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教学设计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9-1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萧》教学设计共5篇,供大家品鉴。

《萧》教学设计共5篇

《萧》教学设计共1

  教学内容: 表演《萧》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 音乐课本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2.初步认识民族乐器——萧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由我国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一段音乐《喜洋洋》大家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仔细观看。

(2)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扬琴、二胡、古筝、笛子·······)

(3)师:同学们可真棒认识那么多的民族乐器。竹笛是我国的民族吹奏乐器,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民族吹奏乐器——箫。你们知不知道萧是怎么吹得吗?谁能来给我模仿一下?

(4)师请学生模仿吹奏萧的姿势。

  师:俗话“说横吹笛子竖吹箫”,箫是竖着吹的。下面咱们来听一段箫吹奏的音乐,咱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箫的动作。 (5)师播放音乐,学生模仿吹奏,

(6)师:同学们模仿的可真像,老师仿佛听到了你们的吹奏的音乐。萧的音色低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萧为名的歌曲。(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箫》

  师导入:看,有个小朋友正在学吹箫。

  1.听录音老师范唱歌曲。 2、师生互动讨论:

  小宝宝学吹箫时是怎样的心情?

1.老师唱歌谱,听听音乐中哪个音最长?让学生指出。并分别唱唱这几个音。1---52-(老师可弹奏这几个音学生跟唱)

3.师生接龙唱歌谱,老师唱开头部分,学生唱每句结尾的长音部分。反复唱两遍。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好听,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模仿萧呢?La,wu,li 4.师播放音乐,学生用wu 跟唱旋律。(两遍,第二遍学生可边吹箫边晃动身体。) 5、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来看歌词:“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箫中吹出时新调,小宝宝,吁底吁底学会了。”

  分析歌词内容,并逐句教唱歌曲。

6、处理重难点部分;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7、连音线

*圆滑线——“一字多音”练习最后一句。

7.师生接唱歌词。 8.播放歌曲伴奏,请大家用连贯的气息,模仿箫圆润柔和的音色,完整演唱歌曲。(可反复唱几遍)

9.让学生找出歌曲处跳跃的部分,加入拍手动作。 X X |X X |拍手 三角铁伴奏

X — | X — |

10.播放音乐,师生加入拍手动作,老师可加入相应的打击乐伴奏。

三、主题拓展。

  师: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今,现代电声乐器的伴奏和新颖的舞台表演更使它大放光彩。“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现代民族乐队,她们的演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她们录制的碟片曾在日本销量第一。我们来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奇迹》,

1、欣赏《奇迹》——选自《女子十二乐坊》。(媒体播放乐曲录像) (1) 师引导学生听赏竹笛和箫的音色。

(2) 生自选乐队中喜爱的民族乐器模仿演奏。

2、课后探索。

  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找找我国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吹奏乐器?

《萧》教学设计共2

  萧伯纳和小姑娘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课文记述了萧伯纳与一位苏联小姑娘玩耍并交谈的故事。这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与小姑娘一同玩耍、合影,共同分享彼此心中故事的情景,闪烁着人性平等的光芒。分别时小姑娘回敬给大作家的话更是发人深省:人与人之间在人格的天平上永远都是平等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萧伯纳和小姑娘的人格特点,从中受到启迪。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姑娘和萧伯纳的人格特点。 3.结合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化理解,感受课文所表现的人文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不迷信名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名人的可贵精神,感受课文蕴含的人文思想。

  重难点分析:

1、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较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和运用。

/

2、文末小姑娘说的话含义深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前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萧伯纳的生平,在对人物有了必要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小姑娘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名人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引入新课。

(一)出示课题,指名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伯纳的资料。

  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资料,介绍萧伯纳生平。

(二)教师谈话,激发读书兴趣:萧伯纳接受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 到苏联去度假。有一天,他在公园里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小姑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内互读课文,相互评价,纠正错处。 2.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组长抽读生字卡片,其他同学抢读。

(三)指导学习生字。

1.指名读文,师生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3.课件出示生词、生字,多种方法认读。 可以采取与熟字对比记忆的字:出示相关课件 受---爱 梳---流 名---各 合---哈 即---却 幼---动 可用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的字: 苹---平 + 艹 协---办 + 十

“英、雄、塑、喷、幼、即”等字可以结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帮助识记。 4.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读字、说词,巩固识字效果。

(四)汇报初读收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品读文句,感受人物个性特点。

(一)学生再次读文,教师提问:萧伯纳和小姑娘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学生读文,思考。

(二)教师引导交流读书收获。 预设:

1.娜塔莎非常可爱。

  课件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课文是怎么介绍小姑娘的?学生读相关语句。 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萧伯纳很喜欢小姑娘。

  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萧伯纳和娜塔莎在公园里一起玩儿什么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讲故事、喂鸽子、合影”。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体会萧伯纳的不谦虚和娜塔莎的不迷信名人。 (1)课件出示句子:

  你回去后,可以告诉你妈妈,就说跟你玩儿的是世界上有名的作家萧伯纳。 理解“有名”的意思,说一说你还知道谁是世界上有名的人。

  从萧伯纳的话语中,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人?想象他当时的语气、神态,引导学生体会萧伯纳有些骄傲,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句子,体会萧伯纳说话时的心情。 (2)课件出示句子:

  小姑娘立即说:“你也可以跟你妈妈讲,跟你玩儿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一边想象小姑娘当时的语气和神态,一边读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发思考,娜塔莎和萧伯纳的身份、地位、学识无法可比,可是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对萧伯纳说?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不迷信名人、不小瞧自己的可贵精神。 (3)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对读两个人的对话,再次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认读生字。

(二)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读了课文,你喜欢萧伯纳,还是喜欢小姑娘?

  先在小组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二)在班里展开小小辩论会,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师生评价。

三、补充故事,拓展延伸。

(一)学生谈一谈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引导学生从不迷信名人、人和人之间应该平等、要谦虚等方面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二)引发思考,想一想,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会怎么想?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三)教师补充故事。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二)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岁:上下结构,上面 “山”的中间一竖和下面“夕”的第一笔撇都是在竖中线上起笔,横撇收笔要缓一些,这个字才能稳住。

  名:上下结构,注意上面“夕”的写法,可与“岁”字对比。

  作、师: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师”字第二笔竖撇的写法,要过了横中线以后再向左撇。

  圆:全包围结构,注意最后一笔横封住方框。

(三)学生描红,练写。

《萧》教学设计共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⑴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萧》教学设计共4

  教学内容: 表演《萧》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 音乐课本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2.初步认识民族乐器——萧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由我国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一段音乐《喜洋洋》大家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仔细观看。

(2)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扬琴、二胡、古筝、笛子·······)

(3)师:同学们可真棒认识那么多的民族乐器。竹笛是我国的民族吹奏乐器,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民族吹奏乐器——箫。你们知不知道萧是怎么吹得吗?谁能来给我模仿一下?

(4)师请学生模仿吹奏萧的姿势。

  师:俗话“说横吹笛子竖吹箫”,箫是竖着吹的。下面咱们来听一段箫吹奏的音乐,咱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箫的动作。 (5)师播放音乐,学生模仿吹奏,

(6)师:同学们模仿的可真像,老师仿佛听到了你们的吹奏的音乐。萧的音色低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萧为名的歌曲。(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箫》

  师导入:看,有个小朋友正在学吹箫。

  1.听录音老师范唱歌曲。

2、师生互动讨论:

  小宝宝学吹箫时是怎样的心情?

1.老师唱歌谱,听听音乐中哪个音最长?让学生指出。并分别唱唱这几个音。1-----5------2-------(老师可弹奏这几个音学生跟唱)

3.师生接龙唱歌谱,老师唱开头部分,学生唱每句结尾的长音部分。反复唱两遍。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好听,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模仿萧呢?La,wu,li 4.师播放音乐,学生用wu 跟唱旋律。(两遍,第二遍学生可边吹箫边晃动身体。)

5、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来看歌词:“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箫中吹出时新调,小宝宝,吁底吁底学会了。”

  分析歌词内容,并逐句教唱歌曲。

6、处理重难点部分;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

7、连音线

*圆滑线——“一字多音”练习最后一句。

7.师生接唱歌词。 8.播放歌曲伴奏,请大家用连贯的气息,模仿箫圆润柔和的音色,完整演唱歌曲。(可反复唱几遍)

9.让学生找出歌曲处跳跃的部分,加入拍手动作。 X X |X X |拍手 三角铁伴奏

X — | X — |

10.播放音乐,师生加入拍手动作,老师可加入相应的打击乐伴奏。

三、主题拓展。

  师: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今,现代电声乐器的伴奏和新颖的舞台表演更使它大放光彩。“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现代民族乐队,她们的演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她们录制的碟片曾在日本销量第一。我们来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奇迹》,

1、欣赏《奇迹》——选自《女子十二乐坊》。(媒体播放乐曲录像) (1) 师引导学生听赏竹笛和箫的音色。

(2) 生自选乐队中喜爱的民族乐器模仿演奏。

2、课后探索。

  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找找我国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吹奏乐器?

《萧》教学设计共5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南昌十四中 陈玉婷

  教学目标:

1、聆听《问》,感受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忧虑和感慨;聆听与学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在聆听、学唱、讨论的过程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学唱《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第一行,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体验和分析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在聆听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了解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海音乐学院,导出音乐家-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教育家。

二、新课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第一部交响乐曲,(接课件)1922年,在北大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本有国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队,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做出了很大贡献。

  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等爱国歌曲,

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 易韦斋词 萧友梅曲

(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聆听《问》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从《弥赛亚》的选段《哈利路亚》导出清唱剧,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导出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曲家--黄自

2.作曲家介绍--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踏雪寻梅》等。

3、作品赏析: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品简介:《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2)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借古讽今,以讽刺时政。

(3)聆听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了解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音色及风格。

(4)学唱歌曲 :男生演唱,女生打拍点,模仿鼓声

(5)师生互动:古筝、中国鼓、朗诵,通过器乐与人声感受当时的场景,了解黄自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聆听对比: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与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比较它们从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和风格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课堂小结

  了解到中国第一部清唱剧的作曲家,也是中国早期音乐的奠基人,黄自,和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萧友梅,其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还涌现出许许多多有抱负的爱国音乐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结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五四”新文化运动下还涌现出其他爱国作曲家的作品,与家里的长辈探讨一下,共享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在萧友梅创作的第一首大提琴曲《秋思》中结束课程。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