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3篇 写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6-0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3篇 写三国演义的观后感,供大家赏析。

《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3篇 写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1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蜀,魏,吴三国争霸,经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最后三国归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读到这首荡气回肠的词,我就会想起三国时的一位位英雄,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刻画了多少个典型人物,数也说不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称“三绝”的“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和“奸绝”——曹操。

  称关羽为“义绝”我觉得很恰当,不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耳熟生巧的故事,便是他的坐骑赤兔马在他被擒后竟选择绝食而死,从这点就能看出关羽的“义绝”,一匹马尚且对主人如此忠心,更别说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关羽过于自大,不然便不会有败走麦城的结局。

  再说诸葛亮“智绝”,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些事件使我对诸葛亮特别敬佩,只恨自己没有像他那样聪明的脑子。然而要说他聪明绝顶我却要反对,一个聪明的军师会在大事上犯错误吗?我想不能,而他却在街亭战时误用马谡,结果导致惨败,军事要地被敌方夺取。但是爸爸说诸葛亮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也没想明白。

  至于曹操称为“奸绝”,我可有点反对,虽然他有“梦中杀人”这样奸诈的一面,但他爱惜人才,也有可爱的一面,而且很会用兵打仗,仅用“奸绝”来评价他,我想太不公平了。

  《三国演义》中的一场场战争,也让我这个军事迷看得欲罢不能。至今,我的眼前还时时浮现出战场中的刀光剑影,耳朵还回响着战斗的号角。我好想穿越到古代,去曹操身边当一个士兵,跟随曹操去征战大江南北;想看看曹操在败退中的三次豪迈大笑;想亲自去体验赤壁之战;我还想看看刘、关、张三顾茅庐,是以什么样的诚意让诸葛亮同意的;想看看关羽刮骨疗伤,我还敢看吗?肯定吓得睁不开眼;想看看张飞睁着眼睡觉的样子,一定很搞笑吧;我还要看看诸葛亮失算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算了,我的白日梦也不会实现的,倒不如再读读《三国演义》,不就是与作者穿越吗?

《三国演义》小说优秀观后感3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本书里写了许多具有正义感的人物。不过,我最敬佩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十分的机智,灵敏。自从刘备请他出山后,他便专心致志地辅助刘备。当刘备在白帝城逝世之后,诸葛亮还是忠正不二的辅导刘备的儿子——刘禅。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攻打五丈原时,诸葛亮发誓一定要打败司马懿。在那几年间,他一直为战争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结咳,可他在患病期间,还是一直为战争而劳累。直到死时,也不忘把战后事理一一告诉自己的属下。

  诸葛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士,他为一件事奋斗到底的决心,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一个狠毒,奸诈的阴谋家,大奸臣。曾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认为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长打战,在他所指挥的官渡之战中,他以七万精兵,大破袁绍七十万大军,堪称军事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国家是曹操的强项,他不仅爱惜人才,而且重视土地制度,粮食问题。

  所以,说他是能臣没有错,可这不能说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唯我主义服务观。曹操还做过许多不仁不义的事情,正是他的“谋略”使他更狡诈,他的“才干”使他更残暴。

  曹操出于恐惧与猜忌,杀死吕伯奢一家;因为要引诱吕布,将俘虏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所到之处“杀人民,发掘坟墓”。华佗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严重的头疼病,神医华佗医术高明,他只给曹操扎了一针,曹操的头就不疼了。曹操想让华佗留在他的身边,专门给他看病。可是华佗立志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见他如此固执,便把他杀了。

  其实无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为北方的统一,作出无比卓越的贡献。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我还要再多看几遍,从中吸取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