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体系(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3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

基本概述。应急预案-国家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专项应急。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

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0。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5。中国红十字-

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6。国防科技工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8。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19。应急预案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0。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1。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22。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23。

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24。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5。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6。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7。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28。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9。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0。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31。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32。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3。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5。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6。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

应急预案37。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

----

第2篇: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公司应急预案 总 则

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公司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协调、

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并与《朔州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团公司范围内突然发生或可能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四、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集团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公司安全生产部制订,经总经理和安全委员会办公扩大会议通过后实施。

(2)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分公司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订,经公司安委会批准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并报集团公司安委会备案。

(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预案。 应急保障预案是公司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而制订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包括自然灾害救助、治安维护、医疗救护、应急通信、交通运输和气象应急保障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订,经公司安委会批准后实施。

五、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搞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作用。

(5)坚持协同处置的原则。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每个应急小组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6)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 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六、

七、八、

九、组织机构和职责。

代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 1、新时 作为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公司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应急中心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常务副经理任常务副总指挥:分公司经理和各部门主任为成员;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安全生产部主任任主任,相关部门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在总指挥和常务副总指挥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各类较大以上级别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常务副总指挥负责指挥部常务工作,副总指挥和成员按照业务分工和在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指挥部(以下简称各专项指挥部)中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协助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总指挥、其他副总指挥处理有关工作。

2、公司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职责: (1)研究确定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2)负责特别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和指挥; (3)负责审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负责抓好应急重大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 (5)当突发公共事件超出公司应急处置能力时,依据程序及时上报并请求上级支援; (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协调与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7)部署和总结年度应急工作。 十、指挥机构和职责。

1、公司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作为常设机构,设在安全生产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部部长李晋龙兼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相关人员为成员,公司安全员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为方便工作,应急办设安全生产部办公室,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的指挥平台。

2、公司应急办职责: (1)贯彻执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的决定,负责全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全公司重大工作事项提出建议,并报公司应急处置指挥中心。

(2)负责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承办会议、起草地方性应急规章草案、重要文件等;依据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全公司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

(3)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组织、指导和检查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评估工作。

(4)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落实和检查指导各单位组织实施的预案演练工作。

(5)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紧急预警发布和相关新闻报道的审核以及各新闻媒体的协调、接待等相关事宜;负责全公司紧急救援、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6)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公司应急救援物资基地建设及物资储备工作;督办和协调应急救援所需资金、设备、物资的调拨、运输工作。

(7)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覆盖全镇的应急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收集应急信息,并对重要信息提出处置建议报应急中心。

(8)负责接收和办理上级领导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或需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督促落实镇政府领导和应急中心领导有关决定事项和指示、批示精神,适时做好与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的信息沟通工作。

(9)负责与市政府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专家组成员的联络。

(10)负责与市有关部门的业务联系;负责与相邻单位在信息沟通、应急支援等方面的联系和协调工作。

(11)承办应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预防和预警

应急中心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科学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危险源监控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网络,在现有气象监测、汛情监测、地震监测、交通安全监测和防火监测等手段的基础上,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2)公司应急办和相关行业部门要负责本单位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2.预警行动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负责人要立即如实向公司应急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情况,由公司应急办及时上报市应急办。

(2)公司应急办和各相关部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应急中心报告,并将应急中心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3)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公司应急办。同时,公司应急办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向上级汇报。

(4)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现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事故区域外的情况时,由公司应急办或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将相关情况上

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并按规定通报、沟通和协商。

(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公

司应急办报告。

(6)应急中心在向市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或蔓延。 十二、应急响应与指挥协调

一旦发现事态危害超出自身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市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发出请求,由市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协调其他应急力量予以增援。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由公司应急办报请应急中心主要领导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中心主要领导等应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各专项指挥部、相关部门和事发地负责人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同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请求支援。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级):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请求支援。

(3)一般突发性公共事件(?级):各专项指挥部、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办领导和相关专项指挥部领导负责指挥。必要时,上报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十三、应急结束 (1)应急中心、各专项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按程序及时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

(2)专项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需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应急中心,经公司应急中心批准后,做出同意应急结束的决定。

(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应急中心或市专项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应急中心或其专项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情况要及时通知到参与事件处置的所有部门和单位,必要时还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

十四、信息发布

(1)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2)应急中心或者其授权机构负责统一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 (3)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必须遵守纪律,严格把关,必须按有关政策和法律执行。

十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1)应急中心会同事发地负责人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结束后,现场指挥部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恢复正常社会

秩序。 (3)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2.调查与评估。

(1)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要适时成立调查小组,对事件起因、性质、影

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在宣布应急结束后的5日内,向应急中心提交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报告。由应急中心负责向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2)公司应急办在宣布应急结束后,组织有关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核查小组,对事件危害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在10日内将评估报告报送应急中心。由应急中心负责向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3.恢复重建。有关部门和事发地负责人具体负责恢复与重建工作。需要上级政 应急保障措施 府给予援助的,由镇政府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十六、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公司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由公司负责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1.人力保障。

(1)保安(消防)、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抢险、危险 化学品事故救援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按照预案分工调用应急队伍和社会力量进行处置。必要时,及时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2.财力保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条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列入公司年度财政预算,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准备资金;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2)财务部负责公共财政应急准备资金的管理。

3.物资保障。

(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储备、调拨方案,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应急储备物资调用由应急中心统一协调。

(2)加强对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

4.医疗卫生保障。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应当采取公众自救、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救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十七、培训与演练

1.公司应急办要结合本公司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 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2.参加预案演练的队伍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电气等公司应急救援各子组成员。

3.预案演练从类别上分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事故灾难应急演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预案演练从形式分为实地仿真演练、机关作业演练和网络模拟演练。 4.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指挥的综合能力。

5.宣传教育。

(1)要通过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

(2)各有关部门要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6.应急培训。

公司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十八、责任与奖惩。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公司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运用紧急权力,采取应急措施依法实施监督。

(2)应急办负责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3)公司对不报、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附则

1.预案制定和解释。

本预案由安全生产部制订,公司应急办负责解释与实施。 2.预案报备。 上报市政府备案。 3.预案实施。本预案经公司领导审议通过后实施。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具体制订相应的预案。

4.预案维护与更新。

定期调整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更新与维护,以更适合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做到科学管理、合理应急。

第3篇: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WORD格式可编辑

应急预案体系

一、应急预案的概念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二、应急预案的背景

美国是使用应急预案较早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应急救援还被看作是受灾人的邻居、宗教团体及居民社区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1967年,美国开始统一使用“911”报警救助电话号码。20世纪60 ~ 70年代,美国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开始大量编制应急预案,不过,尽管如此,大约20%的地方政府到1982年还没有正式的应急预案。1992年,美国发布《联邦应急预案》(Federal Response Plan)。9·11之后的2002年,将FEMA包括在内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成立。2004年,美国发布了更为完备的《国家应急预案》(National Response Plan)。

我国1949年以后,开始经历了单项应急预案阶段,直到2001年才开始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制使用阶段。

在我国的煤矿、化工厂等高危行业,一般会有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公安、消防、急救等负责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都已制定各类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地震局在重点危险区开展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991年完成了《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编制,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大约在同一个时期,我国核电企业编制了《核电厂应急计划》,1996年,国防科工委牵头制定了《国家核应急计划》。

2001年开始,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2003年9月,由于SARS的影响,北京市发布了《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开始全面布置政府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我国于2006年1月8日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了若干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若干法律法规。截至2007年初,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超过150万件。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

应急概念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是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特重大事故灾害、环境公害及认为破坏的应急管理、社会、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上。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子系统:完善的应急政治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厂级、车间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国家级、区域级、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

应急预案还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就是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关键。 四、应急预案系统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由于城市是地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财富集中、建筑物与构筑物集中和各种灾害集中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灾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就表现的日益突出。当前在中国,应急管理也已经上升为国家关注层面。目前突发公共事件所包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危机管理过程论认为,危机管理可以分解为如下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危机前对策——预防减灾和事前准备;危机后对策——快速应对和恢复平常。基于此,从时间脉络上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分为预警阶段、准备阶段、应急处置阶段、评估恢复阶段这四个阶段。我们也依据此处理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功能。 五、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类各级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存在的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六、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七、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四类: (1)自然灾害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八、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 九、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 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 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 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 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 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 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 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十、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 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 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⑴法律法规分析

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

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⑵风险分析

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 历史情况。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 ②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② 技术问题。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

③ 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④ 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⑤ 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 ⑶应急能力分析

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

① 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 ② 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 ③ 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 3) 预案编制

4)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 预案的实施

十一、应急救援预案实施过程 (一)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

救灾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的紧急行动方案。制定预案是救灾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是整合、发挥各灾害管理部门救灾资源合力作用的要求;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建立新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的要求。 (二)制定预案的原则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1.统一领导的原则:预案是政府的预案,制定的预案应该明确概括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

2.层次分明的原则:按照政府层次划分,各级政府只做本级政府的预案。救灾预案只做到县级。

3.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预案中涉及的有关灾害预防、预替、紧急响应、相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按照机构改革后明确的各部门职能分工划分确认,不形成扯皮。

4.综合协调的原则: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如果涉及工作职能空档,要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5.宏观要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制定预案时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总揽全局,把涉及的主要灾种都囊括起来,形成工作总纲。如果确有必要,可分灾种制定工作预案做为总预案的附件。省级预案一般要根据职能划分只对下级政府制定预案提出要求,不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规定;地区级、县级预案要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明确针对灾种,体现实际的可操作性。

6.重点突出的原则:救灾应急预案要紧扣民政救灾业务特点,体现民政救灾工作特色,突出细化落实救灾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强调救灾保障手段和资金的落实,如救灾物资储备、交通、通讯保障等。

(三)预案涉及的灾种和启动条件 一般来讲,救灾应急预案应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主要灾种。全国各地应突出做好洪涝、地震、干旱、突发地质灾害、凤暴潮等灾种的应急预案。

1.预案启动条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预案启动是件严肃的事情,必须严格掌握,应确定合理的启动条件。要尽可能做到实际状况对救灾工作的要求与预案启动后工作主动性的有机结合。

(2)预案的启动条件一般是一套综合的量化指标体系。由于预案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假设(如果)将做什么,或已经(将可能)将做什么的互动关系。因此预案启动条件的确定必须考虑灾害预测结果和灾情评估结果,要考虑历史灾情和救灾工作状况,要吸收灾窖预测专家、灾情评估专家、灾害救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分灾种联合制定,以体现启动条件的科学性。

(3)预案启动条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考虑救灾资源的需求量与完成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救灾工作任务间的合理配比。广义上讲,救灾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和组织领导、社会凝聚力等无形资源。资源的多寡与预案的启动相互联动,在确定预案启动条件时应充分考虑。

(4)一定意义上讲,预案的启动条件就是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进行划分,根据反映地方救灾过程中掌握的灾情尺度予以界定。应该明确,地方确定的启动条件,不是中央是否进行补助的界线。

2预案启动条件的参考指标

(l)气象、地震、防汛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出预警及相关预案已经启动,预期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2)省级一次灾害过程,倒塌房屋5一10万间;农作物绝收面积30—6O万公顷;因灾死亡IOO—ZOO人;牧区牲畜死亡10一ZO万头(只);6-7级破坏性地震;一次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回%一5%。属其一者。

(3)中央发慰问电、中央首长或地方领导特别关注的灾害或其他惰况。 3不同灾害预案的启动条件

(1)洪涝灾害 可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灾害时灾情巳经或明显将超过本行政区域前5年内洪涝灾害的重灾指标做为启动条件.

(2)地震灾害 地震部门的预测或已经发生地震,地震应急预案已经启动;或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般性破坏性地震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做为启动条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指标:人员死亡200一1000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大于6.5级、小于7.0级地震;或人口在50—100万城市或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

(3)旱灾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北方连续2个月,南方连续40天,降水少于常年50%以上,蓄水比常年同期减少30%;因灾造成10万以上人口950万头牲育饮水困难。

(四)预案编制、颁布和启动

救灾应急预案编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及地区、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这是由民政部门承担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及救灾工作职能确定的。 省级预案一般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厅颁布,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地区、县级预案由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预案具有法规效力。 预案的启动由预案本身确定的启动条件拄制,一旦符合启动条件,预案立即启动,预案规定的内容进人程序化运作,变成实际操作行为。 (五)预案的组织机构

指挥决策机构:救灾应急指挥部 综合协调机构:指挥部办公室 具体工作组:预测预报;宣传动员;人员抢救;转移安置;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工程抢险;交通恢复;恢复重建等等。

具体工作组按照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间题划分工作,按照组织学的理论,一般一个工作组应侧重主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任务,应尽可能避免工作组职能相互间的交又。

(六)纪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及职能

1.救灾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 指挥长:由本行政区域行政领导担任

副指挥长:本行政区域政府秘书长、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委、办、厅(局)领导同志(5—6人)

成员:本行政区域内涉及灾害救助工作的委、办、厅、局及预案工作涉及的其他机构或组织。

2.指挥部办公室 人员组成:民政厅(局)及本行政区域主要承担救灾工作职责的其他委、办、厅、(局)同志。

主要职责;

(1)向各工作组传达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

(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5)协凋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问题; (6)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部门具体工作组 工作组一般由5—6人组成做为决策负责层,工作人员和其他资源根据工作量由该工作组自行确定和组织。 主要职能:按照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确认。 目前省级涉及救灾的部门主耍有:民政厅、水利厅、农业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厅、国土资源厅、地震局、卫生厅、交通厅、公安厅、气象局、教育厅、建设厅、经贸厅、财政厅、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审计、监察等、社会团体或其他部门。

十二、应急培训与演习

1) 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 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 社区居民的培训 (3) 企业全员的培训

(4)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2) 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报警 (2) 疏散

(3) 火灾应急培训 (4) 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 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

十三、系统功能与应用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内企业、商业、交通运输状况、人口分布状况,该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场所状况等。在我们系统里面,综合描述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有所有的这些危险源,提供便捷的查询操作,并能利用缓冲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辅助风险分析。

(2)预防与预警:

包括危险源监控、预警行动、信息报告与处理等等。系统可以调用已有的视频监控等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危险源;万一有事故发生时,能对比预警条件,根据提示的信息发布程序,将信息迅速发送出去。

(3)应急响应: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条件,调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其中规定有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内容,操作人员跟着定义好的应急预案按步操作即可完成响应程序规定的操作。

(4)信息发布:

通过网络实时发布事件的动态,统一指挥调度应急救援人员。 (5)后期处置:

系统可以提供统计分析功能用于评估事故损失以及影响范围与大小,也可方便的修改应急预案并进行保存。在恢复重建阶段,可利用系统进行重建方案的审查与评估。

(6)监督管理:

在计算机三维环境中模拟演练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队伍,评估预案的可行性。

三维仿真系统在各种应急预案中的应用

如何强化我国重大事故应急演习机制,以开放式演习方式代替照本宣科式的表演性演习方式,积累应急演习的经验,找出应急体系中的弱点,是目前应急体系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应急仿真演练系统通过对各类灾害数值模拟和人员行为数值模拟的仿真,在虚拟空间中仿真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人们在灾害环境中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在演练平台上,在最大限度仿真实际灾害的条件下,开展应急演练。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应急预案。应急仿真演练系统可以用来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发现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应急能力。系统可以使企事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业单位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虚拟化。

1.虚拟演练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种训练模式:预案训练模式和突发事件训练模式。

预案训练模式是指受训者按照预案规定的内容,各司其职,完整地按照预案执行救援的全过程。预案训练将预案变得可以执行,并形成了一个考核手段。

突发事件训练模式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由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干预操作,比如:突然设置一次“爆炸”,突然改变“风向”等等。突发事件的训练是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指挥能力。

2.虚拟演练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场景任务设置模块、角色训练模块、数据查询模块、训练控制模块、记录/编辑模块、考核模块。

a.场景任务设置模块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为训练提供一个虚拟的训练场景,并在场景内设置相应的灾害或突发事故现象,形成一个逼真的虚拟演练环境。

b.角色训练模块

演练系统提供针对不同角色进行训练的功能。根据登陆的不同角色,系统提供不同的能力和权限。 根据在应对灾害时职责和所需能力的不同,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群众、社会救援力量、现场专业救援力量,指挥中心等。

c.数据查询模块

在训练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查询模块目的是方便决策者查询、观看和使用这些数据。系统提供各种工具和功能,可方便对训练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观看和数据查询。

d.训练控制模块

演练环境是由“场景及任务设置模块”初始化设置确定的。但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训练效果,需要在训练的途中,添加各种突发事件。为此系统提供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人为添加和改变演练环境的功能。具体功能包括:天气(外部环境)状况调整、灾情状况调整、救援力量调整、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新任务下达、其他突发事件等。

e.记录/编辑模块

记录并能回放整个训练过程,包括所有的事件细节、处理过程、通讯语音录音等。该模块为训练总结、处置预案生成等提供手段。

f.考核模块

考核分为预案演练考核和突发事件演练考核。

预案演练考核是根据预案演练的结果,对比已有预案,并产生考核结果。考评结果与演练记录均可进行保存、分发和查询。

突发事件演练考核是在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可由参加演练评审专家进行实时或事后点评,提供点评和记录工具。考评结果与演练记录均可进行保存、分发和查询。

十四、应急预案的启动与中止

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当实际的灾害情况满足预案中给出的启动条件时,应急预案才可以启动。

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启动的规定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这个规定就相对原则性,而有些具体的预案可能会规定得非常细致。例如,“在24小时内的降雨超过45毫米时,启动城市排水应急预案”,或“降水量超过每小时20毫米,即启动城区道路排水应急预案”。

根据对以往预案启动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发现有时候尽管没有达到预案启动的物理条件,但事件却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此时,如果按照预案启动条件的要求,是不能够启动预案的,但事情却又非常紧急。因此,应该在预案中设置不同的启动条件,包括定量化的条件和很难定量化的后果条件,满足启动的条件之一,即可启动应急预案。

预案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终止。终止条件一般在预案中有事先的规定,通常会是当前的灾害发展态势已经被遏制,或者已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一般性的应对措施就足以完成对事件的控制,并有望在比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事件,进入全面恢复阶段。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也应该予以撤销。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第4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其目的是解决“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衡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水平的标准有四个,即:全(覆盖全面)、细(可操作性)、练(经过演练)、改(经常更新)。一个应急预案体系如果能全面体现全、细、练和改着四个方面,就能切实发挥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提供应对指南的作用。仔细研究我国目前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不难发现,并没有完全体现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依据缺乏科学性

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科学、有效的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其内容往往直接来源于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编制者往往只满足于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而缺少对时间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炼,以及与同类预案的比对,更谈不上通过实战演练实现预案的循环更新,从而使应急预案丧失了作为一种具体工作方案应当具备的可操作性。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规定比较粗略

一个完备的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范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问题及等级;二是确定目标和任务;三是做好方案的执行规划;四是做好各种预算等。我国的应急预案,在“确定问题及等级”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方面,总体目标规定较为详细,而对于细化目标领域和关键目标领域的规定就显得较为粗糙,甚至有些预案干脆没有规定。绝大多数预案规定了“执行方案”,但并不是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规划”方面,并未明确规定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在“做好各种预算”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规定,但不够细化,不够具体。

(三)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差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计划或方案,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操作性。纵观我国现有的应急预案,因其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而是主要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和政府文件,绝大多数的预案内容只是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因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

(四)应急预案内容更新缓慢 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大而制定的,应根据实践和演练的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各单位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订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许多的应急预案自制定出来就被束之高阁,更谈不上更新。有的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了更新,但仅仅是基于上级的行政命令,而并非情境的变化。有的应急预案有更新,但仅仅是偶尔有所更新,总体上更新比较还比较缓慢。

第5篇:应急预案体系图

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防汛应急抢险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中毒窒息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人员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化学烧烫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应急预案体系图(共17篇)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应急预案系统(共8篇)

教体系统核酸检测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