸟儿与树的对话,约定明年相会。第二次是鸟儿与树根的对话,询问树的去处。第三次是鸟儿与门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小女孩告诉它,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火。四次对话,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对话中显现出来。于是在这节课上,我们班级的学生也围绕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进行了练笔训练。如图:实物展示。

  二、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读写结合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这节课我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是点面结合。例如:课文中这段话“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声音真好听。”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群鸟纷飞的情景进行了总体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一只画眉鸟的叫声进行了生动逼真的刻画,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学生体会到此处的写作策略后,我立即指出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

  1、首先从整体描写事物的状况及其给人的感受。

  2、然后要抓住代表性的事物进行细致刻画。接着进行课堂的即兴练笔: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了———————————(学生补充)实物展示。

  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拿来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渗透到什么程度也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对于要引导学生迁移的语用现象,则一定要做足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认识──领悟──运用的过程。学习与自觉运用是需要过程的。

  总之,“读写结合”被看作是一种思想也好,一种意识、一个原则也罢,要想提高其实效性,不仅要提高解读文本的理性意识,而且更要找到文本与设计的对接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为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浅谈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当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小练笔,以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实效。但,有些课堂上的读写结合不过是“虚晃一枪”,或者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显示一下教师设计的理念而已。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训练点确定不很准确;二是体会的过程不充分。

  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所以才会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 的说法。《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关于读写训练点,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确定读写训练点的基础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

  面对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作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设计。低年级侧重于句式的练习;中年级侧重有特点的段式;高年级则要侧重布局谋篇和表达方法等。但是这些都依赖于对文本中语言现象的挖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敏锐的眼光,一只眼看文字表达的内容,另一只眼去发现藏在文字里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迁移运用习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二、确定读写训练点要立足单元习作,分层渐进地实现目标

  素材搜集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软肋,“无米下炊”是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借助教材的编排帮助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尤其是经历找“米”的过程和挑“米”的过程,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更重要的指导。正所谓:比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写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有四篇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是:先说说自己最想说什么动物。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说说它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显然,本单元的编排将读与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读学写应该是我们备本单元的整体思路。解读课文,不难发现: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呼之欲出,作者饱蘸笔墨描写其实也同样饱含深情。如果说,抓住特点写小动物还算容易,但是要在具体的描写中渗透感情则是中年级学生的难点。教学时,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引导他们经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是多么重要。

  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在习作课上进行落实,还要巧妙地与单元中阅读教学的过程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分项进行训练,已期达到习作的水到渠成。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教材,进行单元整组的解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有更广阔的视野!

  三、落实读写训练点要从读悟写,做足过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先生的一篇散文,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都选用了这篇课文。虽然所在年级不同,但两个版本中课文所处的单元,单元的主题都是“科学精神”,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本不同于别的写人的文章,区别之处在于:梁先生此文在材料安排上和写作方法方面都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品味借鉴的。

  先说材料安排:细细梳理文本发现,文章是抓住了居里夫人的三个阶段来写的:成功前──轰动时──成名后。但是,作者将其最闪亮的“登场”放在了最前面来写,让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产生了“定格历史”的效果。之后,才写了成功前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执著;成名后的坚持与淡泊。这样的顺序安排本身就是很好的“范本”,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将人物最光彩照人、最重要的瞬间画面定格于开头,让人物一出场就有震撼之感,有异于常人之处,同时也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调。这样的安排可以迁移到学生的习作之中。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材料的安排,但是在练习安排材料的专项训练中,学生的布局意识会被唤醒。

  再次,就本文的写作方法──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也是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尝试运用的。纵观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多数能做到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下,总评、举事例、抒情,似乎已经是一个套路了。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学生总是在不痛不痒地叙述着别人,即便抒情也很淡淡的。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课文,在类似文本中,更清晰地认识这种写法,从而明白,边叙边议就是写文章时要把自己放在文章当中,可以边叙述边抒发自己对事对人的评价和感受。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呢?可以将文章第3段提炼镭和4段中发现镭后继续默默工作叙述的部分留下,去掉评价的部分,在比较中体悟这样的写法对塑造居里这一形象好在哪里。在比较中学生会感受到如果没有评价和抒情的语句,似乎居里夫人就不容易感受她的高大,有了这样的语句就提升了对她的认识。边叙边议,可以及时充分地抒发感情,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起到响鼓重锤强调提示、巧妙过渡和及时总结的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光有高度,没有具体事实,人物是不会丰满、立体起来的。叙议结合不妨试一试!

  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基础,比较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主义”,将平时之作对照着本文的写法,试着补充“评价”的内容,润色自己的习作。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边叙事边议论抒情的写法可以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当然,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拿来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渗透到什么程度也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对于要引导学生迁移的语用现象,则一定要做足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认识──领悟──运用的过程。学习与自觉运用是需要过程的。

  总之,“读写结合”被看作是一种思想也好,一种意识、一个原则也罢,要想提高其实效性,不仅要提高解读文本的理性意识,而且更要找到文本与设计的对接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为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刚才我是从文本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来谈的几点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就再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就是刚才谈过的深入钻研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就是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秋天的怀念》《无言的怀念》等;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母鸡》《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等;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祥子买车》《三人行》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冀教版六年级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的母亲》写的是常见的题材,捕捉的又是平凡而又典型的写作素材;肖复兴的《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