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调查报告(共3篇)

调查报告 时间:2021-11-04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第1篇:低保调查报告

低保调查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的推出,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力度的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举措。为详细了解这项惠农工程在珊瑚镇八户村的实际开展情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深入到泰兴市珊瑚镇八户村走访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珊瑚镇八户村贯彻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低保制度实施至今,共计2729人受惠,受保人数覆盖率为7%。其中今年受保453户,共计1056人。从民政办了解,全镇现行农村低保分四个等级。特等为凡年满9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低保金60元。一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一人的低保户,每月可享受35元。二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2-3人的低保户,每人每月享受30元。三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4人及以上的低保户,每人每月享受25元。“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全镇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二)资金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一是农村低保资金到位及时,低保户每季度能够到信用社按时按额领取保障金,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3组村民蔡可培,一家三口,本人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差,其妻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庭收入微薄,日常生活艰难。这次全家都被保上了,每个季度全家可领315元。当我们到蔡可培家里询问情况时,能真切地看到他眼角的泪水。他说:“每个季度都能按时领到不少的钱,吃穿不愁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二是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镇民政办陈波主任说:“原来每到年关,是最烦心的时候,每天都有农民来办公室哭穷诉苦,要钱要救济。但去年年底可好了,这些人都不来了,因为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日子好过了,也就不找我们的麻烦了”。确实,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农村本身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加大,困难群众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他们与先富裕的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也发展趋势,农村社会也因此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增加了部分困难群众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镇呈现出“三多”“三少”的良好局面,即农村群众的收入增多了,为党和政府叫好的多了,生活稳定、安居乐业的多了;“老百姓的埋怨声少了,要求解少决困难上访的少了,游手好闲、参加非法活动的少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村组干部和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片面认识。

在受访村社干部和群众中,不少人对农村低保制度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的一项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给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操作随意性大。有的干部在审核、确定低保名单中优亲厚友,没有树立“低保高压线”意识。在此次调查中,“低保不公不平”成为原因之一。群众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农村低保制度在全镇实施之初,保障标准较低,低保覆盖人群少,要求进低保的人数不多。当时,拿低保的家庭是从“五保户”变过来,周边群众一直视他们为“可怜的人”,拿低保金是悄悄的,不伸张,那时农村低保还不被群众广泛重视。而这两年,由于低保标准提高、低保制度外延的扩大,致使低保边缘群众和不该享受低保的家庭竞争参保。拿不到低保还被认为是没有本事,或者是和干部关系不到位。听长辈们谈起,去年一农妇领着孩子到镇上哭穷,要求给予解决低保,不然把孩子丢在政府,理由他们家比现在大多数吃低保的还穷,调查才知男人好赌,又违法超生了5个孩子,这让领导干部非常无奈。农村低保已经成为村民热门话题,关注焦点。

(二)保障标准偏低,救助压力增大。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生活。现在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较高,救助对象得到的补差不高,实际最高也只能领到35元/月,难以有效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仅靠有限的低保金,是难以解决低保对象诸如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目前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三)动态管理存在问题,保障对象 “易进难出”。

受访村民中,大多低保对象是从低保实施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动的。资格未变,补助标准未变。很多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该核销的不核销,“应退尽退”还存在不少问题。经了解,像个别村的“五保”数据十来年未变,经取证,八庙岭村就出现有“五保”、低保对象已死多年,却还在领取保障金的现象。全镇整体上还没有切实做到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没有完全做到保障对象 “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四)“人情保”“关系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近期新闻中出现的群众上访问题可以看出,由低保 “不公不平”引起占重要比例。在经济观念冲击下,有的基层干部站不住脚,管不住手,对惠农政策的“高压线”认识不够,金钱价值观不成熟,利益至上。在工作中忽视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低保政策的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工作。

镇村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村组干部要摒弃有自己为政府,为人民工作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就应该享受低保的想法。镇党委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农村低保政策,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解。农村低保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珊瑚镇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全镇的社会稳定、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做到“应保才保”,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一方稳定。

(二)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包括因缺少劳动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完全公正公平确实较难,农村低保有别与城市低保,它的对象更接近,收入更隐蔽和模糊。可参考 “九进九出”的标准,切实做到该进的进,该出的出。

“九进”:1、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2、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重度精神病人;3、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癌症或重大疾病无法正常生产的; 4、家庭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的;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孤儿;5、没有纳入够农村五保范围,但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三无”特困人员;6、生活困难、年老体弱、农田无法耕种、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困农户; 7、田地面积少或因国家建设征用全部土地,生活十分困难的无业人员;8、家中老人常年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子女尽孝照顾受到公认的;9、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其他农户。

“九出”:1、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故不从事生产劳动游手好闲的;2、近期两年内有购房、建房或其它投资行为的;3、出资安排子女择校读书或留学的;4、穿金戴银,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标准的;5、无明确家庭收入,但农户中正在将汽车、摩托车、空调、冰箱等作为生活消费品使用的;6、有吸毒、卖淫、嫖娼、赌博行为或因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7、依法具有赡(扶、抚)养关系、且法定赡(扶、抚)养人有赡(扶、抚)养能力,但未履行赡(扶、抚)养义务的;8、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生活困难的。9、违法违规生育或收养儿童造成家庭困难的。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

(三)落实三榜公示,防止“人情保”“关系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低保。

要始终坚持申报对象公开、家庭经济收入公开、审批金额公开的原则,把农村低保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必须在镇村两级建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将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公开,至少做到每半年一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这点很重要,很多镇村干部不重视,把“公示”看做“多此一举”、“走走样子”。在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让人认可了曝光威力远远大于其他处罚的现实,只要切实落实了公示制度,就能让不该要的人伸不出手,该得到人,从人后走到人前。从而杜绝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混吃低保、骗吃低保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动态管理,让农村低保“进得去、退得出”。

严格按政策标准适时调整保障对象及补助金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杜绝“一保定终生”和保障标准长期不变等现象,从源头改变“养懒汉”的现象,进而提高农村低保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要逐步完善和实施监督的多元化管理,继续通过民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尽早脱贫致富。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特别是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为其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切实增强低保户的“造血功能”。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求就业渠道或脱贫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低保家庭早日脱贫。同时,在给予低保户物质救助的同时,给予和城市低保对象等同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要免费培训低保对象,帮助有劳动愿望的人员进城务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可享受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等等。

第2篇:低保调查报告

低保调查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的推出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力度的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举措。在2016年1月26号下午,我和我的小组成员林映宇开始了广东省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工作。

不得不说,低保制度实施至今,有很多贫苦农民从中受益,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全国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政府秉着务实的原则,将低保政策进行到底。

一、资金落实到位,成效显著。低保户每月都能凭借低保存折或银行卡到银行领取低保金,虽然低保金不多,但却能改变贫苦农民的生活,又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历经3天的艰苦工作,我们完成了广东省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工作。在这3天里,寒冷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也阻挡不了我们热诚的心。3天下乡走访调查,让我了解一些实际情况:

一、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村组干部和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片面认识。在受访村干部和群众中,不少人对农村低保制度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的一项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给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操作随意性大。有的干部在审核、确定低保名单中优亲厚友,没有树立“低保高压线”意识。群众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识不够,很多有利于他们的政府政策,他们都不了解,例如临时救助。农村低保制度在全镇实施之初,保障标准较低,低保覆盖人群少,要求进低保的人数不多。而这两年,由于低保标准提高、低保制度外延的扩大,致使低保边缘群众和不该享受低保的家庭竞争参保。拿不到低保还被认为是没有本事,或者是和干部关系不到位。龙门镇今年被选为低保户调查试点,“人情保”“关系保”基本上不存在了。

二、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较高,救助对象得到的补差不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生活。紧靠有限的低保金,难以解决低保对象诸如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

三、大部分村干部积极配合工作,时刻记住为民服务的宗旨。村干部作为一村之主,村子的团结与发展系于一身,积极为民工作的村干部才能团结农民,共同致富。低保户申请都要靠他们一手承办,他们做事认真、负责,却拿着微薄的工资。 农村低保工作要想做的更好,还需要一些改进措施。

(一)加强农村低保政策的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工作。 镇村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村组干部要摒弃有自己为政府,为人民工作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就应该享受低保的想法。镇党委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的诸多事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解。农村低保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龙门镇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全镇的社会稳定、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做到“应保才保”,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一方稳定。

(二)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防止“人情保”“关系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低保。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包括因缺少劳动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要始终坚持申报对象公开、家庭经济收入公开、审批金额公开的原则,把农村低保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杜绝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混吃低保、骗吃低保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3篇:低保调查报告

低保调查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的推出,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力度的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举措。为详细了解这项惠农工程在珊瑚镇八户村的实际开展情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深入到泰兴市珊瑚镇八户村走访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珊瑚镇八户村贯彻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低保制度实施至今,共计2729人受惠,受保人数覆盖率为7%。其中今年受保453户,共计1056人。从民政办了解,全镇现行农村低保分四个等级。特等为凡年满9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低保金60元。一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一人的低保户,每月可享受35元。二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2-3人的低保户,每人每月享受30元。三等为共同生活成员为4人及以上的低保户,每人每月享受25元。“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全镇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二)资金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一是农村低保资金到位及时,低保户每季度能够到信用社按时按额领取保障金,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3组村民蔡可培,一家三口,本人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差,其妻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庭收入微薄,日常生活艰难。这次全家都被保上了,每个季度全家可领315元。当我们到蔡可培家里询问情况时,能真切地看到他眼角的泪水。他说:“每个季度都能按时领到不少的钱,吃穿不愁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二是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镇民政办陈波主任说:“原来每到年关,是最烦心的时候,每天都有农民来办公室哭穷诉苦,要钱要救济。但去年年底可好了,这些人都不来了,因为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日子好过了,也就不找我们的麻烦了”。确实,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农村本身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加大,困难群众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他们与先富裕的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也发展趋势,农村社会也因此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增加了部分困难群众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镇呈现出“三多”“三少”的良好局面,即农村群众的收入增多了,为党和政府叫好的多了,生活稳定、安居乐业的多了;“老百姓的埋怨声少了,要求解少决困难上访的少了,游手好闲、参加非法活动的少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村组干部和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片面认识。

在受访村社干部和群众中,不少人对农村低保制度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的一项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给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操作随意性大。有的干部在审核、确定低保名单中优亲厚友,没有树立“低保高压线”意识。在此次调查中,“低保不公不平”成为原因之一。群众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农村低保制度在全镇实施之初,保障标准较低,低保覆盖人群少,要求进低保的人数不多。当时,拿低保的家庭是从“五保户”变过来,周边群众一直视他们为“可怜的人”,拿低保金是悄悄的,不伸张,那时农村低保还不被群众广泛重视。而这两年,由于低保标准提高、低保制度外延的扩大,致使低保边缘群众和不该享受低保的家庭竞争参保。拿不到低保还被认为是没有本事,或者是和干部关系不到位。听长辈们谈起,去年一农妇领着孩子到镇上哭穷,要求给予解决低保,不然把孩子丢在政府,理由他们家比现在大多数吃低保的还穷,调查才知男人好赌,又违法超生了5个孩子,这让领导干部非常无奈。农村低保已经成为村民热门话题,关注焦点。

(二)保障标准偏低,救助压力增大。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生活。现在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较高,救助对象得到的补差不高,实际最高也只能领到35元/月,难以有效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仅靠有限的低保金,是难以解决低保对象诸如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目前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三)动态管理存在问题,保障对象 “易进难出”。

受访村民中,大多低保对象是从低保实施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动的。资格未变,补助标准未变。很多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该核销的不核销,“应退尽退”还存在不少问题。经了解,像个别村的“五保”数据十来年未变,经取证,八庙岭村就出现有“五保”、低保对象已死多年,却还在领取保障金的现象。全镇整体上还没有切实做到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没有完全做到保障对象 “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四)“人情保”“关系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近期新闻中出现的群众上访问题可以看出,由低保 “不公不平”引起占重要比例。在经济观念冲击下,有的基层干部站不住脚,管不住手,对惠农政策的“高压线”认识不够,金钱价值观不成熟,利益至上。在工作中忽视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低保政策的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工作。

镇村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村组干部要摒弃有自己为政府,为人民工作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就应该享受低保的想法。镇党委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农村低保政策,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解。农村低保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珊瑚镇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全镇的社会稳定、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做到“应保才保”,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一方稳定。

(二)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包括因缺少劳动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完全公正公平确实较难,农村低保有别与城市低保,它的对象更接近,收入更隐蔽和模糊。可参考 “九进九出”的标准,切实做到该进的进,该出的出。

“九进”:

1、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

2、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重度精神病人;

3、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癌症或重大疾病无法正常生产的;

4、家庭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的;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孤儿;

5、没有纳入够农村五保范围,但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三无”特困人员;

6、生活困难、年老体弱、农田无法耕种、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困农户;

7、田地面积少或因国家建设征用全部土地,生活十分困难的无业人员;

8、家中老人常年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子女尽孝照顾受到公认的;

9、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其他农户。

“九出”:

1、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故不从事生产劳动游手好闲的;

2、近期两年内有购房、建房或其它投资行为的;

3、出资安排子女择校读书或留学的;

4、穿金戴银,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标准的;

5、无明确家庭收入,但农户中正在将汽车、摩托车、空调、冰箱等作为生活消费品使用的;

6、有吸毒、卖淫、嫖娼、赌博行为或因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7、依法具有赡(扶、抚)养关系、且法定赡(扶、抚)养人有赡(扶、抚)养能力,但未履行赡(扶、抚)养义务的;

8、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生活困难的。

9、违法违规生育或收养儿童造成家庭困难的。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

(三)落实三榜公示,防止“人情保”“关系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低保。

要始终坚持申报对象公开、家庭经济收入公开、审批金额公开的原则,把农村低保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必须在镇村两级建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将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公开,至少做到每半年一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这点很重要,很多镇村干部不重视,把“公示”看做“多此一举”、“走走样子”。在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让人认可了曝光威力远远大于其他处罚的现实,只要切实落实了公示制度,就能让不该要的人伸不出手,该得到人,从人后走到人前。从而杜绝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混吃低保、骗吃低保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动态管理,让农村低保“进得去、退得出”。

严格按政策标准适时调整保障对象及补助金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杜绝“一保定终生”和保障标准长期不变等现象,从源头改变“养懒汉”的现象,进而提高农村低保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要逐步完善和实施监督的多元化管理,继续通过民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尽早脱贫致富。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特别是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为其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切实增强低保户的“造血功能”。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求就业渠道或脱贫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低保家庭早日脱贫。同时,在给予低保户物质救助的同时,给予和城市低保对象等同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要免费培训低保对象,帮助有劳动愿望的人员进城务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可享受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等等。

(调查人:蔡江南

鞠海娟)

城乡低保自查报告

社区低保自查报告

低保自检自查报告

低保问题问卷调查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最新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