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模板(共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9-13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09-9-21 9:01: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malajia

人气:600

【文字:大 小】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因为: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学习消费的有关知识,其目的就在于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

3.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

4.本课重点:

(1)本课重点: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四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只有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重点突出:

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5.本课难点:

(1)本课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深圳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

(2)难点解决:

首先,让学生课前实地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学生分析

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而非教师的教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就要了解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学习需求:(1)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2)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世事;(3)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4)在多元的经济生活中,传统消费观被打破,新的消

树立正确消费观。

2.优点:(1).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2).性格活泼,容易激活。(3).电脑操作水平较高,而且不泛高手。(4).乐于实践。

3.不足:(1).是非不明,价值观需要修正。(2).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3).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不强。(4).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5).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波,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6).生活条件优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缺失。

针对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特点,设计了探究式学习。)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提问方式穿插)

4.时事教学法。结合时事:“胡锦涛讲话、中国国情等”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学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

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1)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课堂开展了大量学生活动,时间较紧,适当地将一些有拓展空间和拓展必要的内容,如“绿色消费”,交给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分组活动,上网查询、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以达到一节约课堂时间,二延伸课堂教学,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目标。

4.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

5.回归生活:(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2)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课堂时间共40分钟。教师用18分钟,学生用22分钟)

(一)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进行探究。

1.布置学生设计问卷,分组深入学校与社区,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并撰写调查小报告。

2.布置学生收集、准备资料。(有些资料可在调查时收集)

(1)方法:上网收集、实地拍摄、演绎小品、自绘漫画等

(2)主题: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建议:实地拍摄)

中学生盲目从众实例(建议:演绎并拍摄小品)

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建议:实地拍摄)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等(建议:上网收集)

(注:学生根据自己特长、爱好,选择主题与小组以及准备资料的方式)

(设计意图:A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调动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C全面塑造人才,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等能力。D回归生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事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学生代表用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格、文字)

教师点评:略

教师导入新课:调查表明:中学生消费存在许多误区,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十分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一主题。

板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新课教学35分钟

回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格、文字)

提问:深圳中学生的多彩的消费方式是由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引发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四种消费心理引发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详细内容,并思考相关提问:

提问:这四种消费方式有何正(负)面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负面影响)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正面影响)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交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归纳即可)

教师转承:综上可知,消费是否正确影响自己、他人、社会。

因此,我们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板书:2.正确的消费原则(重点)

学生代表展示:深圳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提问: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承:启示:我们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板书:(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是否是要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是。适度消费不是不适当地抑制消费

深度讨论:如何把握消费的度?(引导:不浪费、不抑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过度消费、抑制消费、适度消费(图片、漫画)

教师归纳:适度消费要与家情、国情相适应,不浪费、不抑制。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与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矛盾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矛盾。国家鼓励适度消费,而不是过度消费。

(设计“深度讨论”、“拓展提问”意图:适度挖掘教材,加深

理解;适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

学生代表展示:学生自导、自演、自拍小品:从众消费

(注:若时间不够,可随堂改为由教师展示有关内容)

教师提问:从众消费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板书:(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布置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漫画:精神、物质消费不协调

提问:重视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略)

(注:此提问为深化拓展内容,若时间不够,可改课堂回答为课后探究。)

(设计意图:因课堂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而活动时间无法精确控制,因此,课堂设计一定要有机动性。做到“活而不乱”。教师不能被学生的活动牵着鼻子走。)

教师展示: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学生实地拍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板书:(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提问:什么是绿色消费?

学生阅读教材:绿色消费的含义;内容(5R)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分组活动,利用电脑,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论文.

(设计意图:绿色消费为课本新加内容,可拓展空间很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把它设计为课后拓展内容。一可节约课堂时间,二可延伸课堂教学,三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可督促学生更好地践行这一原则,使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回放:深圳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教师提问: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板书:(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深度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5分钟?

(注: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国情,从正反方展开辩论,加深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

教师展示:外国亿万富翁、我国清华学子、我市中学生节约艰苦奋斗故事

教师展示:毛泽东、胡锦涛(节约艰苦奋斗的共识)

教师归纳:加深、提高认识,强化人性养育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为解决此难点,首先,回放学生课前实的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四)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五)课堂练习:

1.知识检测:(选择题)

2.情景检测:德育考核

(六)课后作业: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出。特别是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震撼极大染,人性养育非常成功。

2.教学不足:

(1)语速较快

(2)学生辩论时,还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3)学生活动时,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浪费了一些时间。

3.教学心得:

在本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结合,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过程师生轻松愉快,互动良好,效果不错。

第2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四川省乐至县实验中学 吕

2013年7月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时内容做了如下规定:基本要求: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懂得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发展要求:联系国内外的具体事例,加深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本框题有如下内容不作拓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我国能够真正建立新型民族的原因。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接触过,但缺少系统地理论学习,本课时内容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强理论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做为当代青年必须自觉贯彻执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四、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是第一批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探究,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在讲讲议议中自主解惑。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情景,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框教学从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 念---学生践行,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用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及发生在高中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在课堂上注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课前准备

本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中可能存在没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情况,因此对课前预习做这样设计:第一:在本校高一段学生中做调查,了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习俗。第二:上网查阅其他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导致的流血事件。教师也在课前认真查阅相关知识,对各个教学环节做精心设计,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引入,用事实说话:3.14事件以后,达赖及其分裂集团借用种种手段包括编织大量谎言欲掩盖其罪行,但不管他们如何变换手法,永远无法掩盖其反动本质。 (幻灯片展示)谎言一:我绝对没有分裂西藏的图谋。

谎言二:藏人正在成为无关重要的少数民族。

谎言三:我一开始就支持中国主办奥运会。

谎言四:中国政府灭绝了西藏文化。

谎言五:西藏发展的好处都被汉族人拿走了。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你能用哪些事实戳穿达赖的谎言?

学生回答:东南部发达地区派遣援藏人员帮助支持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达赖及其分裂集团想方设法阻挠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央财政每年都给西藏大量的资金支持„„

教师:与达赖所讲的相反,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很关心藏族人民,全力支持西藏各项事业建设,与旧西藏的落后相比,今天的西藏已经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以来已连续7年GDP增长在12%以上。雪域高原实现的历史性跨越首先得益于我国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 【设计说明】:设计以社会热点为导入,很多学生有话可说,创设了课堂积极讨论的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同时通过合作探究1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自然引出对民族关系的分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我国民族概况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板书)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设计说明】:该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即可。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幻灯片展示):

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西藏,人口不足3000人的珞巴族也有自己的一名代表;在西藏,学校除开设汉语教学外,另还开设藏语言教学,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材料2:全国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无私援助也从未停止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援藏工作的高潮。近些年来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展,各个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水乳交融、具有深厚血肉情感联系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材料3:随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投资建设的力度,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金额成倍增长。2007年国务院确定了总投资为770多亿元的西藏“十一五”期间180个工程建设项目,2007年中央对西藏的各项补助达到亿元。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2:以上材料如何体现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设计说明】:本部分内容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我采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理论和材料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来突出重点。 教师点拨: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第

一、民族平等----含义、地位

二、民族团结----含义、重要性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作用 (2)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车臣战争

学生思考:①车臣战争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②车臣战争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能否从中分析出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④车臣战争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团结→民族冲突→战争→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经济社会停滞甚至衰退。 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板书画出三者关系示意图)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设计此探究的目的是引用其他国家由于民族关系的不当处理所引起的后果,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性直观地理解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培养学生透过感性材料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景回归、践行活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3:这些问题是我们可能面对的,你会怎样处理:①如何对待周围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

学生回答:不嘲笑同学,理解、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尽最大的可能性为维护和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做贡献。

②如果你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方有对口支援的关系,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预设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不对学生的观点做统一评价,尊重学生的发言。 【设计说明】:本目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违反民族原则的事实,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联系热点、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暴力事件造成的损失。

教师总结:暴力事件使西藏经济的大好势头受到暂时阻碍,但我们相信这阻挡不了西藏经济继续发展的步伐。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以极大地耐心保持着与达赖方面的接触,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心。 学生探讨交流:请你劝说达赖停止进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说明】:设计此探究的目的是与情景引入相呼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较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歌声结束本堂课内容,能再次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民族和则国家兴,民族不和会祸国殃民。请收集历史和现实中的国内外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设计说明】:通过该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将本课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不对学生收集的资料作统一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本节课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较好地把握了重点知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抓住了本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所设案例有的来自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来自高中学生的实际,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得以落实,课堂氛围较为轻松。面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课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设计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涵盖三个维度。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思索知识教学运作的体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政治课堂要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如何处理探究与实效、预设与生成等问题将是我在今后的新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第3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消费的类型、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3.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4.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科学精神:通过对消费类型的研究培养理性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相关探究活动提高公共参与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只有了解和认识了影响消费的相关因素,才能理性地对待消费,并使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目标,作出合理的选择。 2.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于本课思辨性较强的观点,教师可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消费及其类型》,完成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市场消费现象:包括食物消费,服饰消费,电器消费,旅游消费(多媒体展示),话题导入: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消费。 教师活动:

1.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知识P17,进行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教师点评:第一个问题,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板书),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课本上也给出了明确答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明同学们都充分地思考了,但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板书)。 情景一:(多媒体展示)

小赵夫妇两人2013年结婚。结婚时的房子还是租的,当时两人的月收入一共是元,俩人一有空,就去看楼盘,准备买房子。终于在年底买了一套小两居。

2017年,俩人都涨了工资,使得两人的月收入增长到元。于是,二人开始计划买个大一点的房子,因为有了孩子,老人帮忙看着,房子就不够住了。 教师活动:同学们请讨论:他们能买大房子,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他们能买大房子是因为他们的收入增加了。

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收入的增加使得他们有买大房子的计划。所以我们说: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同学们同意吗? 学生活动:同意。

教师活动:那收入到底如何影响消费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知识P17,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A.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副板书)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收入增长较快则消费水平增长也快。

B.预期收入:预期收入(副板书)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预期收入减少,当前消费量就越少。

C.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副板书)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教师点评:同学们看得很仔细,概括得十分全面。老师要强调一点: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五险一金”,像大家熟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就是其中项目,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 教师活动:假如同学们家里想买房子,你会帮父母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房子的价格(物价)、小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包括物业的服务水平、家庭人口数量等。 教师点评: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除了居民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家庭人口数量以及物价、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和地理位置等同样也会影响到人们消费。但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如果人们没有收入或收入较少,即便商品价格再低,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再好,人们也消费不了。

教师活动: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 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拥有良好的收入预期

③ 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④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 企业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一对应,很好理解。

在经济生活中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 教师活动: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如何计算恩格尔系数?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8,找出答案。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板书) 情景二:(多媒体展示)

2017年小张家一年食品支出共4万元,交通和通讯支出共2万元,教育和医疗支出3万,购买国债1万元,银行储蓄7万元,购买股票5万元,买保险5万元,其它消费3万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计算刘先生家的恩格尔系数。 学生活动: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小赵家的恩格尔系数是4÷(4+2+3+3)*100%=33%。(教师副板书)

教师点评:投资方面的支出不是用于家庭消费,因此,小赵家购买国债、股票、银行储蓄、保险不能算作消费支出。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表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日子越来越好。

教师活动:这种回答还不准确。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生活水平,而不是消费水平。如果恩格尔系数过大,表明食品支出比重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从而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如果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板书)

情景三: (多媒体展示) 2013年,小王夫妇二人月收入元时,每月用于食品的支出1000元,用于购买衣服支出1000元,用于交通、通讯支出1000元,其他存入银行 。

2017年,二人月收入元,每月用于食品的支出4000多元,用于购买衣服支出1500多元,交通、通讯支出1500多元,娱乐及艺术欣赏支出1000元,还房贷3000元,给孩子租玩具汽车支出600元,给孩子报亲子课程支出800元,其它存入银行。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指出2017年小王的家庭消费都有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首先阅读课本P18—P19,明确消费的具体种类。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回答问题:食品支出、购买衣服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属于、生存资料消费;还 房贷属于贷款消费;给孩子租玩具汽车属于租赁消费;给孩子报亲子课程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娱乐及艺术欣赏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点评:同学们答得都很好。老师需强调:消费按交易方式划分为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板书) 教师活动: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

教师活动:贷款消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小王家的还房贷3000元就是贷款消费。生活中存在许多房贷、车贷现象,这种消费适合哪些消费群体呢?贷款消费有什么优点?它是不是等于超前消费呢?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答案。贷款消费适合的人群: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贷款消费的优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超前消费的特点是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的消费行为,经常表现为盲目攀比、不计后果。所以,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

教师点评:基于贷款消费的优点,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但贷款消费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教师活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问题。生存资料消费是较低层次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享受资料消费使人身心愉悦,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师活动:根据这则材料,同学们分析该家庭的消费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该家庭的变化是用于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多了,这种变化说明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教师点评:通过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该家庭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易混易错的难点等。 六、教学反思: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要重点把握,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它。而消费类型是本课的难点,也需要学生重点把握。我们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来掌握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

第4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授年级:高中二年级任课教师:胡恩云

课程名称:《我们的民族精神》授课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七课

第一节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感知,使学生增强对其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并在学习中逐步内化,升华其情感,陶冶其情操,激发正能量,增强其责任意识,并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行动报效祖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有志青年。☆知识目标1.了解感知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核心3.理解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认识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5.内化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能力目标1.可以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巨大力量

感受民族精神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

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2.理解爱国主义的实质3掌握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4.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一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1.活动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外敌、

建立新中国、申奥成功等相关图片以及聆听国歌,使学生感悟并思考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所体现的是什么精神。(4分钟)学生回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等教师评价总结:体现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爱国等)——1分钟教师:举出具体的例子,如修筑万里长城、苏武牧羊、抵御外敌、

文天祥的事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让学生体会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2分钟学生活动:集思广益,举出更多实例,并指出所体现的民族精

神——2分钟 2.学习探究——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有哪些学生活动:阅读课本71-72页的内容,并思考总结(3分钟)教师补充升华:它的作用主要是:(4分钟)

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

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凝聚力量的作用;激励人心的作用;具有

“支柱”功能;

指路明灯”的作用;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重点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以及浏览图片(精神内涵的几个方面

〖-3分钟〗

(2分钟)

72-76页)归纳总结民族教师:通过你们的阅读及思考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主要体现: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核心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4.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当代中学生营应该怎样践行?(一分钟)学生举手回答:努力学习、发扬优良传统等教师活动:ppt向学生展示几组图片例如:抗日救国的先烈、西藏、

新疆的反分裂活动等教师点评(3分钟):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我们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成为栋梁,建设祖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彩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和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性重点掌握和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教师板书(2分钟)a)新民主主义时期: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岩

精神、西柏坡精神等;b)改革开放新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6.重点:熟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师活动:用ppt向学生展示世界形势以及中国目前所面临

的国际困境——西方大国的强权政治等(3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观看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感受,

进而选

派代表归纳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3分钟)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书写板书(

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方面国际竞争力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方六、巩固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如下习题: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和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3.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4.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主题。5.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4.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3分钟)5.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___的历程之中,体现在的各个时期。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成为中华、鲜明的

第5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09-9-21 9:01: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malajia

人气:600

【文字:大 小】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1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因为: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学习消费的有关知识,其目的就在于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

3.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

4.本课重点:

(1)本课重点: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四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只有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也才能落到实处。

(2)重点突出:

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5.本课难点:

(1)本课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深圳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

(2)难点解决:

首先,让学生课前实地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学生分析

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而非教师的教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就要了解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学习需求:(1)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2)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世事;(3)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4)在多元的经济生活中,传统消费观被打破,新的消

3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费观纷繁芜杂,充塞着中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急需有人帮助他们澄清认识,树立正确消费观。

2.优点:(1).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2).性格活泼,容易激活。(3).电脑操作水平较高,而且不泛高手。(4).乐于实践。

3.不足:(1).是非不明,价值观需要修正。(2).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3).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不强。(4).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5).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波,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6).生活条件优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缺失。

针对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特点,设计了探究式学习。)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提问方式穿插)

4.时事教学法。结合时事:“胡锦涛讲话、中国国情等”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学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

4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原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1)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课堂开展了大量学生活动,时间较紧,适当地将一些有拓展空间和拓展必要的内容,如“绿色消费”,交给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分组活动,上网查询、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以达到一节约课堂时间,二延伸课堂教学,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目标。

4.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

5.回归生活:(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2)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5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重视人性养育。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课堂时间共40分钟。教师用18分钟,学生用22分钟)

(一)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进行探究。

1.布置学生设计问卷,分组深入学校与社区,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并撰写调查小报告。

2.布置学生收集、准备资料。(有些资料可在调查时收集)

(1)方法:上网收集、实地拍摄、演绎小品、自绘漫画等

(2)主题: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建议:实地拍摄)

中学生盲目从众实例(建议:演绎并拍摄小品)

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建议:实地拍摄)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等(建议:上网收集)

(注:学生根据自己特长、爱好,选择主题与小组以及准备资料的方式)

(设计意图:A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调动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C全面塑造人才,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等能力。D回归生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事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学生代表用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格、文字)

教师点评:略

教师导入新课:调查表明:中学生消费存在许多误区,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十分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一主题。

6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板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新课教学35分钟

回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格、文字)

提问:深圳中学生的多彩的消费方式是由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引发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四种消费心理引发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详细内容,并思考相关提问:

提问:这四种消费方式有何正(负)面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负面影响)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正面影响)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交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归纳即可)

教师转承:综上可知,消费是否正确影响自己、他人、社会。

因此,我们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板书:2.正确的消费原则(重点)

学生代表展示:深圳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提问: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7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承:启示:我们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板书:(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是否是要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是。适度消费不是不适当地抑制消费

深度讨论:如何把握消费的度?(引导:不浪费、不抑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过度消费、抑制消费、适度消费(图片、漫画)

教师归纳:适度消费要与家情、国情相适应,不浪费、不抑制。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与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矛盾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矛盾。国家鼓励适度消费,而不是过度消费。

(设计“深度讨论”、“拓展提问”意图:适度挖掘教材,加深

理解;适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

学生代表展示:学生自导、自演、自拍小品:从众消费

(注:若时间不够,可随堂改为由教师展示有关内容)

教师提问:从众消费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板书:(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布置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漫画:精神、物质消费不协调

提问:重视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略)

8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注:此提问为深化拓展内容,若时间不够,可改课堂回答为课后探究。)

(设计意图:因课堂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而活动时间无法精确控制,因此,课堂设计一定要有机动性。做到“活而不乱”。教师不能被学生的活动牵着鼻子走。)

教师展示: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学生实地拍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板书:(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提问:什么是绿色消费?

学生阅读教材:绿色消费的含义;内容(5R)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分组活动,利用电脑,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论文.

(设计意图:绿色消费为课本新加内容,可拓展空间很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把它设计为课后拓展内容。一可节约课堂时间,二可延伸课堂教学,三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可督促学生更好地践行这一原则,使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回放:深圳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教师提问: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板书:(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深度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5分钟?

(注: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国情,从正反方展开辩论,加深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

教师展示:外国亿万富翁、我国清华学子、我市中学生节约艰苦奋斗故事

教师展示:毛泽东、胡锦涛(节约艰苦奋斗的共识)

9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师归纳:加深、提高认识,强化人性养育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为解决此难点,首先,回放学生课前实的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四)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五)课堂练习:

1.知识检测:(选择题)

2.情景检测:德育考核

(六)课后作业: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10 / 1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出。特别是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震撼极大染,人性养育非常成功。

2.教学不足:

(1)语速较快

(2)学生辩论时,还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3)学生活动时,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浪费了一些时间。

3.教学心得:

在本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结合,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过程师生轻松愉快,互动良好,效果不错。

11 / 11

第6篇:政治高中教学设计47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王 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感受身边的民主管理, 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基层群众自治的现实问题,运用学科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管理中的人民当家作主,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过程:

1.感受身边的民主管理

首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楼道的灯又亮了”请注意短片中是谁牵头解带领居民决了楼道灯的问题。组织者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短片)

小凡家所在的居民楼进行了电表改造,每户插卡用电,这本是件方便居民的好事,但改造后楼道的照明灯单走一条线路也需要插卡供电,居民们不反对共同出电费,但这笔电费谁来收、如何管理,楼内住户就都不清楚了,也没有居民主动落实,结果楼道这段时间没有了照明,变得漆黑一片,居民们摸黑上下楼看不清路非常不方便。

【教师】如果你是社区居民,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要有牵头负责的人,如果有人组织,掌握好收取电费方法,这个楼用电难的问题全可以自己解决。那么这个牵头的人是谁呢?

【学生思考,回答】居委会做了一系列为大家服务的工作:印发了倡议书,向居民解释清楚了电费收取原则、到各家收电费、买电等。电费是居民大家出的,居委会细心听取了居民的意见,按照平等原则收取电费,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进行民主管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刚刚通过居委会解决居民用电难的材料了解了城市居委会的工作,在广大农村,村民又是怎样进行民主管理的呢?观看这样一段视频:请大家思考,在这段视频中,村民在谁带领下解决本村事务的?

(播放视频):

陕西省铜川县墓坳村全村村民在村委会带领下发展果树经济,自己动手修建用水管渠,遇到本村自己无法解决的资金问题时,村委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争取到了资金,解决了用水困难问题。

【教师】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什么可以带领居民管理本社区的事务?他们是怎样的组织?他们是国家机关吗? 我国的基层政府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和城市基层政府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府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基层政府和他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都是国家机关。居委会在基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请大家注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几个关键词都共同强调了什么?都强调了“自我”两字,指出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居民或农村村民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就是因为居委会、村委会身处群众的基层生产生活,所以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我们通过两段视频对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初步介绍,也了解了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探究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如何产生和开展工作的。在居委会、村委会的产生和工作中,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是如何得到具体体现的?

2.深入探究基层民主自治

【教师】我们还是跟着主人公小凡来看一看居委会的工作开展。

(1)城市的民主实践:居民委员会

自从居委会解决了用电问题,小凡对居委会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兴趣,小凡想到一个问题:居委会的工作和居民生活如此紧密,居委会成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也给同学们三个答案:

A上级政府任命B自己报名上任C通过居民选举上岗 我们思考一下,哪种方式最能体现社区居民享有社区事务自治权利?最能保证社区居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学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式,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体现居民自治的特点,就不能由上级政府任命。排除了A,自己报名参选可以,但能否上任必须由居民来定,排除B。只有C通过居民民主选举,居民才可以选出最了解本社区情况、最有能力的居委会成员,只有居民自己选的当家人才最有说服力,这也是居民能够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

【教师】从法律角度看,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指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居民委员会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这下,小凡就明白了宣传墙上的名单原来是在选举居民代表,下面的情景是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竞选环节,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投票决定。(图片)

我们了解了居委会选举是怎样开展的,那么居委会的工作是怎样开展呢?

社区居委会的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委会主任决定

B.由居委会讨论决定

C.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有的同学觉得B也可以D也有道理,这么重要的事是不是应该提交行政部门?但请注意材料中这句话“事关居民利益”。

【学生总结】本社区事务由社区居民自己解决,关系到社区居民的重要事项要由居民说了算,居民会议通过讨论,共同决策,既不能由居委会或居委会主任决定,也不用报请有关行政部门。

【教师展示】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会议由居委会召集和主持,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委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由全撤换和补选居委会成员。

日常生活中,居委会的工作还有很多,例如:开展社区艺术节、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等等。那如果居委会的工作居民不满意,居民有什么途径行使民主权利?可以通过居委会的评议会、质询会等监督渠道反映出来,要求居委会改正,甚至罢免不称职的居委会成员。居民为什么有这样的权力?因为居委会成员是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当然要对全体社区居民负责,由社区居民监督。

我们来总结一下:

居委会成员如何产生?居民民主选举

社区大事如何定?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社区日常事务谁来管?居民管理 居委会各项工作谁监督?居民监督

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居民代表和全体居民的参与,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居委会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居民的自治,那么在农村,村民的自治是如何体现呢?

(2)农村的民主实践:村民委员会

【教师】其实,我国的村民自治开展比城市居民自治更早、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程度更加深入,早在1981年,在广西合寨村,村民挂出了写着“村民委员会”字样的木牌,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使村民自治有了宪法保障。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1998年11月,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为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实践证明,只有村民自治,才能最大的调动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我们能不能参照居民自治的环节也来说说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一条 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凡是涉及到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在村民实践中,广大村民开创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市村民自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照居委会的工作环节,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村委会如何产生?

本村大事由谁决定?

本村事物谁来管理?

村委会工作谁监督?

【学生回答】村委会由村民民主选举;本村大事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本村事务由村民管理,村委会工作由村民监督。

【教师】某村要制定本村村规民约,村民中出现了众多说法。

A.我看让村委会主任定就行了

B.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C.我觉得“村委会应该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可以写进去

你觉得以上意见可以被采纳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村委会应该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可以写进村规民约。

【教师】我国法律规定了村务公开的范围,保证村民对本村事务的监督。我们来看一看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询。

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村规民约,在“依法”“程序合理”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本村特色,宅基地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都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由于村民生产生活的特点,也都是老大难问题,因为都是村民自己制定,更能被村民广泛接受与维护。制定规范,村子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

柳州市三都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内容包括自觉缴纳环卫费、维护公共卫生设施等。同时,村里制定了卫生值日制度,村民轮流打扫卫生,加强了爱护环境的宣传,卫生面貌改观,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讲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那么下面几段材料,是如何体现村民自治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的?

镜头一:陕西省某村召开村民会议,集体讨论每人筹资15元偿还为建校和修水塔所欠贷款事情,到会113人,108人赞成,由于多数群众支持,集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 镜头二:某村村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小组,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村里的账目。查账后张榜公布结果。如果村民对某项支出产生疑问,可以找理财小组查账。从此,村里不合理的公款吃喝基本上没有了。

在这两段材料中,村民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本村事务管理的?体现了村民自治的哪个方面?

【学生总结】镜头一体现了本村大事村民会议决定。村民会议是村民最直接、最全面的表达自己利益和愿望的会议,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调动了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事务落实效率和动力。体现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

镜头二,是村民通过理财小组对村中的事务进行监督。体现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

【教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切决定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这也是发展基层民主自治的重大意义所在:

发展基层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回顾民主管理发展历程。 (播放视频)

周庄的村民自己选当家人的实践,城市众多的居民委员会也不断探索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身边都有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社区成员的我们,尤其是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呢?

3.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邻里和睦,这样的需求确定了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方向,也都需要社区居民或村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同龄人是怎样做的:

暑假里,小凡来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出黑板报,参与社区卫生和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小凡感慨地说“在居民委员会当小助手,锻炼了自己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真有意义。”

社区里很多空巢老人非常寂寞,有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冬天只能在寒风中下象棋。中学生文娟看到这样的情景,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事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星期天一大早,中学生王鹏跟着家长参加了村里开发果园的工程,因为这个工程是村里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后定下来的,大家都说“咱们自己决定的事,干起来带劲儿”王鹏也为自己能出一份力感到自豪。 看了以上的例子,他们都是这样为建设祥和文明社区尽自己的一份力的,想一想:

你们了解自己身边的居委会、村委会吗?

你和你的家人参与过哪些民主管理活动?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准备为社区建设做些什么?

如果你还没有计划,就马上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社区建设计划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尽管民主管理的经验不足,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来锻炼自己。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实践,投身到社区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我们本节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自治机构、自治内容,认识到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也感受了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中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并共同探讨了作为在校学生,怎样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共5篇)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共4篇)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