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乡村先进事迹材料(共4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6-0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八桂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风雨二十五

丹心献教育

1985年3月,我有幸成为一名代课教师走上讲台,在偏远贫困的山村里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我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最高职业。二十五年的风霜雨雪。二十五载的苦辣酸甜,从没动摇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从没减少我对学生的挚爱,从不削弱我对学校工作的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教师的神圣职责,为发展山区的教育事业工作无私奉献。

战洪灾

建校舍

初为教师,安排在远离乡政府十多公里的边远山区村级学校——元洞小学任教,学校七位教师仅有两位是公办教师,其余均为代课教师。肩负着全日制小学百来位学生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公办还是代课,大家同心协力,尽职的教书育人。由于自己工作业绩突出,1987年提拔为校长。上任伊始,狠抓学校常规管理,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大胆启用年轻的代课教师任毕业班教学工作,以身作则。自己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竭尽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当时小学的升学率由1986年的40%提高到1990年的70%。在全乡八个小学中名列前茅,得到主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全部家长的一致认可。

“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6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把学校的全部泥瓦结构校舍夷为平地。当时我在县级河池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函授学习。身为一校之长的我,闻讯后顾不上函授,立即赶回学校,只见一片汪洋。十天过去,洪水消退,校舍一片狼籍。学生被迫停课。“千难万难也不能难学生”,尽快恢复上课已是当务之急。在村委、教办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之下,采取借用民房上课的办法解决。自己组织教师搭桌凳、挂黑板,全校学生分成三个临时教学点,把毕业班搬到离学校三公里山路的村主任家上课,自己和数学老师(陈金洲)一同前往。当时我曾这样说过,校舍倒了,教学质量绝不能倒。就这样,在村主任家上了近一个月的课。我们照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坚持上晚自习,还利用吃饭时间和村长商量如何恢复重建。在自己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91年7月所任毕业班升学率为70%。实现了大灾年头“不减产”的目标。又一次得到主管部门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1991年的暑假期间,我几乎没有回家过,自己住在废墟上搭起的小棚,.坚守阵地。八月的天气,太阳炙烤着大地。自己组织村民顶烈日、搭校舍。一身汗水一身泥。在操场上搭起了四个简易大棚,为下学期如期开学上课作准备。教室搭好后,我便和村委人员开始挨家挨户收取集资款。全村六百多人口分布在八个深山弄场。假期间踏遍了全村一百四十六户人家,经过反复的思想动员,收到了一万八仟多元集资款。又向本村外籍工作人员发函求援,收到五千多元捐款。1991年10月7日,校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由我负责组织施工。为预防再度水灾,决定把教育局的砖瓦结构方案改为钢混楼房。可是交通成了最大的难题,通往学校的只是一条三米宽崎岖不平的山道。建筑材料只能送到离学校四公里外的田洞屯卸下,由马车转运到学校。于是我又发动了邻近的塘静村所有马车投入,每天近二十辆马车犹如马帮长龙,穿行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我每天都返往于两地之间,走弯了腿,踏破了鞋。由于多方原因,近半年时间才实现了一楼浇灌。正时教育局吕忠正局长来校检查工作,竖起拇指赞扬到:“元洞精神真了不起!”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2年8月,一座350平方米的钢混结构二层楼房从废墟上崛起。14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宿舍也同时竣工。八年时间,可以说为元洞村的教育教学作出了一份贡献。因此,8

8、8

9、90年,连续被评为“乡级先进教师”。91年获得县级河池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92年学校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质量突出奖”的殊荣 。

抓质量 迎“两基”

1993年9月,我调到塘静小学任校长,初来乍到觉得也还不错。可翻开有关档案材料后,方知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是那么如意,历年的升学率仅为20%左右,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难题,但必须得把教学质量搞上去。于是我首先调整思路,建全各项制度,强抓管理,使出我当年的勇气,主动担任毕业班教学,经过一年的努力,该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94年的升学率提高到50%,走出了该校历年质量低谷。在随后的几年里,质量逐年提高,直至2001年升学率提高到80%,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正如元洞村村民和元洞小学老师说的:“韦老师走了,成绩也跟着走了。”确实,塘静小学的质量连续几年都超过了元洞小学。值得一提的是,98年迎接自治区的“两基”验收工作中,又是一个艰辛的年头,当时学校基础设施差,连学生的课桌椅都是由学生家长自备而来,参差不齐。校园内凹凸不平,常常是雨天拦泥浆、晴天灰尘扬。砖瓦结构的校舍外墙还没有粉刷,篮球场根本没有。按“两基”要求,工作量确实很大。时间紧,任务重,经牵线搭桥,我从金城江第四小学、第六小学拉来一批课桌椅更换。自己组织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和星期六星期天,焊铁门、写校训、刷墙壁、修球场、砌围墙、围花坛、种花草、布置功能室。七位教师简直成了业余泥水匠,教师们的手都脱皮了,尤其是修建球场,工作更为艰苦。由于当时交通落后,自己常常从两公里外肩挑背扛运材料。有一次,在临近的北隘村下车时,毅然把角钢当扁担挑来八十多斤的球架器材,到校卸下担子,家人望着被角钢压凹1厘米多深的肩膀说:“你够坚强了,我真佩服”。在村委的配合下,发动全村群众投劳投工,建成了该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个标准水泥球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换来了崭新的校容校貌,顺利地通过了“两基“验收。正由于出色的工作,93年、98年、99年、2000年评为乡级优秀教师。

铸师魂,展未来

2001年9月执行撤点并校,我调入那冷校点任负责人。学校仅两位教师,设

一、二、三年级(学前班随一年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勇挑重任,率先垂范。连续担任多年的复式班语数四科教学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既鼓励优生。又帮助学困生。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激励学生,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关爱学生。用人间之美德感化学生,用博大的胸怀理解包容学生。所带班级班风淳正,人文气息浓厚,学习情绪高涨。八年来的教学质量连续排列全乡前茅。2009年春学期,乡教办在该校召开全乡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我作了学校管理及教学方面的经验介绍,又一次得到了教办领导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管全乡教学的韦成修副校长对我说:“你校的教学成绩我是放心的”。曾多次获得殊荣。2004年获得了全乡教师“职业道德”演讲三等奖,“乡级先进教师”。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培训部举办的“全区中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指导一等奖,金城江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获得了“读书活动”作文竞赛指导三等奖。金城江区“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金城江人民政府、区教育局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辉煌也终将是昨日黄花,最重要的是今天永不懈怠的拼搏和明日不懈的追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自己觉得更要讲敬业和奉献。学生永远是天使,自己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

第2篇:顾明桂先进事迹

老党员凝聚真感情,平凡人闪现真本色

——辖区老党员顾明桂先进事迹

我叫顾明桂,原北林路街道办事处牧专社区书记、现在的人民调解员。去年,我和一群志愿者们成立了“顾妈妈工作室”,主要是依托目前我从事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积极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志愿者,为孤独及空巢老人提供结对帮扶、联谊等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暧。

一、助人不厌其烦 老党员尽显高贵品质

事例一:朝阳路15号院的马三,是一名智力上有问题的残疾人,父母双亡,唯一的哥哥也偏瘫,自身生活无法保障,从2006年至今,我作为社区一名党员,主动请缨先后照顾他身患癌症的父亲、瘫痪在床的母亲、患精神病的二哥。06年马先生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由他的二儿子在医院护理照料(马先生的二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这个家庭是不幸的。在短短

五、六年中,患癌症的父亲、瘫痪在床的母亲、患精神病的二哥先后去世。我和社区许多工作人员在帮助他们,主动到各职能部门给马三和他大哥办理了残疾证,如今,大哥被其所在社区安顿,马三也被安顿在养老院,我们每个月都去福康敬老院给马三送生活费,了解他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现在智力不全的马三,把我当作为他的亲人。

事例二: 15号院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雪,在小雪还不懂事的时候,小雪母亲就因为其丈夫经常酗酒闹事而离异远走,从此小雪就跟着因酗酒而患病的父亲一起生活。我从这孩子6岁开始,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给她准备吃的、穿的、用的。在其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后,我又跑前跑后给他们办理了低保,为此大家给给我加封了一个“收容站站长”的称号。当小雪进入初中后,父亲的病已经严重到卧床不能动,而小雪学习压力更大,我组织了党员志愿者一起轮流帮扶照顾她父亲,直到2012年12月29日她父亲去世,又带领党员志愿者一手操办了丧葬其父的葬礼。

自父亲去世后,小雪只能一个人生活。如今,小雪16岁,正在接受中学教育,我就把小雪当成自己的亲人,不但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且在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她,时时刻刻的关爱她,让小雪从心灵深处感觉到人间温暖,感觉到她仍然生活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没有被人遗忘。目前还有一帮年轻可爱的叔叔阿姨为她排忧解难。

在朝阳路各家属区,不少像马

三、小雪这样的帮扶对象,我都把他们当成亲人,像有精神病的孤寡人员贾

三、丧夫独身抚养一双儿女的陈女士、一生无儿无女的独身老人宋女士、离异独身艰难抚养女儿的残疾人段女士……

有群众问我:你对这些事是否烦心时,我总是说:“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谁活在世上是一帆风顺的呢?有点难处有人帮一把就会好得多,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有困难不去拉一把啊!”

二、退休不退岗,老党员继续发挥新余热 为了继续履党的诺言,发挥余热,我60岁从社区居委会退下来时,又主动应聘社区专职调解员。主要是我对辖区群众对比较了解和熟悉,只要群众有困难,我都愿意全心的帮助。之后不到一年,成立了“金水区顾明桂调解室”。在现在人们法律意识较强的情况下,调解工作不再是婆婆妈妈的事,更重要的是懂得运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受理相对年轻和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必须要靠法律知识和调解业务能力来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同时,牵头成立一支由医生、律师、教师等各行业专业人士组成的党员志愿队,当调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的作用。

事例三:近年来,物业管理服务是老旧小区存在的难题,朝阳路2号院的小张家住在5楼,多年来楼上一直往他家漏水,而6楼无奈的说他家是顶楼,漏水是房顶裂缝问题,他也是受害者。苦于小区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房顶漏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了解情况后,就主要充当了他们的调解员。

朝阳路2号院属于90年代开发的第一批房地产小区,开发商开发后就撤离,后续的物业管理存在空白,小区前期业主自发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自己收费自己管理,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原有业主大部分要么搬走对外出租,要么转卖了房屋,目前该小区业主在此居住的不足三分之一,原来自发成立的业委会成员也基本上搬走,小区仅剩一名老业主在肩负着收费和门卫的职责,小区物业管理费用入不敷出,小区改造设施等费用一直靠办事处投入。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以老党员的身份首先把小区党员集中在一起,把现实情况给大家说了说,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小区长期以来是靠政府支持帮扶,要解决小区硬件设施维修问题,还得靠所有业主齐心协力,考虑到物业费用一直偏低,还经常收不齐,我又提出了上涨物业费用的建议,并发动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再带动楼栋长和社区热心群众参与,最后大家意见一致,上涨物业费用来支付像这种漏水部位等公共设施的维修,两家业主还主动承担屋内自己的房子的维修工作,一件困扰了两家多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事例四:19号院的7号楼是1-4楼是商用楼,4楼以上是居住楼所以2-4楼上办公的公司特别多,由于邻近牧专学校,所以有人在该楼上成立了一家动物检疫及培训公司,在开展培训的工作中,常有动物检疫的实际操作,经常有鸡鸭鹅猪等动物出现在电梯里,楼上居民住户为此经常投诉要求该公司搬走。由于该公司签订5年的协议,加上该房本属于商用,开公司在政策法律允许内,不存在违法政策问题。物业公司也多次调解无果,由于退休前就在牧专工作过,我主动请缨,通过各种关系与渠道做该公司负责人工作,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公司仍在此办公,检疫操作室搬到隔壁学校,圆满解决了这起投诉。

事例五:中亨都市花园29号楼5单元1-6层住户宋某、某王、李某等人,因楼房漏水及下水道不通与物业公司产生纠纷,造成楼上住户有房住不成,在外租房居住。我知道情况后就去现场查看了情况,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多次的走访、调查、积极协调并跟踪维修,最终使牵扯数家住户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的化解,为此29号楼5单元全体业主专门送来了锦旗“情系百姓人民公仆”表示感谢。

我认为我只做了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我还没有老,我仍愿意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朴素热情真真正正用到为人民服务上去,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辈子躬耕不辍,奋斗不止。

第3篇: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我是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年轻人,我是一个年轻的党员,也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我儿时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杨家寨。在外求学的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那片古朴别致的侗乡木屋;挂念我那些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们,更是想念那位近乎愚公的小学老师——杨再享。

我的母校是一所深山小学,除了破烂不堪的校舍和缺胳膊少腿的课桌外,几乎一无所有。严冬里,呼啸的被风裹着雪花,无情的扑打在100多名师生,老师打起精神讲课,学生打着哆嗦听课。面对学校的窘况,杨再享老师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学校就是我的家,把家建设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此后,他起早贪黑,将40多套烂课桌全部修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将800多平方米的窗户装上了玻璃;整修了围墙个厕所;还从城里背回来1000多册图书。在改变校貌的过程中,只要没有上课任务,杨老师就会加入到施工队伍中,他常对教师们讲,学校困难,请几个人只是把把技术关,自己多出点力,学校就少开支点。有人算了笔帐:如果讲杨再享在杨家寨小学的4年中所做的义务工算成工钱,他至少可以领8000元以上。为了学校,杨老师费尽心血,身体一天天瘦弱,一个160多公分高的男子,体重竟然不到90斤。

在杨家寨,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肩挂挎包,手拿电筒在山间

第 1 页 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身影,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杨再享老师走村串寨、传播科技知识去了。为了使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他利用夜间和双休日,按寨落分布就地举办“灶堂”学习班,手把手教群众学习科技知识,传递致富信息,为了这,杨老师不知多少次踉跄在山区的小路和田埂上。一次,他在串寨中谎称自己吃过饭,夜深回到学校时,饥饿加劳累引发了严重的胃病,昏倒在家门口,妻子发现赶紧将他扶起来,又是掐人中,又是大声哭喊,年仅一岁多的孩子吓得躲在门角直哭。醒来后,妻子要给他做饭,他连忙摆手:“别弄了,会妨碍隔壁的老师休息,影响第二天上课。”吃完孩子剩下的冷饭,他又进屋备课去了。

杨再享老师在新世纪的第一天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自古忠孝两难全,我已离不开发展中的杨家寨小学,我不能忘却党的誓词,敬爱的父母啊,请理解,原谅我这不孝的儿子吧!”杨老师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近七旬、体弱多病;叔叔弱智、生活难以自理;叔婶瘫痪在床、无儿无女无人照料;唯一的哥哥外出打工已有10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妻子没有工作;小孩嗷嗷待哺。所有的这些,都要靠杨老师每月50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向贫困学生资助了1100多元。

2019年7月6日,杨老师独自承担暑期守校任务,为了让学校干干净净放暑假,他只身去割教室外的杂草。万万没有

第 2 页 料到,刚割完一半,左脚被一条毒蛇咬伤,毒液入体产生的剧烈的疼痛使他一头栽倒在地,双手抱脚蜷成一团在地上翻滚,满头都是豆大的汗珠…乡亲们闻讯忙着找止痛药,乡教办迅速筹集了1000多元钱让他抓紧治疗。可他却说:“这些钱可以办不少的事,我的伤不要紧,敷点草药过几天就会好的!”治疗期间,他和前来探视的人闭口不提伤势,只是和大家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反复交代要把学校办好,决不能让一个娃娃失学。可他哪曾想到,自己本就弱不禁风的身体已经无力抵抗蛇毒的侵袭了。7月16日,杨老师已全身浮肿,钻心的疼痛使他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浸泡,他已经明显感到死神正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紧紧揣着妻子的双手,全身颤抖着说:“这些年没让你和老人、孩子过上一天好日子,我有愧,你无论如何要送孩子出头,好回来书,这里需要文化啊…”。见妻子点头,他满意的笑了。

第 3 页

第4篇: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我是Xxx,一个最普通的乡村教师,十三年前的九月初,中心领导问我愿不愿去河那边的XX小学负责,当时也常听说XX很远条件不是太好,但作为一名想上进的青年来说,当校长这个职位还是蛮吸引我的,于是没想太多,就满口答应了。第二天和中心领导先来一看。首先在路上过河爬山热情比昨天少了一半,等到学校,看到各处的情形更是有点后悔过于匆忙决定,但当看到山区孩子一张张淳朴稚嫩的脸,当中心领导向大家介绍我即将要来这工作时,心中顿觉一热,责任感、自豪感一起涌上心头。 一、艰苦的岁月 我从小在县城长大,没过过农村的生活,当时女儿在新城小学读二年级,妻子也不愿意来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居住,但拗不过我的脾气,在那个周六,我就租了一辆车,一次性把全家的物品和人都带到了XX小学。现在的校园是很美的,什么也不缺,但这都是在陆陆续续的十几年中完善的。开始真苦,三个人挤在共二十几平米的两个小房间,这房间原本建造不是按住房设计,又不通风,做饭满屋油烟,年后至暑假期间长期是地面墙面潮湿冒水,蚊子蜘蛛,各种虫子,真是名目繁多。夏天洗澡用压水井又凉,水中又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房间密封又不好,经常是见我老婆半夜起来打蚊子,打得一手血,老鼠半夜在餐具上跑得发出响声,白天又躲在衣柜里做窝,更不便的是常年以来到今天都是如此。我们所有的生活物品都是要从县城或者云山、xx买进来,很少吃到新鲜蔬菜等,要提前一周买好,还要计划中午其他老师吃的菜,真是累呀。 09年以前,这里还没有通水泥路,操场也是一下雨一地泥,条件不好时处处都不便,那时学校所有的物品都是等我用摩托车带进带出,天晴还好,不过山路不平也摔过跤,进出门一身灰。下雨就无法出门了,也不敢出门,有好多次,尽管十分小心,但有些事不得不去,雨天出门时,或者是出去时是好天气,回来前突然下了雨路面湿透后,那真是哭都毫不夸张的,印象最深的两次,一次是校门口这个进门上坡,以前是泥巴的,载了满满一车东西,好不容易到了校门口,每每那时都是老婆帮我推的,那回碰巧不在,一个人使尽全力往上推,脚一滑,摔了一跤,车子压在身上,很痛很痛,更痛心的是,居然把离合器手把摔断了,当时我的心是可以用绝望来形容。我在想,下次怎么出去?这里可找不到修车的。 另一次经历更是刻骨铭心,那是女儿长大后在县城读书,每逢周五接,周日送,那回天不好当时天晴开开心心,回来就下雨了,一走进山路车子怎么也推不动了,十几里的山路,推了几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走几米车子就夹了一层厚厚的泥,一辆车似乎有上千斤,当时真想丢了车子走人,但没办法,再怎么样也得回家后来灵机一动,不舍得也得舍得只好把摩托车的前后挡泥板生生用手扳断了,那次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冬天骑车寒风刺骨,时长又长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次寒假开学在中心取东西,晚上在一名老师家吃饭,饭后冒雨带了一车东西,经过县城跑了四十多公里绕回XX,到学校后两条腿都冻得麻木了。 在山区边远村小,没有在这生活过的人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自己这些年来各种心酸,别人听起来可能只是平淡、普通的故事。其实这两年条件好了,我自己对那些艰苦的岁月似乎也淡忘了,像在讲着别人的故事。 二、一家隐身的人 自打从县城来到了XX小学,我就仿佛从我的亲朋好友圈子里消失了,亲人朋友们也理解,如果不是确实需要,谁愿意跑几十里山里进进出出呢?值得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妻子、女儿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妻子一直是代课教师。女儿初中毕业后,学校实在缺少教师,我把女儿也叫了回来,当了三年多的代课教师,直到有新的教师调进来,我才又让孩子去读职高,现在想想着实有些愧疚,觉得耽误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光。 上班时有学生在还挺热闹,一下了课几个附近的老师也回了家,整个学校就我一家冷冷清清,只听见虫鸣、鼠叫,更有多年多次在操场办公室碰到毒蛇,光去年暑假包括在厕所操场、办公室都看见了几条蛇。真是处处要小心,差点有生命危险,那时人的要求不高,从没想过苦呀什么的,想买点东西都买不到,天天早上稀饭面条,吃个馒头也成了奢望。去中心开个会办点事来回要走几个小时,有时好不容易到了河边,渡船的人又不在,经常在河边一等一两个小时。我吃了许多常人难忍受之苦,有些朋友对我的这种坚守无法理解,我也没想一晃在这干了十多年了,那时女儿才七岁,现在二十了。这里到哪都远,处于永修安义交界,安义县有学生在这读书,xx镇的也有,但我们属于马口镇。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说我这些年似乎销声匿迹。记得07年的冬天,路上厚厚一层雪,那边叫回去过年,一家三口只好走了近四个小时路到xx镇上坐班车。 三、唯一在校外居住的四个夜晚 这些年来,我一家三口常年住在学校,无论寒暑假、节假日,我真从没在外面过过夜。现在女儿在县城工作,也是周五去接周日送去,两个新老师也是跟我同进出。十多年了老师来来去去可能有二三十人吧。我依然是坚守在这里,保证了学校财产的安全,稳定了教师们的情绪,我能以校为家,对工作高度负责,对老师如兄妹,视学生如子女,和百姓也相处的很好。尽管自己都很希望有人来关爱,但我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关爱学校的老师,毫不夸张的说,很多老师是因为我才肯在XX,尽管工作时间长一点。每逢离开,他们都不舍,凡从XX出来的老师,无论男女年轻年老,早出晚出的,我们至今都像亲戚一样在走往。 在08年因工作需要中心调我去中心学校附近的新丰小学,我满口答应,并不是想离开这里,而是觉得应该听从上级的安排,尽管心中不舍,不管好不好我早就把这当成了家,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刚搬去没四天,在那边都负责给学生报了名,说真的,过去的那几天有点解脱感,那边的确方便多了,下班后更是充实的多了。可是另外安排的那位老师突然改变主意不想来XX了,领导不好叫我去又叫我来,我怕他们为难,主动说还是回XX去吧!那四个晚上,有一两个晚上半夜醒来,很想XX,特别是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当时感觉他们在同我同甘共苦,好像自己不义把他们抛弃的感觉。事也凑巧,村里这边的人听说负责人不肯来XX,这里又等着要报名开展工作,六七名百姓竟然走路去中心要求我回来,最后XX的百姓们还租了辆货车,敲锣打鼓的来把我从新丰小学接了回去。当时心里真的很激动很感动,那些电影中发生的情节竟然发生在我身上,都那样了我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能受到百姓如此之理解和关爱,再苦也要回来呀!我前面说从没在外面过过夜,唯独那四夜住在新丰小学。一直到今天,我再也不动想去这那得想法了。 那次回来,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失而复得的感觉,原来我对XX是这么的依恋,尽管XX本身的百姓们都在外面买了房子,嫌这里不方便、不热闹住进了城里。 四、今日XX小学 在工作上我能克服困难,尽量不麻烦上级,对老师和学生又充满了关爱。十几年来,我校没出现过任何小的事故。狠抓教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我校教学质量这些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四个先进学校荣誉。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XX小学周边已经通了水泥路,校园里绿树成荫,学校也新建了崭新的教师周转房,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老师们下班后能看看电视、上上网,上级还给我们捐赠了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电器,就在前几天,教育系统的党员志愿者们又给我们送来了崭新的电瓶车、厨房电器。没有各届各级领导对XX的特别关爱、支持和鼓励,我校也不会在这些年中有这么大的可喜变化,我也不能在边区坚持这么久。我特别感谢各位关心XX小学的领导们,是你们给了我坚守的力量和勇气。 我不是这里的人,却爱着这里的山水。我不是伟大的人,只是一棵无名的小草。我可以把自己比成蜡烛,但并不赞同说蜡烛照亮了别人的同时,是含着泪在燃烧自己,我觉得那应该是开心的眼泪,平凡之中能见伟大,为了自己忠爱的这门事业,为了山区的这群孩子,总是要有人来做出一些奉献的吧!

张桂兰先进事迹

刘桂珍先进事迹

李桂芳先进事迹

王桂兰先进事迹

乡村教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