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学计划(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计划

《中国旅游地理》

教 学 计 划

(20

13、3———20

13、7)

南涧职中 余江娥

20

13、3

新学期快开始,接受新的班级,面对新的面孔、新的课程,开始了新的教学。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教学班级为跳菜班,共有学生64人,女生少男生多,总体上学生基础都很差,因此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维持课堂纪律就成了最难的事;其次备课也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后须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课程分析

本学期所教科目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锡畴 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课本内容既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强化技能训练、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概况。

2、掌握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3、熟练掌握书写导游词的方法以及数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分为18章为全年教材第一学期学习了前九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第三

1 章:旅游资源赏析;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第九章:东北旅游区。其中第一章有一节内容;第二章四节;第三章三节;第四章三节,第五章四节,第六章两节,第七章两节,第八章两节,第九章四节。内容比较多。根据每周3节的课时,拟定以下教学计划。下学期按计划学习教材的后八章最后两张为自学内容。 第 九 章 介绍了东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 十 章 介绍了华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一章 介绍了华东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二章 介绍了华中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三章 介绍了华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四章 介绍了西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五章 介绍了西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六章 介绍了青藏高原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掌握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3、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络的构成)

4、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掌握中国旅游区划)

(二)、教学难点:

1、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2、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旅游路线的制定技巧)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上课的讲槁。

2、加强理论的教学,多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例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3、注意课外作业布置的质量,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解决。

4、上课时要讲求教学方法,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多通过事例说明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5、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对待进生多谈心多鼓励,从而提高待进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6、适当进行单元测试,以便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测试后做好总结,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平时多加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7、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法,全力做到使学生听得专心、学得用心。

8、多做优良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第一章

绪论

3课时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17课时 第三章:旅游资源赏析 6课时 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 7课时 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 7课时 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7课时 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4课时 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 3课时 第九章:东北旅游区 6课时

合计60课时

本学期学校每周安排3课时,按20周计算共60课时,这样一来课时显得非常紧,但不管怎样我一定按时完成。

南涧职中

余江娥 2013年3月

第2篇: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计划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课本内容既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强化技能训练,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本课程是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旅游地理知识,使学生对旅游资源有初步的认识。因为很多景点学生没见过,所以,应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让学生对景点有比较直观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各个省市旅游区的概况。

2、掌握各旅游地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3、初步熟悉书写导游词的方法以及数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分为12章:第一章到第八章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内容,第二章到第十二章为世界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本教材深入浅出、精简实用、生动形象。本教材阐述了旅游地理的学习内容和目的,着重介绍了我国各主要旅游地区和世界各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概况,包括地理要素、主要旅游景点,以及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本学期教的是新生,他们对于旅游地理会比较陌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这学期学生会感到对本学科的学习相对吃力一些,学生领悟能力比较差,接受的速度相对慢一些。由于本学期教材的涉及全国34个省份的著名旅游景点,学生阅历很浅,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但从整体角度讲,学生慢慢进入角色。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五、教学方法、措施

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上课的讲槁。

2、加强理论的教学,多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例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3、注意课外作业布置的质量,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解决。

4、上课时要讲求教学方法,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多通过事例说明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5、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对待进生多谈心多鼓励,从而提高待进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6、适当、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做好总结,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平时多加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7、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法,全力做到使学生听得专心、学得用心。多做优良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

本学期授课内容涉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口头讲授对各景点的描述不到位,有些内容口头描述不出来。所以本学期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间的制作过程中添加有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3篇:中国地理实习计划

中国地理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

区域野外实习是中国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实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南亚热带、热带的地理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特点,并使学生在掌握部门自然地理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从而巩固和加深课堂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基本技能,为区域科学研究与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一)沿线考察

1.广湛沿线:南亚热带、热带景观的递变及城市分布特征。

2.湛江——徐闻及湛江——廉江主要经济作物的差异。

(二)定点考察

1.湛江市:实地考察湛江市地质基础、地貌形成及其南亚热带景观特征;考察湛江市区空间结构分布及主要轻、重工业部门和支柱产业部门。

2.徐闻市:实地考察琼州海峡、珊瑚礁海岸及热带景观特征。

3.廉江市:实地考察雷州半岛的红树林海岸和人工供水系统。

三、实习要求与成绩评定

(一)实习要求

1.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正确运用地理野外工作手段,了解各种地理要素的外部特征、性质及各要素的组合,做好记录。

2.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文献资料和观察记录,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独立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二)实习思考题

1. 雷州半岛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内部差异。

2. 湛江港在湛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3. 湛江区域经济特征与发展阶段评判。

4. 湛江城市的主要职能与发展方向。

5. 雷州半岛的资源开发与改造利用。

(三)成绩评定

本次实习的成绩,视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给与评定。

四、组织与日程

1.指导老师:吕拉昌、李文翎、刘毅华

2.学生人数:

3.日程安排

实习前:做准备工作

第一天:上午(8:00)出发,途经佛山、江门、阳江,到达湛江。 第二天:赴湖光岩与植物园,考察火山地貌、玄武岩台地与热带性作物。

第三天:赴徐闻,考察琼州海峡、珊瑚礁海岸及热带农业。

第四天:上午考察湛江港和经济开发区;下午参观南海西部石油公司。

第五天:赴廉江,考察红树林海岸及人工供水系统(鹤地水库与青年运河)。

第六天:赴硇洲岛进行海岛经济与开发考察。

第七天:上午(8:00)出发,返回广州。

《中国地理》课程组

综合地理实习计划

五、实习目的

区域综合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实践证明,大尺度空间区域的综合实习,是培养地理教育专业高质量毕业生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强有力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形成地理学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其它地理教学培养方法无法替代的手段。

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某一特定区域(此次实习选定为华东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城市开发的特征,并使学生在掌握部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从综合的角度来探讨区域的综合开发与改造利用。

六、实习内容

(一)沿线考察

3.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沿线考察。

4.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沿线考察。

(二)定点考察

1.南京古都文化考察。

2.苏州产业园、园林考察。

3.上海城市地理考察。

4.上海浦东开发区考察。

5.杭州湾舟山岛海岛考察。

6.宁波港口考察。

7.绍兴小城市考察。

8.杭州城市旅游考察。

七、实习要求与成绩评定

(一)实习要求

1.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正确运用地理野外工作手段,了解各种地理要素的外部特征、性质及各要素的组合,做好记录。

2.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文献资料和观察记录,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独立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二)实习思考题

(1)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2)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城镇发展比较研究;

(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比较研究;

(4)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研究;

(6)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布局比较研究;

(7)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研究;

(8)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生态发展与保护比较研究;

(9)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城市规划布局特点;

(10) 上海与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研究。

(三)成绩评定

本次实习的成绩,视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给与评定。

八、组织与日程

4.指导老师:吕拉昌、李文翎、刘毅华

5.学生人数:

6.日程安排

实习前:做准备工作

第一、二天:出发。途径广东、江西、浙江等省,到达江苏南京。

第三天:南京古都考察。

第四天:苏州产业与园林考察。

第五天:上海城市规划和浦东开发区考察。

第六天:华东师大学术交流。

第七天:杭州城市考察,下午离开杭州。

第八天:经浙江、江西、湖南返回广州。

第九、十天:珠江三角洲考察

综合实习指导小组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计划: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模板: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地理教学计划模板,希望您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对您制定计划有所帮助!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

第 1 页 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

第 2 页 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逻辑严密的表述。

第 3 页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第 4 页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 5 页

第5篇:中国旅游地理教学

【摘 要】教学改革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加大其改革创新的力度。本文就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早在199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就成为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主要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该课程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工作、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地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工作等,打下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基础。

笔者根据近年来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探索认为,要提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合理定位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在旅游地理学理论指导下关于区域旅游地理研究的学问。就这门学问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由旅游地理学的部分原理和方法,与中国这个特定区域有关旅游的地理知识结合而成的实用知识领域⑴。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不仅对教师,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在旅游类、地理类等专业都普遍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在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目前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其培养目标应该从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宽(专业)口径,厚(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交叉型人才”。这样,既可以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又可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⑵。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按照国际国内当代大学课程发展的趋向、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旅游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确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科学地解释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旅游素养;(3)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1]

2 合理规划和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内容应特别注意向自然、人文兼容,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内容体系上除主要研究中国的旅游实际外,还可适当引入一些理论旅游地理和应用旅游地理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具体来说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重复,重点突出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客流规律,旅游市场需求,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在旅游管理专业或专业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中均有专门的讲授;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是一国、一地区发展旅游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中,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该课程应把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中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成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特征、主要旅游路线等。 明确学习目标,扩大知识面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强调学以致用。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生除了要系统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外,导游资格证的考取也是学生明确的目标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应结合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内容深度,提高旅游素养

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可以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风采的自然、人文景观,并揭示它们形成、发展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旅游意识。对于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要加深涉及到的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知识。

引入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关注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出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应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目的地会不断地进行再次开发,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我们应把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时刻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 3 改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2]187号)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二级指标“课程”项的三大重要观测点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利于加强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明确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这就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中国旅游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综合讲解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旅游景点,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照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黄山、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的特征、成因等状况时,就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旅游地理的某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到花岗岩地貌景观时,坚硬的花岗岩岩石在球状风化和差别性风化的作用下会分别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和各种维妙维肖的象形峰石,这时可以结合青岛崂山的“石蛋”、海南的“天涯海角”、黄山的“老人峰”、“猴子观海”等景点的图片进行讲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这些奇特造型的形成原因,而且容易记忆这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并茂、调用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放到课堂上操作的、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的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课堂讲授法虽然因为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比较多的信息而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及创新。针对课堂讲授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进课堂讨论法、提问法、自学指导法等一些其它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针对课时较少,许多领域的知识不能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和提问法,给学生介绍相关方面的书籍、杂志,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或熟悉的旅游资源状况。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资料,提高表达能力和管理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教师和其它学生的知识面。

重视野外实践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可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并选择典型的、且开发较成功的旅游景区作为实习地点,也可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到云台山实习后,不仅加深了对山岳旅游资源形成原因、景观特征的认识,而且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有直观的认识,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业务素质。

4、小

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希望通过我们的有益探索,能推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罗兹柏,张树林编著.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蔡靖方,马勇等.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

[3]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

[4]苗雅杰.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

[5]吕新民,张金成.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