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演讲稿4篇(《诗经》演讲稿)

演讲发言 时间:2023-01-04
【www.wendang123.cn - 演讲发言】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你知道如何写一份演讲稿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诗经演讲稿4篇(《诗经》演讲稿),供大家品鉴。

诗经演讲稿4篇(《诗经》演讲稿)

诗经演讲稿1

《诗经》

  1.基本信息:《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2.作品年代:《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3.诗经体裁:《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发。《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楚辞》

  1.骚体:骚体文学包括楚歌和楚赋,它们有二个共同特点:其一是以《楚辞》中作品为模拟范式,其二是“兮”的大量运用;后者构成了骚赋有别于其他作品最明显的外在标志。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汉武《秋风辞》等帝王作品,以至整个两汉魏晋骚体都是《楚辞》的继承者。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曾指出“包括建安到魏末的抒情小赋言,可说都远袭楚辞”。2.赋体:赋体文学出于“楚辞”。这里的“楚辞”指屈原开创的文学形式,包括《楚辞》之前的就流行于世、有可能未进入《楚辞》的楚辞体作品。赋体的形成前人有多说,从大的方面,它与《诗经》传统、战国诸子文风、纵横家排比论辩的气势不无关系,然而最重要、最直接的渊源则是“楚辞”。从句型上看,赋体文有的全部或大部运用骚体句,如枚乘《七发》等;有的大量运用散句的散体赋,如之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等。从题材上和描写手法看,赋体文的主要题材是约定俗成的,构思方法有规可循,这种类型化倾向来自前代的模仿,由于《楚辞》提供最典丽优雅的榜样。3.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汉乐府

  简介: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2.背景: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战城南》的笔触不仅涉及到战场上凄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业生产的荒废。《十五从军征》,以“十五从军征”与“八十始得归”写出了兵役制度的黑暗,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距离令人心惊,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造成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惨象。3.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4.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魏晋南北朝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域,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叙事诗:《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抒情诗: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边塞诗: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怀古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离骚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诗经演讲稿2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 九

  科目:语文

  备课:

  审核: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课题:《诗经》二首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10月19日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诗经》的一般常识;

  2、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程序: 一. 走进《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五百多年产生的诗歌作品_________篇,当时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按体制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类。其中“风”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 _____ _________。《诗经》的表现手法与其体制分类,合起来,称为六诗,《毛诗序》称为六义。

  3、关于《诗经》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就是直接铺叙,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_______就是修辞上的比喻;________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赏析《关雎》

  1、译文再现

  水鸟和鸣关关唱,歌唱在那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对象。长的短的水荇菜,向左向右顺着水流吧它采。文静美丽的好姑娘,醒来梦中都在寻求都在想。寻求思念不能得,醒来梦中想更切。思念不断真难忘,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天亮。水荇菜有短亦有长,左采右采在河旁。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表示友爱的弹琴鼓瑟来供她赏。水荇菜长长短短不整齐,左边右边来摘取,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敲钟击鼓来让她喜洋洋。

  2、诗文初探

⑴《关雎》选自____________,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泛指洛阳以南。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的心情,反应出他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⑵本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有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被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3、疑难探讨

(1)《关雎》第一章运用了《诗经》中那一种表现手法,请你赏析本节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章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五章中“琴瑟”、“钟鼓”的热闹情景是事实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这首爱情诗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确有很深的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三、课堂作业

  1、背诵《关雎》全文,默写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蒹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作用

  2、体会反复咏唱的写法

  3、体会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观 学习过程:

  一、检查旧课: 背诵默写《蒹葭》一文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

  溯洄

  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水中坻

  水中沚 ....

  2、指名学生朗读全文

  三、译文再现

  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崎岖弯又长。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未干清滴滴。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又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草甸。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流那一岸。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河沙滩。

  四、疑难探讨

  1、分析此诗每章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每章三四两句引出思念者和所在地,接着后四句叙写的内容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这是否是消极情绪的流露,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歌反复吟唱的章法

  本诗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基本不变。他们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吟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五、精彩链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经演讲稿3

  候人

[诗经·国风·曹风]

  1彼候人兮,何戈与祋2(duì)。彼其之子3,三百赤芾4(fú)。维鹈(tí)在梁5,不濡6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7。维鹈在梁,不濡其咮8(zhòu)。彼其之子,不遂其媾(gòu)9。

  荟(huì)兮蔚兮10,南山朝隮(jī)11。婉兮娈(luán)兮12,季女斯饥13。

[作品介绍] 《候人》,《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对好人沉下僚,庸才居高位的现实进行讥刺的歌诗。[注释] ⑴候人:官名,是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⑵何:通“荷”,扛着。祋(duì):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⑶彼:他。其:语气词。之子:那人,那些人。⑷赤芾(fú):赤色的芾。芾,祭祀服饰,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按官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数,即有三百件芾。⑸鹈(tí):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⑹濡(rú):沾湿。

⑺称:相称,相配。服:官服。⑻咮(zhòu):禽鸟的喙。

⑼遂:终也,久也。媾:婚配,婚姻。⑽荟(huì)、蔚:云起蔽日,阴暗昏沉貌。⑾朝:早上。隮(jī):同“跻”,升,登。⑿婉:年轻。娈(luán):貌美。⒀季女:少女。斯:这么。[译文] 那位候人小官哪,荷着戈扛着祋。那些平庸官僚哪,却是穿赤芾的三百人之一。鹈鹕停在水坝上,翅膀干干滴水不沾身。那些平庸官僚哪,与所穿的衣服不相称。鹈鹕停在水坝上,尖嘴也干干的不沾滴水。那些平庸官僚哪,不能始终如一忠于婚配。天色阴沉昏暗,这是南山早上云升雾盖。年轻貌美的少女呀,是这样的饥饿难耐。[赏析] 这是一首对好人沉下僚,庸才居高位的现实进行讥刺的歌诗。第一章介绍了“候人”与“彼子”。

“候人”的形象是扛着戈扛着祋。显示出这位小吏,扛着武器,在道路上执勤的辛苦情貌。“彼子”的形象是佩戴着三百赤芾。“彼其之子”郑笺解为“是子也”,用现代汉语说,即“那个(些)人”,或更轻蔑一些呼为“他那(他们那些)小子”。“三百赤芾”如作为三百副赤芾解,则极言其官位高、排场大、生活奢靡。如真是有三百副赤芾的人,则其人(“彼子”)不是一般的大官,而是统率大官的头头,即国君。

  这四句没有作者的直接评语以明其爱憎,然爱憎之情已蕴于叙述之中。“何戈与祋”,显出其职微官小、勤劳辛苦,寄予一片同情;“三百赤芾”,则无功受禄位、无能得显贵,谴责、不满之情已溢于言表。此章可以说是全篇的总纲,下面诸章就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抒发感慨,以讽刺刺“彼子”为主。

  第二、三章用“比”法;前二句是比喻,后两句是主体,是正意所在处。

  鹈鹕站在鱼梁上,只须颈一伸、喙一啄就可以吃到鱼,不必入水,不必沾湿翅膀。所以然者,是由于地位特殊,近水鱼梁乃可不劳而获。后两句直指“彼子”,言其“不称其服”。服者,官阶的标志也。身服高品赤芾,享受种种特权,但无才无能,无功受禄,无劳显荣,与鹈鹕站在鱼梁上伸脖子吃鱼相类。

  第三章再深一层:说鹈鹕不仅不沾湿翅膀,甚至连喙也可以不沾湿就可以吃到鱼。因为有的鱼有时会跃出水面,有的鱼会跳到坝上。这样站在坝上的鹈鹕就可连喙都不湿,轻易地攫取到鱼儿。而后两句写到“彼子”也深一层,不仅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在男女婚姻上也毫不负责,违背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任意抛弃他的妻妾。

  第二章“不称其服”,从表里不一,才位不配上着笔讥刺;第三章“不遂其媾”则深入到内里,从品性上进行揭露谴责。

  第四章又改用起兴手法。前两句以写景起兴——天色灰蒙阴暗,这是南山上朝云升腾。这句起兴与后面的叙事有着某种氛围或情绪上的联系:一个美貌的少女竞被遗弃在外受饥挨饿,如此惨象,目不忍睹,天地昏沉,无处寻找光明。“季女斯饥”与“荟兮蔚兮”正相映相衬。“婉”、“娈”都是美的褒赞,与“斯饥”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过来也对造成这悲剧、惨景的恶势力表示强烈的憎恶。有人认为这“季女”就是前边“候人”之女,被强占又被抛弃。就全篇上下贯连的角度看,似乎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这四章赋比兴手法全用上,由表及里,以形象显示内涵,同情候人、季女,憎恶无德而尊、无才而贵的当权官僚;对高才沉下僚,庸俗居高位的现实尽情地揭露谴责。

  总之,《候人》是一首慨叹小人物命运不幸、批判庸才尸位素餐的诗歌。实质哀叹贤者守道而反贫贱也。

诗经演讲稿4

《诗经》原称《诗》,后被列为________ 经典之一,故称《诗经》。A 儒家 法家 道家

《诗经》约编于________ 时代,共三百零五篇。C 夏 周 春秋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________ 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中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风貌。A 《风》 《雅》 《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A 诗歌总集 诗集 诗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________。B 三百篇 三百零五篇 三百零一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________ 大多是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颂歌,赞美祖先功绩,歌颂苍天恩典。C 《风》 《雅》 《颂》 《诗经》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状况。A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现实生活

“国风”共有作品160篇,基本上都是________,是《诗经》中最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精华之所在。C 祭祀诗 政治讽刺诗 民间歌谣

《雅》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主要是描写________生活的,共计105篇。B 中下层劳动者 统治阶级 农业生产 “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计40篇,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是________祭祀及宴会的乐歌。B 劳动者 统治者 民间 ________ 全部收在“周颂”、“鲁颂”和“商颂”之中。A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数量较多,大部分集中在大、小雅中。B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多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C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多见于“国风”中,《关睢》、《氓》等都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优秀诗篇。A 婚恋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散布见于“国”、“雅”之中,反映徭役问题的有《式微》《鸨羽》等。C 怨刺诗 颂赞诗 征役诗

《诗经》中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在________ 中数量最多。A 国风 大雅 小雅 《诗经》最大的成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建立了________ 的优良传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A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 《诗经》的精华在________。A 国风 大雅 小雅

“国风”中以________ 最为精彩动人。B 颂赞诗 婚恋诗 怨刺诗 ________ 选自《周南》,是《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A 《关睢》 《氓》 《汉广》

  ________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的民间情歌。A 《关睢》 《氓》 《汉广》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________ A 《关睢》 《氓》 《月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解释为________ C 好看 漂亮 美好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解释为________ C 好看的女子 漂亮的女子 善女,好姑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解释为________ C 男子 正人君子 古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逑解释为________ A “佳偶”,理想的配偶 喜欢 追求

《氓》选自________。B 《周南》 《卫风》 《齐风》 《氓》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经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尽虐待终被遗弃的妇女形象。氓解释为________ C 人民 男子 民,指那个负心的男子

  ________ 是一首描写西周农业生产和农夫劳动生活状况的诗,展现他们依据物候变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A 《七月》 《六月》 《采芑》 《七月》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A 赋 比 兴 《诗经》________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爱情诗,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爱情主题的作品。A 国风 大雅 小雅

  ________就是对事物的直接描写或铺陈。A 赋 比 兴 ________就是比喻,就是用浅显常见而又特征鲜明的具体事物作喻体来打比方,用以描绘或渲染与之有某种相似点的对象。B 赋 比 兴 ________就是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它往往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C 赋 比 兴

《采薇》选自________,描写了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归途中回顾作战的艰苦情况和思颔家乡、思念亲人的迫切心情。C 国风 大雅 小雅

《王风.采葛》中用“一是不见,如三秋兮”来形容恋情的热切。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B 比喻 夸张 借代

《诗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尤其以________最为出色。A 国风 大雅 小雅

《诗经》所采用的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C 夸张 描写 赋、比、兴 在形式上,《诗经》多是________体诗,多采用复沓方法,创造了浓郁的诗意。A 四言 五言 七言

《蒹葭》是一首情诗,选自________。C 诗经卫风 诗经王风 诗经秦风

  ________ 将农夫一年十二个月中各种农活及其吃、穿、住诸方面情况一一铺陈叙写出来。A 《七月》 《伐檀》 《蒹葭》

  ________ 详尽地展现出农夫的劳动生活画面。A 《七月》 《伐檀》 《采薇》 《诗经》依音乐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________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A 风 雅 颂

《七月》基本上按________的先后叙事,以月份为经,以农事、杂事为纬,纵横交错,叙、议结合,既高度概括,而又错落有致。C 人物 地点 时间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出自________ A 《七月》 《伐檀》 《采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 A 《秦风·蒹葭》 《周南·桃夭》 《王风·采葛》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C 《秦风·蒹葭》 《周南·桃夭》 《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________ A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________ B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

。_______ A 正统音乐

  乐器 歌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 C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________ C 《王风·采葛》 《郑风·子衿》 《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 B 《小雅·鹿鸣》 《小雅·采薇》 《小雅·鹤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____ A 《周南·桃夭》 《周南·关雎·序》

  C《王风·采葛》

  静女如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________ A 《静女》 《子衿》 《硕人》

  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A 《硕人》 《静女》 《子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____ B 君子喜欢追求苗条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男子喜欢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________ C 恋人 爱人 那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________ A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________ C 《周南·桃夭》 《秦风·蒹葭》 《周南·关雎·序》

  ________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倾诉了她从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经过。A 《氓》 《静女》 《蒹葭》

  ________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A 《氓》 《伐檀》 《采薇》 ________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反映了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A 《无衣》 《氓》 《静女》 ________生动地描写了恋爱青年美丽的约会。C 《氓》 《采薇》 《静女》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________。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A 弃妇诗

  婚恋诗 怨刺诗

《硕鼠》便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B 赋 比 兴 《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________”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C 赋 比 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解释错误的为________ C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离家出走?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你是什么人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解释错误的为________ B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指提意见的人没有错误,说的不对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用意是好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无所谓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 A 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水中的雎鸠在叫,苗条美丽的姑娘,受到男子的追求。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君子喜欢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 A 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答谢,而是永合相好。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永远相好。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永远和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C 描写 比喻 借代和对比

  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乐,首如飞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________ A 《卫风·伯兮》 《卫风·硕人》 《郑风·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首________。C 颂赞诗 婚恋诗 爱情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意思是________。B 高树无荫,所以不能休息。乔木太高大,爬上去休息是不可想像的事。高大的乔木,不可以爬上去休息。指出下列其中一句不是《诗经》中的名句________。C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指出下列其中一句《诗经》中的名句________。A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见恨晚,仰天长叹。万般柔情,奈何难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错误的解释为________。C 知我者,说我内心忧愁,不知我者,问我到底有何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知我者,说我内心忧愁,不知我者,问我到底有何需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了解我的,说我内心忧愁,不了解我者,向我索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

  ________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A 《东山》 《硕人》 《子衿》 ________中有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 A 国风 大雅 小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讽刺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________。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表现了人民都统治阶级的痛恨和鄙视。B 《硕鼠》 《相鼠》 《伐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________。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A 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硕鼠》便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 B 赋 比 兴

《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________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 C 赋 比 兴

《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________。C 赋 比 兴

  下列各句中的代词类别一样的是________。A 彼君子兮、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胡瞻尔庭有悬鹑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________问句?

  B 设问 责问 疑问

  解释正确的一项________。C 《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同仇敌忾 慷慨从军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分三章,采用起兴和重章复唱的手法。《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敢于追求爱情而不能自主的追悔,只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 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汉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公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解释正确的一项________。C 贰:不专一,有二心 爽:爽快 也:语气助词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点明全篇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A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对于这首诗,下面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C 第一节中勾画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第二节中反衬主人公不平静心情的诗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点明全篇主旨的诗句是;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阅读以上诗,回答问题: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C 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____。A 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下面________不是诗经中的名句。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________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遗弃的过程,对负心丈夫充满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同他决裂。本诗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奴隶社会的罪恶。A 《氓》 《关雎》 《静女》

  对下面《氓》中的诗句解释有误的是________。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愁苦无边无际。

  ________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它广泛而真实地展示了西周初年农耕奴隶们的生活图景。A 《七月》 《黍离》 《蒹葭》

  下面错误的说法是________。C 《诗经》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子思念。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________,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A 四言 五言 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