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详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0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详案,供大家赏析。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详案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指导看图。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你们还记得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的方法都可以)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比赛。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 读音 你的字典的页码 组词

  拜墓端团

  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读课后词语。

  2、在学习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3、在掌握词语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两幅图中的乐器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

  教学重点:

  认识乐器,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乐器表演的录像、课件、乐器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门,请大家欣赏一段乐器表演。他们表演的精彩吗?你们认识他们使用的乐器吗?

  二、学习词语:结合乐器记忆响应的词语。

  1、认读词语卡片:通过认读一、二类字,将认识事物与认识字词联系起来。

  2、分类学习生字。

  唢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插图联想为什么都要是口字旁?

  锣钢:出示实物,让他们摸一摸。敲一敲,感受他们都是金属制品。扩词明义。

  架子鼓:组词明意。

  提扬:老师做小提琴和敲扬琴的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演奏的是什么乐器?提和扬与手部有什么关系,所以是提手旁。

  琵琶:连绵词。

  三、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引导分类。

  1、我们的小乐队有什么乐器?

  2、在这些乐器中,你知道哪些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拿写是西洋乐器呢?

  3、你觉得这些乐器怎么分类?

  二、课外延伸,语文实践。

  1、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它属于哪一类?

  2、听一段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3、和班里的同学组成一个乐队,排练曲子。

  三、弹性作业:

  1、你能说出课文中乐器的名字吗?

  2、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把它的名字记下来,配上图画就更好了。

  3、你最喜欢那种乐器?试着去演奏。

  四、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乐队

  乐器图片、对应的词语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3

  一、自读识字

  1、你的家乡在哪里?喜欢吗?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也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画家乡》,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

(2)遇到生字朋友圈出来。

(3)借助拼音把生字宝宝多读几遍,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4)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读的真起劲,生字宝宝也来凑热闹了,它们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课件,找学生起来读,读得真棒,涛涛,山山他们呀知道小朋友要去他们的家乡玩,故意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说如果你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风景。你们行不行?自己先大声地准备准备。你想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谁愿意起来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

  3、生字宝宝我们都应经认识了,那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它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品读领悟

  1、出示涛涛家乡的图片

  这是谁的家乡?在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涛涛画的海是什么样的?

  出示涛涛家乡的句子,生自由读这一段,反复朗读体会景美及语言的韵律美。

  2、出示山山家乡的图片

  这是谁的家乡?在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山山画了些什么?出示山山家乡的句子,生自由读这一段,反复朗读体会景美及语言的韵律美。

  3、出示平平家乡的图片

  这是谁的家乡?在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平平画了些什么?平平画的平原是什么样的?

  出示平平家乡的句子,生自由读这一段,反复朗读体会景美及语言的韵律美。

  4、出示青青家乡的图片

  这是谁的家乡?在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青青画了些什么?青青画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5、出示京京家乡的图片

  这是谁的家乡?在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京京画了些什么?京京画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6、读读说说:________那么_______那么__________。

  7、这几个新朋友的家乡我们都一一参观完了,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家乡?出示美丽家乡图片欣赏

  四、巩固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我们刚才已经游览参观了五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多美啊!老师觉得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烂的色彩来画画自己的家乡吧!

  3、介绍自己的家乡

  你们想请你的朋友到自己的家乡去玩吗?下节课,我们请我们班小导游介绍介绍你的家乡。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小朋友: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家乡: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注:斜体字为多媒体课件内容)。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音形义

  bē? 被○1池塘

  陂陂(○2池塘的岸

  坡()○3山坡

  xián 衔()请

  衔街()查

  衍()字

  衡()典

  漪

  牧

  横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

  池塘。)

○3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

  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4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

。”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5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叼。

○3“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

  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上面部分画面和“山

  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屏幕显示:寒漪:“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点击进行链接,屏幕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水面隐隐约约出现“

  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点击进行链接,齐读

  第一、二两行诗句和意思。

  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作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熟读,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

○1这首诗的韵脚字是“陂、漪、吹”,要读得清晰,读出重音;

○2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一—

  山衔落日一—

  牧童一—

  短笛一—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巩固,完成作业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创编童话剧。 ? ? 2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 ? 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识字2 教学目的: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 5.? 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的: 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6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2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3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4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7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xx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8

  一、导入

  1、春天在哪里

  2、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欢乐 音乐 乐曲 感觉 睡觉 觉得

  第二、三课时

  4、程门立雪

  冒鹅毛大雪――请教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9、雨后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春天图。

  2、大声读古诗。

  3、这首诗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同学们知道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4、诗中写了初春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春风、花草、友爱子、沙滩、鸳鸯,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春景图。

  5、齐读全诗。

  6、自己试着背古诗。

  6、小组背古诗。

  二、积累词语

  1、出示词语。

  有个小朋友他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词语,他把“五岳”的名称的名称都记在了采集本上了,同学们看小黑板,这就是“五岳”的名称。

  2、读词语。

  3、看看这个小朋友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他告诉我们积累词语的方法。)

  4、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五岳”的位置。

  5、连线练习。

  东岳 恒山

  西岳 衡山

  中岳 嵩山

  南岳 华山

  北岳 泰山

  6、把词语记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7、读练习。

  8、作业

  回家后,去看看中国或世界地图,把认识的河流、山脉、城市名称写在采集本上。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9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列式

  课题练习课共2课时 第2课时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后记

  课题混合运算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内容第七单元 信息窗3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课型新授

  重点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芳姥姥家的花圃去看一看,看一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那些知识。(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图中有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交流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重要问题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两种方法

(1)从一串红的棵数中去掉上午卖出的再去掉下午卖出的,

(2)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算剩下

  二数 第 9 页

  教学过程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第二种方法中小括号的应用。

  2、解决问题(2)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

  先算山菊花有多少棵,再算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解决问题(3)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口算,独立完成,注意8×9+3 100-63÷9的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教后记

  二数 第 10 页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综合练习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内容教材P88 我学会了吗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应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型练习

  重点

  难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我学会了吗》1题

  1、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系统必须的粗纤维等,多吃蔬菜有益人体健康。这是新星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调查表,(出示调查表)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1)喜欢吃卷心菜和西红柿的比喜欢吃黄瓜的多多少人?

(2)喜欢吃西红柿的比喜欢吃胡萝卜和芹菜的多多少人?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二、《我学会了吗》2题

  1、(出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这是胜利商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交流信息

  二数 第 11 页

  教学过程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三月比一月二月的销售总数少多少?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第一、二季度分别销售手机多少部?

(1)先讲解“季度”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销售量

(3)你能估计一下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手机销售情况吗?说出你的理由。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三、练习

  1、P87自主练习5数学故事

  根据图中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P86自主练习4

  根据图中数据同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0

《英英学古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习。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1

  数与代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言有什么特点?

  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学多音字:圈

  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体会寓意。

  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注意多音字“圈、钻”的读法和“窟窿”、“街坊”的轻声读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寓意,懂得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这则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词语。

  亡羊补牢悔恨海浪接连不断钻研窟窿

  钻牛角尖堵车羊圈结结实实狼狗街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学习第五自然段。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1.教师出示重点语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提什么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呢?

  学生①:他后悔什么?

  学生②:街坊劝告他什么?

  学生③:他修了什么?……

  师:此时,养羊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道判断题,大家来判断养羊人是哪种意思。

①他很后悔,觉得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2、教师简要介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书:接受.

  师:⑴他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你觉得哪个词语要提醒养羊人注意的,晚了就会重蹈覆辙。找一找,画一画。

  板书:赶快.“从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说一句话。

  3.教师手指着“后悔”、“接受”、“赶快”提问:想一想,从这三个词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组成员说一说,议一议。(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悟出寓意。)

  4.小结:教师揭示寓意:像养羊人这样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师: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未为迟也”。自己读一读,理解它的意思。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6、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满不在乎—→亡羊

  养羊人

  后悔→接受→赶快→补牢

  未为迟也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4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古诗动画网站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板书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感想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共15

  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10个生字;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扔、生、光。”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 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读准十个生字的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生病。学习生字:生、病。

  2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的什么病?

  师: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4质疑。

  二 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小溪动画。

  过渡: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 指导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轻声。

  师: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扔——丢(近义词) (做动作、唱近义词儿歌)

  变、黑——交流记字方法。

  5媒体播放(小溪生病的动画)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指导朗读: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难过、不高兴)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指名说。

  引读:难怪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大家听了,仔细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2)学生字:己、仔、细。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跟着背景音乐师口述第六节。

(1)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

(2)学习生字: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指明读,找伙伴读,挑战读。

  三 朗读全文,练习说话

  练习想象说话。

  师: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3老师小结。

  四 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1朗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身上带有词语的小鱼游溪水的动画)

  2用“生、细”一字开花。

  3写字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写带口字旁的字。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口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清晨出东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来了温暖。(谜底:太阳)

  2、出示课题: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质疑:告诉大家,你在读书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小组合作读书。在都读不好的地方画上一条曲线。

  4、教师指导都读不好的地方。

  5、指名读课文。

  三、随文识字。

  1、认识词语。

  1)在课文中你认识了哪些新词语?2)学生汇报。师出示生词卡片。3)齐读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自学生字。

  小组合作学习:看看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宝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课的生字真多,你们想不想与他们都交上朋友?

  2、小组合作识字。

  3、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些字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

  5、针对学生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二、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火眼金睛”游戏。

  3、送字宝宝回家。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