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总结 时间:2015-08-10
【www.wendang123.cn - 总结】

一、试题及答题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的还是宋词,为辛弃疾的《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在设问上第8题直接发问“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这道题考鉴赏诗歌的形象,题目指向明确,学生容易上手,故此题的得分略微理想。第9题考查词中典故与对比的表现手法,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这两年全国卷出题人都沿袭了这个出题思路,努力避免近几年来高考复习中考生套用术语答题的现象,重点考查是否读懂了诗词。诗词本身并不难懂,但如果只会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这样的术语就难以拿到高分了。对情感的把握,许多学生也是乱答一通。因此此题得分普遍不理想。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二选一模式,命题遵循“题组等值”原则,最后一题都是探究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还是小说,还是侧重于人物、主题、情节和环境的考查。选文虽是一篇外国小说,但比起去年的与考生生活距离较远的《马裤先生》,内容恐怕更易为考生所理解,多选题难度也有所降低。“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依旧是人物传记,选文选的是2013年第6期《当代贵州》刊登的在中国慈善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家邓廷琮,很有时代感。考题考查最多的还是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选考题难度都不算大,学生能够略答一二。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想得高分还很困难,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成语题四个成语“矫枉过正”、“穿凿附会”、“隔岸观火”都很常见,但“管见所及”制造了不少障碍,很多学生只能采用排除法答题。病句也都是成份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常见的错误,有不少同学掌握不到位,胡乱选答。连贯题问题不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语境判断作答。

第16题仍是“补写句子题”,要求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此题考查能力全面,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前后语意的关系。

作文是一个大问题。首先是审题不准现象严重。没有审题的整体意识,不会理解命题者真正的意图,胡乱抓住材料中出现的“选择”一词生发开去,结果扣题不准,甚至偏离题意。其次是语言贫乏,没有高中生应有的文学修养。第三是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现象严重。四是残篇作文不少。五是无标题。

二、班级语文比较

本次考试全级均分92.284分,其中文科均分91分,超过均分的班级有3个。理科均分93.853分,超过均分的班级有6个。整体上理科语文不错。从各班均分来看,差距较大,有待老师们研究策略,实效提高。

三、备考建议

1.吃透考纲,把握命题趋势

从2013新课标卷看,高考语文命题改革的整体趋势是在社科文、文言文、古诗词、文学文本/实用文本、语言应用、作文六个版块中进行考查,而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生活化表现加强。

古文阅读的选文是全国卷较为常见的素材,对于此部分题目的设置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基础,要想读懂文意,必须有“识记”文言文重要知识的功底。最后一题主要在细节上进行考查,强调学生读懂重要情节的能力。

古诗词选题侧重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体现出命题人对于“探究能力”的关注。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创作的手法,既考查了对文本的分析,又关注的“探究能力”,这是古诗词题目设置的巧妙之处。

小说的考查是全国卷的亮点。重点考查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结合文本独立分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命题人精心的设计。

作文作为大家最关注的题目之一,不仅因为其分值巨大,更因为作文题目中包含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因此老师要真正去研究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制背后的实事内涵。不要只会教学生拼凑名人素材,拼凑名句名言,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运用充满时代性和典型性的新鲜素材,写出真性情的、生动的、有思辨的、文质兼美的作文。

2.措施到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是我们备考的准绳。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备考中落到实处。

3.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4.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形成合力。

5.试题力争原创,避免组题给学生作弊的空间。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二)

一、导向:“阅读”“习作”中凸显课程动力

第1——5大项的字词句共占40分,阅读、作文各占30分,足以凸显命题者的意志——得“阅读”得“作文”者,方能得“天下”。只有高度重视“阅读”与“作文”的语文教学才是健康的,才是符合语文课程特质的,才是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那种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的机械训练上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淘汰,就连他们一向颇有资本的“考试”也占不了先机。

试卷是导向。这样的语文试卷必然会敦促所有的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有了这样的方向指引,教师和学生都能从繁琐的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大量阅读积累,大量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有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的问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二、设置:“语文味”“人文味”中彰显课程魅力

文学常识——紧扣书本,难易适中,分值适度,关注应知应会的名著大家。所选的知识点,全部源于书本中的关键点,“巴金、夏洛蒂、笛福、雨果”,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匠,孩子们是应该用心记住的,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记住了他们的作品,就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这样的文学常识,应该在语文教学占有一席之地。倘若,我们来考察“巴金的原名叫什么?夏洛蒂是哪个国家的人?”之类的问题,就显得偏了,小学语文不能有这样的命题。

阅读短文——学生阅读《积攒温暖》的过程,就是精神接受净化的过程,就是灵魂获得升华的过程,更是生命得到滋养的过程。再看看具体的题目设置,既有对原文信息的摄取、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也有据“厚”读“薄”的概括、结合凝练语句的思考、沉浸心灵的感悟。语文味、人文味融为一体,这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三、亮点:“实践性”“开放性”中尽显课程活力

按要求写句子——同样是“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句子”,命题时,直接这样表述是一种方式,而通过课文中的规范精妙的例句加以引领,并给予极具开放性的表达情境,艺术地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这不是呆板地写句子,而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激活生活经验积累,充分运用规范、技法加以表达。这是基于实践层面的迁移运用,这是立于语用层面的开放表达。

命题作文——《过节》《校园的“名人”》,走出常规的命题思路,不再唯主题化、高调化,两个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链接到具体的“象”中,目标更集中,形象更明晰,易于唤醒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尤其是《校园的“名人”》这个题目,定位在校园,聚焦于“名人”,从学生所写的习作来看,有写运动健将的,有写学习成绩优异的,有写“感动琅小”人物的,有写老师的,有写“主持人”的,也有人见人烦的“调皮蛋”,更有写“每到午餐时,窜至别班化缘讨饭”的,不管写什么,都有具体的画面,生动的镜头,真挚的情感,看来,孩子们是真的感受到“名人”二字上的引号的精妙之处了。正是这样开放的命题,进一步拓宽了习作思路,丰富了习作素材,激活了表达欲求,“情动而辞发”,一篇篇生活韵味浓郁的个性之作、灵动之作应运而生。

建议:阅读短文第一篇的“判断”分值过大,第二篇的总分值适度,但后两个题目稍大。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分析

【态度较端正】

卷面书写较为整洁,全年级只有8名同学有漏题现象,说明学生能高度重视此次考试,态度是端正的,过程是积极的,效果是明显的。

【基础较扎实】

平时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积累和运用,从卷面的前五项来看,得分率都较高。

【阅读部分不足】

1)审题不清

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去答题,如第二篇阅读中的第三小题,就有一些同学只注意概括,而忽视了题目中的要求“不超过15个字”。

2)整体把握能力弱

如“你觉得年轻女孩是个怎样的女孩?,有些学生认为是“可怜”,也有些认为是“聪明”,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不能局限于某一节点,不能抓片言只语,要从文章的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诸如“善良、懂得感恩”之类的理解才是准确的。

【习作部分不足】

1)选材不当,生搬硬套。

2)平铺直叙,重点平淡。(如写“《过节》”,没有将最精彩的部分写具体,只是告诉别人有哪些节日,而没有表达出如何兴致盎然地“过”节。)

3)追求字数,缺少真情。4)语言平乏,难以出彩。

教师自我教学行为的评价与分析

一、日常教学:与“非语文”说“不”

课堂教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性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多读多写”、“教语文的东西”、“种语文的田”,坚决与“非语文”的教学现象说“不”。

二、单元测验:坚持“阅读”“习作”双翼齐飞

不购买任何额外的练习题。

单元测验,备课组集体研究,一人执笔,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的原创”、“基础题来自书本”、“考察语文的东西”、“突出阅读与作文”、“阅读考两篇”、“作文通生活”。

单元测验,选择一两个单元进行流水批阅,并放置于年级层面进行质量分析,主要寻找问题、制定对策,特别是分析暂时落后的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寻求对策,力求做到“每课有收获,阶段有变化,学期有发展”。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三)

一、试题命制

试题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能紧扣书本,兼顾了知识的延伸拓展。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试卷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题型设计、各类题型所占比例、能力要求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学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试题灵活新颖,覆盖面广,三个大题中就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修辞、朗读等方面。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接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生字词的考查,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如第一大题填写词语、古诗、格言等目的就在于检查学生的语文常识的积累。

二、考试情况

这次全县语文毕业会考成绩比较理想,这充分说明各校领导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三、试卷分析

从**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分析来看,我们认为本次会考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较牢

试卷的第一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较高,正确率在80%以上。对汉语拼音,《课标》的主要要求就是能够正确拼读拼写,从第一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要求。后面的补充成语、找错字并改正、按要求写句子、填空、默写古诗都失分不多,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2、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本次阅读题设2个题目,旨在降低难度,增加阅读量,题目(一)为说理(二)为叙事。两个不同类型的阅读题学生答题情况都不错。尤其是你从文章中明白了什么和概括短文,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3、习作基本符合要求

习作《我懂得了--》,可以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经历和从中感悟到生活道理。习作选材新颖,贴近学生生活,选取材料容易。学生大多行文顺利,完成了400字左右的文章。由此可见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抓得比较紧。

(二)问题及原因

1、缺乏应变能力

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能力。如平时能倒背如流的古诗、一旦要求用到具体的环境就茫然,而且诗文中错字太多,说明学生在平学习古文时只死背诗文而不理解其意。缩句50%的学生在答卷中错误较多,因为句子中有两个主语而不会灵活应变等等。

2、表达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提高

口语交际请学生从下面四个话题中选一个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选了四个来谈自己的观点。在谈自己的观点时,有些观点错误,有些观点语言表达不清楚。

阅读中部分学生不认真读短文,理解能力欠缺,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造成失误较多,但也有多数学生做得很好。

本次习作基本属于叙事作文的范畴,但不是六年级训练过的习作。部分学生能写出较为新颖、有趣、生动的习作,但是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为平淡,或者把以前单元题或毕业模拟题中已经训练过的作文硬搬上试卷,叙事不完整,内容不丰富,表达不生动,生搬硬套的作文居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思路还不开阔,有“宿构”嫌疑,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表达能力不强。

3、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体现这一思想,试卷特别设了2分的书写分。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书写潦草,这说明平时就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四、教学建议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措施仅供参考。

质量检测已圆满完成,成绩固然可喜,但客观问题不可忽视,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质检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1、重视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要练就扎实的写字基本功,提高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和书法修养,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示范引领,有效指导,把写字落实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丰富人文内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倡导自主学习

我们的阅读课要创造自主、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阅读期待”,习作指导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交际期待”,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除了文本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努力做到: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4、强调感悟积累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⑴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⑵引导学生多读。⑶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⑷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⑸理解内容与欣赏内容相结合。

总之,本次毕业会考折射出了我们教学中的漏洞和薄弱之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仍要以《课标》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