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篇(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网)

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08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篇(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网),供大家赏析。

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篇(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网)

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

  邢台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学院: 信电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103班

  姓名:刘承昊

  学号:

  4邢台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邢台市非公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个私企业,这些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页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个体及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几年以来,邢台市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对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邢台市非公有制经济也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我市经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劲动力,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快,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鼓励、扶持和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邢台市GDP的比重的一半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并活跃了当地经济,越来越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并涌现出中煤旭阳集团、龙海钢铁、玉锋实业、家乐园集团等优秀企业。

  2、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加快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张。邢台市从加强政策扶持等多方入手,不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重要的支柱,并且广泛的分布于各行各业中,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个体私经济已遍及全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餐饮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3、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 重要渠道。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经济用人制度的改革,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工业占据主体地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个体私营经济企业势力近年越来越强大,竞争力越来越强,覆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私营企业除了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之外,还延伸到房地产、旅游、医院、科技、物流及中介代理等各个领域,私营工业企业占

  据了私营经 济的主体地位,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5、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地填补了国有企业未涉及的行业,使经济结构更趋完善。全市私营经济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中,有效的扩大了邢台市经济的行业覆盖面。中煤旭阳集团等工业企业在当地经济中已占据了相当比例,而第二三产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有一定实力成为当地龙头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有企业为涉足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当地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外省市人员投资形成同业聚集、特色经营的行业特征,近年来,前来投资的外省市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区域性行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专业市场。由于当地煤炭资源丰富,外来投资者大量投资煤炭化工产业,而且形成一定规模。这些市场和企业已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最具实力、最有特色的部分。

  7、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形成专业市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提高近年来城区专业市场发展比较活跃有五金装饰材料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综合化大型商场等,这些专业化市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效益,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久发展。

  近几年在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个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经营者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实践证明,由于个私经济具有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企业经济效益与其自主经济活动紧密结合的内动机制,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载体,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非公有经济面对的一系列的问题

  1、个体私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依然素质不高。一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 质普遍偏低。他们比较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未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预测,在经营和投资上缺乏技巧,对所经营的产业没有长期的计划,随遇而安,对现代化的经营理念避而远之。不求发展只求“稳”,有限利润大家分的现象严重。

  2、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家庭式管理,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强做大的竞争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大多数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业;投资工业方面也多数集中在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产品的档次低、品种单调、技术、设备落后,并且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并且生产技术装备较差,生产成本高,产品档次低,效益不佳,没有能力和水平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随时有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的危险。

  3、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有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同时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又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提供劣质服务;有的不讲信用,偷税漏税、故意拖欠货款和贷款。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怕增加经济负担,欺骗政府有关部门,侵犯自己员工的合法权益,不给或少给他们买社会保险。

  4、从事外向型的个体私营户较少,大多数经营者对外部大市场的情况不了解,信息闭塞,供需关系掌握不清,销售不畅,只盯住本地市场,经不住大的冲击。

  5、个体私营投资领域仍然存在“禁区”。民营资本在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政策或人为设置的“禁区”,从事电力、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很少。从事轿车等大型制造业的完全没有。

  三、发展个私营经济的政策建议

  1、各级政府要大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要一视同仁对待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全 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2、加强对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宣传指导,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发展,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企业的整合和发展,逐步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商多工少”的问题。减少企业间的过渡竞争。

  3、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深化国有 银行体制改革,修订和完善投融资政策,把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都纳入信贷计划管理之中,加大面向个体私营企业 的投资力度。

  4、强化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加强道德建设,使其做到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公平竞争。同时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管,严厉查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平稳。

  参考文献:

《非公有制经济研究》李明章、王建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王克强 《经济师》 2011年08期

《深化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白永秀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思考》赵美玲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 第6期

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撰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通知,我县迅速组织工商、工信、工商联、统计、国税、地税等部门有关人员先后深入非公企业和个体业主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总结发展的经验和找到影响发展的原因,在今后我县非公经济发展上,我们更好、更有效服务非公经济,使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强化园区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了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活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2012年6月,全县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20户,从业人员768人,注册资金.4万元,其中,农、林、牧业60户,采矿业10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户,建筑业65户,交通运输、仓储业14户,信息传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4户,批发和零售业102户,住宿和餐饮业6户,房地产业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8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009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93户,入社成员1032人,农民成员1004人,注册资金万元。

  近年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县累计登记注册私营企业301户,比2006年增加283户,年平均增长率%;2011年累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251户,比2006年增加6569户,年平均增长率%;2011年累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2户,比2006年增加132户,年平均增长率%,这些数据可以体现出我县非公经济呈发展上升趋势。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不断提升。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3户,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2户,500—1000万元以上的1户,全县涌现出了鑫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惠思洁纸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了一批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名牌产品,“鑫龙”牌碳化钙、单氰胺、硫脲、氰氨化钙、双氰胺、三聚氰胺、硝酸胍、氨基胍盐获得甘肃省著名竞标、“惠思洁”牌系列生活用纸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3.非公有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通过参加全国、全省大型商贸活动和创办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特别2009年我县 2 工业园区的创建给招商引资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至2011年底,共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15户,以建材、化工、能源、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我县,不仅加快了我县工业化的进程,也为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近几年,先后建成了##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高原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以PVC管材、彩钢加工为主的甘肃海纳塑业有限公司、##鸿达彩钢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

  4.非公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从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看,非公企业在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比2006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701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万元的%,比2006年提高了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全县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人,比2006年增加7566人,有效解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011年至2012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为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共捐款13万 3 元、抗震救灾捐款2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渠道不畅。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匮乏,缺乏获取资金的有效渠道,融资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报表欠真实、缺乏不动产抵押、信誉度不透明、贷款额度较小、银行发放贷款交易成本较高和担保抵押条件苛刻等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发展错失良机,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建设项目搁浅,已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不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011年,省工商局跟兰州银行签订了企业融资的框架协议。之后,县上立即将需要贷款的82户企业的贷款表册进行了上报,但是,至今只有1户企业进行了融资。由于资金不足,在一些有一定生产经营基础并初具规模的企业,欲谋求资金再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只能是“望资兴叹”,“无米下炊”。

  2.个体私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非公经济中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私营企业,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后父母出资开店开铺,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后摆摊设店,这些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过职业培训,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小打小闹,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三是信息不畅,大多数个体经营都不善于捕捉信息,4 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品牌意识,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3.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变相逃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要求政府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不依法纳税,不讲回报社会;有的企业主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买保险,“两低一高”现象在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经走访座谈,大多数业主都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即使少数业主已购买“两保”,但拖欠保费相当严重。

  4.行业发展不平衡。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类、家居生活类、餐饮住宿类、休闲娱乐类等基本无技术含量的行业,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基本上没有形成大的专业市场,诸如药业一条街、农资农机一条街、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批发一条街、建筑建材一条街等。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加工旅游业等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

  5.非公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造成本县部分质好品优的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产品销路不畅,尤其是在农产品创品牌占市场上与其他县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拓宽发展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和参与电力、石油、通信、铁路、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多种领域。二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和形式,广泛宣传中小企业对富民强县的重要作用,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形成谁发展谁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把是否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要多服务、多帮忙、多设路标,简化办事程序。突破全县非公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技术、金融、法律、信息、能源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四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给予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对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合法财产的案件,依法及时查处。五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保障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健康发展。

(二)统一准入标准,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对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要求以及城市规划要求,设立统一的规模经济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重点参与供水、供气、供热、绿化、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推进民营资本投资全县农村文化、卫生、医疗、旅游和非义务教育等。

(三)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的信贷政策。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和金 6 融部门要加大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高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对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现在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个层次的担保体系,以解决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瓶颈性制约。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协会、个私协会等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建立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布政策和经济信息的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五)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引导和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建设和信用建设,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决依法经营,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防范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对诚信纳税的企业给于鼓励和表彰,努力推动建立诚信经营的良性循环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社会氛围。

(六)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生产经营条件。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一是将闲置的场地租赁或者转让给私营企业,使其规模扩大,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市场、专业市场。8

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

  关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11年4月)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3月底至4月初,先后深入到乌马河区、西林区、新青区、铁力市和市工信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臵,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实施“231工程”,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截止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市GDP的比重达% ;实现税收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户数发展到万户,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15户,营业收入1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业达到102户,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户。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呈较快发展态势。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通过

  资源整合、要素重组,已从木材加工、商饮服务等领域逐步向木材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纺织、酿酒、绿色食品、绿色能源、旅游、矿产开发、冶金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向科技型、外向型,多元化方向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从事人造板、家具制造、小木制品生产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48户,农副产品加工龙头骨干企业10户,绿色食品加工业24户(其中,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产品29种),北药加工业7户,科技型企业54户外贸进出口企业24户(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768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贸易额的%)。

(三)区域经济和产业群带动作用效果明显。几年来,铁力市、伊春区、带领区、南岔区、新青区、五营区、金山屯区、乌马河区等县区作为我市绿色食品、木材精深加工、矿产开发和化工等重点县区,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项目开发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非林脱木产业大上项目,加快发展。对重大项目采取领导包点、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措施,进行强力推进。2008-2010年,8个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铁力市和西林区,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强化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大力发展“块状经济”产业群。突出了产业集聚的牵动作用。目前,铁力市已建成的铁力东部工业园区、双丰家具园区、朗乡板业园区是区域内产业最为集中的三个工业园区。三个园区共有企业158户,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当地非国有经济增加值的17%,实现利税亿元在,占当地非国有经济利税总额的24%。安臵就业万

  人。西林区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第一平台,举全区之力,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的承载能力、集聚能力和吸引力,初步形成了以“白林工业园区为中心,以西钢集团、金林矿业、苔青等工业功能区为支点,一园多区、一园一主业”的工业发展格局。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已成为安置就业的主渠道。截止2010年,全市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3%,非公有经济已成为我市新增劳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质量、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

(一)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国家已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省已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龙江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目前,从我市总体看,无论是在舆论宣传还是在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上,工作力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舆论氛围还不浓,群众自主创业和投资热情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国家和省出台的一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惠政策在贯彻实施当中还存在“梗阻”现象;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局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缺乏紧迫感、危机

  感,工作不得力,措施不到位,致使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部门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摆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地位。在政策环境方面,市场准入、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政策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在政务管理方面,一些部门行政审批环节仍然过多,办事效率不高。在社会环境方面,“三乱”问题仍然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太少,非公有制企业急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投资等方面信息不畅,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缓解。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资仍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已成非公有制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尽管市政府和职能部门在融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解决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额数量少、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远不能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实行传统家族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缺少科技型、管理型人才。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誉等级低,纳税意识,缺乏品牌意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三、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推进落实工作力度。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健全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抓好非国有制经济工作。继续落实好市县(区)两级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存在重点、难点问题,一包到底,直到包出成效。二是加大责任落实力度。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考核县(区)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政策和正面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自主创业和投资热情,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指导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强化职能,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制订措施,积极主动地行使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管理职能,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协调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服务工作,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为非公有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

  场化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落实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大学毕业生等各类人员创办小企业。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需求,支持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四)引导非公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要引导非公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自觉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二要重视提高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使非公企业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能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三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非公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积累发展后劲,加快发展。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