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总结

总结 时间:2020-08-23
【www.wendang123.cn - 总结】

磨课活动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磨课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磨课活动总结1

  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充满许多期待,伴随着磨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期待在惊喜不断中逐渐变为现实。七彩的果实在磨课中渐渐成熟,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沁人心腑的诱人的果实飘香。本次磨课活动,我们确定了研究问题,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同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真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课例打磨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的语文教学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

  一、不是教“启示”,是教“启示是怎么来的”

  从教十八载,一直任教小学语文课程,多次教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每一次授课,总是习惯性地把教学的重点倾向于获得的启示,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尽管也引领学生朗读感悟,看到学生似乎麻木的表情,看到学生的眸子中没有焕发出我想象中的获得新知澈亮,我的心也似乎凉了半截。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父子俩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的心情变化。通过换词练习、对比阅读、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体悟等多种方式体味这种心情变化的自然与艰难,最后总结出“钓鱼的启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的豁然开朗与课堂表达的精彩纷呈让我们看到了调整授课思路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想,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把焦点集中在“教什么”之后,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还只是一个开始。

  二、不是教“心情变化”,是教“怎么写心情变化的”

  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的重要转变之一就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教课文”,而应该是落实到“教语文”。教学《钓鱼的启示》,把教学重点集中在“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父子俩的心情变化”,尽管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这样做依然停留在了课文的文本层面,并没有走出文本。尽管学生的朗读有了起色,甚至于有的学生能读得声情并茂,可是,学生到底从中学到什么了呢?如果说,只是学到了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不依然是“教课文”吗?

  阅读《钓鱼的启示》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结合本课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具体到这篇课文中,也就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样一想,问题就明确了,“学习父子俩的心情变化”是表面的,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才是较为深层次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做,才初步完成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的转变。

  “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明确了,剩下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

  三、不是“教语文”,是“教语文”与“学语文”的统一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学生的“学”,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具体到《钓鱼的启示》一课,学生怎样才能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呢?这是“怎么教”的问题。我们采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教学十分流畅。如此,再回顾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变成了“运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心情变化的方法”。这样描述的教学目标,不但做到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而且细化了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这也是我们本次磨课活动的第一个研究问题。

  老师如此教学,一定能够达成目标吗?也就是学生一定能学会吗?有时,即使学生学会了,也需要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3、4、5自然段后,体会到了从“得意”到“急切”的心情变化,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接着,老师放手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7、8、9自然段,继续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体味从“沮丧”到“依依不舍”的变化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朗读感悟。如此以来,也就做到了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也就是我们在本次磨课活动中确定的第二个研究问题。

  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知道这是一个艰辛的教学研究过程,从研究目标的确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再到第三次教学设计的完美呈现,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热情。同时,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到教学实践转变的转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向着语文教学的本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磨课活动总结2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吴青组长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多次培训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举措,确保磨课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磨课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研修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一)步骤明确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吴老师制定磨课计划,教师个人制定磨课计划,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有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老师,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网络视频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路指引方向

  孙艳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猜谜导入——学习儿歌——自主识字——写字。”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学得沉闷,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一改以往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学习儿歌有机结合,并增加浅显的字理分析,如“苞”为何是草字头?学生理解记住了这个字,同时也与其它字区别开来。孙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儿歌。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特别是设计练习这个环节,孙老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外,还引导学生给“包”字加偏旁组字,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利用录像课彰显磨课活动效果

  得到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孙艳老师进行第三次上课实录。孙老师激趣的导入,多媒体小金鱼泡泡和荷花苞的舞动,吸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他们的思维激活了,由“包”妈妈生出的“娃娃”一个个出现了,结合生字意思,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了生字,在后面的练习填空中得到证实。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1、教研组的成长。整整两个月,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孙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低年级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掌握越来越灵动、高效,飘逸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磨课活动总结3

  经过一学期的打磨,我们数学组形成三种教学模式如下:

  新授课模式

  课堂“板块学习”分三个板块:探究新知,典例引领,运用提升。

  “探究新知”板块按三步进行:

  1.情景引入: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2.新知探究: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问题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

  3.回思总结: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从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

  “典例引领”板块按六步进行:

  1.典例引领:针对重难点的知识,设计典例,抛给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交流: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讨论的问题结果,并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4.精讲点拨:教师点拨思路和做题方法。

  5.知识迁移:例题变形迁移,放手让学习独立完成。

  6.回思提升:学生回思知识点,总结方法思路。

  “运用提升”板块按三步进行

  1.题组训练:学生自主做题,然后展示成果。

  2.合作交流:组长帮扶组员找错因纠错,并小组交流易错点。

  3.能力提升:由有能力的同学讲解和教师点拨解决。

  复习课模式

  第一板块“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分为五步:

  自主回顾: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回顾探究知识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知识梳理: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系统的整理,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合作交流: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补充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课堂展示:让小组长展示本组优秀的知识网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巩固网络:针对知识网络,设置基础题目,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第二板块”典例引导巩固提升”分为六步:

  典例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例题,学生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讨论,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展示:讨论后展示自己的做法与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引导:在学生已有的方法技巧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拓宽,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层递进: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置了基础题、变式题、提高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实到实处。

  回顾反思:总结归纳基本题型、基本图形、以及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等,还可以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讲评课模式

  课堂“板块学习”部分划分为二个板块。板块一:自主纠错,疑难交流。此板块按四步推进:

  1、自查自纠。对于由于马虎、计算出错、审题不严等原因造成失分的题目,学生根据答案自行解决。

  2、组内纠错。将学生自己不能纠错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释疑,自行解决。

  3、回思梳理。根据纠错的题目,小组讨论、归纳有漏洞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4、题组练习,强化训练:教师针对易错知识点设计题目,学生练习展示。

  板块二:交流共议,反思提升。此板块按六步推进:

  1、统计反馈,提出疑惑。将个人和小组合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统计。

  2、设计问题,分散难点。老师针对题目的特点,设计几个小问题,将题的难度降低,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讨论的问题结果。

  4、适时点拨,寻求思路:教师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5、回顾反思,及时总结。将题目中思维受阻的原因进行回思,总结经验。

  6、拓展训练,提升方法。将纠错题目进行变式,引领学生探索交流。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的形成一种技能。

磨课活动总结4

  教学生涯中首次参加这么精细的磨课活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节好课,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教、研磨,进行不断的修改。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我感受到集体磨课的巨大力量。我珍惜每一次听课以及与研修小组老师们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听了刘老师对自己上课的反思及听课老师们的评价,使我有许多的感想和收获。下面谈一谈我在磨课活动中的认识和思考。

  一、找准结合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对教案的反复修改,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探索精神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低起点,多层次的训练,真正使每一位同学的智能得到发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面向全体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情景,就是要围绕学习的主线去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认识情趣、主观意识中去开发课堂。

  三、注重评价研究,增加课堂活力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语言简洁,客观具体,要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四、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刘老师的课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和教师的“导”,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按计划有序的进行学习。

磨课活动总结5

  自从教研中心提出开展“导学议练”课堂磨课活动以来,我们教研组按照教研中心和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开学初,我们一起聆听了教研室刘主任、季科长和姜主任关于导学议练的讲座,听来真是受益匪浅。我校刘校长、刘主任又对全校语文老师进行了培训,五位教研组长代表教研组谈了各自的体会和下步工作打算,老师们也都谈了自己的收获。全校老师掀起了磨课的热潮。学校制定了磨课安排表,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执教时间。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学校先后组织了五年级语文组和三年级语文组进行导学议练模式下的校本教研观摩。可以说,我校的磨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工作有目标,实施有方法,磨课有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的“导”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情感交流、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以往,我们总是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导学议练模式犹如一盏指路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三月份,我们组在争创区“优秀教研组”活动中,需要准备一节课。我们确定了《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内容很长,如果引导不到位,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试讲时一直喋喋不休,唯恐学生学不会。结果,一次试教下来,执教教师累得不轻,学生始终在被动的学习。全组教师又坐在一起,反思这堂课的不足,又找来姜主任的讲座,逐条学习,并且得到启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回我们可以说峰回路转,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打破从前的思路,大胆的把教材整合起来,把琐碎的内容整体化。教师也当退则退,充分信任学生,不越位,不缺位,关键的时候还要补位。后来,张艳老师代表我组教师讲课,得到了姜主任及张老师的好评。

  二、课堂教学中的“学”,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杠杆,学生一定能把地球撬起。这个杠杆就是学习方法。在准备四月份抽赛活动时,我们选定了课题《四个太阳》。试讲的时候,我们感觉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后来,我们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时,不仅把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姜主任在讲座中指出: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学会积累语言。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我们出示课文中的一句话: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谈谈为什么说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再通过播放春天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你的心里,春天还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有的说“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还有的说“春天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学会了运用语言。我们每节课都这样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我想日积月累,学生还会学不好语文吗?

  三、课堂教学中的“议”,突出开放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议”,就是学生交流研究、互助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质疑解惑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识的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学完《四个太阳》课文之后,老师说:“小男孩画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代表了四个美好的愿望,而每一个愿望里,都渗透着一个‘爱’字。同学们,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想送给谁?同桌俩讨论讨论。”孩子的学习不仅向老师学,身边的小伙伴也是学习的对象。他们在启迪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的说:“我想画一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南极和北极。让南极和北极不再那么寒冷。”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微笑的太阳,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让全世界的小朋友每天都笑眯眯的。”还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带翅膀的太阳,送给李老师,让李老师在梦里飞翔。”此时的孩子们如一位位诗人,表达着他们美好的愿望。

  四、课堂教学中的“练”,突出针对性,打造省时高效课堂

  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练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在练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在讲《四个太阳》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练习写哪一个字,才能做到省时高效?后来,我们发现大方框的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这样结构的字不大好写,这一课又有三个这样的字。我们就利用课件把这几个字都出示出来,让学生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提出最想让老师指导哪个字。这样,通过练习写一个字,学生就能掌握写好所有大方框的字了,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十年磨一剑”,好课多“磨”,我们每一位教师通过反复试教——评析——改进,磨砺教学思想,精炼教学语言,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互助共享教育资源,教材越磨越透彻,思路越磨越清晰,语言越磨越精炼,方法越磨越精当,教学技艺在磨课中不断提高,“磨课”让我们的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使我们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四月份抽赛中,我和张依晗老师讲的课都被评为优质课,我在学校的电教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张依晗老师撰写的学习体会登录在中心网站的页上,受到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和姜主任的高度评价。信心在鼓励中坚定,亮点在意外中生成,困难在交流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我们感谢给予我们指导的领导和老师。

磨课活动总结6

  磨课,顾名思义就是像磨刀一样去琢磨一节课,对一节课进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打磨,使之最终成为一节大家公认的好课。

  英语的课堂不仅仅是智慧的课堂,更应该是授之以渔的课堂,轻松真实的课堂。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师需要花尽心思,反复揣摩。研究学情,研读教材,更重要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也需要不断地尝试与改进。反复的过程尽管繁琐枯燥,但最终教师、学生的收益是无穷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课,磨出好课,教师们可真是费尽心思,在磨课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步骤的实施中,让教师受益非浅。通过借阅,查寻资料,撰写说课稿等,同时又几经易稿,几经推敲。在磨课教学中,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自己的教学平台。教师除了在评课过程中收集到反馈信息,同时也从学生的身上找到了突破点,吸取上次教训,从中注入更多的营养,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在磨课过程中,经过了多次教案的讨论修改,老师们对教案的每一次修改讨论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纷纷为上好这堂课贡献自己的智慧。磨课过程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淡化,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这正是实现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的核心与关键。 听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活动流程、抓住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好观察点,听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听完一节课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真正地消化、吸收别人的优秀经验,同样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别人的不足之处。

  因为磨课,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更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了。都说“好事多磨”,那么一节好的课也应该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反复打磨铸造而成的。磨课中的得失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能认真探讨,及时反思,吸取经验,那我们的教师就能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得以成长。正如磨刀一样,越磨越快,课越磨越精,很有磨劲。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汇报表演,虽说上课很痛苦,但是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辛苦的备课、上课过

  程,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该如何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堂课,学会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折磨和磨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老师渐渐成长了。

磨课活动总结7

  今天的活动中有两节集体教育活动,一节是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另一节是大班社会《身边的广告》。两节课都是在本学期优质课评比中选拔出来的课,并由教研室的领导指导修改过的。

  上下午的活动都分为观看原始活动的录像、研讨、修改后的活动展示、点评四个环节。在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这节课中,我认真的记录着每一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感觉和不足认真的标记,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气氛很好,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师幼互动积极有效,而且授课老师的甜美的语言和亲切的教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讨的环节,我被点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在罗列了授课教师的一些优点后,只提了一个小小的、不痛不痒的建议: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到的情景用诗歌里的句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幼儿理解并记忆散文内容。可是对于活动目标中第三条“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个活动中我并没有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而我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没敢说出来,原因有二:其一,认为能到这里展示的教师都是能力很强的,哪轮得到我品头论足呢?不能自不量力;其二,没有自信,没敢指出这次活动的不足。我怕如果我说错了怎么办?在这么多人特别是领导面前丢脸,还是不说吧,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底子不足,没义气啊。学习,必须得学习啊!

  这一天的活动,我都在认真地学习着,也是收获不小的。

  1.活动目标的制定。

  每个活动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同时还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的表述要以幼儿为主体,尽量使用“理解”“知道”“懂得”“体验”“尝试”“感受”等,避免使用“教育”“培养”“让”等以教师为主体的语言。

  比如大班社会活动《身边的广告》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

  2.知道广告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激发兴趣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广告。这三个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目标,第三条目标的表述很明显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没有把孩子放在主体的位置上。经过研讨交流将第三条目标进行了修改:体验设计广告的乐趣。

  2.活动过程的设计。

  要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形式多样。以游戏为主,吸引幼儿的注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将每个环节的目标夯实。

  3.教育机智的体现。

  这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活动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怎么不慌不忙地、巧妙的处理,使活动能顺利很好的进行下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很深的功底。

  4.课堂提问的斟酌。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是否明确,是活动进行是否顺利的关键。在活动《身边的广告》中,当幼儿观看完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之后,范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由于自己生活的.经验不足,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范老师马上追问: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视频中人物是妈妈和孩子。我们平时在设计提问时,也应该仔细斟酌,要有针对性,越具体越能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考,引起幼儿的想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磨课活动总结8

   为了全面、扎实、高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联校尝试和探索着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磨课活动总结。活动方式有集体研讨式和校际间联合式。本次以集体研讨式为主,确定的主题是“磨课”;校际间联合式各校要自主结合,长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有教研人员参观承办校的校园文化、观看“阳光大课间”、听评课。执教教师熟悉教材、教学方法灵活、能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教学效果好;听评课教师踊跃参与,认真听课,评课时积极发言,收获颇多。这种方式利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们互相学习与交流,能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开展活动前联校把活动方案发到各校,通知承办学校,做好教研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也是对该校的校园环境、教学常规、学生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改革等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也就对该校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督导的效果,发挥了“教研+督导”的作用。通过听课、集体评课、问题交流和写听课心得,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一次一主题,一次一活动,有效地指导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发挥了“教研+反思”的作用。通过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学校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学生良好习惯、备课作业材料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发挥了“教研+提升”的作用。

  通过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联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更真、更实、更高效,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和困惑,对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内涵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全体听课教师反映和听课评价表量化评价的结果,两位教师教学效果好。吴明国、王维两位教师被评为镇级优质课教师,特发奖状以资鼓励。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快速发展,结合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各校校长要把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向教师讲明白,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活动;承办学校要充分准备,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品味;参加活动的教师要按时到达指定的教研地点,要按规定上交活动材料。

磨课活动总结9

   四月九日,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工作高效课改研磨课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此次活动是我校规模较大,参与面较广,参与人数较多,收获也是最大的一次活动。这天,也是全体教师最辛苦,最忙碌的一天,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参与说、讲、评活动,还要抽出时间参加听课、评课,完成班级管理,作业批改等系列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的合作。

  众所周知,对一所学校而言,教研工作的重头戏就是抓好教研课。这次活动老师们的参与态度是另人满意的,各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整个活动进行的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综合以下几大亮点:

  一、教学知识、重点、难点定位比较准确,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已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有的老师运用自如,已经和自己的教学融为一体。

  三、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不在是单调的学生自己学习,而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从合作的效果来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也更坚定了我校的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使用,逐步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四、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形式多样,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猜谜语、动手做等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在是单纯的“好、不错”等,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语丰富精彩,而又是那样的润物细无声。

  六、教师转变了角色,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七、课后老师们及时评课,反馈信息,有利于改进,有效的促进了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老师们之间还进行了私下交流,商讨、探究,互相借鉴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基本达到了我们设计本次活动的目的——交流、研讨、共勉、提高。

  当然,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就是要从问题中寻求答案,在疑惑中解疑,这才是目的。本次活动,也有许多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1、部分老师课前备课不充分,研究教材不到位,所以重、难点把握的程度不到位。同时还存在知识点,点拨不到位的现象。

  2、小组合作不要摆形式,应具有实效性。

  3、个别教师教学语言不够规范,评价语言单一,缺少激励性,榜样性,争论性的评价方式。

  4、个别教师缺少耐心,亲和力不够。

  5、教师驾驭课堂的应变力还有待提高。

  6、教师普遍紧张,由此在授课中产生知识不全面、不准确、陋项等现象。

  7、教学中,时间分配不合理,一节课完不成任务,只好拖到下节课在完成。这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希望老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效的课堂,不在拖任务,那么我们的教学进度也能高效完成。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促进了教师之间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领略到了教师们对知识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工作负责的可贵品质。希望各位教师通过此次活动,要认真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层次。

磨课活动总结10

  我们幼儿园开展课题《绘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展绘本教学,提升大班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进行了“课题展示课”的研磨活动。我们为教师搭建了这次展示平台,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子课题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环节,先在年级组展示,听课老师对课进行研磨,在研磨的基础上再次上课,然后再园部展示。 通过上课——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磨课教研活动,使我们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在磨课中历练

  在幼儿园流行这样一句话:“好课多磨”。在“磨课热”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磨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磨课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磨课意味着用集体的智慧来重新构建一个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不断地上、不断地改,最终要形成一种最能让幼儿学得通透的方法,磨课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我们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教学功效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

  在历时一个星期的磨课活动中,上课老师能针对自己班级的研究课题设计教案,准备教具进行第一次研磨,课后根据活动效果进行反思,听课老师提出整改意见;继而上课老师根据一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并进行第二次研磨活动,并再次进行反思,根据二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同时进行第三次研磨活动。在反复的研磨中,为年级组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让我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学活动效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们的实践反思能力。

  在这样反复听课、评课、研课、磨课中,教师观摩反思、参与研讨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次全新的洗礼,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或许有成功,或许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努力寻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而生,也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动力。在磨课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在细节问题上的“磨”,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 “幼儿操作时,老师应做些什么”……有时候细到连老师站立的位置都要“磨”一番。

  在教师上完精彩的示范课后,所有教师一起为这些课“把脉”“听诊”。上课教师说活动设计、活动亮点及存在不足;听课教师针对目标、过程、效果、提问设计、师幼互动等各方面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一起为课堂设计献计献策,体现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上课老师自己进行反思。 通过研讨活动,每位教师都把研讨中反思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验证、提升,使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正是有了研磨,才让教师们在反思、创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

  “一课三研”为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提供了环境。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教师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老师们也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