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8篇(关于成本管控的论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0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8篇(关于成本管控的论文),供大家赏析。

成本管理论文8篇(关于成本管控的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1

  酒店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亦走出消费盲区,向着理智消费方向转化、发展,使用得餐饮行业经营者的丰厚利润逐渐减少。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人们对饮食、服务需求质量的逐步提高,餐饮业已进入微利经营时期,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酒店 成本管理

  有些酒店表面上经营的红红火火,但经济效益不理想。由于只注重“开源”而忽视“节流”,兼赏罚不明,导致成本费用失控,浪费与损失巨大。采购成本、厨房成本、歌舞厅节目成本、吧台成本及可控经营费用等是酒店成本费用的重点项目和环节。本文就酒店如何控制成本费用作些粗浅探讨。

  一、成本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意、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酒店管理者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努力创收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餐饮成本约占酒店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加强餐饮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餐饮成本,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使利润最大化,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企业经营目标一经确定,我们酒店管理者就开始围绕着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对酒店的各项成本进行控制。总经理亲临现场,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措施及手段,目的在于增强部门负责人的成本意识,使各部门掌握成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堵住各种成本漏洞,积极主动迎接市场挑战,使酒店在竞争中逐步繁荣和发展壮大。

  作为财务人员潜心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办法。通常酒店成本核算为一个月总成本率,这一数据不能够充分体现成本波动的原因,因此,将后厨成本、收入根据菜品类别进行划分,从而根据各类别的成本率查明成本波动的原因。

  该控制系统出台后,历经近一年实施,在酒店成本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财务工作在发挥基本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同时对酒店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职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

  我们酒店餐饮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成本控制系统以中餐后厨为切入点,对中餐后厨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方便厨师长在掌握后厨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各成本增减变化的因素,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中餐后厨成本细化为:热菜、凉菜、活鲜、冰鲜、珍品、面点等板块,通过对店内历年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店外同行业酒店经营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对比分析,制定出酒店中餐后厨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系统在中餐运行成熟后,在酒店整个餐饮系统内迅速普及,也显示了良好效果。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系统在酒店的经营中,贯穿于全过程,做到全员、全方位控制,以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成本的完成效果,尽可能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经营成果,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成本管理的流程

  此外,厨房是餐饮为核心,是生产的重地,为避免存货积压,克服管理上的漏洞,加速资金周转,并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厨房成本的控制宜采取定额管理。主要内容有:厨房日常库存原材料也必须定额控制。超过定额部分的原材料,如为积压或暂时不用的,则退回仓库;否则应在未来5天发料时压缩。厨房所需的材料,无论日常直拨的还是向仓库领取的,月初应按照计划营业额与事先核定的毛利率,确定全月用料定额(即定额营业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如发现超定额领料和库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或上报。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企业,需要长年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必须有细制的管理章程,过硬的管理队伍。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菜肴标准、质量,提高服务速度。就厨房原材料加工,生产成菜肴成品,我们还总结以下生产线流程进行管理控制:

(一)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进行加工的基础,厨房的生产线流程主要包括加工、配制、烹饪三个方面:

  1。原材料加工可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干货涨发等。

  2。用料配制可分为:热菜配制、冷菜配制。

  3。菜肴烹调可分为:热菜制作、冷菜制作、打荷制作、面点制作。

(二)标准控制

  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确保食品质量的优质形象、使之督导有标准的检查依据,达到管理的效能。

  1。加工标准。制定对原材料用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涨透的`程度等。制定出“原料净标准”、“刀工处理标准”、“干货涨发标准”。

  2。配制标准。制定对菜肴制作用料品种,数量标准及按人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原料配制。

  3。烹调标准。对加工、配制好的半成品、加热成菜规定调味的比例,以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4。标准菜肴。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标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三)人员控制

  在标准制定后,要达到各项标准,必须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肴优质达标。

  1。加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加工数量进行控制。凭厨房的净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加工出净率的控制,由加工人员按不同品种的原料,加工出不同档次的净料交给发货员验收,提出净料与边角料的比例,登记入账后发放到各位使用者。加工质量的控制,加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因此,采购、验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控制原料质量。加工员控制原料的加工形成、卫生、安全程度,凡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均由工序终点者控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处理后另作别用。

  2。配制过程的控制。配制过程控制,是食品成本控制的核心,杜绝失误、重复、遗漏、错配、多配,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做到凭额订单和账务员的签章认可,厨师方可配制,并由服务员将所点的菜肴与订单进行核对,从而加以相互制约。称量控制,按标准菜谱、用餐人数、进行称量,既避免原料的浪费又确保了菜肴的质量。

  3。烹调过程的控制。烹调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菜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厨师烹调的操作规范、出菜速度、成菜温度、销售数量等方面加强监控。严格督导厨师按标准规范操作,实行日抽查考核。用定厨、定炉、定时的办法来控制、统计出菜速度、数量和质量。

(四)方法控制

  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除了理顺程序制定标准及现场管理外,还须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

  1。程序控制法。按厨房生产流程,从加工、配制到烹调三个程序中,每道工序的最终点为程序控制点,每道工序的终点生产者为质量控制者,配制厨师对不合格的加工、烹调有的配制有责任也有权提出改正,这样每个人在生产过程都受到监控。

  2。责任控制法。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实行监督层层控制。厨师长总把关、部门经理总监督的办法,使责任落实到岗,奖罚落实到人。

  3。重点控制法。对某些经常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理、重点抓、重点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杜绝生产质量问题。

  酒店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操作流程的完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酒店的收益水平,总而言之,酒店取得了效益,所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在我们酒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荣,管理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

[2]李正明,李国平,酒店业的成本费用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8)。

成本管理论文2

  成本管理论文模板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投入-产出”的研究愈加关注。成本在企业竞争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个长久不变的主题。如何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背景下,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差距得到有效的缩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通过沙钢集团在供给侧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改进案例,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成本管理

  一、引言

  11月10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调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量的增加和累积,当前供给侧改革则是要将过去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对钢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改革,进而实现开源节流,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分配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供给侧改革在以国外多年的实践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供给结构方面,我国粗钢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特殊钢却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中低端优特钢的企业居多,低端输送过快,然而高端钢却停滞不前,严重缺少高铁、汽车等行业用钢,中高端特钢也存在供给不足,大多数高端产品只能依靠进口来使国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十分必要。

  二、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

  就目前钢铁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钢铁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历史并不长久,从管理层面到实践方面仍存在着照抄照搬国外管理理念的问题,其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长期制约。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成本节约为主导的,片面的强调节约成本来规避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然而,这样过分的强调节约成本,既无法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落于实处,又无法与所在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因此企业的长期战略优势难以发挥。从现代成本管理制度角度看,成本的降低对成本管理来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界限。在某些情况下,成本费用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的质量有所降低,以至于对于企业的长期效益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然而,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高效管理的资本产出十分重视。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在现代市场上效益创造。现代市场经济所说的降成本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相对成本的降低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改善企业经济技术水平,以产生更大收益。要不断加强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在各个部门当中进行合理分配,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使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管理的观念。

(二)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十分复杂,生产产品的流程相对较长,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副产品,其物流关系也比较复杂。要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对生产中各个环节和每道程序进行及时的记录。其中,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管理在以下环节的统计数据不全面:

  1.原料成本

  我国采用的原材料——铁矿石大多是进口铁矿石。随着整个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开始进行原料储备,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钢铁行业原材料储备金占用率的提高,加之很多因改进工艺而淘汰的原料开始积压,并长期占用库存,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高居不下。这些附加的储存成本和运行成本难以精确地统计,因此原料成本的统计数据并不全面。

  2.物流成本

  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很长,且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各项物流非常频繁。运输过程不合理,出现车辆空载、搬运重复、流动路径不合理等情况将会使运输效率变低,并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同时,由于车辆是否空载或载物不满难以确认、搬运重复数难以计量、流动路径不同,造成物流成本数据统计不全面。

  3.炼钢成本

  钢铁行业属于联合生产企业,钢铁行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生产工序的成本,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钢铁行业属于多段生产的大型生产和管理模式,有着工序多、形式不一的特点。繁琐的过程造成企业无法全面进行统计的后果,企业根本无法得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厂甚至每一个锅炉的全面信息和数据。不能准确地记录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就使得炼钢成本核算不全面,造成成本管理失真的等况。

  4.能源成本

  钢铁企业的运作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钢铁的生产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因此,能源成本也是成本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钢铁行业属于一种高污染的行业,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环境成本也应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不间断的供水供电量和无法估计的环境成本,使得钢铁行业的能源成本无法全面而清晰地统计。

(三)成本核算方法陈旧

  许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的钢铁企业,各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核算和奖励机制,使得各部门只是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由于各部门间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同,造成企业整体的优势弱化,造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同时,我国一些小型的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并且其成本管理仍处于手工核算的状态。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略管理成本核算,只注重生产成本核算而无视供应成本核算,该情况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市场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现如今的国内市场中,钢铁行业中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显著。目前,在我国整个钢铁行业中存在着一种全面亏损的情况,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国内外的经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钢铁企业亟需转变现有的传统思维,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其次,企业应制定好一个总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这一整体目标逐级下分,分配给每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将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工作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一项企业独有的文化,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使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企业还应定期培训公司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具有更加专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实施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就应该把成本管理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产品制造等环节,从产业价值链的方向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找出增值小甚至不增值的产品,去除成本与价值不匹配的产品,从而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企业必须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整合和完善,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进行分解,把成本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科学的奖惩制度三者融合起来,并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不同进行科学的比较,才能使目标成本有效执行。

(三)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优化企业作业流程

  企业应建立起“降本增效,向成本要效益”的管理观念,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将成本管理的理论逐步扩展到全面的多层次的管理中去,并且有效地对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价值链,进而保证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要充分分析额外成本出现的动因,找出成本管理应注意的关键点,对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规范,对成本管理的方法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过程。

  四、沙钢集团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一)供给侧改革前沙钢集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是运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沙钢也是一样,并不注重管理。在企业的长期运作过程中,沙钢集团堆积了不少已经淘汰的、难以再利用的废弃原材料,如此便使得企业库管员的管理复杂,使得仓库保管费用高居不下,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占用,使得额外成本增加。沙钢集团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一直很松散,在沙钢工作的调度人员一直无法实时掌握码头和料场的全部情况,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调度运输,出现轮船闲置或者空运的情况,如此便在无形中增加不许多额外的成本。废钢废料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也十分不合理,如此一来,造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使得沙钢集团的额外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变化越来越频繁,铁矿石的采购价格以及钢材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随即波动,沙钢集团采用以前的“计划价”成本管理制度,造成企业无法看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仍然生产有些已经亏损的产品。

(二)供给侧改革下沙钢集团成本管理的突破

  在成本控制方面,沙钢集团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中录入的全厂管理人员的人数只占职工总人数的5%左右,并且董事局的副总都是五六人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沙钢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目标的制定,有效的把一个目标具体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中去,并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奖励,使目标责任制得到有效的体现。沙钢集团机修总厂的负责人提议:采用检修派工,取消外包团队,使所有费用支出都由本企业掌控,如此一来每年将有万的用工成本得到节约。同时,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看到了企业成本管理数据不全面的问题,开始严格控制库存,并在公司内部提出严抓成本管理的要求。因为中国其他钢厂的生产线都很长,使得成本管理的数据无法全面估计,数据漏洞百出,但是沙钢率先运用短流程,在能够避免难以控制的额外数据的同时又能赚很多钱,建造同等规模的工厂,沙钢的投入的资金仅是同行的三分之一。目前沙钢正在努力做大做优现代化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加强为钢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也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为了解决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中心上线了一套“快速成本核算系统”,最后将成本考量的指标与计划成本、库存成本和当前的市场成本这三个价格成本与销售价格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判断出企业赢利还是亏损。另外,沙钢对原油落后的生产线进行了快速改造,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车间的考核制度必须进一步改善: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一次,缩短为一周一次。这样一来,每周沙钢在召开成本分析大会的时候,就可以对各个车间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督促各车间使其不能连续两周超出考核指标。通过这个考核制度的管理,沙钢半年内从车间有盈有亏的情况,变成全面盈利的状态。通过这一举措,沙钢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得到严格控制,为实现沙钢的最大利润做出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优化企业作业流程对于钢铁企业这种流程长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玉梅.企业成本管理与决策[J].中外企业家,(18).

[2]董丽.美国未来钢铁业发展趋势[M].现代材料动态,.

成本管理论文3

  一、论题的由来:

  崛起的成本企画模式对于现代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领域新近崛起的日本“成本企画”模式;

①人们在叹服其令世人瞩目的卓越管理成效时,往往试图更深一层地探索其方法体系的内在核心。日本一些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作过阐述;

②这类论述内容过泛过宽,尽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很难被认同这是在真正研究方法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企画方法的核心是“成本筑入”,围绕这一核心对成本企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实质进行多重侧面的研究才是更为紧迫的课题,它有助于我国这样成本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尽快地移植进而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全面展开论述之前,先对成本企画模式及其核心范畴“成本筑入”作一基本的探讨。首先,成本企画的方法立足点值得关注。较之于欧美模式,成本企画模式的方法立足点有了重大的转换。传统欧美式的成本管理是基于财务成本信息的管理,其管理方法在成本会计学科中有所体现,即借助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成本企画则对成本有另一种理解,日本人认为,成本绝非单纯是帐簿的产物,既然它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该从工程学的、技术的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从开发、设计阶段开始结合工程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其基本立足点可认为是全生命周期成本(Whole Life Cycle Cost,WLCC)思想(详见下文)。

  一般而言,愈是处于WLCC的前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愈大,且功能、构件变更的容易程度也愈高,这两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前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因此,有必要针对开发、设计、生产乃至销售阶段的目标成本,将成本计算与产品设计一体化分析,以达成根本性的成本降低。其次,必须对现有的成本企画定义加以分析。日本成本企画特别委员会将成本企画定性为企业确立中长期竟争优势的、与产品开发相关联的战略性管理方法,作出了较具发展观的定义:“成本企画是指在产品的策划、开发中,根据顾客需求设定相应的目标,希冀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综合性利润管理活动”。

③笔者认为该定义有三点值得注意:

(1)其目标是针对“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CS)的,与欧美的成本管理目标相吻合;

(2)它是以成本管理之形式达成终极的利润管理之目的;

(3)其手段是综合性的,即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是融为一体贯彻实施的。显然,这三方面对传统的成本管理学科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但手段上的'综合性突破尤为突出。 其三,有必要对“成本筑入”这一术语作一简略说明。成本筑入的“筑入”译自日语“つくりご△み”(此译是否达意,专家们不妨发表高见),大意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同时“深深地嵌入”或“紧密地结合进”新的要素(因而笔者认为“筑入”也可权且英译为“building?n”)。上述成本企画的分析体现了“成本筑入”的基本要求,即以先行的或者说先导性的综合性手段(会计、工程与组织)针对WLCC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在源流阶段的实施),使得以WLCC为轴心的成本管理形式达成终极的利润管理目的。

  二、成本筑入的检验标准: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目标成本成本企画方法基础之一是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TC),即通过对WLCC之计算(TC)与先导的综合性管理结果之估算(Cost Estimation)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真正实施下一步的批量投产。

  探讨作为综合性管理形式的成本筑入不妨先从目标成本计算出发。目标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所谓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 LCC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具体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成本。成本企画中的目标成本较之LCC更广,即表现为上述的wLCC形式的广义的LCC,它不仅包括生产者发生的成本,而且要把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废弃成本等也包括在内。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要满足顾客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需力求顾客的使用成本尽可能低,把包括消费者成本在内的WLCC视为必达目标来加以实现。成本企画中的目标成本范围是指这种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各项必达目标成本。其次应考察目标成本的典型计算方式。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某一产品的目标成本计算一般表现为“期望售价-目标利润”或“期望售价×(l-目标利润率)”这样的形式。有些日本学者直观地将目标成本称之为“许容成本”;

④这种命名究竟是什么涵义呢?其实,所谓“许容成本”意味着一种预先制定好的框架,也就是允许可能的最高成本额。这个最高成本额是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成的成本目标值,是WLCC下的最大许容值。这意味着,未来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只能局限于基本市场导向所决定的目标成本框架内。一旦成本估算的结果超出这个框架,就意味着基于WLCC的成本管理综合性手段的失败,或者说,集工程、组织手段于一体的成本筑入并没有在其预想范围内得以贯彻,从根本上说,是成本筑入相对于要求的目标成本范围的无能为力。

  反之,如果成本估算的结果在许容值之内,则是成本筑入的成功。换言之,“成本筑入”成败的检验标准是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目标成本的达成与否。三、成本筑入的外在表现形式:具象化的“中心实施循环”成本筑入的检验标准只是对其实施阶段性成果考核的一杆标尺,反映了由市场决定的成本筑入的客观数量要求。深入的研究则必须从成本企画实施本身的特征着手。尽管成本企画形态各异,但有一个特征是所有的成本企画方法流程共同具备的,即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达成→……”这一“中心实施循环”。“设定→分解→达成→……”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包括了多重循环。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一般可以区分为构想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工序设计这四个阶段,严格地说,每个阶段都需要实施“设定→分解→达成→……”这一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挤压(挤压的成败必须以上述检验标准加以判定,如果失败,则必须实施“再分解→达成→”的过程,万不得已时还必须进行目标成本的“再设定”)。只有在最后工序设计阶段的成本降低额达成后,挤压暂告一段落,才能转向实施批量生产。

  在整个挤压循环中各阶段的职能有所不同。“设定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数值化,表现为上文所述的目标成本计算方式。“分解目标成本”是对目标成本采用稳扎稳打、各个击破的方式,即对目标成本按照某种特

成本管理论文4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力不断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正从过去的贫穷社会逐渐向小康社会、富裕型社会转变,在这种背景在,不断的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国家工程建设的发展,给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建设行业的竞争不断激烈。由于工程建设具有工程投资大、竞争激烈、风险大、难管理等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项目成本的管理贯穿于整体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包括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每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加强项目目标的成本管理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保证工程的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有利实现。

  二、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意识

  在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中,以项目经理带头的每位管理人员都有管理工程成本的责任,但是在实际的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成本管理体制的不齐全等因素,一些管理管理缺少目标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仅仅凭靠成本管理主管来管理工程成本,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机构,这样对工程成本的成本管理十分不利。

(二)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许多的施工企业没有准确的认识到工程成本与工程质量之间的相对关系,有的过于重视工程质量,忽视了工程成本,有的迫切的关心工程成本,严重的忽略了施工的质量。他们殊不知,这两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成本才能增加,如果质量满足不了要求,必然会增加工程成本。

(三)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的工期目标作为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目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信誉。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工期目标,但是有些施工企业忽视了工程工期成本,缺少工期与成本之间的研究,只是一味的赶工期,致使工程成本不断的增加。

(四)工程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不强

  工程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不强这个问题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项目的技术科、质量科、材料科等之间缺少沟通,使得工程管理人员缺少经济管理的观念,难以实现工程成本最大利益化,严重的脱离了目标成本。

  三、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式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中最基本的就是制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费用的总和,包括了人工费成本、材料费成本、机械费成本、临时设施费成本、间接费成本等等。为了确保费用控制在范围内,必须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工艺、设备安排、作出合理的安排,对项目目标成本进行分析,分析影响实现项目成本的因素,并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即衡量实际成本、纠正偏差。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方式需要以盈利创效为目的,实行科学决策原则和全过程、全员控制原则,还需加强现场的教育培训,以便树立成本意识。其次,优化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合同履约下减小投资,在现场施工中进行变更洽谈管理、材料控制管理、分包管理、财务管理、分配管理等等,确保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能有效落实。

  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施工企业在控制管理成本和控制风险时,首先需要合理确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能在目标成本方面充分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在于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其次,加强每个阶段的质量,从设计阶段开始,确保设计内容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在施工阶段,确保现场的施工方案有效可行,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在项目中还需从材料费用、机械费用等入手,加强各项费用的控制,将成本的管理落实到人,不断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新方法,培养财务风险的理念。现场还可以实行总承包管理模式,由总承包根据业主要求的预算金额来设计施工方案,并对项目施工进行管理,为工程的建设负责。最后,还要加强管理工程的项目结算,可以预先建立项目结算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项目的清欠、结算情况负责,加强这些人员的工程索赔知识,尽量减小施工企业的财务损失,并加强项目结算工作的基础管理,保证编制结算书、现场核实工程量、签证的变更等都在掌握之中,从而有效控制项目的财务风险,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式、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分别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发现,工程的目标成本与风险直接与企业的利益有着直接联系,为了保证企业能获取最大效益,必须加强工程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成本管理论文5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有贡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 影响 到 企业 的盈利能力和生存 如何获得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 近年来,全球 经济 的一体化使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 中国 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的技术、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大量进入,企业将可能面临着市场被瓜分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的挑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或至少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因此,国内企业如果要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 同时,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蓬勃 发展 ,使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管理模式大为改变。一些企业的成本系统,特别是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已不能适应当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环境。新的成本 计算 方法 和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如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ABC),也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产生的。 目前 ,国内外许多先进的企业都已经或准备实施新的成本系统(如 ABC),以提高效率。 当然,实施新的成本系统是需要成本的,比如投入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和培训费用等,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依赖旧的成本系统,或许损失更大(例如,成品定价、产品选择、供应商与客户的确定等决策的失误、错过改善经营效率的机会等)。因此,成本系统是否需要更换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权衡 问题 。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清楚:目前所依赖的成本系统是否有效?是否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而左右了企业的管理决策和行为?等等。然后考虑的问题才是如何改进或更新现有的成本系统。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上述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并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有效成本系统的重要性 一个有效的企业的成本系统,必须满足:

(1)成本系统的设计以“准确定义和计量成本”为出发点;

(2)正确反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和其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3)成本系统得以恰当的运用。换句话说,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成本信息必须是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应足够地接近并反映现实,而且不会导致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然,准确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五位。

  第二,成本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即成本信息必须以与决策相关的方式予以识别和存储。比如,一些决策需要建立在 历史 成本的基础之上,而另外一些决策则需建立在面向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这需要成本系统具有弹性,能够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第三,成本信息必须支持各种类型的管理决策。 一个设计良好的、有效的成本系统(如作业成本制度)对企业(特别是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的企业)的重要作用还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识别和对企业作业流程的透视,在成本控制、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持续改善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企业的作业与流程更加有效率。 既然成本系统对企业来说这么重要,如果现有的成本系统的设计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已经过时,而它的管理者又不清楚它的限制,则可能在决策、规划、控制时过于依赖现有的成本系统,从而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结果。 判断成本系统有效性的方法 一般,管理人员可通过两种方法了解企业现行成本系统的有效性。

成本管理论文6

  在企业的项目建设中,由于人工、技术等问题,造成了项目成本的浪费,影响了项目的利润值,一些项目甚至因为成本太高导致了项目无法盈利的现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企业首先要设置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技术等手段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降低项目运营中成本的消耗,从而提升项目的利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意义,剖析了当前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包括对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成本等的预测,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以及工程项目的内容,进行成本的预算,进行目标的制定,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成本进行控制,节约项目运营中的的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等。然后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对成本的控制效果进行考核评估,督促工程项目建设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运行成本。

  2.重要意义。企业的工程项目开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一般项目的工程量都比较大,耗时相对较长,因此项目管理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特别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经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影响项目的利润值。开展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将项目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同时也能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许多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没有对成本控制的责任人进行界定,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些环节没有具体的负责人,管理中存在混乱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的控制缺乏规范,项目的不同环节执行标准不一致,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效果。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一些管理制度并不能有效的实施,加上没有对成本的控制制定考核的标准,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执行的督促性也不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的实施开展,影响了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项目整体的利润。

  2.技术层面。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一般在工程项目的策划阶段,企业都会采用专业的策划人员、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进行项目的策划,同时技术人员也会参与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工程施工的技术进行指导。但是在施工中具体的施工人员大都是技术能力不强的农民工,这些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有限,专业知识了解的也不多,学历普遍不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很容易因为施工中的误差造成工程的返工,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在施工中也会出现一些材料浪费现象,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3.人员方面。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于人员的合理调配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项目建设中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在当前的项目建设中,许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达不到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够,导致项目实施中的管理不到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疏忽管理,不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效果也不好。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材料的使用存在随意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再加上企业对于工程人员的安排不合理,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人员的闲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策略

  1.提高成本控制意识。要想提升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企业要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成本意识,管理人员要随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管理的方案进行完善。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在项目工程的实施中能够主动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费用,增强成本控制的效果。

  2.合理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在进行项目设计和策划中,企业应该充分考察市场环境,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项目的'类型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合理规划成本控制的目标,避免制定不合理的目标,出现无法实现目标或是实施效果不好的情况。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环节中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制度,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3.1工期控制。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工期的延长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时间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各类成本随之增加,进行工期的控制,保障工程按照预期进度开展,可以避免工程施工中资源过多消耗。企业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要对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因素进行规避,提前采购足够的材料,安排足够的人员,对于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前制定防治措施,保障工程的顺利完工。

  3.2人工费用控制。人工费用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占据比例很大的支出,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企业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安排合适数量的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的进度合理增减人员,避免人员的闲置造成的人工成本的浪费。对于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能力的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避免工作水平不高带来的资源浪费。

  3.3工程材料费用控制。材料费用也是工程项目建设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对材料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计算材料的使用规格和数量,然后按照需求进行采购,采购人员要详细调查市场材料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保证材料的合格,在施工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材料使用进行详细的规划,避免材料使用的浪费。

  4.工程质量管控。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可以防止因质量不达标造成的返工带来的成本浪费,质量的控制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共同的配合,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定期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加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督,监理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保障工程质量,避免返工的情况出现。

  5.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是根据工程需要合理租用和采购机械设备,在建设期间根据每一个环节的需要安排机械的使用,防止采购不必要的机械造成成本的浪费,二是对机械进行合理的维护,避免设备因为维护不利造成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在施工之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防止施工期间设备故障带来不良影响。

  四、结语

  工程项目建设中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提升项目利润,增加企业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合理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控制方案,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本管理论文7

  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变革。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提出,为现代企业充分利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合理配置资源段,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最大化找到了有效途径。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引人战略管理机制,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管理体系与方法。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将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作为管理的对象,运用专门的方法,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从而发现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将成本管理置身于广泛的战略时空,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即成本管理对象从关注企业内部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环境,而且还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即从日常经营控制而转向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外延性、抗争性的基本特点。

  战略成本由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目标成本法等一系列体系构成,且各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融合性、互补性。

  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转变成本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创造性的提出结合自身实际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控制信息

  在高新技术环境下,产品或服务成本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以折旧和批量费用等为代表的间接费用比重越来越大,而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的相关性却越来越小,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成本管理中的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所得到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出现成本信息不准、动因不明,#致成本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可以引人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中作业成本法理论,通过运用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基本原理归集并分配成本费用,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

(二)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传统的成本管理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成本核算、评价考核上,这样做,虽可为以后的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但这也造成了已有的支出被固化,显然是有缺陷的。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充分利用对成本核算信息的基础上,切实将工作的中心转到做好成本的预算、决策、计划、控制上来,特别要对成本计划执行中现的“例外”事项和典型问题,及时“纠错”“纠偏”。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终极目的。

(三)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

  一些企业虽然注重了的成本的.事前预决策及事中的控制工作,但往往忽视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研究,造成部分无效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被“固化”,这样,当产品投人生产中时,即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也不能把成本降下来。战略成本管理则要求企业要特别重视规划设计的规划性控制。企业可以通过运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法等方法,以市场价格为制约要素,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线布局,并进行持续的改进,从源头上消除或控制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或投人大于产出的无效成本、弱效成本。

(四)从产品的制造成本向产品总成本管理的转变

  产品在不同作业环节、不同时点上所消耗的资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不但将企业内部研发设计及供产销诸环节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还把与企业有联系的外部供应商、顾客及外包商等上下游价值链都纳人了成本管理的范畴;不仅重视局部环节独立的成本控制,更重视产品链相关联部门的联动控制;不仅重视物力、人力成本控制,还十分重视资本、环境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企业只有放宽视野,在作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供应链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跨职能团队合作等方法,对产品成本实行价值链全过程的纵向控制和各部门联动协作的横向控制,才能拓宽成本控制范围,寻找到更有效益的成本消减途径。

(五)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的转变

  产品在不同时空上消耗的资源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当期机器的带病作业时,不仅造成后期设备维修费用的大幅增加,同时也会减少了机器的自然寿命。因此,那种只顾眼前的效益的成本控制是绝不可取的。战略成本者认为:企业绝不应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应将成本控制的目光放长放远,从成本结构的动态上,系统分析不同时空上各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不必要作业、控制无效作业、增加创造新产品价值的有效作业,把真正需要降的成本降下来。

成本管理论文8

  论文摘要:浅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要在项目成本控制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来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必须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1.1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投资都必将发生相应地变化,从而使得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量等。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外,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也都是成本控制的依据。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念头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2.1比较

  按照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2分析

  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2.3预测

  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项目。

  2.4纠偏

  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了偏差,应当根据工程的个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代写硕士论文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纠偏首先要确定纠偏的主要对象,偏差原因有些是无法避免和控制的,如客观原因,充其量只能对其中少数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力求减少该原因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在确定了纠偏对象之后,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纠偏可采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

  2.5检查

  是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阶段是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它通过确定的成本目标并按计划成本进行施工、资源配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其具体的控制方法如下:

  3.1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

  3.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控制同样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

  3.2.1材料用量的控制

  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材料物资的消耗,具体方法如下:

  3.2.1.1定额控制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审批手续方可领料。

  3.2.1.2指标控制

  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方法。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具体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

  3.2.1.3计量控制

  准确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检查和投料计量检查。

  3.2.1.4包干控制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对部分小型及零星材料可根据工程量计算出所需材料用量,将其折算成费用,由作业者包干控制。

  3.22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等所组成,因此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3.2.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位两方面决定,为有效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支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2.3.1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

  3.2.3.2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

  3.2.3.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确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3.2.3.4做好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施工机械台班数量。

  3.2.4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

  分包工程价格的高低,必然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项目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要确定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决定分包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对分包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要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3.2.5间接费、其它直接费的控制

  行政管理方面,要精简机构,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业务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项目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也是人流、物流的汇集地。搞好施工现场管理要从节约施工材料入手,一日施工,一日清,工完料精。

  4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作用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5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5.1比较法

  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它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3构成比率法

  通过成本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价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5.4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项工程。通过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参考文献:

  1缪长江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俞春芳.建筑安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代商业.. (2)。.;

  3黄启国.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探讨》.现代商业.2008. (2)。

  4吴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和控制.中国高新技术.2008,(6)。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