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3篇 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0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3篇 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供大家阅读。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3篇 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管理和实施方案,适用于指导有人员密集场所的物管中心(处)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

编制依据/引用文件 国家/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术语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人员密集场所:指人员的流动、聚集密度较大,有规定要求的公众活动场所,如商场、公园、游乐/娱乐、影院、体育场馆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如公共类物业和商业性物业。

应急管理组织与职责 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物管中心(处)总经理/经理/主任。副组长:物管中心(处)副总经理/经理/助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员:客户服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负责人。非标准时间内由值班经理/领班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发生严重或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由公司安委会领导和物管中心(处)应急小组组成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

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组长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统一指挥,行动指令下达,人员、物资调配以及与上级、政府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络。

各部门负责人执行组长指令,组织实施本部门应急工作,紧急情况下负责现场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置。

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以上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和应急方案的决策,下达预警信息的发布指令,统一调配公司、物管中心(处)及社会相关资源,与政府

  救援组织配合联络。安全管理部门和安管员队伍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负

  责重点区域的安全保卫,公共秩序的维护、巡视、监控、疏散引导、紧急救助等。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保证公用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通信保障,发现险情时贵重设备的抢救、保护,贵重仪器物资的转移。 散。

  5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后勤保障,抢险物资的保障以及伤员的救助与报警。

  公司负责大型活动或出现重大以上级别突发事件是人力资源的调动与财务保障。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对客宣传,发布公告、预警信息,客户接待与沟通,协助组织疏

  物业公共场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的类型与级别(见表1)

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

每天检查消防通道、防火门、消防设备设施,保持畅通无阻,符合应急要求。 在走道、楼梯、出入口、电梯、交通要道等人员必经之路和比较狭窄的区域,张贴警示标识,提醒顾客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大型活动、商业促销、节假日预防

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和具体工作任务,有条件时应进行内部的预案演练。

进行设备、安全、消防大检查,排除隐患,避免活动中发生设备、安全事故。6 监视与预警

  重点防范与监视区域:

  a)库房,特别是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 b)防火门与消防通道;

  c)公共通道(特别是狭窄的楼梯、转弯处);

  d)人员容易聚集的场所:会所、大堂、娱乐场所、收银台、出入口、交通要道等 中控室、安管巡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监视公共场所有无异常情况征兆,所有员工

  发现异常情况时都有义务及时报告。各部门注意接收异常通报信息,分析判断是否为突发事件的先兆,如确定时,立即

  报告物管中心(处)负责人,并进行初期处置,力争控制事态发展。 对初期无法控制,事态有扩大趋势时,由应急小组确定预警级别,进入预警程序。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首先由主管部门提出预警建议,物管中心(处)负责人批准。

  按对应级别的权限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后,物管中心各部门/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

  物管中心(处)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业人员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7 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分级应对方案

  一般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Ⅳ级):由物管中心(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部门负责人,物管中心负责人到场,整个事件由物管中心(处)负责全程处置。较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Ⅲ级):由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应急小组组长和所有成员到场,必要时公司派人参与制定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工作。

  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Ⅱ级):由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公司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各方面相关人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Ⅰ级):由物管中心(处)报请公司安委会主要领导

  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公司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公司安委会和物管中心(处)应急小组成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

  大型活动、商业促销、节假日等客流急剧增多的活动/营业期间,应:

临时抽调增加安管员或其它工作人员,增加警力布防,密切关注; 在活动和营业期间,定时播放广播,提醒顾客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 值班人员应密切观察人流密度,发现超过允许的安全范围时,应立刻报告值班经理或总经理,通知中控室密切观察。应急小组组长和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中控室,在听取报告,观察现场形式

  后迅速作出行动决定,可以是:

  a)采取限制进入措施,避免增加人流密度; b)增派人员,紧急调动备勤安管员立即到岗; c)发布预警信息; d)报警,请求政府支援。 巡视时发现顾客之间有口角、争执时应马上劝阻,避免事态扩大。如已经出现险情时,按下列要求立即组织疏散:

播放疏散通知,告知立即疏散要求和注意事项,应以引导、劝服性用语广播,避免用词激烈,引起人群过于恐慌乃至造成骚乱。

安管员控制好安全门、安全通道,保证畅通无阻,引导人群通过安全门、安全通道疏散。疏散时,注意照顾好老人、妇女、儿童,为其疏通道路。

如遇有人在公共场所打架、斗殴、抢劫、故意起哄、闹事、哄抢商品、趁乱打劫时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设法予以制服,交公安部门处置。报警时讲明地点、方位、事件情况、姓名、联系方式、周边标志性建筑等信息。

  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在重点区域设置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在出现恶性治安事件时应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任务,事件发生初期,对

  肇事者采取劝导等有效措施,控制事态不继续恶化。在出现有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和公共安全的危机情况下,应果断采取强制性措施,尽快将其制服,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在制服过程中注意相互配合,注意自身防护,正当防卫时注意避免防卫过当。

8 发现有人受伤时,立即给以救助,并拨打“120”报警电话,请求支援。

  应急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各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得到预警信息或事件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本

  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物管中心(处)安管备勤人员、休假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听候命令、参

  与救援。 客户服务、工程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其他人员也应迅速到岗,进入临战状态。其他工作人员接到命令后或得到预警信息后因立即到达指定岗位或现场。公司其他单位的安管员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听候公司或现场指挥部的命令随时

  给予支援。财务保障

  物管中心(处)应备有一定的应急备用金以备急用。应急备用金由物管中心负责人或公司支配使用,必要时,请求公司给予支援。 物资与设备保障

  物管中心(处)应根据设计要求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应急照明器材、通讯器材。

  并配备一定数量急救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物资,以备急需。发生突发事件,现有储备器材不能满足需求时,应急指挥小组紧急组织采购或向公

  司求援。公司领导在公司范围内紧急调拨,其他物管中心(处)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支援。 工程部负责保障应急所需的水、电、气的供给和相关设备设施运行保障。通讯保障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应在中控室和客户服务部门设置与内部和外界联系的专用

  电话,并确保通讯正常。客户服务部门应有专人值守热线电话和内部联络电话。 安管员应配备足够的对讲机,扩音喇叭,保证相互间的联络和维持秩序的需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善后

  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结束后,应急小组组长应组织各部门立即清点

  人员、查看现场、统计损失,评估事件对客户和物管中心(处)的影响程度,作出善后工

  作安排。 在客户需要支持和援助时尽可能给予必要的支援。

  根据与业主协商达成的方案,有效组织恢复或重建突发公共事件中破坏、损坏的物

  业和附属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经营/生活秩序。9 培训、宣传与演练

  物管中心(处)将应急培训纳入培训计划管理,按计划对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

  与自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专业能力。物管中心(处)利用宣传栏、社区刊物、广播、网络等,广泛对员工和客户宣传应

  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物管中心(处)适时组织对本预案的演练,通过实战强化培训效果,验证预案的适

  用和本中心(处)的应急响应能力,发现问题并组织改进完善。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2

  XX单位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控制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提高抗灾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干部职工生命、国家税款和其他财产安全,确保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税收工作秩序,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

(一)社会安全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税收征纳关系重大冲突;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社会人员到税务机关滋事;干扰税务机关正常办公的其他事件。

(二)自然灾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他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自然灾害。

(三)事故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交通事故;电力、信息网络、特种设备事故;办公楼、税收票证、发票存储场所、机关食堂、职工宿舍火灾以及其他灾害等。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可能造成干部职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此外,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XX单位系统突发公共事件。

  第四条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做到常备不懈、超前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第五条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及纪检组长担任,成员由稽查局、各股、室、所、办税厅负责人担任。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

  第六条 XX单位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分工是:办公室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重要文件的起草,相关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新闻发布,负责专项资金计划的落实、经费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后勤保障;办税服务厅各类税收统计资料,税收票证、库存发票的安全管理;征管股负责税收征管秩序的维护和恢复,征管档案、税源档案的安全管理;人教科负责人员调度、排查、收拢、疏散和伤亡人员的慰问、抚恤工作,组织发动救灾赈灾的捐款捐物活动;监察室负责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大集中系统及网络安全运行的保障工作,突发事件期间的指挥系统通讯保障;其他股室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开展工作。

  三、应急准备和预案

  第七条 局内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全员防灾抗灾教育工作,普及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和急救知识,开展以台风、洪灾、火险、地震等高频次突发事件为背景的紧急自救互救和逃生演练,并做好各项活动记录,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第八条 局内各派出机构要在总体预案的指导下,分别建立起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全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每年要对本单位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与情况预测,并形成书面报告,每年年初报局办公室备查。

  第九条 突发公共事件按其严重性、可控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个等级:

(一)四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简单,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影响较小,依靠本局或当地力量即可处置的一般性突发公共事件。

(二)三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影响较大,需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二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造成严重损害,需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极其复杂,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税收工作秩序,对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特大损害,需动员全系统或上级力量联合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启动与实施

  第十条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紧急情况下要根据具体事件需要,先行向警方报警台、医院急救台求救求援,再向上报告。

  报告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应说明事件发生地点与时间、伤亡人数、影响范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置能力、联系人员和方式等。

  2.阶段报告应说明事件发展变化趋势、处理情况、救急物资需求等,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阶段性报告应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随时报告。

  3.总结报告应说明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存在问题及防范和处理建议等。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完毕5日内报告。

  第十一条 发生二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设现场指挥部,开展下列工作:

(一)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系统;

(二)听取先期处置情况,了解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伤员救护情况;

(三)组织协调现场的人力、物力,开展进一步的处置工作;

(四)根据事态变化提出相应的应急解决方案,必要时果断请求政府支援。

  第十二条 应急领导小组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一)迅速控制事态和现场,维护秩序;

(二)立即抢救伤员,疏散转移干部职工,转移并保存相关税收工作设备及重要资料,开展事件调查工作;

(三)协助有关部门,快速堵塞事故源,展开救火、排爆、工程抢险、抢救公私财物等救援行动。

  第十三条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要区分性质、类别,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以教育疏导为主;

(二)敌我矛盾性质的暴力恐怖事件,应协助有关部门快速抢险救援,保护重点目标,控制社会影响,协查暴力恐怖分子;

(三)自然灾害性突发公共事件,应减少损失,恢复重建,妥善安置;

(四)事故灾难性突发公共事件,应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做好善后工作;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依靠科学,强化救治,依法管理,防止扩散。

  第十四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税务机关要严格遵守新闻发布制度,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对外发布。

  五、善后和终止

  第十五条 按照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下列善后工作:

(一)组织受灾(难)职工转移安置;

(二)进行物资救济和资金支持;

(三)探望伤病职工、死者家属;

(四)慰问受灾职工和抢险救灾人员;

(五)组织税收工作设施维修恢复,确保灾后复产;

(六)总结经验教训;

(七)其他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 事件发生地税务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开展灾害和事故损失评估,事件(案件)调查,认定责任,做出结论。

  六、附 则

  第十七条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除立即启动本预案外,特定性质和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如已制订有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还应具体根据事件性质和类别同时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 本预案由XX单位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XX单位

  二○一○年二月一日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3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讨论稿)

  为建立健全公司)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保障公司的安全运营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精神和盐田港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

  2、以防为主。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住处报告与响应机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依法规范。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规范公司突

  发公共事件预案和公司控股企业应急预案,确立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4、分级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公司控股企业负责处置在其企业范围内

  发生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公司负责处置本部发生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市两级政府和有关机构统一指挥和处理。

  分 类 和 分 级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公司范围可能发生公安厅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是台风、暴雨、高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安全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群体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划分一般(Ⅳ级)、较大(Ⅲ

  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1、一般突发化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仅对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局部范围内的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经营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可财产损失,但只需要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协调相关部门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对公司可公司控股企业较大范围内的财

  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染等后果,需要事发单位向上级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

  由市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业务指导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包括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在内的较大范围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需要报告当地政府专业应急机构或相关单位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非常复杂,对深圳市政治稳定、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需要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统一协调、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黄色预警(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橙色预警(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红色预警(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组织机构和职责

1、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协调制定公司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和实施办法;指挥和处理公司本部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协调和处理公司和公司控股企业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和较大突发事件;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的处置;协肋调查和处理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公司控股企业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与完善其企业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及时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等级与预警级别,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开展专业应急演习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报告和响应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监测和报告的日常工作机构;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是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信息监测与报告的工作机构。公司各控股企业应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监测与报告,对突发公共理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公司及控股企业应通过强化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等途径,收集在本单位区域内处和境外本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3、公司本部预计将要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接到报告的单位(如总经办或安委办)应立即向公司安委或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决定是否发出“蓝色预警”和启动相应的专业应急预案;公司控股企业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报告公

  司有关领导。

4、公司本部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接到报告的单位(如总经办或安委办)应立即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决定是否发出“黄色预警”和启动相应的专业应急预案,同进向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公司控股企业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在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应报告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5、公司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各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再由领导小组统一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报告要求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6、公司及控股企业应公布报告单位的电话,方便所在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基本响应程序

  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15分钟内启动先期处置办法。30分钟内有关人员赶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第一响应责任单位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初步判定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事发30分钟内分别向相关专业应急机构或区政府、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完毕后,公司和控股企业应能时研判,适时决定应急工作结束,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开展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收集污染、清理现场、卫生防疫、保险理赔、法律援助等善后处置工作。

  调查和总结

  公司或控股企业应成立调查评估组,在善后处置阶段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总经理办公会或控股企业的领导机构。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公司或控股企业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急保障和宣传教育等

  公司和控股企业应加强平进的应急物资、通讯、医疗、交通、气候信息、人员、紧急避难场所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准备工作,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险保障。加大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让广大干部和员工学习和理解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定应急演习方案、计划,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