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3篇(草房子节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7-0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3篇(草房子节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以供借鉴。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3篇(草房子节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人说,童年像一首诗,纯净、甜美;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我说,童年是一支歌谣,天真、童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谣。

  2、课件出示: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

  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

  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谁来读一读?听了这首童谣,你有什么感受?

  3、 质疑总结:同学们,这首童谣 就出自这本书(教师出示书本)师板书:《草房子》

  二、探讨读书顺序

  1、看封面,猜内容

(1)谈话引入: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封面,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你猜测一下书的内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看一本书时,首先要看封面!(教师板书)

  2、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同学们,这本书的作者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你想了解他吗?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板书:知作者)

(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3)质疑激趣:这本书为什么会获得这么多荣誉呢?它又有怎样的魅力吸引着这么多的读者呢?你想读这本书吗?

  3、读提要,看目录

(1)谈话质疑: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内容提要”,您有何收获?(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2)谈话质疑:请同学们浏览目录,说说目录的题目有何特点? (学生浏览目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教师质疑:同学们,我们按照什么顺序阅读一

  本新书呢?(出示“阅读顺序”课件,学生朗读。

  4、 教师总结: 儿歌告诉了我们:快速读懂新书的有效方法。

  三、指导读书方法,感受文章的美

(一)指导读书方法

  1、谈话导入:同学们,平常,您在读书时,经常运用哪些读书方法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摘读法(板书)。

  2、出示课件,学习方法——摘读法

  3、教师总结:著名教育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不懂笔墨,不读书

  他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

  有趣难忘的情节时,我们要学会摘抄、学会批注感悟。我在第一次读书的时候,就运用“摘读法”摘抄到以下有趣的情节。请看大屏幕!

(二)学习摘读法,感受人性美

  1、课件出示语句,学生朗读语句:

  大热天,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条肥大的厚棉袄穿上,又戴上父亲的大棉帽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空地周围站了许多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看着。很多人的“嗷嗷”声愈来愈响。他好像受到一种鼓舞,拖着竹竿,在这块空地上,小疯子一样走起圆场来。

  2、学生思考:(1)这些语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中感受到人物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文章的人物写的美不美啊?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摘录一些类似这样的“难忘或者有趣的情节片段,然后去仔细品读,去理清故事情节,去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板书:理清节—析形象)

(三)学习精读法,感受语言美

  1、教师引入:好的读书方法有很多,比如:精读法——(板书)

  2、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精读法

  3、教师引入: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精彩的语段”。

  4、课件出示语句:

  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jiē)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bào)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rèn)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xiǔ)的。

  5、学生齐读,思考、回答问题:文段哪些词语写的美?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学生批注: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开始划词语,写批注。

  7、同桌交流:同学们,说说您的“批内容”,有感情读读语句。

  8、展示交流:配乐有感情朗读,说自己的批注。

  8、教师总结:同学们,文章的语言写的美不美啊?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板书:悟写法)总之,要想真正读懂一本小说,除了:“看封面—知作者—读提要—看目录“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理情节—析形象——悟写法。

(四)课件出示语句,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语句: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2、 激发兴趣:文章除了人物写美,语言写美 外,还有哪些美呢?让我们课下准备书籍,认真阅读,去发现美,感悟美吧!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草房子》的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2.品味《草房子》语言,感受语言后面的思想,感悟每个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以及在苦难中绽放出的美。

  3.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阅读中循法而读。

  二、教学重点:

  品味《草房子》语言的特点,深入了解《草房子》中人物的特点,及每个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绽放出的炫目的美。

  三、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阅读中循法而读。

  四、教学过程:

(一)聊书,初步感受

  1.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喜欢吗?谁能说一说你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学生自由谈自己读书的体验和感受)

  2.看来大家都很爱读这本书,老师曾经和大家分享过读书有三重境界的观点。谁记得是哪三重?(指一名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翻书、读书、品书

  出示:

  第一重:翻书,看封面,看作者,看故事简介,看序言,看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重:读书,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一口气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缺少思考。

  第三重:品书,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魅力,表达的精彩。

  3.你觉得你达到了哪一层境界?(学生谈自己读书的境界)

(二)摸底读书情况,初步走进人物

  1.我来测试一下:

(1)《草房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____。这部小说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本书写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仔细听我读,看谁能迅速判断出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出示:猜谜语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秃鹤)

  他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显眼;很精致的帽子,有优雅的帽舌,有细密而均匀的网眼。它就这样戴在他的头上,使得他陡增了几分俊气与光彩。(杜小康)

  他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他愛鸽子爱到骨子里,为了給鸽子筑巢,他宁愿挨棍子。(桑桑)

  小结:老师发现大家至少已经达到了第二层境界了。不错,我们只是小学生,真正达到第三层境界并不容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第三重境界——品书。

(三)走进主人翁桑桑,感悟成长之美

  1.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人物,今天我们重点品读书中描写主人翁桑桑的部分。说到桑桑你的脑海会浮现哪些事情?(指名学生谈)

(预设:把碗柜改成鸽笼,用蚊帐去捕鱼,把秃鹤的帽子抢走挂风车上,把爸爸最珍贵的荣誉本撕了……)

  2.桑桑给我们留下的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们选择几个片段来品读品读。指名读。

(1)桑桑大热天身穿棉衣棉裤尽情表演,观看的人越多,他就越发起劲,我在读的时候这些词、我在读的时候做了这样的批注。你呢?请你也把你的感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学生安静地读,学习做批注)

(2)一起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过渡:桑桑那么调皮捣蛋,可是他却赢得了油麻地所有人及我们同学的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读读这段话,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精彩片段三:

  出示: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大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

  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楼着她的腿不听她下来。

  城墙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往下落……

  太阳终于落尽。

  当桑乔和蒋一轮等老师终于在城墙顶上找到桑桑和柳柳时,桑桑几乎无力再从地上站起来了……

(1)讀完之后找到原因了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老师相机板书:善良

(2)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这些词让我很有感触,我的感触是这样的。你的呢?(学生学习圈词做批注的方法,学以致用)

(3)桑桑的善举除了这件事还有很多,谁还可以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4)多么善良的桑桑,这个调皮而又善良的桑桑快乐地成长着。可人生不总是阳光和彩虹,也会有阴霾和风暴。

  精彩片段四:

  出示:春天到了。一切都在成长、发达,露出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桑桑却瘦成了骨架。桑桑终于开始懵懵懂懂地想到一个他这么小年纪上的孩子很少有机会遇到的问题:突然地,不能够再看到太阳了!他居然在一天之中,能有几次想到这一点。因为,他从所有的人眼中与行为上看出了这一点:大家都已经预感到了这不可避免的一天,在怜悯着他,在加速加倍地为他做着一些事情。他常常去温幼菊那儿。他觉得那个小屋对他来说,是一个最温馨的地方,他要听温幼菊那首无词歌,默默地听。他弄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喜欢听那首歌。

  他居然有点思念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一天。那时,他竟然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因为,在想着这一天的情景时,他的耳畔总是飘扬着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于是,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就变得一点也不可怕了。

(1)面对死亡,这个仅有14岁的少年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相机板书板书:勇敢

(2)他为了在临死前实现对妹妹的承诺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出动了我。读。

  出示: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大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

  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楼着她的腿不听她下来。

  城墙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往下落……

  太阳终于落尽。

  当桑乔和蒋一轮等老师终于在城墙顶上找到桑桑和柳柳时,桑桑几乎无力再从地上站起来了……

(1)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感受。

(2)把你的感受写在书本的旁边.

  小结:幸好命运只是和桑桑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桑桑的父亲桑乔寻访到了一个八十多岁的高人开了奇苦无比的药方,尽管那种那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桑桑没有一丝恐惧感,他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桑桑在苦难中,慢慢地由调皮变得勇敢,坚强。

(四)小结提升,总结阅读方法

  前段时间老师让同学们把书本中有关描写桑桑的部分折出来,很多同学们不明白个中原因,现在看看黑板这个部分,你们明白了吗?读《草房子》这样的小说,就应该经历翻书-读书-再进一步的品书这三种不同的阅读境界,而在品读中我们要善于将人物的故事整合起来进行品读,而紧扣住关键句、词段,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感受会让我们更能走进书中的人物内心。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让我们达到更高的读书境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节阅读指导课,我在学生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选取了书中描写桑桑的四个片段进行品读,认识了一个既调皮又勇敢、有爱心的桑桑。在曹文轩的笔下,桑桑身上还发生了很多很多滑稽的、感人的、甚至是令人懊恼的事情。课前我让指导学生把书中有关描写桑桑的部分折出来品读,这样的整合会让我们对人物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在品读中紧扣住关键句、词段,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感受会让我们更能走进书中的人物内心。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让我们达到更高的读书境界。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大量运用阅读教学中的作批注的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3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经典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展示美好的少年形象,赞颂美好的人情友谊,刻画美好的乡村生活,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

  2.电影《草房子》片断。小说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四、指导过程:

  谈话导入:

《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板书)

(一)了解作者

  有人说:《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有人说:读《草房子》是一种享受,一种真、善、美的享受。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位给我们带来享受的著名作家——曹文轩。

  出示:(指名读:相信在座的一定有(将来有)曹文轩的粉丝,来读一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著作多如繁星,著名的就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 (不愧是“曹粉”!读得多有激情!)

《二》了解书名:

  一本新书在手,我们要关注作者,更应该关注书的名字。大家想想:整本书几十万字,为什么单单选择“草房子”三个字为题呢?(可以大胆地猜测)

①、引导自由阅读书中对“草房子”的描写:这是一幢幢什么的草房子?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三)、品析内容,了解人物。

  曹文轩以他饱蘸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纯净、自然,让人时时感动的场面,使我们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住在这些草房子里的那些人!

  1、猜人物。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是:猜猜她(他)是谁?

  此环节是学生考学生。抢答和指名答两种类型。

  学生出谜面,指生说谜底。学生描述一个人物的特点,并指定学生来猜。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是根据什么这么快速地猜出人物名字?看来大家回去真的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老师觉得大家还要感谢作者,他抓住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读者就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其实,这也是这部作品写作方面的另一个亮点——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板书)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研究故事和人物。

  在这么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中,一定有个人,有些事深深地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人感动、令人难忘。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习,每个小组先确定最令你们感动的那个人,然后研究他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特点。组长组织讨论研究,书写美观的同学负责填表,一会儿,我们全班交流展示。争星行动进行中。

  3、小组代表展示,全班交流。

  师: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在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形成了研究成果,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到台前交流一下。一个小组展示,其它小组同学认真倾听,你认为他们谈得好,可以得星,就掌声祝贺。他们谈完之后,你如果有补充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预设:

(1)、杜小康:

  他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显眼;很精致的帽子,有优雅的帽舌,有细密而均匀的网眼。它就这样戴在他的头上,使得他陡增了几分俊气与光彩。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最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拿得起放得下,潇洒,英俊,爱读书,过早地咀嚼了生活的艰辛。

(2)、秦大奶奶:

  终日干干净净的秦大奶奶,居然不顾自己的衣服,像个坏孩子似的躺在苗圃上,从东向西滚去。

  秦大奶奶像一捆长长的铺盖卷在滚动。她滚动得十分投入。有几次滚出苗圃去了,她就慢慢地调整好,直到放正了身子,再继续滚动下去。她闭着眼睛从东滚到西,又从西滚到东,一边滚,一边在嘴里叽叽咕咕:“这地反正是我的,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地见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中,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

(写法指导: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运用生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就把人物写活了。)

  4、交流教师的读书感悟:

  师:刚才大家谈到的人物各有特点,他们身上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老师也一直被书中的一个孩子感动着,至今老师的眼前还有他的身影: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光溜溜的脑袋……他就是——陆鹤(秃鹤)。同学们笑了,可老师读到最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摘录了秃鹤练习演戏那一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课件4)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师: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秃鹤?(认真练习,有集体荣誉感的秃鹤)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秃鹤?(为了坚守自己尊严,赢得大家的尊重而努力的秃鹤)。大家再接着往下看,老师还摘录了两段话:(课件5)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读?师生齐读。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秃鹤?(做事认真,对尊严执着坚守的秃鹤)

(写法指导: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惟妙惟肖地刻画,就把一个独具特色的少年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关键是我们不仅看到了秃鹤的形象,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情感。这就是作者语言的魅力。)

  师质疑:同学们,对于秃鹤——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却是个光头,在我们心中应该是很丑的,为什么又说他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是的,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样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5、小组接着交流:

  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抓住人物的特点谈你们的感悟、体会。

  预设: 细马

  桑乔

  桑桑

  6、师小结: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了书中的人物,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桑桑、杜小康、细马、秦大奶奶、秃鹤、桑乔等等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那个人,随着他们的命运变化,我们也跟着时而欢笑、时而难过,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正是因为作者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选取典型事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才会让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也是作者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抓住人物特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