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报告名词解释(共7篇)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7-22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第1篇: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2011年试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积极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中央财政收入:指中央财政年度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上解收入。2009年,将地方上解收入与部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后,中央财政收入即为中央本级收入。

中央本级收入:指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中央财政的税收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消费税、关税等固定收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收入部分。

中央财政支出:指中央财政年度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

中央本级支出:指按照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经全国人大批准,用于中央政府本级事务所需的支出。

税收返还: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是指以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选取影响各地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按统一公式分配给地方的补助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

中央财政赤字:一般为中央政府年度收不抵支的差额,通过发债弥补。由于我国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财政赤字计算公式为:中央财政赤字=(中央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中央财政支出+安排或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中央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安排或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地方本级收入:指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地方财政的税收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固定收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收入部分。

地方本级支出:指按照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经地方人大批准,用于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支出。

超收:指财政收入执行数超过预算的数额。

非税收入:指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以外的财政收入。

国债余额限额:指全国人大限定的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指为统筹和引导各类资金,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设立的,专项用于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城乡居民倒塌损毁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工农业恢复生产和重建等的财政资金。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指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实现县级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情况实施的奖补机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地方财政为责任主体,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工作实绩实施奖励,对地方给予支持和帮助。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指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其目的是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建立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粮食直补:即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的直接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补贴资金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农资综合补贴:指国家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对种粮农民给予适当补助,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良种补贴:指国家对农民选用良种进行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种子,加快良种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农机购置补贴:指国家对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目的是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林业保险保费补贴:指财政为引导和促进农业林业保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三农”事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农业林业保险业务,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为农户等投保人提供的补贴。

科技重大专项: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工程,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于2007年设立专项资金,并建立滚动预算管理机制,保障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保障性安居工程:指政府为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其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又统称保障性住房。

增值税转型改革:指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即在征收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改革后,企业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全额抵扣,有效地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优化了税收制度,减轻了企业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的税收负担。

改革资源税制度:指对现行资源税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对部分资源品目改为从价定率计征;提高部分资源品目税负水平;适当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各类油气企业资源税费制度。2010年6月1日起在新疆进行试点,2010年12月1日起在西部地区试点。

成品油税费改革:指通过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替代公路养护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成品油税费改革规范了政府收费行为,公平了税费负担,建立了以税收筹集公路发展资金的长效机制,以及以税收调控能源消费的新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指从2006年开始,用四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起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全面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具体内容是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制定和适时调整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2015年集中力量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计划。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按照国家基本标准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等器材,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以及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

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指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从2009年起,将基层政法机关“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为“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中西部地区政法机关的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由中央、省级和同级财政按照规定分别承担,同时要求同级财政切实做好本级政法机关的经费保障工作;东部地区政法机关的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原则上由同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予以奖励性补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第2篇:述职报告名词解释

 政军公职人员或聘用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按照法定程序或组织程序向上级机关、任免机关或本级干部、群众报告自己任职期间尽职尽责情况的文字材料。从时间上分,有临时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任期述职报告;从内容上分,有综合述职报告、专题或单项述职报告;从报告者来分,有个人述职报告,也有工作集体或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从报告制度上分,有定期例行性述职报告、不定期指令性述职报告、个人或集体的应急述职报告;从表述方法上分,有表格式述职报告、分年式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目的是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接受法律监督、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来源:法学大辞典

 是指被考核者向主管领导部门报告自己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的自我评估和总结。其中以反映工作实绩为主,应着重阐述:个人职责、工作计划(目标)及其完成(实现)情况;工作思路及在担负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经验教训。述职报告是主管部门考核新闻业务人员经常采用的方式。

- 来源: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 是民主评议干部工作的一个程序。就是被评议干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做好工作的意见和设想,向参加评议人员报告,由评议人员审议、评定,对其履行职责情况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本人职责、权限范围内,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理业务、技术问题,工作中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对人才的选拔使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开展工作的目标、方案和措施。 - 来源:中国共产党建设大辞典

第3篇: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脱贫攻坚。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总体目标是:到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

1 / 6 念”,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做好工作。去产能,就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使产能和总的需求量大体均衡;去库存,就是化解地产库存;去杠杆,就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降成本,就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补短板,就是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投资针对性、有效性、针对短板进行投资。

、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中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合理控制政府债务水平,着力支持稳增长、促发展、补短板、添后劲。二是进一步实行减税和落实普遍性降费,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 / 6、政府支出分类科目。分为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两类。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主要是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简单地说,就是“钱用到哪里去了”。设置类、款、项三级。

类级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农林水支出等个大类。

款级科目。是在类级科目下,进一步明确资金的具体使用部门,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大类下,设置了人大事务、政协事务等款级科目。

项级科目。是在款级科目下,反映资金使用部门的具体投向。如人大事务款级科目下,又设置了行政运行、机关服务、人大会议、人大立法、人大监督等项级科目。

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主要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也就是“花的什么钱”。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科目。主要科目有:

机关工资福利支出。反映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参公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

3 / 6 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下设工资奖金津补贴、社会保障缴费等款级科目。

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反应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类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物资储备等资本性支出。下设办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用、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款级科目。

机关资本性支出(一)。反应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切块由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中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不在此科目反映。下设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款级科目。

机关资本性支出(二)。反应切块由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中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

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反应对事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的经常性补助支出。

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反应对事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的资本性补助支出。

对企业的补助。反应政府对各类企业的补助支出。对企业资本性支出不在此科目反映。

4 / 6 对企业资本性支出。反映政府对各类企业的资本性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反应政府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下设社会福利和求助、助学金、个人农业生产补贴、离退休费等款级科目。

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反应政府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 债务还本支出。反应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是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将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中介技术服务等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承担相关服务的社会力量,并向其付费,由社会力量提供相关服务。

、地方性政府债务。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

5 / 6、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年月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6 / 6

第4篇: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财政体制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包干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两个阶段。

收入划分: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发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所以有了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概念。

财政总收入:指各级政府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筹措的所有财政收入的总和。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划上级政府部分,对于我县来讲,上级政府包括中央、省和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政府为履行职能,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收取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总和。是财政总收入减去上缴上级的地方留存部分的收入。

税种和分享比例:目前我国征收的税种共18个,在我县涉及14个。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我县没有涉及的4个税种为关税、烟叶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中央级税收,不在地方统计)。

14个税种中,增值税(分成比例中央、省、市、县:75%、

1

%、%、%),营业税(省、市、县:30%、15%、55%),2016年5月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和营业税调整为50%、15%、%、%的2—3年过渡期,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60%、12%、6%、22%),资源税(省、市、县:65%、17%、18%)为5大分享税种。

非税收入:指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以外的财政收入。

税收返还: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营改增”后中央基数上解、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是指以促进地区间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选取影响各地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按统一公式分配给地方的补助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

政府预算体系: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政府预算体系,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

公共财政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目前,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先行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

3

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

超短收:指财政收入执行数超过或小于预算的数额。 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数额增加部分的变更。

调入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由于调入资金属于不稳定收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年初预算安排应尽可能不作为稳定收入考虑并安排年初支出预算。

政府收支分类:指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是编制财政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由财政部统一编制,其中:收入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科目,主要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和方向;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

部门预算: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经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汇总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

4

计划。主要包括部门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等内容。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基本支出:指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必要开支,具体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指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以外的必要开支。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将财政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收入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支出支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各预算单位资金账户实行零余额管理。

政府采购: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字母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5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指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实现县级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情况实施的奖补机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地方财政为责任主体,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工作实绩实施奖励,对地方给予支持和帮助。 6

第5篇:社会调查名词解释(from课本)

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或方法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初步探索:社会调查的领导者或组织者在选定调查课题之后/设计调查方案之前也必须围绕选定的调查课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性的调查和研究.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回答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正确解决调查课题探寻可供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为设计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理论假设:也叫研究假设,它是对未知社会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关系所作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假定性设想或说明.。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快速普查:是普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是:全面、准确、快速。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抽样调查:是在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的逻辑补充和发展。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抽样框中抽取部分抽样单位作为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等距随机抽样:又称机械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抽样框中等距离抽取部分抽样单位作为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分类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抽样框中根据抽样单位的类型或层次抽取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又称聚类随机抽样或集体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抽样框中抽取部分抽样单位群体作为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多段随机抽样:又称多级随机抽样或分段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把从抽样框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质量、数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客观特性或社会成员的感受、愿望、倾向、态度、评价等主观状态的调查项目。社会指标体系: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一定理论为指导设计出来的,反映某一特定社会现象的一组社会指标。社会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按照一定的测量规则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特征进行测算或量度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社会测量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调查指标:所谓调查指标,是指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调查对象的特征、属性或状态的项目(包括询问项目、回答项目以及有关说明)。信度:是指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可信程度。效度:是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问题的有效程度。文献调查法:就是采用科学方法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实地观察法:就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访问调查法:也称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受访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集体访谈法:即开调查会,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受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受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第6篇:社会调查研究名词解释目录

社会调查研究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2.定性研究。

3.定量研究。

4.普查

5.抽样调查。

6.个案调查。

7.变量

8.命题

9.假设

10.探索性研究。

11.社会测量

12.信度

16.样本

17.概率抽样

18.非概率抽样19.文献

20.文献法。

21.文献搜集。

22.文献定性分析。

23.文献定量分析。

24.问卷法。

25.量表。

26.访谈法

27.结构式访谈

28.非结构式访谈。

29.集体访谈

30.观察法。

31.结构式观察

32.非结构式观察

33.参与观察

34.非参与观察

35.实地观察

36.实验法。

37.对照组实验

38.单一组实验

39.经典实验设计

40.资料整理

41.定性资料整理

42.定量资料整理

43.资料分析

44.资料定性分析

45.资料定量分析

46.资料理论分析

47.调查报告

问题解答

(一)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3.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5.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8.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9.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

10.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11.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

13.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4.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15.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6.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17.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18.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

19.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0.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1.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22.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它们?24.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25.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26.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27.抽样应当怎样进行?28.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 29.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30.如何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31.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32.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33.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34.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 35.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36.什么是文献定性分析?怎样进行文献定性分析?37.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应怎样进行文献定量分析?38.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39.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40.怎样进行问卷调查?41.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42.参考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43.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45.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46.在进行集体访谈时,应采取哪些具体操作方法?47.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48.非结构式访谈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如何?。 49.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它?50.如何举例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51。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52。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 53.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54.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56.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57.实验法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8.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59.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60.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61.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62.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63.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64.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65.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66.如何运用Excel编制统计表并做一般数据分析?67.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68.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69.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70.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71.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72.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73.如何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74.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75.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76.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77.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78.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79.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80.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1.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82.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83.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84.如何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

第7篇:财务报告分析名词解释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指根据几个时期的会计报表或相关信息,分析财务变动状况。例如,水平分析、趋势分析等都属于动态分析。动态分析通过对不同时期财务活动的对比分析,揭示财务活动的变动及其规律。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根据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会计报表或分析信息,分析报表中各项目或报表之间各项目关系的财务分析形式。

内部分析:内部分析,亦称内部财务分析,主要指企业内部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内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顺利。

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其目的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全面总结企业在这一时期的成绩与问题,为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下期生产经营安排奠定基础或提供依据。

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经常采目的一种标准,这个标准的形成依据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例如,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速动比率的经验标准是1:1 等。 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以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这种标准对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改善是非常有益的。历史标准可选择企业历史最高水平,也可选择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业绩水平。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财务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标准,它是按行业制定的,以反映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基本水平。行业标准也可指同行业某一比较先进的企业的业绩水平。

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条件或经管状况所制定的目标标准。预算标准通常在一些新的行业、新建企业以及垄断性企业应用较多。

分部报表:分部报告,利润表的附表之一 是反映企业各经营分部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等情况的报表。

水平分析法:水平分析法通过将企业报告期的财务会计资料与前期对比,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奠定了基础,是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连环替代法:是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每次替代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替代前相比之差,即是所替代因素的影响值。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是由企业投资人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净收益的积累而形成的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内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新准则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正式对外呈报该报表。

派现:即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是公司最常见的、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

股票分割:是在保持原有股本总额的前提下,将每股股份分割为若干股,使股票面值降低而增加股票数量的行为。

库存股:是指公司收回已发行的且尚未注销的股票,是发行总股本的减项,可以被理解为将股利一次性支付给股东,属于间接股利分配形式。

产品销售利润:是综合发映企业主营业务最终财务成果的指标。产品销售利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经济效益状况。

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包括对外投资得到的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回收差额、按权益法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比例净资产。

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一张动态报表。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即利润与一定资源投入或一定的收入相比较而获得的一个相对概念。

每股收益:是指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这一指标与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关系极大,他们往往根据它来进行投资决策 。

托宾Q指标:是指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若该值大于1,表明该公司市场价值较高;反之,该公司市场价值较低。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反映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平均占有有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资产周转速度:是衡量企业营运效率的主要指标,是一定时期资产平均占用额与周转额的比率,是用资产的占用量与运用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营运效率的指标。 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条件或经管状况所制定的目标标准。预算标准通常在一些新的行业、新建企业以及垄断性企业应用较多。

分部报表:分部报告,利润表的附表之一 是反映企业各经营分部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等情况的报表。

水平分析法:水平分析法通过将企业报告期的财务会计资料与前期对比,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奠定了基础,是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连环替代法:是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每次替代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替代前相比之差,即是所替代因素的影响值。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是由企业投资人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净收益的积累而形成的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内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新准则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正式对外呈报该报表。

派现:即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是公司最常见的、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

股票分割:是在保持原有股本总额的前提下,将每股股份分割为若干股,使股票面值降低而增加股票数量的行为。

库存股:是指公司收回已发行的且尚未注销的股票,是发行总股本的减项,可以被理解为将股利一次性支付给股东,属于间接股利分配形式。

产品销售利润:是综合发映企业主营业务最终财务成果的指标。产品销售利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经济效益状况。

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述职报告名词解释

岗位职责名词解释

活动方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财务中心

科研方法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