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3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 1 — 三 亚 市 防 旱 抗 旱 应 急 预 案 目录 1 总则 ...................................................... 47 编制目的 ............................................ 47 编制原则 ............................................ 47 编制依据 ............................................ 47 适用范围 ............................................ 48 2 基本情况 .................................................. 58 自然地理情况 ........................................ 58 经济社会情况 ........................................ 58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 69 干旱灾害概况 ....................................... 710 抗旱能力 ........................................... 710 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 811 指挥机构 ........................................... 811 职责分工 ........................................... 912 4 监测预防 ................................................ 1317 旱情信息监测 ...................................... 1317 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

— 2 — 信息报告与处置 .................................... 1417 预防措施 .......................................... 1417 5 干旱预警 ................................................ 1518 干旱预警启动 ...................................... 1518 干旱预警信息发布 .................................. 1720 6 应急响应 ................................................ 1720 应急响应等级及启动条件 ............................ 1720 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 1721 应急响应措施 ...................................... 1821 应急响应结束 ...................................... 2529 7 后期处置 ................................................ 2629 灾后恢复 .......................................... 2629 工作评价 .......................................... 2629 8 保障措施 ................................................ 2630 资金保障 .......................................... 2630 物资保障 .......................................... 2730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 2730 应急队伍保障 ...................................... 2730 技术保障 .......................................... 2731 通信与信息保障 .................................... 2831 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

— 1 — 其他保障 .......................................... 2831 9 宣传培训及演练 .......................................... 2831 宣传培训 .......................................... 2831 演练 .............................................. 2831 10 附则 ................................................... 2832 预案管理 ......................................... 2832 解释部门 ......................................... 2932 实施时间 ......................................... 2932 修订要求 ......................................... 2932 名词解释 ......................................... 2932 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域 代码 已更 改

— 4 —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减轻干旱损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抗旱措施,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编制原则 (1)坚持依法编制的原则。

(2)坚持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

(3)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5)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编制依据 编制本预案的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防汛防风抗旱应急预案》、《抗旱预案编制导则》、《气象干旱等级》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三亚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程度干旱灾害。

— 1 — 2 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情况 根据三亚市统计局发布的 9 2019 年统计年鉴作出修改。

三亚市位于东经 108°56′30″~109°48′28″,北纬18°09′34″~18°37′27″,东邻陵水,北依保亭,西毗乐东,南临南海,东西长 ,南北宽 51km,行政区域总面积 km2 ,海岸线长 ,有大小岛屿 10 个,其中最大的岛为西岛和蜈支洲;有大小山峰 200 多座,海拔大多在 300-1090m 之间;有独流入海河流 11 条,最大河流为宁远河,干流 ,集水面积 。

三亚市多年平均气温为 ℃根据三亚市水务局发布的2018 年三亚市水资源公报作出修改。,年日照数约 2563h,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具有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本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 /s。年平均受台风影响 3-4 次。

经济社会情况 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 2019 年统计年鉴显示 2018 年三亚市常住总人口 万人,户籍总人口 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按可比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结构为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 %。人均生产总值 元,

— 6 — 同比增长 %。全市 CPI 同比上涨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根据三亚市水务局发布的 8 2018 年水资源公报作出修改。

三亚市 2018 年平均降雨量 ,折合降水总量 亿 m 3 ,比上年减少 %,比多年平均减少 %。

三亚市 2018 年水资源总量 亿 m 3 ,较 2017 年减少了%,较多年平均偏多 %。

全市 2018 年地表水资源量 亿 m 3 ,折合年径流深,较 2017 年减少 %,较常年偏多 %;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共计 亿 m 3 ,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重复,不重复的只有 亿 m 3 。

三亚市 2018 年年初蓄水总量 万㎡,年末蓄水总量 万 m 3 ,年蓄水量减少 4828 万㎡。其中大中型水库 7 宗,最大的水库为大隆水库,总库容为万m 3 ,正常库容为万 m 3 。

2018 年用水总量 万 m 3 ,比上年增加 %。其中,农业用水量 万㎡,占用水总量的 %;工业用水量 838万㎡,占用水总量的 %;生活用水量 万㎡(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 6076 万㎡,农村生活用水量 1098 万㎡,第三产业用水量 9813 万㎡,建筑业用水量 518 万㎡),占总用水量的 %;

— 1 — 城区生态环境用水量 1102 万㎡,占用水总量 %。

干旱灾害概况 1950-2015 年全市发生旱灾 27 次。1963 年夏旱持续 200 天,受旱面积 万亩。1979 年夏干旱,早造插秧 万亩,受旱面积 万亩,枯死 万亩,农村 191 口水井干涸,385 个生产队 人饮水困难。1989 年 1 至 5 月,连续干旱,河溪断流,水库干涸,早造失收过半。2004 年冬季-2005 年春季旱情导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 万多亩。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年 4 月未形成有效降雨,气象干旱等级达到轻度干旱(Ⅳ级),2015 年 6月 5 日启动城市供水Ⅲ级响应并持续至 6 月 23 日,全市 人饮水受影响,农作物受旱面积 万亩。

抗旱能力 三亚市有小(2)型以上水库工程共 93 宗,正常蓄水总量 亿 m 3 。现有主要灌溉渠道 246 条,总长 (其中干渠182条长,支渠64条长),已防渗配套长(其中干渠长 ,支渠长 )。

三亚市 2 家供水企业共有 5 座供水水厂,供水管网总长960km,供水人口 60 万人,设计供水能力 万 m 3 /d,挖潜后供水能力 万 m 3 /d。2014 年供水总量 万吨,日均供水量 万 m 3 /d,高峰供水量 万 m 3 /d。

三亚各区(管委会)根据规定投入力量建设应急备用水源,

— 8 — 并对历年来抗旱机井及大口径井等应急备用水源登记造册,根据《三亚市抗旱井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抗旱期间及时启用。

市、区(管委会)安排了抗旱预算,分级、分部门储备了发电机、抽水机、送水车等抗旱应急设备、物资。

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指挥机构 我市的抗旱工作由市防汛防风防旱(以下简称“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组织。指挥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成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具体负责干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市“三防”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市“三防”指挥部组成成员:

指 挥 长:分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三亚警备区副司令员 市水务局局长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公安局、市

— 1 — 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广播电视台、三亚市气象局、三亚海事局、海南省农垦总局驻三亚办事处、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三亚基地、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三亚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三亚供电局、中国电信公司三亚分公司、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三亚长丰海洋天然气供气有限公司、海军榆林基地司令部、武警三亚支队、三亚边防检查站、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海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高射炮兵第二团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

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各区(管委会)的抗旱工作。

职责分工 市“三防”指挥部抗旱工作职责:执行上级防旱抗旱指令,做好旱情监测预警和会商工作,经市政府授权启动和终止抗旱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全市的抗旱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抗旱应急资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灾区群众的生活保障、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稳定物价、治安管理、恢复生产等工作。

市“三防”办抗旱工作职责:在市“三防”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检查、监督全市抗旱工

— 10 — 作。制定抗旱预案及各项防旱抗旱措施;协调人工增雨作业;执行抗旱期间值班制度;负责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应急调度;负责防汛防风防旱指挥系统工程和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干旱灾情统计、灾情信息发布和通报。

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抗旱工作职责:

(1)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新闻报道,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协调媒体发布防旱抗旱公告、公益宣传,增强群众的防旱抗旱意识。

(2)市水务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市水资源;组织编制大中型水库抗旱工作预案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方案,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做好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工作,核定紧急供水期间各类用水量,监督各项节水措施的落实;监督自来水向重点保障区域和供水困难区域的供应;做好原水水库应急取水工作,保障城乡供水基本需求;在水源紧张情况下,批准并组织开采地下水。

(3)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有关重大抗旱工程项目的立项;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抗旱相关的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供应与保障工作。

(4)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组织制定各酒店抗旱节水措施,并监督落实;负责协调全市旅游景区抗旱节水工作,指导景区、酒店尽可能利用中水开展绿化、园林浇灌;向酒店、游客开展节水宣传。

— 1 — (5)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各区做好农业农村抗旱工作;做好农作物及畜禽生产旱情监测、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体系;推广农业农村抗旱节水技术,做好农作物改种工作;指导各区(管委会)抓好旱季常年蔬菜生产和供应本地市场工作。

(6)市财政局:负责将防旱抗旱和救灾经费列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发生重大、特大干旱灾害时要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及时调剂、增拨抗旱救灾资金,并监督使用。

(7)市教育局:负责在校师生节约用水宣传工作。

(8)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受旱地区的卫生防疫和应急供水水质检测工作。

(9)市公安局:做好重要供水设施保护工作,打击各原水供水的偷盗水行为;维护供水应急抢险事故现场秩序,打击阻挠供水应急抢险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缺水区域社会稳定。

(10)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助供水企业调配运水车向缺水区域应急送水。

(11)市民政局:申请并管理中央、省下拨和市本级的民政抗旱救灾款物;指导各区(管委会)负责安排好灾民的生活,特别是要救济好孤寡老人、五保户、伤残人员等;指导全市的救灾捐赠工作,发动党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展抗旱救灾募捐活动。

(12)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配合水务局指导各物业小

— 12 — 区完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加强节水宣传;协助供水部门做好供水应急管网的抢修。

(13)市商务局:做好抗旱期间城市蔬菜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

(14)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节约用水工作,充分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

(15)三亚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预测和天气预报服务等工作;发布和解除气象干旱预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16)海南省农垦总局驻三亚办事处: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防旱抗旱工作,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17)三亚供电公司:负责受旱地区及城市应急供水的电力保障。

(18)供水企业:制定详细的应急供水预案和各阶段行动方案;设立企业内部供水应急指挥系统;储备应急供水物资、机械、设备等;负责职责范围内原水管道及供水设施的巡查、维修管理和抢修;负责停水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做好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

(19)市“三防”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指挥部部署,做好行业内抗旱工作。

相关单位的抗旱工作职责:

— 1 — (1)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对水源及供水设施周围污染源的监测工作;组织查处水环境污染事故。

(2)市林业局: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林地的抗旱工作,制定经济林的抗旱措施;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枯死树木的改种工作。

(3)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加强对原水水质的保护,对水源保护区进行 24 小时巡逻,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负责职责范围内原水管道的巡查、维修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立即进行抢修,确保原水足量供应。

(4)各区(管委会):统一指挥全区抗旱工作,制定人饮水、农业用水应急抗旱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协调水事纠纷,厉行节约用水;落实抗旱经费、设备和物资;实施水库、河道应急取水,新建和启用应急抗旱井,维修疏通渠道;开展应急送水;做好本区(管委会)抗旱宣传工作。

(5) 各区(管委会)“三防”办:落实本区抗旱工作部署,负责各类抗旱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

4 监测预防 旱情信息监测 各区(管委会)“三防”办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旱灾信息监测,及时监测水库蓄水、居民饮水、农作物受旱情况等信息。

— 14 — 三亚市气象局负责监测全市降水、气温等信息,及时发布气象干旱预警信号。

市水务局负责监测大中型水库蓄水及城市供水信息。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监测全市土壤墒情、农作物受旱情况等信息。

信息报告与处置 受旱各区(管委会)要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市“三防”办报告旱灾和抗旱工作信息(旬报及月报)。

市“三防”办对旱灾信息要进行综合分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预测可能出现的旱情或者确定已发生旱情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并及时向省防总和市政府报告相关情况。

预防措施 市水务局、各区(管委会)水务部门要做好供需分析,根据气象预测,监测居民用水、灌溉用水,统一做好水库合理调度及地下水资源的启用工作;执行节约用水计划,配合公安、执法等部门打击偷盗原水行为。

各区(管委会)要及时清理修复沟渠,降低农业灌溉用水在输送期间的损耗,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推广节水灌溉方式,节约农业用水。

各区(管委会)道路喷洒用水及园林绿化用水优先使

— 1 — 用中水,通过改变作业时间、作业计划等方式降低园林绿化用水量。

对现有抗旱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抗旱应急期间能及时有效投入使用,同时根据旱情发展加大抗旱物资投入。

加大节水宣传,积极做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报纸、媒体、移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采用发送短信、发放节水倡议书、宣传册等方式号召市民节约用水。

5 干旱预警 干旱预警启动 通过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土壤墒情等信息,根据气象干旱级别,判断全市或区域内即将出现旱情且旱情有可能持续发展趋势时,适时启动相应等级干旱预警。

判定指标:判定干旱灾害等级的主要指标为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距平、受旱面积;参考指标为土壤相对湿度、人畜饮水困难率、河流来水量距平和水库蓄水量距平等。

等级划分:干旱灾害分为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和特大干旱(Ⅰ级)四个等级(详见表 1)。

(1)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 25 天以上无有效降雨;3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75%,或者 6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

— 16 — 值减少 40%,或者 9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2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 15~30%,旱情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时,为轻度干旱(Ⅳ级)。

(2)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 40 天以上无有效降雨;3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85%,或者 6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60%,或者 9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3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 30~45%,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时,为中度干旱(Ⅲ级)。

(3)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 60 天以上无有效降雨; 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75%,或者 9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5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 45~60%,旱情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局部地区的农村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时,为严重干旱(Ⅱ级)。

(4)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 80 天以上无有效降雨; 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90%,或者 90 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 8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 60%以上,旱情使农作物大面积发生枯死或需补种改种、较大范围农村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时,为特大干旱(Ⅰ级)。

干旱指标及等级划分一览表 表 1

— 1 — 评 价 指 标 轻 度 干 旱 中 度 干 旱 严 重 干 旱 特 大 干 旱 主要指标 连续无雨日(日) 25~40 40~60 60~80 ≥80 降水量距平率(%) 30 日 -75~-85 ≤-85 60 日 -40~-60 -60~-75 -75~-90 ≤-90 90 日 -20~-30 -30~-50 -50~-80 ≤-80 农作物受旱面积比例(%) 15~30 30~45 45~60 ≥60 参考指标 土壤相对湿度 (%) 60~50 50~40 40~30 ≤30 人畜饮水困难率 (%) ~ ~ ~ ≥ 河流来水量距平率 (%) -10~-30 -30~-50 -50~-80 ≤-80 水库蓄水量距平率 (%) -10~-30 -30~-50 -50~-80 ≤-80 备注:1、在作物关键生长期连续无雨日相应干旱等级指标上调一级。

2、出现连续三个中度干旱年时第三年干旱等级划分为特大干旱;出现连续两个重度干旱年时第二年干旱等级划分为特大干旱。

干旱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旱灾预警信息由市“三防”指挥部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发布。

6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等级及启动条件 对应干旱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分别为Ⅳ级应急响应、Ⅲ级应急响应、Ⅱ级应急响应、Ⅰ级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市“三防”办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确定干旱灾害等级,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市“三防”指挥部宣布启动抗旱应急响应。

— 18 — 应急响应级别应从低到高逐级启动,必要时可直接启动更高等级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措施 干旱Ⅳ级应急响应 (1)市“三防”办: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由气象、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做好抗旱水源管理和调度;视情组织实施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

(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行节水宣传,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组织新闻媒体播发应急响应及注意事项。

(3)市水务局:负责做好水库蓄水和江河来水量等水文情况的监测和预报;制定水库供水调度方案、调水工作方案、城市应急供水方案和节约用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视情指导实施抗旱打井方案。

(4)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核实上报农业农村旱情。

(5)市民政局:指导各区负责做好受旱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6)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减少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用水,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

— 1 — (7)三亚市气象局:每天 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8)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及时向市“三防”指挥部上报有关旱情和抗旱情况。

(9)各国营农场: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

(10)其他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工作部署,做好行业内抗旱情况。

干旱Ⅲ级应急响应 (1)市“三防”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持召开由气象、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灾情,视情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工作;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督促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编制供水计划;每旬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

(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行节水宣传,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

(3)市水务局: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科学实施供水计划,实行分时段分区供水,限制高耗水项目生产用水;对出现临时饮水困难的村庄指导开展应急送水、启动城镇原有的备用水井、抽取死库容等应急措施,保障用水需求;城市供水原水水库停止发电,减少农业农村

— 20 — 灌溉用水。

(4)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指导各区引导农民做好抗旱工作,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核实上报农业农村灾情。

(5)市科工信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

(6)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7)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减少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用水,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

(8)三亚市气象局:每天 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9)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

(10)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保苗工作及森林防火工作。

(11)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加强旱情监测,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封江堵河、挖塘打井、清理维修灌溉渠道、修建拦水坝、蓄水池、泵站及抽水引水等;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每旬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旱情及

— 1 — 抗旱工作情况。

(12)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

(13)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Ⅳ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干旱Ⅱ级应急响应 (1)市“三防”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由全体成员单位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分析研判灾情的发展,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派出工作组加强指导抗旱工作力度;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督促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调整供水计划,鼓励节约用水;动员全市人民投入抗旱;每周向省防总、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

(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开设抗旱专栏,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

(3)市水务局:对水源进行统一调配;严格实施供水计划,强化供水管理,实行分时分区供水;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停止建筑、洗车、娱乐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指导开展应急送水、打抗旱井、抽取死库容等应急措施,保障用水需求;城市供水原水水库停止发电,停止农业农村灌溉用水。

— 22 — (4)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抗旱相关的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供应与保障工作。

(5)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指导各区组织农民做好抗旱工作;指导各区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指导各区推广种植耐旱、节水作物和节水技术;核实上报农业农村灾情。

(6)市财政局:及时筹措并拨付抗旱资金,监督抗旱资金使用。

(7)市科工信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

(8)市公安局:做好供水设施保护工作,打击原水偷盗和阻挠应急供水的行为;维护应急供水点现场秩序。

(9)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10)市商务局:做好城市蔬菜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供应。

(11)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停止利用自来水进行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全面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

(12)三亚市气象局:每天 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多班组、全天候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13)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

(14)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保苗工作及森林防火

— 1 — 工作。

(15)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加强旱情监测,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每周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

(16)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

(17)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Ⅲ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干旱Ⅰ级应急响应 (1)市“三防”指挥部:市长主持召开由全体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议,宣布全市进入紧急抗旱状态,全面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派出工作组全力指导抗旱工作;做好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全面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动员全市人民投入抗旱;每日向省防总、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

(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力度,加强旱情和抗旱工作的宣传,开设抗旱专栏,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

(3)市水务局: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落实供水

— 24 — 计划,强化供水管理,实行分时分区限量供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停止建筑、洗车、娱乐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指导采取一切措施应急调水、运水、送水,停止原水水库发电和农业农村灌溉,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4)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抗旱相关的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供应与保障工作。。(5)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指导各区组织农民做好抗旱工作;加强指导各区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组织各区推广种植耐旱、节水作物和节水技术;核实上报农业农村灾情。

(6)市财政局:全力筹措资金,保障抗旱工作顺利开展。

(7)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

(8)市公安局:维护缺水受灾区域社会稳定。

(9)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支持抗旱救灾。

(10)市商务局:做好城市蔬菜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供应。

(11)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停止利用自来水进行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全面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

(12)三亚市气象局:每天 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

— 1 — 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多班组、全天候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13)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

(14)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及森林防火工作。

(15)各区(管委会):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动员抗旱服务组织深入一线抗旱,动员社会各界投入抗旱工作;组织抢修抗旱应急工程或增建临时抗旱设施;每日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全区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

(16)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将抗旱救灾工作当做中心工作来抓,动员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抗旱,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每日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

(17)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

(18)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Ⅱ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应急响应结束 当旱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市政府同意后市“三防”指挥部宣布终止抗旱应急响应。

— 26 — 7 后期处置 灾后恢复 当应急响应终止,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做好灾后自救。

市水务局、各区(管委会)水务部门应当对抗旱工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组织修复干旱灾害期间损坏的水利工程。

及时归还紧急抗旱期间征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并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抗旱期间兴建的各类应急水源工程设施,应按相应规定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抗旱应急备用功能。因抗旱而开凿的地下水井应在旱情解除后及时封存,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工作评价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三防”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干旱灾害影响、损失情况及抗旱工作成效进行核查和总结,并将总结报市人民政府并报省防总备案。

8 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 市、区各级财政应将抗旱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发生重大、特

— 1 — 大干旱灾害时要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及时调剂、增拨抗旱救灾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抗旱应急资金。抗旱资金的使用应按《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及地方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执行。

物资保障 应急发电车、应急供水车、抽水机具、油料、照明灯具、对讲机等抢险设备由市(区)“三防”办及各成员单位分级储备。

挖掘机、推土机、破碎机、吊车等工程机械由市应急管理局总协调,各区管委会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民生救灾物资(救济粮、食品、饮用水等)由市民政局负责。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三亚各区(管委会)根据规定投入力量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并对历年来抗旱机井及大口径井等应急备用水源登记造册,根据《三亚市抗旱井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抗旱期间及时启用。

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由市应急救援支队、市防汛抗旱机动抢险队,市政维护应急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务、供水、供电、医疗、交通、其他专业机构及各区组建的救灾队伍、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驻市军警部队及其他社会抢险力量组成。

技术保障 由应急、水务、气象、农业农村、民政、住建、自然资源和

— 28 — 规划局、林业、供水、供电等单位组织行业专家为抗旱提供技术保障。

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牵头,电信、移动、联通做好抗旱期间通讯保障,并向公众免费发送抗旱公益短信。

其他保障 卫生、民政、环保等部门制定卫生防疫、民政救助、水质监测等保障措施。

9 宣传培训及演练 宣传培训 市(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各相关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分级分工负责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培训,加强节约用水知识宣传,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演练 市(区、管委会)“三防”指挥和成员单位应定期举行抗旱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0 附则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三防”办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 1 — 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单位和各区管委会应根据职责分工编制本单位抗旱应急预案,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报市“三防”指挥部备案。

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三防”办负责解释。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修订要求 本预案每 5 年修订一次,特殊情况可视情提前修订。

名词解释 市“三防”指挥部:三亚市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

各区(管委会):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人饮水困难:指因干旱导致人饮水的取水地点被迫改变(距居民点水平距离大于 1km 或垂直高差超过 100m)或基本生活用水量北方地区低于 20L/(人•d)、南方地区低于 35L/(人•d)。

作物受旱面积:指在田作物受旱面积。受旱期间能保证灌溉的面积及无作物的面积不列入统计范围。

中水: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 30 — 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市应急抗旱预案

hz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XX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