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计划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计划

教案设计:兴山县白果园小学 龚盛兰

课题

有多重

课型

新授

时间

序号

教材

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为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

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

难点

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讲解演示、操作实践

教具

准备

台称、天平、大米、2分硬币、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约2分左右)

让学生在课前称量体重,课上汇报“我有多重”,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轻有重的,称量体重一般用体重称,并用千克作单位表示称量结果;再出示称量小鸟体重的主题情境图,说说小鸟的体重是多少,用什么作单位,体会称量较轻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并用克作单位表示称量结果。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要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千克和克作单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1、认识称量工具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具——秤、天平等。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

2、千克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通过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

⑴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称太重的物体不能用天平来称量,这时就需要用台秤来称量一般物体的重量。

⑵认识台秤:

教师出示台秤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台秤的计量单位:kg。并让学生认读课件上台秤指示的质量,说出认台秤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⑶1千克有多重?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

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分四个步骤展开知识探索:

首先组织学生用台称称出1袋大米有多重,通过实际称量知道教师所提供的大米的质量是1千克。

接着掂一掂1千克大米,感受1千克的重量。

然后,掂一掂各自准备的物体的质量,估测后再用秤称一称,看你估测的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加深学生对“千克”这一质量概念的认识。

最后,教师从学生称出的1千克的物体中,找出体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品(如1kg铁块和1kg饼干)提问:“这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你们认为在估计物体轻重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感受到估计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只考虑外形的大小(体积),还应结合现实物体来估计;同时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通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估测意识和与人合作意识。

3、克的认识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⑴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⑵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⑶多于1克的质量的认识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上的克数,并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再掂一掂别人带来的物品,感受不同克数物体在质量上的差别。最后问学生:和1克比起来你有什么感受?加深学生对克的认识。

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

4、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1千克大米,说出自己的感受。强化对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为接下来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的学习做好准备。

对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认识,分三步来进行:

⑴教师提问:猜一猜,多少个1克是1千克?

⑵小组合作研究千克与克的进率。

⑶交流本组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1:每袋盐500g,两袋盐是1000g,放在秤上称一称也是1kg,因此1kg=1000g

方法2:看称好的饼干袋上注明为1000g,称一称正好是1kg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过程板书:1千克=1000克。

这样,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克与千克的内在关系(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1、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练一练”第2题);

3、填一填(“练一练”第3题)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四、评价、小结

让学生交流: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每位同学都评价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知识探索的过程,把学生当作知识建构的主体,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