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总结 时间:2021-05-19
【www.wendang123.cn - 总结】

第1篇: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二(乙)班

李靖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一、本学期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三字经》。

2、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浓厚的兴趣。

3、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三字经》以及里面的小故事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背诵。

三、教学中比较得力的措施或方法:

(一)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要求上课专注、座椅平正、姿态挺正、课本摆正。在家里也应如此,因为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学习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3)落实每天读诵。

要求每天朗诵固定遍数,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周下来就可累积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诵下来。背诵得越熟越好,可以终身牢记不忘。

四、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或遗憾: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能力不同,掌握得情况也不一样,教学进度不好把握。 五、下学期课程实施设想:

1.认真负责,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第2篇:三字经教学总结

《三字经》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国学》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我校开发了以学习国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我们二年级这学期学习的是《三字经》。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

《三字经》被称作“千古一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段落,共唱三字经儿歌,还有讲三字经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对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经典,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通过国学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中,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

在国学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因为《三字经》本身就具有韵律性,三字一句,很适合学

生的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读,、小老师带读、师生同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文的韵律美,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2、让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诵读课。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国学诵读”活动。重在复习、加强记忆。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为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指导学生有效诵读,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小组诵读,男女生比赛,同桌比赛等。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提升文明素养。

3、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三字经》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二、言传身教,贵在倡导力行。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学好和做好,怎么要求学生学好呢?因此我做到身教,用《三字经》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

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三、教学效果显著。

学习了《三字经》以后,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三字经》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黑板擦得干净了、讲桌收拾得一尘不染、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我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同学间打架告状的少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的。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虽说干得不太像样,但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三字经》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教学时把一些经典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把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自国学推广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依靠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产生良性互动机

制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三字经”丰富文化内涵、经典的篇章语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了思维、胸怀和眼界。使学生受到教育。

四、改进措施

教师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文化底蕴,用心研究国学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生进行了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

三完小 贾云芳

2015年6月

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

三完小

贾云芳

2015年6月

第3篇:三字经教学总结

《三字经》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国学》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我校开发了以学习国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我们二年级这学期学习的是《三字经》。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

《三字经》被称作“千古一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段落,共唱三字经儿歌,还有讲三字经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对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经典,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通过国学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中,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

在国学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因为《三字经》本身就具有韵律性,三字一句,很适合学

生的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读,、小老师带读、师生同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文的韵律美,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2、让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诵读课。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国学诵读”活动。重在复习、加强记忆。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为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指导学生有效诵读,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小组诵读,男女生比赛,同桌比赛等。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提升文明素养。

3、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三字经》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二、言传身教,贵在倡导力行。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学好和做好,怎么要求学生学好呢?因此我做到身教,用《三字经》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

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三、教学效果显著。

学习了《三字经》以后,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三字经》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黑板擦得干净了、讲桌收拾得一尘不染、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我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同学间打架告状的少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的。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

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虽说干得不太像样,但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三字经》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教学时把一些经典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把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自国学推广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依靠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产生良性互动机

制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三字经”丰富文化内涵、经典的篇章语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了思维、胸怀和眼界。使学生受到教育。

四、改进措施

教师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文化底蕴,用心研究国学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生进行了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

三完小 贾云芳

2015年6月

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

三完小

贾云芳

2015年6月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个人3000字

三字经“人之初”教学工作反思总结

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550字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00字

初三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