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调查报告(共5篇)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6-25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第1篇:俗调查报告

年俗调查报告——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

调查时间:2014年1月20日――2月10日

调查地点: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

调研人:杨城

生命科学学院

11级7班

轻工生物技术

调查背景: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地势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靠地种粮吃饭,靠地也就决定了要靠天,尽管交通条件不落后但要依靠其带动县内的经济发展仍旧是难题,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小麦,兼杂高粱、大豆、谷子和一些地区的果树类经济作物,沂源县的花椒产量也相当可观,主食煎饼。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对张家洼村的传统年俗进行了调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民间年俗因地域而异,哪怕一个小小的沂源县就有几十个乡镇,而且各个乡镇的年俗乃至某些家族的年俗传统也不一样。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看过的有关沂源县年俗的记录中已经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已经被省略或者引种种原因被改成了别的方式,人们对过年的渴望已经没有了,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并不限于此处,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并不断地发展,这对与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调查内容:过年习俗、传统规矩

调查结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年俗文化日渐衰落,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人们已经把春节这段时间看作成教往日稍微不同的时段,只是忙于购置年货、走亲访友,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消失殆尽,记得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甭提有多高兴了,年三十晚上都出来走街串巷大呼小叫地玩,而现在和当时我们的年龄相仿的孩子也似乎成熟了不少,大年初一拜年的也少之又少,以致于我们现在已经疲倦于过年时的无聊,对传统民俗中最重要的节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较之以往,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屋,打扫卫生,而今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做法,当然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很大的关系,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土坯或者石头垒成的,而是换作了红瓦白墙,卫生条件提高了,扫屋的习惯也被我们懒惰的心情给渐渐磨灭。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就非常注意二十五、二十六做什么。我在写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问题一文中我省略了,但这次调查我小有收获,这个地方的人们虽然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多少每家每户都有外债或者外在的款项,人们就利用这段时候去办完这些事情,而且一进腊月这些事项便开展开来,直到腊月二十七,人们才开始收回外出的脚步,置办年货,二十八号就忙着准备过年时的一切琐碎但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其中包括做出足够的煎饼,或者蒸馍馍,有人巴不得蒸馍馍的时候蒸得裂开,这样预示着来年挣破了财富,发了家。这与年初一早晨下包子时故意煮破是一个寓意;除此之外还有煮猪头等,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家经常买回一个猪头清理干净后煮在锅里,那时候的滋味至今犹在,那时候几乎每家都能闻到烙猪头去猪鬃的焦糊味,那是一种年味。如今家里都买处理干净的猪头回来洗干净就下锅煮,这样又省略了一个步骤,如此这般省略,我们传统的忙年也就不忙了,这也难怪我们心中的年味荡然无存,这种改变是一个逐渐消磨你心理的过程,直至你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譬如将小时候的我们突然拉到今天,我们没经历成长中去适应的这一过程,我们会对此很好奇,就是你拉一外国朋友来过中国年一样,会满心欢喜地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新鲜事物或者方法。贴对联也是二十九号下午主要的安排,全家分工,熬浆糊,撕掉旧的对联,然后用笤帚苗把浆糊刷到门框和门上,贴上上午找别人写好的对联,火红的对联登时满院生辉,如今人们用钱去买了印刷的对联,回家用透明胶带粘在门上,同样一片春光,可较之于写对联刷浆糊的时代,年味消失殆尽,那是一片被科学文明糟蹋的景象,社会是要发展,不过在特定层次上有选择地改变似乎比盲目地发展强其百倍。以前的二十九晚上是必须用油炸供品的时候,那时候就围在父母旁边等着吃好东西,而今有些人家请了家堂之后还没做完供品,敬神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化为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殊形式。年三十的下午家里就要准备包子馅,一般分作素馅和荤馅,素馅用来摆供敬神,荤馅用来吃,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家长做好饭菜找回在外玩耍的孩子吃饭,吃完饭之后孩子们又出去玩耍,家长则在家包包子。包包子的时候正好是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时间,包包子看春晚在以前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可如今我们也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就是我们对现在的年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缘故。对此,我们已经再也熟悉不过,站在生活的角度上,我们这样做可以,但是在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传统民俗的发展演变,这些改变就是对传统民俗瑰宝的挥霍。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大的家族也开始分家,各自有了自己的房产,分家独立生活,大家族的历史将不会再重现,听长辈们回忆,以前的时候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过年的时候虽然很穷但非常热闹,守夜的习惯一直没传承下来,可如今守夜已经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吃过年夜饭后各自洗漱休息,守夜也已经由供桌“守”到了麻将桌前,俗话说小赌贻情,大赌害家,尽管我们不知道麻将桌上的“内幕”,可这明显是一种世风日下,败坏道德的行为。大年初一是早起拜年的日子,早上是要放鞭炮的,在我们这个地方若谁家今年内有丧事,没出五伏的人家是不准贴春联,放鞭炮的,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管这些,自己过自己的,这样别人也不说什么,但给丧家的印象是极大的侮辱,不顾忌道德的谴责我行我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导致这些变化令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是人们的心灵麻木还是当时我们的先人就不该定制这习俗?说他们向传统挑战这一点也不过分,原则上也无可厚非,但他们也是在向社会的道德底线挑战,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大年初一外出拜年的人也少了,调查发现,以前的时候全村有几个大的家族心中都有数,但现在有的家族已经不摆供桌,过年的时候不去请家堂,而是去老祖宗的墓地进行一些简单的祭拜就代替了摆供桌,也免去了守夜,接待客人的麻烦。这样一来二去导致人们已经不清楚谁家摆供桌谁家不摆供桌了,大年初一去人家拜年,结果打扰人家,再说今年你家这样,明年不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如此令人难堪,谁还出去拜年。除了几家比较大的家族,来往相对密切,都直到谁家有什么变化,这样还能到大年初一早上有处拜年。这样发展下来,拜年的人越来越少,过年给我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这已经成了对传统习俗的应付,长此以往,不出10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中国年时已经面目全非,我写的这些在那时候或许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味虽然不如以前浓厚,但是过年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所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2篇:城乡俗调查报告

关于XX省XX市城乡年俗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重要节日,有许多方法。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华民族的年俗大体相同,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又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为此,我以我的家乡XX市为例,调查当地的年俗情况。

二、调查方法

线上问卷调查 三、调查过程

年俗问卷如下:

1.你的家庭所在地属于

A.城镇

B.农村

C.其他

2.您一般和谁一起过春节

A.目前家庭成员

B.亲戚

C.朋友

D.同事或同学

E.其他

3.年夜饭是大家聚会还是小家聚会

A.大家聚会

B.小家聚会

4.年夜饭是在外面吃还是在家做

A.在外面吃

B.在家做

5.除夕夜您家会守岁吗

A.会的

B.从不会

C.不一定

6.除夕夜您家看春晚吗?

A.春晚是必备节目,一定会看

B.会看几个节目

C.不看

7.您现在春节燃放鞭炮吗?

A.不放

B.会放,但放的不多 C.放的很多

8.春节前您家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把被帐等都清洗一遍吗?

A.会的

B.从不会

C.不一定

9.正月初一您会影院去看电影吗?一般都和谁一起去?

A.从不去

B.和同事或同学去

C.和家人一起去

D.和朋友去

E.其他

10.您现在在春节期间通常是怎样拜年的?

A.去亲戚朋友家当面拜年

B.通过短信或打电话拜年

C.通过微信、QQ社交软件拜年

D.其他

11.(多选)您家当地过春节有什么禁忌呢?

A.不能倒垃圾

B.不能往外倒水

C.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D.其他

12.(多选)对于过年您印象最深的是?

A.压岁钱

B.放鞭炮

C.祭祖拜神

D.春晚

E.走亲访友

F.贴春联

G.各种年货

H.其他

13.春节期间您主要的娱乐方式?

A.在家休息

B.旅游

C.打麻将

D.其他

14.(多选)您所在的地方会举办什么活动来庆祝春节呢?

A.庙会

B.灯展

C.花车游行

D.舞龙舞狮

E.其他

15.您认为祭祀、贴春联、守岁等春节习俗是否有参与的必要?

A.完全没有参与的必要

B.适当参与一些 C.应该完全参与

16.对于目前春节的气氛在部分人群中的淡化,您怎么看待呢?

A.可以理解,中西文化冲撞的结果

B.这是正常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这是一种对传统节日不尊重

D.其他

17.春节节日氛围的变淡,会影响你对春节的态度吗?

A.不会,还是很喜欢春节

B.会,感觉过春节和其他节假日没什么区别

C.无所谓

四、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23人中,%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人选择和家庭成员过春节。一半多的人会选择大家聚会而不是小家聚会,%的人倾向于在家做年夜饭,超过半数的人的家庭有守岁和看春节晚会的传统。关于在春节燃放鞭炮,只有%的人会放很多鞭炮,绝大部分人不放鞭炮或是放鞭炮但不多,%的人的家庭会在春节前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如今正月初一大家慢慢呈现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趋势,但有%的人在正月初一从不去电影院看电影。大家在春节期间的拜年方式也趋于多样化,比如说通过短信或打电话拜年、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拜年的方式,但去亲戚朋友家当面拜年的形式仍占主流。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时过春节的普遍禁忌,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过春节家中禁忌倒垃圾、往外倒水等。受访者对于过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压岁钱、各种年货、走亲访友等。过年的娱乐方式%的人在春节期间的主要娱乐方式为在家休息,也有少部分人选择旅行和打麻将等方式过春节。部分受访者所在地区会举办庙会、灯展、花车游行、舞龙舞狮等活动来庆祝春节。过半的人认为可以适当参与一些祭祀、贴春联、守岁等春节习俗,也有极少数人认为完全没有参与的必要。对于目前春节的气氛在部分人群中的淡化,%的人认为是中西文化冲撞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不尊重,还有%的人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关于春节节日氛围的变淡,%的人觉得还是很喜欢春节,%的人觉得春节和其他节假日相比没有什么区别。

通过此次对城乡年俗的调查,我了解了部分人对于春节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年味的变淡的确会使部分人看淡春节的意义,但仍有超过半数的人重视春节、喜欢春节。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有很多年俗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比如说放鞭炮、敲锣打鼓等,新的娱乐活动正在被人们所接受,例如春节看电影、旅行等。总的来说,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年的开始,人们在春节互相祝福,希望来年越来越好,新年新气象,这便是春节的意义。

第3篇:家乡俗调查报告

家乡年俗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交河县, 在我们那儿,春节是十分隆重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庆祝,主要的年俗有以下这些:

一、年三十团圆饭:

当地都是年三十中午吃团圆饭。此时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们 都已赶回家,家中的人们则准备下丰盛的菜肴、食品全家老幼 高高兴兴的吃一顿团圆饭。团圆饭必不可少的特色菜是:吉祥 如意---以鸡为主料的大菜,红烧鸡、坛子鸡、油焖鸡等。年 年有余以鱼为主料的大菜,清蒸鱼、红烧鱼、糖醋鱼等。 年糕---必不可少的主食。 以黏米和红枣做成的多层糕点,吃

起来甜甜糯糯,预示着来年生活甜蜜、步步登高。 二、祭祖:

吃过年三十团圆饭,要去祭祀祖先,缅怀先人,不忘祖辈的 美德,牢记祖辈的养育之恩。因当地实行家族式土葬,家中要备 好供品、纸钱等,由家中的男人们去郊外坟茔祭祀。 三、守岁:

守岁又叫熬精神。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幼坐在一起,回忆一 年来的辛勤劳做、丰硕收获。展望新的一年打算,相互鼓励、祝愿。 现在又有了共同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熬精神一般时间很长,直至午 夜。熬的时间越长,预示着来年越精神饱满、身体健康。 四、起五更:

初一早晨要很早起来吃饭,一般两、三点钟就起床了。早起

吃饭预示着在新的一年勤勤肯肯、努力工作。初一早晨人们见面还要

相互问候: 起的早吗?吃的好吧! 祝愿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勤奋工作。 五、拜年:

初一早晨吃饭前,晚辈要先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给晚 辈们发压岁钱。预示着晚辈对长辈的爱戴、尊重、孝敬。长辈对晚辈 的慈爱、期盼、祝福。天刚蒙蒙亮,住在一个村庄的人们,要相互窜 门拜年,以前拜年时晚辈还要向长辈磕头现在一般是问候了。相互拜 年的意义是邻里之间互致问候。 有些隔阂的, 一笑泯恩仇, 前嫌尽释; 共谋事业的,击掌互勉励,再展宏图。本村庄的人们拜完年后,人们 还要走亲访友,问候祝愿,延续几天。

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各族人民都有许多不同的习俗,我 们家乡的也不止这些,我们要继承祖辈的传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日发扬光大。

第4篇:壮族的俗调查报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壮族的年俗调查报告

篇1: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永寿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XX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点:永寿县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永寿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永寿,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永寿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寿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篇2:关于晋城年俗的调查报告

宋梦浩、宁帅、赵桂锐关于年俗的调查报告 前言: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节日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忘,节日越来越没有节日的气氛,越来越冷清,拯救传统节日的习俗刻不容缓。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过年,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已祭祀祖神、祈求年丰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在晋城,过了腊月初八即可以叫过年,为什么这么说呢,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为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喝腊八粥来庆祝腊八节,晋城地区的腊八粥用当年收获的粮食和瓜果熬成,一般为甜的,主要食物有大米、小米、绿豆、黑豆、红枣、豇豆等。对于过了腊八节即是过年,晋城还流行着一首名瑶。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锅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殷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浪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所以当新春到来之际,人们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日子。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年前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瓜子花生、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走亲戚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穿。

一、贴春联,供奉老爷

也叫贴门头,就是指大年三十中午吃完饭的时候在大门的左右两旁贴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今年我家的春联和门头都是我贴的。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当然了,不只是大门前要贴春联,厨房门前、客厅门前等还需要贴门(没有向大门一样贴的那么完整,只需要贴横批即可)。

供奉老爷,大年三十下午,每家每户将自己蒸的馒头,煮的油花,还有苹果等水果,香炉摆在桌子上以供奉太上老君爷,财神爷,天地爷,灶王爷,用来保佑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平平安安,财源滚滚。

二、吃年夜饭

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子人都会聚在一起好好的吃年夜饭。当然了,年夜饭都是一家子人一起做的,这样吃起来才有家的味道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那些在外打工或者上学的人是时候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幸福的吃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架年火,放鞭炮、烟花爆竹

大年三十下午孩子们去拣点柴火,松柏的枝条,玉米棒等放到院子正中央摆放到一起,等到晚上十二点新旧年交替之时点着,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过大年以及未来的一年红红火火。架年火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四、发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是新年里孩子们向长辈们领取红包的一种方式。发红包也叫发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长辈当众用红纸包裹起来分发给晚辈,也

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枕头底下,晚辈得到压岁钱表示可以平平安安度

过新的一年。

五、走亲戚

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都在自己家里度过,头一天

不出门。过了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初三的时候都要出去走亲访友,大年初二一般是回娘家,大年初三一般去看望姑姑姨姨等,当然去看望的时候手不能空着,一般都会带点儿礼品以表示尊敬和过年走亲戚的气氛。

做完这个调查,我发现有很多过年的传统习俗已经被大家遗忘,一些老人甚至都不太清楚,这还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传统的节日,其他不太隆重的节日估计八成早就被人们遗忘,所以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面临着极大的危机,通过此次调查我也对过年的传统习俗了解了许多,认识到许多好的传统还是应该被人们所保留下来的,但是也有许多不好的传统应该被适当限制,例如限制放很多的鞭炮、烟花爆竹,毕竟现在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大家应该在过年开心的同时不要忘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过一个既有传统年味又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新年。

篇3: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 广西玉林拥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而其丰富多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彩的年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这次调查报告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玉林璀璨的年俗活动而开展的。调查范围为玉林城区,调查方法为网上搜索及对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人进行采访,力求形成一个系统的玉林年俗概括。

关键词:玉林 三忙 卅夜 挂灯 正月十六过元宵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南迁的粤语支系和客家支系的汉族人与土著的越(壮)族等先民相互交往、认同、融合。一方面农业耕种为本与手工业、商贸经济的相当发达和活跃,使玉林呈现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并存的特点,培育了人们的传统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兼容意识,这种汉人与土著、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等多种矛盾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碰撞、磨合、认同,进而融合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与当地土著的越人文化相融合独具玉林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从冬至开始,玉林人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做玉林的特色美食之一:白散。选了上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再浸几分钟,捞起来滤干水,再放到大木桶里用隔笼蒸。当屋子里飘起糯米饭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糯米饭刚熟就好,若蒸得太烂太粘是做不出好白散的。煮好的糯米饭放到簸箕里晾一会就可以做模了。把糯米放到模具中,用力一压,一个白散胚就出来了。一个胚不能做得太厚,必须薄一些,否则炸不开。烘白散胚最好是用谷壳,老人说这样没有烟熏味。将干谷壳烧旺后,火堆上架个竹蔑框,将白散胚放在上面烤,注意烤时要两面翻转轮烤。烤到快干时,将白散胚放到煮好的白糖水里浸一下,糖水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好让糖水渗进胚中。然后捞出继续置于火上烤,直至白散胚变干变硬。晾凉之后就可以存于干燥之处,待临近年关时才拿出来油炸。下油锅前,最好将白散胚炸白散晒一下或烤一下,让里面的水汽散去。油锅烧沸后,将白散胚放进去,用筷子翻动,两面轮炸,直至白散胚炸发,一粒粒糯米像爆米花(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壮族的年俗调查报告)一样炸得白白胖胖就大功告成啦!

过年前几天,大家就开始进行所谓的“三忙”。一是忙着打扫房子,玉林人俗称“扫屋”——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力求“除尘”,取“除陈”之意,辞旧迎新。二是添置过年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物件,比如对联、供祭祀用的香和纸钱、熟鸡熟鸭、猪肉、各种青菜等。三是忙着炸制各种过年才有的特色食品,例如白散、翘莲、薄脆等。快过年的时候,玉林几条老街上会出现各种炸制这类食品的小摊,摊主一般同时制作蛋卷销售。

玉林人称除夕为“卅夜”。玉林人在那天张贴对联,燃放炮竹,宰杀生禽供祭祀之用。供桌上不仅摆放了“三牲”,一般还有五碗面条或者米饭、三杯茶、五杯酒、捆成一把的葱蒜芹。玉林人的年夜饭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极其丰富,一般会吃不完留到第二天,即初一,取“年年有余”之意。现在,少数玉林人还保持着一个灯火通明的习俗。在除夕当天还未天黑的时候,一些家庭还会将家里

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初一早上才关掉,也是取“从头到尾家里都光明”的好庆头。 “守岁”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守零点,然后互相用最美好的言辞互相祝福。同时,春节最热烈的一次鞭炮燃放开始。各家争先恐后地鸣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都衣着一新,各家进行拜年活动,凡熟人见面必称“恭喜”,小孩子会得到不少的“打赏钱”(即“压岁钱”)。是日不杀牲、不扫地、不说不吉利的话,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合家上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观赏舞狮、舞龙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之后,人们开始自由走动,有的寻师访友,有的结伴游玩。这时便有民间舞狮、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艺人们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各店各铺来恭贺新年。

年前制作的特色吃食在这时候就可以享用了。比如制作过程漫长的白散。“吃‘白散’,是祈祷新年吉祥。”老人们说。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散象征着“合家团圆”。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

玉林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即“挂灯”。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玉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种,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劳力男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乡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喜事。在玉林的年俗中,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初十那天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挂灯那天,主人办酒席款待前来恭贺的亲戚朋友,这叫吃挂灯酒。挂在社头的花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在乡村,从正月初十开始,各处社坛都挂满了头年添丁者所送的大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花灯。求子者,半夜到社坛去偷灯,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头盏灯”,因为传说“谁抢到头灯,谁的子孙就能得到更多庇佑”。偷灯的同时并焚香,对社神许愿,待到自家添丁后,再送灯还神。清代有诗人写道:“元宵佳景约同俦,社稷坛中喜共游;灯带已稀无觅处,不知还有几人偷。”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挂灯是玉林的传统节日,也是重男轻女的习俗,笔者觉得不宜提倡,但因已经成了传统,也非是一时能改变的了。

元宵节是玉林春节的最后一个重大节日,但是玉林人观念上的元宵节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六。为什么玉林城区会形成正月十六过元宵的习俗,网上给出了这么一个解释:旧时,玉林人在前一年生了男孩,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就要买纸灯悬挂在社头或厅里,以此告之列祖列宗家里添了男丁,到正月十六再把灯拆下来或者烧掉,这个事情才算一个完结。因此,玉林人正月十六过元宵也称之为元灯。过了正月十六之后,玉林的年俗活动就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林年俗活动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在除夕当晚灯火通明的习俗了,这是在节能减排的倡导下所进行的民俗扬弃之一。再比如“挂灯”这一习俗,有些人对这个仪式越来越不重视,原来花灯的红纸上须写上“奉严慈命×××之子”、“新灯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喜”等字样,现在直接简化成“贺×××花男”;原来需要添油的灯,也被人们用手电筒和电灯泡取代了。这是现代人对民俗所进行的简化与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这些扬弃在另一方面是对民俗的破坏,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在一定前提下采取一些对民俗的保护行为,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第5篇: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 广西玉林拥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而其丰富多彩的年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这次调查报告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玉林璀璨的年俗活动而开展的。调查范围为玉林城区,调查方法为网上搜索及对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人进行采访,力求形成一个系统的玉林年俗概括。

关键词:玉林 三忙 卅夜 挂灯 正月十六过元宵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南迁的粤语支系和客家支系的汉族人与土著的越(壮)族等先民相互交往、认同、融合。一方面农业耕种为本与手工业、商贸经济的相当发达和活跃,使玉林呈现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并存的特点,培育了人们的传统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兼容意识,这种汉人与土著、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等多种矛盾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碰撞、磨合、认同,进而融合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与当地土著的越人文化相融合独具玉林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从冬至开始,玉林人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做玉林的特色美食之一:白散。选了上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再浸几分钟,捞起来滤干水,再放到大木桶里用隔笼蒸。当屋子里飘起糯米饭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糯米饭刚熟就好,若蒸得太烂太粘是做不出好白散的。煮好的糯米饭放到簸箕里晾一会就可以做模了。把糯米放到模具中,用力一压,一个白散胚就出来了。一个胚不能做得太厚,必须薄一些,否则炸不开。烘白散胚最好是用谷壳,老人说这样没有烟熏味。将干谷壳烧旺后,火堆上架个竹蔑框,将白散胚放在上面烤,注意烤时要两面翻转轮烤。烤到快干时,将白散胚放到煮好的白糖水里浸一下,糖水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好让糖水渗进胚中。然后捞出继续置于火上烤,直至白散胚变干变硬。晾凉之后就可以存于干燥之处,待临近年关时才拿出来油炸。下油锅前,最好将白散胚炸白散晒一下或烤一下,让里面的水汽散去。油锅烧沸后,将白散胚放进去,用筷子翻动,两面轮炸,直至白散胚炸发,一粒粒糯米像爆米花一样炸得白白胖胖就大功告成啦!

过年前几天,大家就开始进行所谓的“三忙”。一是忙着打扫房子,玉林人俗称“扫屋”——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力求“除尘”,取“除陈”之意,辞旧迎新。二是添置过年的物件,比如对联、供祭祀用的香和纸钱、熟鸡熟鸭、猪肉、各种青菜等。三是忙着炸制各种过年才有的特色食品,例如白散、翘莲、薄脆等。快过年的时候,玉林几条老街上会出现各种炸制这类食品的小摊,摊主一般同时制作蛋卷销售。

玉林人称除夕为“卅夜”。玉林人在那天张贴对联,燃放炮竹,宰杀生禽供祭祀之用。供桌上不仅摆放了“三牲”,一般还有五碗面条或者米饭、三杯茶、五杯酒、捆成一把的葱蒜芹。玉林人的年夜饭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极其丰富,一般会吃不完留到第二天,即初一,取“年年有余”之意。现在,少数玉林人还保持着一个灯火通明的习俗。在除夕当天还未天黑的时候,一些家庭还会将家里

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初一早上才关掉,也是取“从头到尾家里都光明”的好庆头。 “守岁”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守零点,然后互相用最美好的言辞互相祝福。同时,春节最热烈的一次鞭炮燃放开始。各家争先恐后地鸣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都衣着一新,各家进行拜年活动,凡熟人见面必称“恭喜”,小孩子会得到不少的“打赏钱”(即“压岁钱”)。是日不杀牲、不扫地、不说不吉利的话,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合家上街观赏舞狮、舞龙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之后,人们开始自由走动,有的寻师访友,有的结伴游玩。这时便有民间舞狮、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艺人们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各店各铺来恭贺新年。

年前制作的特色吃食在这时候就可以享用了。比如制作过程漫长的白散。“吃‘白散’,是祈祷新年吉祥。”老人们说。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散象征着“合家团圆”。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

玉林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即“挂灯”。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玉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种,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劳力男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乡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喜事。在玉林的年俗中,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初十那天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挂灯那天,主人办酒席款待前来恭贺的亲戚朋友,这叫吃挂灯酒。挂在社头的花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在乡村,从正月初十开始,各处社坛都挂满了头年添丁者所送的大小花灯。求子者,半夜到社坛去偷灯,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头盏灯”,因为传说“谁抢到头灯,谁的子孙就能得到更多庇佑”。偷灯的同时并焚香,对社神许愿,待到自家添丁后,再送灯还神。清代有诗人写道:“元宵佳景约同俦,社稷坛中喜共游;灯带已稀无觅处,不知还有几人偷。”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挂灯是玉林的传统节日,也是重男轻女的习俗,笔者觉得不宜提倡,但因已经成了传统,也非是一时能改变的了。

元宵节是玉林春节的最后一个重大节日,但是玉林人观念上的元宵节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六。为什么玉林城区会形成正月十六过元宵的习俗,网上给出了这么一个解释:旧时,玉林人在前一年生了男孩,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就要买纸灯悬挂在社头或厅里,以此告之列祖列宗家里添了男丁,到正月十六再把灯拆下来或者烧掉,这个事情才算一个完结。因此,玉林人正月十六过元宵也称之为元灯。过了正月十六之后,玉林的年俗活动就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林年俗活动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在除夕当晚灯火通明的习俗了,这是在节能减排的倡导下所进行的民俗扬弃之一。再比如“挂灯”这一习俗,有些人对这个仪式越来越不重视,原来花灯的红纸上须写上“奉严慈命×××之子”、“新灯之喜”等字样,现在直接简化成“贺×××花男”;原来需要添油的灯,也被人们用手电筒和电灯泡取代了。这是现代人对民俗所进行的简化与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这些扬弃在另一方面是对民俗的破坏,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在一定前提下采取一些对民俗的保护行为,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