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3篇 初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8-28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3篇 初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以供借鉴。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3篇 初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1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故事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三、理解词义

①炽热:温度高,极热。

②猝:突然。

③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系统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④吹嘘:夸张地宣扬。

⑤筋疲力尽: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⑥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总写玛丽的工作环境及她的快乐。?

  第二部分(2-24):通过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实验过程,展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执着探究的实验精神。?

  第三部分(25):突出“镭”的发现有重大意义。

  五、问题归纳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2. 本文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3.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和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4.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在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由于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镭。正是这几年的艰苦努力,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6.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7.“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句子表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9.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六、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叙述了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最后以居里一家日常生活中一个短暂而悠闲的夜晚作为结尾,使读者在温馨与平淡的氛围中体会居里夫妇艰辛之后的巨大成功。字里行间体现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顽强研究、贫贱不移的个性和精神。

  七、课外知识(名言警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2

  教学中的困惑

  传记作品阅读是部编本教材八上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传记性作品,又能从传记作品中获得精神养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大部分传主的生活年代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学生对名人传记有相当的隔膜。教学中老师要辅助其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名人的了解和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过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并完成一篇随笔《我所了解的居里夫人》。提前的预习思考,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题目“美丽的颜色”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字面含义和引申含义,与题目含义契合的正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概括全文的主要故事性内容,思考分析科学家身上的精神品质。由此构架起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讲解分析题目的字面含义时,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后半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运用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和齐读等方法揣摩人物情感和语气,进而体会传记性作品的语言的生动性。分析题目的引申含义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前半部分内容,运用跳读、浏览、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找出体现科学家精神品质的相关语句,并做具体的分析。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也能从引用的相关语句中感知传记性作品的真实性。最后,老师又向学生点明了传记性作品的“四性”,即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故事性与启示性的统一。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传记性作品的特点,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探究结果

  有了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意识强,能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紧凑,循序渐进,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但是,教师还要在课堂环节过渡衔接中下功夫,争取让课堂更自然更流畅些。除此而外,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回答不全面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不能一味牵着学生往既定的答案上靠拢。我从本节课的备课授课和课后反思中得到的启示有以下几点。第一,老师教学中一定要有主问题意识,用教师设计的主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第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力争教出这一类型文章的特色,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必须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第四,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增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 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 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 ,要在院子的露天 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 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 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 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本文先从诺贝尔 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  

  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