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3篇

演讲发言 时间:2022-10-25
【www.wendang123.cn - 演讲发言】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3篇,供大家赏析。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3篇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1

  牢记嘱托 勇于担当重任

——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湖北日报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结束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湖北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对湖北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全省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掀起全面、深入学习的高潮。

  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分重视湖北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8月,在即将进入“十一五”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5年多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谋划、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过程。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叮嘱我们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总书记强调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定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从自身禀赋和发展基础出发,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要求湖北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农业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建设农业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要求湖北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总书记还告诫我们: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往往是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不是不断提高。湖北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于担当,进一步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明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湖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这一条是管根本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

  明确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实践证明,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和总书记要求湖北构建战略支点的指示高瞻远瞩,完全符合湖北实际,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继续完善支点建设框架,不断壮大支点实力,逐步增强支点功能。要把“两圈一带”战略作为支点建设的总体布局,把推进“一主两副”加快发展作为支点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推进大别山和武陵山两个试验区的发展,与兄弟省市联手,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应该看到,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如果形成跨省域城市集群,就可以在全国形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明确重点,就是要全面推进总书记强调的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人有三宝:精气神”,“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归根到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抓担当、抓责任、抓落实。勇于担当就是要平时勇于担责,关键时刻勇于担“难”。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勇于夺冠的进取精神,勇敢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敬业、勤业、精业,真正使湖北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真正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真正发挥战略支点的功能作用,努力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荆楚大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构建具有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总书记要求湖北一定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气,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湖北从自身禀赋和发展基础出发,加快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书记的指示,为湖北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湖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以食品、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都跻身千亿产业行列;7个千亿产业的崛起,改变了过去“山多峰小”的状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湖北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并没有根本改变。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偏重,资源型、高耗能行业较多;第一产业加工偏弱,制造业增加值比率较低,市场竞争力依然较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因此,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特征总体依然明显;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湖北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有利于湖北更高水平地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中国经济持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湖北注入强大动力。湖北经济自身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将推动湖北教科、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飞跃进一步拓宽了湖北的经济地理空间。现在的关键是,湖北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切实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塑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重点。要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等特色优势产业由大变强,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中部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巩固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先进制造等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同时,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能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整体质量,促进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切实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把湖北经济增长建立在整个产业结构的进化之上。

  改革开放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企业集团重组、产业组织重组、区域重新布局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将增量增长与存量改造相结合,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结构相结合,释放整个经济的结构效应。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在各自行业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手段。湖北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在调整结构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绿色增长之上,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湖北日报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相对集中,科教优势比较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这是总书记对湖北科技创新寄予的厚望,也是总书记交给湖北的一项光荣战略任务。湖北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湖北科教实力雄厚。全省现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3万人,各类研究机构1500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居全国第一位;去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居全国第三位。湖北完全有能力在全国科技创新中有更大担当。一直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湖北科教大省地位,不论是批准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是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质上都要求湖北在全国科学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更是履行党中央赋予湖北重大改革、发展使命的需要。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就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上游研发能力和下游商业转化能力。在上游,要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重点突破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在下游,要把牵住“牛鼻子”的缰绳交给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是,与湖北发展的客观需要比,与党中央寄予湖北的希望比,差距还比较大。比如,科研基地数量众多,科技产出在科技论文、获奖成果、申请专利和承担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等方面优势突出,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够明显;科技人员配置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错位。在美国,80%以上的科研人员在企业,而我省这个比例为40%,其中工业企业只有20%。因此,谁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对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建设的主体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要逐步改进、完善、加强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襄阳、宜昌2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两翼,11个省级高新区为节点,沿长江、汉江两线串珠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框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要围绕现有7大支柱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创和拓展,针对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课题和对全省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若干重要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抢占科技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重大产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改革,把湖北跨越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完善政策措施,用实践培养人,用机制留住人,用制度保障人,用事业激励人。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继续组织实施人才“百人计划”,吸引紧缺和关键领域人才来鄂创业。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湖北优秀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不断涌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湖北要以创新促发展,向总书记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湖北答卷”。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沐农业以现代化甘霖 湖北日报 龚信力

“湖广熟、天下足”。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湖北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这为湖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给农业浇灌现代化甘霖,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具有巨大的生产率潜力。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高速推进阶段,农业不仅要满足日益增多的非农人口的多样化食品需求,还要为工业部门提供更多的资源品。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湖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政治责任,也是湖北发挥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湖北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步。2010年,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147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8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732元,年均增长%。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我省农业发展基础不牢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生产方式仍然陈旧,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增同步”压力仍然很大。2010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3∶1或4∶1;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农业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迫切需要进一步挖掘、释放出来。

  给农业浇灌现代化甘霖,就是要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浇灌农业以现代化甘霖,必须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获得新进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湖北才能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一定要按照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要求,始终抓好粮食生产,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各级政府抓粮自觉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始终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推进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保障,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具体说来,在产业体系上,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形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科技进步上,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提高装备能力上,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增强水利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在经营组织上,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通过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真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开辟新途径,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把湖北建成中部重要战略支点作出贡献。五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上下给力新农村建设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所谓“战略任务”,就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要影响的任务。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经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二元结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可以说,现代化建设最繁重的任务是农业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最大的板块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最艰难的目标是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展。湖北是农业大省,不论是发挥农业优势,增强湖北经济综合竞争力,还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湖北现代化建设,都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有强农、惠农政策出台。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今年“三万”活动,“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必将有效构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在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把中央精神与湖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上下给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两增同步”。

  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强化产业支撑。其中,重点是依托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农业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的能力。要培育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倍加重视、精心呵护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吸引城镇工商资本下乡,以工业模式经营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农民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抢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加强农田排灌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抗灾减灾、旱涝保收能力。还要以“六改五通”为重点,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

  湖北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差异较大。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取决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发展“短板”能否拉长。省委、省政府已经启动了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从支持两个薄弱区域加快发展入手,统筹协调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当前,蓝图已经绘就,必须投入更深的感情、更多的精力、更优的政策,确保这两个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加快新农村建设还必须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要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在户籍制度、就业市场、土地管理、教育医疗、公共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促进城乡融合、互动联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自然赐予湖北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世赋予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责任。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跨越式发展的奋进姿态,在荆楚大地书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篇章。

  六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务民生之实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往往是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不是不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从执政为民、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务民生之实,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问题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具体,事事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我省改革发展既处于难得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高了,另一方面矛盾与问题也确实多了、复杂了。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琐碎事,在群众身上可能就是大事、压头事;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不急,可以缓一缓,但在群众身上可能就火烧眉毛,是难事。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一拖二推三躲,或者敷衍塞责,华而不实,搞花架子,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伤害群众感情;而且,久拖必生民怨,引起民愤。近年来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不少都与此有关联。

  中央、省委十分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了很多重大举措,效果显著,深得人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全面部署,湖北也对今后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具体安排。现在的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对群众的感情,视群众为父母,“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民生情怀,抓好各项民生大事的落实。从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要切实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好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切实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规模,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明显缓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实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搞好健康湖北全民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建立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辅相成。没有群众的富裕,发展就失去了目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公共财政等资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尤其要向困难群体倾斜,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上,我们一定要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生是依据,民议民怨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要通过民生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提高我们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建成发展的统一战线,顺利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七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解答好社会管理这个新课题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已难以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有的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拉美化”的教训表明,社会发展问题处理不好,“起飞”的经济也可能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能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暴露出的社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了解基层、群众的问题。要带着信访的问题,带着已经发生的问题,带着可能冒出的问题,带着外部刚刚出现的问题,带着近期思考的问题,到基层去。遇到问题要迎难而上,遇到问题要抓住不放,遇到上访要现场办公。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切实解决影响安定团结局面的大问题,切实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湖北实际的社会管理方法,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五大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要巩固好、发展好“三万”活动的成果。“三万”活动本身有阶段性,但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密切联系群众是永恒的主题。要以“三万”活动为新起点,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渠道、载体和机制,着力探索促进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跨越式发展与加强社会管理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只有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把社会管理搞好了,群众安居乐业,跨越式发展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同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落实是真考验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这一要求,对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事业,都不可能自然生成;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步去干,一个一个突破,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必须拿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血性,敢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唯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历史机遇对湖北的惠顾,才不会辜负湖北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伟大时代。

  抓落实,考验一个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水平。一个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责任重于泰山,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把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把重大战略决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抓紧抓好。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任。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管人,让各级领导干部敬业、勤业、精业,对失职者要坚决追究,不姑息迁就。

  抓落实,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治事理政的能力。领导班子能力大小,就是看他们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在落实中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性的思维和举措。治事理政,一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谋政就是谋事,把本职工作认真地谋划好、落实好;二是要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敢抓敢管就会有冲突、有矛盾,这个时候就要既讲原则又讲灵活性,在党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法律道德的底线之上,灵活地、人性化地解决好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诉求。

  抓落实,验证一个领导班子克难攻艰的意志。要发展,就会遇到困难,一个领导班子,它克难攻坚的意识有多强,能力有多大,往往就意味着它能带领这个团队开拓创新的步子迈得多大。

  克难攻坚要做什么?就是要我们勇于担当,勇于担“难”。矛盾解决得越多,发展的步子就越大;不想克难攻坚,就是不想承担发展之责;躲避克难攻坚,就是躲避发展的机会。我们现在不缺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干部,我们缺的是敢于担当敢于克难攻坚的干部,你不干、你避难避险,就请让别人来干。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往往就是干大事、出业绩的地方,困难大、矛盾多的时期,往往就是开拓创新、大有作为的时期。

  抓落实,检验一个领导班子实践政治理念、执政观念的责任。一个领导班子,一定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和责任意识,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概,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抓落实,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完善抓落实的机制,解放思想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形成合力抓落实,督促检查抓落实,通过实干苦干,通过狠抓落实,谱写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以忧患意识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下)

  张晓燕 教授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我们接着下一节,这一部分先说一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以忧患的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和完善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应对考验以及克服能力不足以及面临的危险等方面一个重要的举措提出来,而且这个篇幅的分量挺重的。

  这一部分,第一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水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首先强调这个方面。

  在这个方面,他在“七一讲话”里边继续讲,“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我觉得这三句话的概括和总结非常精辟。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和回顾我们党的历史的时候也明确提出:“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讲得非常到位。比如说建党90周年总结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回避或者说忘记我们党过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问题和犯过的错误,不仅仅是是总结我们的成就也要求全党必须牢牢汲取历史上的教训。

  这部分明确指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所以,我们要提高全党的政治思想水平,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阅读一下看看这两个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对我们吸收历史教训是非常有帮助和好处,这是一层意思。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提高全党的思想上的水平,今天我们理论上学习什么?用什么理论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呢?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七一讲话”里边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概括我们党取得的三大成就的时候,说我们党这些年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有一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要学习,要用这个理论体系无论全党的头脑,我们体会理论的学习不是宏观、抽象的,或者说跟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一点关系,不是这样的,恰恰是指导的实际工作的思想无论武器,因此这一部分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方面,我们党领导干部自己要有主观自觉性,要深入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带着学习学,联系实际学。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在“七一讲话”里边,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部分非常重要,我就不深入展开讲了,这是一部分。

  第二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解决我们党面临的考验和问题,特别是解决干部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那么包括能力不足的危险,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也就是说,要通过党的制度建设,推动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建设来提高我们制度科学化的水平,这是我们解决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特别是从党的自身建设入手的重中之重。这觉得这是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关键。

  四、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

(一)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

  怎么能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怎么能够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结合最近几年中央文献和党领导人讲话精神,我展开做一个交流。“七一”讲话里边虽然没有明确地归在一起,但是在党的建设科学化地四个部分里边还穿插着一些内容和精神,这样我介绍一下。首先第一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以前的一次中纪委的全会里边讲话时,他曾经讲到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这是当时针对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解决我们的官员腐败问题,解决脱离群众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

  这个提出来之后,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我们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党的制度要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那就要细化,就是按照“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今后在党的建设的实践当中,全党就应该思考和努力,解决什么问题?要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怎么能够保证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这篇文章叫做起来。怎么能够保证行得通,做得到?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下思考和分析。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首先,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首先一条就是这个制度本身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你必须有这样的程序,必须有这样的理念,必须有这样的措施跟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如果这个东西没有,理念也没有,过程措施也没有,那你有时候制定制度比较随意,那你出台一些所谓的制度化,出台之后你就发现它基本上行不通、做不到,我们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看一看我们党内的一些制度,一些各级党组织制定的一些制度你看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现象,行不通,做不到。动机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解决我们领导干部防止腐败、脱离群众,或者是积极行为规范都是好的,但是效果不太好。

  比如说过去我们曾经出台过领导干部吃饭,要招待领导干部四菜一汤制度,这个大家都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动机是好的——防止浪费、防止职务消费太多、防止大吃大喝,你看这挺好,但是这四菜一汤出台之后,没有招待费用相关制度的管制和比如下限上限的控制、天花板的控制,然后你说这四菜,山珍海味也是四菜一汤,粗茶淡饭也是四菜一汤,一个大菜里边可能还有几个小菜。你说这个你怎么弄,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规避你这个制度,所以你这个制度基本出台以后基本行不通、做不到了。很快你看就不行,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更多举这方面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很有现实针对性,我们党要想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运用全党的智慧要仔细梳理梳理这些问题,善于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才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忧患的意识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改革,以党的建设来推动我们国家的发展。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也是我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得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总结建党90周年的一个基本理论,所以立足要放在里,这是一层意思,你要经过科学地的分析和论证。

  第二个就是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制度本身里边应该有制度自运行的内核或者自运行的能力。一个制度是不是科学,能不能行得通、做得到,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东西你有没有。

  什么叫制度的自运行能力?或者自运行的内核呢?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好理解。现在我们国内好象有些保险条款引进这个制度了。过去我们没有的时候有的同志开汽车,开汽车的时候比如说家人、朋友你善意地提醒他:你注意开车,小心一点,不要刮、蹭了。我们有些看车的同志会脱口而出,没关系,我车刮了蹭了,我车上保险了,有保险公司赔,没关系的。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原来的保险制度里边,你这个汽车出险和没有出险保费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这么尽量地注意义务和我没这么注意义务没什么区别,那我干嘛非要注意呢?人就没有这么积极性活动了,所以我认为到国外的有些保险条款,我们现在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内也在开始引进,就是你第一年你买汽车上保费,假如说保费是二千块钱的话,开了一年车没有出险,第二年又去上保费了,这保费还是不是二千块钱呢?不是的。他为了鼓励你不出险他就降低,时间越长不出险,保费越便宜。这样开车人是赢家、行人是赢家、保险公司也是赢家,所以它这个保险制度里面,这个环节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这个保险制度的自运行的内核。有这个东西的话,不用一天到晚去教育他、去引导他、去建议他,他自己自然而然就往这个方向去走,他就要注意不要出险,所以这个就是他制度自运行能力。

  再比如说一些长江也好、一些大江大河的沿河流域也好,不管是我们国内与国外,曾经一个时期,这个城市的排污口它一定是建在这个城市的下游。也就是说,当它这个城市一些企业、一些作坊它排污水的时候就直接排到下游城市出去了,对它的污染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说你不采取设计的内核来管的话,你一天到晚跟他沟通、协调,甚至求上游城市你不要排污了,你注意不要污染我们。他可能口头答应得很好,但是他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趋利避害,所以国外有很多国家就立法规定,沿江沿河流域的城市的排污口必须建立在这个城市的上游,就这么简单,这么一条规定就是这个领域制度的自运行的一个能力体系,也就是说这么一规定,好了,这样做你违法我处罚你,你设立上游的话你排污多了、超标了,你首先污染你自己,那就不用下游城市呼吁他,他自己首先要去治污,去排污和治理了。所以我举这些例子虽然不是我们党自主建设的例子,但是它的方法论实际上道路是一样的,就是任何制度的设置,要想行得通、找得到,必须有他自己内在自运行的内核。

  所以我们党要按照党的总书记讲的要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我们要保证我们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那我们这方面设计的能够要提高,作为执政党你的顶层设计能力要提高,利用全党的智慧。

  还有一层意思是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就说我们一旦制定的制度是全党达成共识,提出来了,而且是认可的,是科学的,那好我们就提高我们制度的执行力。行得通、做得到什么意思?保证他们过程执行,不能说制定规定了一大堆,但是实际上我可执行,可不执行,有权力的人又可以不执行,只有普通党员、百姓都是必须执行,这个制度对我有用的就执行,对我没有好处的我就可以排斥它,就不执行,这个不行。所以,最近几年,无论是胡锦涛总书记,还是其他的党委领导都有很大的篇幅讲要提高我们制度的执行力。

  这个实际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外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曾经对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做过多年潜心研究,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发展比较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存在着“软政权”的现象。“软硬”的“软”,就是“软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实力”的“软”,什么叫软政权呢?就是他发现这些国家有一些法律制度和规则,就像我先前边讲的有权有势的人都可以不执行,而对我有利的就执行,对我没有利的就不执行,挑挑拣拣,这些规矩基本上管不了当官或者有权势的,都是管普通百姓,这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非常缓慢的制度的原因,这是缪尔达尔的理论,他在讲南亚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当然不包括中国在内,但是我们今天读这本经典的著作的时候,我们也觉得他讲的这种现象,实事求是讲我们党存在一些触目惊心的一些腐败的案例,实际上跟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的这种现象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这也是以实际行动提高党的科学建设科学化水平来贯彻“七一讲话”一个具体的指向,这是第一个。

(二)注重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结合

  第二个方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要注重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结合。一方面要把权力的归属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规范好,同时还要把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怎么样能够通过科学的程序防止权力的滥用,程序设计要科学化、科学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党的制度建设这些年来开始更加注重程序。注重权力,这是任何一个组织、一个机构的本能,当大家一起制定一个制度的时候,会本能地去看这个权力应该归谁所有,那个权力归谁所有?他会非常地关注,尤其是自己给自己定规矩的时候,特别容易说这个权力归我所有,这是组织的一个本能,所以这个不用讲,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自己给自己设置制度的话,程序就容易跟不上、权力滥用。所以我们党长期执政在这方面就要下决心去解决,如果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靠谁来解决呢?可能这个时候执政的危险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边我举一个案例:北京二中院在05年3月份审判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的时候,马德曾经承认他卖过官位,批发官帽206多顶,他拿了钱,但是他有一句话令我们非常惊讶,也值得我们反思,他说:“我选拔这260多个官员,相关的用人程序我都走了,一个也没有落下,怎么还出现问题呢?”,所以通过这个个案,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这些年选拔的任用干部的程序都不对、都不好、都不科学,不能这样看。

  但是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思考呢?第一,他用人的权力太大,权力结构的配置出问题,一个人权力太大,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讲话的时候也在强调民主集中制,用人要党委集体领导、集体抉择,不能说一个人一手遮天吧,这是一个。

  第二,程序本身的有些环节和程序肯定还是有问题的,所以这样两者是觉得是不是能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成立?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最近几年,中组部也在一直强调我们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老百姓和官员一直都认为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是最大的腐败,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我们应该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怎么样来权力配置上、机构合理上我们做一些调试。

  比如说,中央现在已经提出来在选拔任用重要干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一些作用,包括党委集体领导人的作用,所以已经是出台了一些文件,出台一些具体的制度,相信这些制度要不断地把它再细化,再结合当地各个部门再落实,这是第二个部分。

  在这个部分里边我还想强调一点,在领导干部有一种重要的认识和看法,我们领导干部做事情不要过度地强调程序,好像现在程序很烦琐,很多,你看领导干部干事的动机好不好,另外,就看最后干事的结果怎样?只要动机好,出发点好,结果也挺好,这样过程规范不规范,程序正当不正当,不重要,是有这种看法,这种看法从一定角度来讲,是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也不尽然,他们感到我们现在有些程序太烦琐,太罗嗦,完了也不怎么管用,恰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程序不科学。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么看。另外是不是说有一定看动机和结果,程序就无所谓,可有可无,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所以在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候,有一个实体和程序结合的问题,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其他党的领导人在一些会议场合上一直强调的,我讲这些就是帮助大家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强调用制度管人管事,这篇文章怎么做?怎么思考?第二个角度。

(三)注重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

  第三个角度,注重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作为执政党我们领导国家建设,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所以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讲话里边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部分,明确讲我们党要依法执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党内制定一些党纪条规,一些党内制度出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国家法律法规有相关的规定的话,我们党内的制度和法规不得跟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精神相抵触,这是衔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怎么衔接?这是一个大块的原则和方向要求。

  第二个方面,当国家法律法规里边没有能够体现出对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要求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国家的立法来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提高我们国家、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制度化,特别是法治化的水平,也就是这个制度化、法治化的水平,不仅仅是党内的制度化、党内法律、党内法规、党纪条款确定下来,要求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而且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有些领域要能够上升到国家的制度层面以及国家的法律制度层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以前的讲话里边也明确提出来的。这两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我们还有很多思考的空间,包括言语性的空间,这是一个大的思路,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注重制度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

  第四个方面,注重党内制度之间,若干个制度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这个什么意思呢?这是我们党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基本制度。实际上说的是,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起党内一整套制度。他讲的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单个地把它肢解开来,之间的协调性、整体性不够,这个就不行了,所以科学化要把党内的若干个制度要素能够组成一个很好的整体,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比如说我们有些方面可能就需要做一些思考,做一些完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干部的选举制度和干部的调动交流制度。这两个制度都是我们党制度里边很重要的方面,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单单说选举制度有道理,单说干部的调动和交流制度也有道理,可是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有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协调,比如说就我了解,县委书记、区(县)长,包括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甚至公安局长,或者是政法委书记等等,这几个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必须进行异地交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是出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的考虑,因为这些重要的岗位不能在一个地方干得时间太长?干得时间太长之后,关系盘根错节,领导干部想廉洁,有的时候有一些亲情、人情、友情这些关系在一起的时候容易受到这样一些影响,所以为了反腐倡廉,也为了保护领导干部不要受到这样的伤害,所以强调必须进行异地交流,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做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非常有必须,可是要把这个制度跟干部的选举制度放在一起,有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说县长,县长要换届选举,书记是我们党内选举,选举类的干部刚选举没几天,当选没几天,因为干部交流,有的地方不考虑选举制度的要素、因素,就调走或者交流走了,就是交流的太频繁,时间太短就调走了,再看那边需要,但是选举成什么呢?选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就受到了影响,因为选举不是儿戏,选举出来了以后,他没有犯错误,我们的事业或者组织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宜频繁地、过于多次地交流,他要稳定地干满一个任期,然后再交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党事实上自己已经提出来了要维护选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我自身体会这样的事情我们简单说干部交流就不对,我们选举就不对,不能用对和错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作简单的定性的评价系分析,只是说他们之间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不够,所以要解决它。怎么解决呢?党建部这几年通过研究、调研,包括中央党校、政法部的王桂秀教授也都提出这样的观点:选任制的干部,任期内不宜轻易地、频繁地调动,而委任制的干部,可以调动或者说这部分的干部更适合于调动和交流。这么一个观点供大家来参考。

  我这几年也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我在上边讲课的时候也提过这样的建议,能不能在党内设立一个党内制度建设的协调结构。准确来说,就是党内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性,现在也不是说没有,比如说各个层的党的制度建设可以从办公厅等等,但是办公厅里边是不是还能够非常明确,至少不管在哪个组织机构里边非常明确地把它作为机构设置下来,可以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编制,内部可以调整人员,这样就在各个党的部门,包括职能部门在制定各种具体的制度的时候牵头协调,有明确的说法,也职权、有职能,大家协调起来都比较顺畅一些。现在也可能有一些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机构设置不是很明确,更多的是各个部门之间自己制定的一些制度比较多,中间会有一些相互的意见,但是我自己觉得可能还有待提高,这是第四个方面。

(五)增加党内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

  第五个方面,也是最后的一条:增长党内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党的制度建设,要增强制度的严密性非常重要。制度本身需要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或者说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的空间,一点也没有的话,一点灵活性也没有,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和问题也不便处理,但是自由裁量权太大也不行,比如说马德为什么能够批发那么多顶官帽?我们有一个说法,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在民主推荐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既要坚持群众公认,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这是任用干部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提法,所以这个提法本身的两句话都不错,但是自由裁量权太大,当马德认为他想用人或者说谁给他塞钱了,他想用他,这个人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得票、测评的结果我怎么有利于这人,他就可以用另外一个说法,他说我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这一条他照样用。如果他想用人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这个人得票还挺高,民主测验还挺高,他在这时候就说了要坚持群众公认,所以他就打这个旗号。所以你看就可以自由选择,所以他说我用人都走了,其中就包括这样一些的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可以继续来延用和使用,但是在用的时候。

  正如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时候讲话说,因为这一条最早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他就讲今后用这个提法的时候,一定要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如果说不能以简单的以票取人的话,应该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就会严格地规范和限制。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另外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选举的干部,选举的干部就要以票取人,说这个要严密,实际理论和实际结合都要能够对应得上,要严密,就是说选举的干部,对不起,差一票,你比别人少一票,他当选了,你没有当选就要以票取人,没有什么说的,选举完以后,还不以票取人,这显然对不上。

  如果是委任制的干部,真的就不能简单的以票取人,像一些企业的,包括不是选举类的干部,内设的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一把手、二把手之类的,综合考虑他的素质、能力、阅历和经历,更适合这个领导岗位,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他可能比别人少几票,甚至少8、10票,但是没有关系,既然是委任制这类的干部,有关用人的单位和部门以及领导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任命这些干部,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也不能说不民主,所以说像这些东西的严密性,你一定要讲结论,必须有一个前置条件对接,不能笼而统之这个结论用到这儿也行,用在那儿也行,前置条件没有规范好。换一句话来讲,当前置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结论也要调整,也要变化,能够衔接得上,这样,严密就大一些,水分挤得就多一些,自由裁量权就能够减少一些,这个是我们觉得应该注意和把握。

  还有一个,要提高党内制度理论的科学性,你要增强党的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理论本身科学吗?如果理论不科学的话,按照这种不科学的理论制度建设的实践,挺难科学的。

  我举一个例子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这个例子,从总体来讲,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系,有的时候会笼统地放在一块讲,强化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就是这样笼统地讲。这个东西要是不细分,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仔细区分一下,监督和制约是一回事吗?显然不是。我做过这样的一些思考,看大家是否认同。

  首先,什么叫制约?制约一定是在同一个级别上若干个部门、主体、机构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一定是横向的关系。监督是什么呢?监督是纵向的关系,这个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一定是上下级监督的关系,所以不是一回事。

  第二,权力的制约是双向或者多向,两个或者多个主体互相之间像齿轮一样咬在一起,你要制约我,我要制约你,谁也不能乱动。在同样一个环节和流程里边,权力和财产的决定上要相互制约,或者说你也不能单独说了算,我也不能单独说了算,我们必须形成合力这事才能办成,就像企业里边财务的签字似的,超过多少数额,必须多少个人签字才能够生效,一个人签是不算数的。而监督呢?监督恰恰是单向的,比如说这事甲能监督乙,回头乙就不能监督甲,如果硬说乙也能够监督甲,要相互监督,那谁也监督不了谁,监督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效,这是一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在单向的监督上面,后边再跟着相关的第三个,在制约关系里边,各个权力机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在监督流程和环节里边,是存在着隶属的关系,也就是说被监督者的权力、地位一定要小于监督者,不然的话就无法监督,就不叫监督。

  这种监督有两个流向,都是纵向。

  第一,自下而上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指什么呢?比如我们党内的巡视制度,这就是属于自下而上的权力监督,这是“力量”的“力”。

  第二个流向就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理论基础就是主权在民,用我们的话来讲我们的权力属于人民,党内,党员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所以这样的理论之上,所以没有隶属关系或者有理论支撑。

  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我们在提高党的制度的科学性里边,党的制度理论本身要科学,要把它作为一些深化的梳理、研究,我想这也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里边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实践工作者,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怎么把适当的一些问题、研究和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通过全党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党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来使我们党能够避免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提升我们的执政能力。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七一讲话”第二个大部分,以忧患的意识推进中国改革发展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主要的内容。

“七一讲话”在这部分里还有一些具体的方面,比如说民生建设方面,比如说文化建设方面等等,除了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展开一些论述,这部分有些内容我已经在前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考验里边有所涉及,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来展开讲这些内容了。

  最后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当讲完我们党面临的这些危险、考验以及提出党建科学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忧患意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后通篇讲话落脚点是放在哪里呢?是放在青年群体上,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所以青年人怎么在党的领导下,怎么能够用更加深入地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参与到我们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的伟大事业上来,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一起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留给青年的朋友,大家一起来思考。事实上纵使青年,讲话里边高度重视和强调青年人的使命和地位作用,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党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就已经用了这么一个习惯或者这么一个做法,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专门有一个专区请青年人、共青团员列席党的代表大会,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党非常重视青年,因此这次讲话,在总结建党90周年的时候,历史发展历程和我们的使命的时候,最后把落脚点同样放在青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年,我觉得值得我们一起深度地思考。

  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3

  以忧患意识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下)

  张晓燕 教授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我们接着下一节,这一部分先说一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以忧患的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和完善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应对考验以及克服能力不足以及面临的危险等方面一个重要的举措提出来,而且这个篇幅的分量挺重的。

  这一部分,第一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水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首先强调这个方面。

  在这个方面,他在“七一讲话”里边继续讲,“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我觉得这三句话的概括和总结非常精辟。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和回顾我们党的历史的时候也明确提出:“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讲得非常到位。比如说建党90周年总结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回避或者说忘记我们党过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问题和犯过的错误,不仅仅是是总结我们的成就也要求全党必须牢牢汲取历史上的教训。

  这部分明确指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所以,我们要提高全党的政治思想水平,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阅读一下看看这两个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对我们吸收历史教训是非常有帮助和好处,这是一层意思。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提高全党的思想上的水平,今天我们理论上学习什么?用什么理论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呢?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七一讲话”里边在概括我们党取得的三大成就的时候,说我们党这些年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有一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要学习,要用这个理论体系无论全党的头脑,我们体会理论的学习不是宏观、抽象的,或者说跟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一点关系,不是这样的,恰恰是指导的实际工作的思想无论武器,因此这一部分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方面,我们党领导干部自己要有主观自觉性,要深入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带着学习学,联系实际学。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在“七一讲话”里边,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部分非常重要,我就不深入展开讲了,这是一部分。

  第二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解决我们党面临的考验和问题,特别是解决干部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那么包括能力不足的危险,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也就是说,要通过党的制度建设,推动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建设来提高我们制度科学化的水平,这是我们解决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特别是从党的自身建设入手的重中之重。这觉得这是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关键。

  四、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

(一)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

  怎么能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怎么能够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结合最近几年中央文献和党领导人讲话精神,我展开做一个交流。“七一”讲话里边虽然没有明确地归在一起,但是在党的建设科学化地四个部分里边还穿插着一些内容和精神,这样我介绍一下。首先第一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以前的一次中纪委的全会里边讲话时,他曾经讲到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这是当时针对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解决我们的官员腐败问题,解决脱离群众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

  这个提出来之后,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我们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党的制度要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那就要细化,就是按照“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今后在党的建设的实践当中,全党就应该思考和努力,解决什么问题?要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怎么能够保证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这篇文章叫做起来。怎么能够保证行得通,做得到?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下思考和分析。

  首先,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首先一条就是这个制度本身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你必须有这样的程序,必须有这样的理念,必须有这样的措施跟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如果这个东西没有,理念也没有,过程措施也没有,那你有时候制定制度比较随意,那你出台一些所谓的制度化,出台之后你就发现它基本上行不通、做不到,我们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看一看我们党内的一些制度,一些各级党组织制定的一些制度你看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现象,行不通,做不到。动机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解决我们领导干部防止腐败、脱离群众,或者是积极行为规范都是好的,但是效果不太好。

  比如说过去我们曾经出台过领导干部吃饭,要招待领导干部四菜一汤制度,这个大家都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动机是好的--防止浪费、防止职务消费太多、防止大吃大喝,你看这挺好,但是这四菜一汤出台之后,没有招待费用相关制度的管制和比如下限上限的控制、天花板的控制,然后你说这四菜,山珍海味也是四菜一汤,粗茶淡饭也是四菜一汤,一个大菜里边可能还有几个小菜。你说这个你怎么弄,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规避你这个制度,所以你这个制度基本出台以后基本行不通、做不到了。很快你看就不行,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更多举这方面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很有现实针对性,我们党要想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运用全党的智慧要仔细梳理梳理这些问题,善于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才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忧患的意识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改革,以党的建设来推动我们国家的发展。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也是我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得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总结建党90周年的一个基本理论,所以立足要放在里,这是一层意思,你要经过科学地的分析和论证。

  第二个就是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制度本身里边应该有制度自运行的内核或者自运行的能力。一个制度是不是科学,能不能行得通、做得到,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东西你有没有。

  什么叫制度的自运行能力?或者自运行的内核呢?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好理解。现在我们国内好象有些保险条款引进这个制度了。过去我们没有的时候有的同志开汽车,开汽车的时候比如说家人、朋友你善意地提醒他:你注意开车,小心一点,不要刮、蹭了。我们有些看车的同志会脱口而出,没关系,我车刮了蹭了,我车上保险了,有保险公司赔,没关系的。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原来的保险制度里边,你这个汽车出险和没有出险保费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这么尽量地注意义务和我没这么注意义务没什么区别,那我干嘛非要注意呢?人就没有这么积极性活动了,所以我认为到国外的有些保险条款,我们现在国内也在开始引进,就是你第一年你买汽车上保费,假如说保费是二千块钱的话,开了一年车没有出险,第二年又去上保费了,这保费还是不是二千块钱呢?不是的。他为了鼓励你不出险他就降低,时间越长不出险,保费越便宜。这样开车人是赢家、行人是赢家、保险公司也是赢家,所以它这个保险制度里面,这个环节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这个保险制度的自运行的内核。有这个东西的话,不用一天到晚去教育他、去引导他、去建议他,他自己自然而然就往这个方向去走,他就要注意不要出险,所以这个就是他制度自运行能力。

  再比如说一些长江也好、一些大江大河的沿河流域也好,不管是我们国内与国外,曾经一个时期,这个城市的排污口它一定是建在这个城市的下游。也就是说,当它这个城市一些企业、一些作坊它排污水的时候就直接排到下游城市出去了,对它的污染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说你不采取设计的内核来管的话,你一天到晚跟他沟通、协调,甚至求上游城市你不要排污了,你注意不要污染我们。他可能口头答应得很好,但是他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趋利避害,所以国外有很多国家就立法规定,沿江沿河流域的城市的排污口必须建立在这个城市的上游,就这么简单,这么一条规定就是这个领域制度的自运行的一个能力体系,也就是说这么一规定,好了,这样做你违法我处罚你,你设立上游的话你排污多了、超标了,你首先污染你自己,那就不用下游城市呼吁他,他自己首先要去治污,去排污和治理了。所以我举这些例子虽然不是我们党自主建设的例子,但是它的方法论实际上道路是一样的,就是任何制度的设置,要想行得通、找得到,必须有他自己内在自运行的内核。

  所以我们党要按照党的总书记讲的要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我们要保证我们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那我们这方面设计的能够要提高,作为执政党你的顶层设计能力要提高,利用全党的智慧。

  还有一层意思是要保证我们党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和做得到,就说我们一旦制定的制度是全党达成共识,提出来了,而且是认可的,是科学的,那好我们就提高我们制度的执行力。行得通、做得到什么意思?保证他们过程执行,不能说制定规定了一大堆,但是实际上我可执行,可不执行,有权力的人又可以不执行,只有普通党员、百姓都是必须执行,这个制度对我有用的就执行,对我没有好处的我就可以排斥它,就不执行,这个不行。所以,最近几年,无论是胡锦涛总书记,还是其他的党委领导都有很大的篇幅讲要提高我们制度的执行力。

  这个实际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外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曾经对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做过多年潜心研究,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发展比较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存在着“软政权”的现象。“软硬”的“软”,就是“软实力”的“软”,什么叫软政权呢?就是他发现这些国家有一些法律制度和规则,就像我先前边讲的有权有势的人都可以不执行,而对我有利的就执行,对我没有利的就不执行,挑挑拣拣,这些规矩基本上管不了当官或者有权势的,都是管普通百姓,这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非常缓慢的制度的原因,这是缪尔达尔的理论,他在讲南亚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当然不包括中国在内,但是我们今天读这本经典的著作的时候,我们也觉得他讲的这种现象,实事求是讲我们党存在一些触目惊心的一些腐败的案例,实际上跟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的这种现象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这也是以实际行动提高党的科学建设科学化水平来贯彻“七一讲话”一个具体的指向,这是第一个。

(二)注重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结合

  第二个方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要注重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结合。一方面要把权力的归属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规范好,同时还要把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怎么样能够通过科学的程序防止权力的滥用,程序设计要科学化、科学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党的制度建设这些年来开始更加注重程序。注重权力,这是任何一个组织、一个机构的本能,当大家一起制定一个制度的时候,会本能地去看这个权力应该归谁所有,那个权力归谁所有?他会非常地关注,尤其是自己给自己定规矩的时候,特别容易说这个权力归我所有,这是组织的一个本能,所以这个不用讲,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自己给自己设置制度的话,程序就容易跟不上、权力滥用。所以我们党长期执政在这方面就要下决心去解决,如果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靠谁来解决呢?可能这个时候执政的危险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边我举一个案例:北京二中院在05年3月份审判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的时候,马德曾经承认他卖过官位,批发官帽206多顶,他拿了钱,但是他有一句话令我们非常惊讶,也值得我们反思,他说:“我选拔这260多个官员,相关的用人程序我都走了,一个也没有落下,怎么还出现问题呢?”,所以通过这个个案,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这些年选拔的任用干部的程序都不对、都不好、都不科学,不能这样看。

  但是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思考呢?第一,他用人的权力太大,权力结构的配置出问题,一个人权力太大,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讲话的时候也在强调民主集中制,用人要党委集体领导、集体抉择,不能说一个人一手遮天吧,这是一个。

  第二,程序本身的有些环节和程序肯定还是有问题的,所以这样两者是觉得是不是能够成立?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最近几年,中组部也在一直强调我们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老百姓和官员一直都认为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是最大的腐败,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我们应该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怎么样来权力配置上、机构合理上我们做一些调试。

  比如说,中央现在已经提出来在选拔任用重要干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一些作用,包括党委集体领导人的作用,所以已经是出台了一些文件,出台一些具体的制度,相信这些制度要不断地把它再细化,再结合当地各个部门再落实,这是第二个部分。

  在这个部分里边我还想强调一点,在领导干部有一种重要的认识和看法,我们领导干部做事情不要过度地强调程序,好像现在程序很烦琐,很多,你看领导干部干事的动机好不好,另外,就看最后干事的结果怎样?只要动机好,出发点好,结果也挺好,这样过程规范不规范,程序正当不正当,不重要,是有这种看法,这种看法从一定角度来讲,是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也不尽然,他们感到我们现在有些程序太烦琐,太罗嗦,完了也不怎么管用,恰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程序不科学。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么看。另外是不是说有一定看动机和结果,程序就无所谓,可有可无,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所以在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候,有一个实体和程序结合的问题,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其他党的领导人在一些会议场合上一直强调的,我讲这些就是帮助大家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强调用制度管人管事,这篇文章怎么做?怎么思考?第二个角度。

(三)注重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

  第三个角度,注重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作为执政党我们领导国家建设,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所以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讲话里边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部分,明确讲我们党要依法执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党内制定一些党纪条规,一些党内制度出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国家法律法规有相关的规定的话,我们党内的制度和法规不得跟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精神相抵触,这是衔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怎么衔接?这是一个大块的原则和方向要求。

  第二个方面,当国家法律法规里边没有能够体现出对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要求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国家的立法来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提高我们国家、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制度化,特别是法治化的水平,也就是这个制度化、法治化的水平,不仅仅是党内的制度化、党内法律、党内法规、党纪条款确定下来,要求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而且在有些领域要能够上升到国家的制度层面以及国家的法律制度层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以前的讲话里边也明确提出来的。这两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我们还有很多思考的空间,包括言语性的空间,这是一个大的思路,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注重制度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

  第四个方面,注重党内制度之间,若干个制度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这个什么意思呢?这是我们党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基本制度。实际上说的是,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起党内一整套制度。他讲的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单个地把它肢解开来,之间的协调性、整体性不够,这个就不行了,所以科学化要把党内的若干个制度要素能够组成一个很好的整体,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比如说我们有些方面可能就需要做一些思考,做一些完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干部的选举制度和干部的调动交流制度。这两个制度都是我们党制度里边很重要的方面,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单单说选举制度有道理,单说干部的调动和交流制度也有道理,可是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有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协调,比如说就我了解,县委书记、区(县)长,包括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甚至公安局长,或者是政法委书记等等,这几个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必须进行异地交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是出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的考虑,因为这些重要的岗位不能在一个地方干得时间太长?干得时间太长之后,关系盘根错节,领导干部想廉洁,有的时候有一些亲情、人情、友情这些关系在一起的时候容易受到这样一些影响,所以为了反腐倡廉,也为了保护领导干部不要受到这样的伤害,所以强调必须进行异地交流,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做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非常有必须,可是要把这个制度跟干部的选举制度放在一起,有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说县长,县长要换届选举,书记是我们党内选举,选举类的干部刚选举没几天,当选没几天,因为干部交流,有的地方不考虑选举制度的要素、因素,就调走或者交流走了,就是交流的太频繁,时间太短就调走了,再看那边需要,但是选举成什么呢?选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就受到了影响,因为选举不是儿戏,选举出来了以后,他没有犯错误,我们的事业或者组织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宜频繁地、过于多次地交流,他要稳定地干满一个任期,然后再交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党事实上自己已经提出来了要维护选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我自身体会这样的事情我们简单说干部交流就不对,我们选举就不对,不能用对和错来作简单的定性的评价系分析,只是说他们之间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不够,所以要解决它。怎么解决呢?党建部这几年通过研究、调研,包括中央党校、政法部的王桂秀教授也都提出这样的观点:选任制的干部,任期内不宜轻易地、频繁地调动,而委任制的干部,可以调动或者说这部分的干部更适合于调动和交流。这么一个观点供大家来参考。

  我这几年也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我在上边讲课的时候也提过这样的建议,能不能在党内设立一个党内制度建设的协调结构。准确来说,就是党内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性,现在也不是说没有,比如说各个层的党的制度建设可以从办公厅等等,但是办公厅里边是不是还能够非常明确,至少不管在哪个组织机构里边非常明确地把它作为机构设置下来,可以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编制,内部可以调整人员,这样就在各个党的部门,包括职能部门在制定各种具体的制度的时候牵头协调,有明确的说法,也职权、有职能,大家协调起来都比较顺畅一些。现在也可能有一些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机构设置不是很明确,更多的是各个部门之间自己制定的一些制度比较多,中间会有一些相互的意见,但是我自己觉得可能还有待提高,这是第四个方面。

(五)增加党内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

  第五个方面,也是最后的一条:增长党内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党的制度建设,要增强制度的严密性非常重要。制度本身需要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或者说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的空间,一点也没有的话,一点灵活性也没有,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和问题也不便处理,但是自由裁量权太大也不行,比如说马德为什么能够批发那么多顶官帽?我们有一个说法,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在民主推荐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既要坚持群众公认,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这是任用干部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提法,所以这个提法本身的两句话都不错,但是自由裁量权太大,当马德认为他想用人或者说谁给他塞钱了,他想用他,这个人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得票、测评的结果我怎么有利于这人,他就可以用另外一个说法,他说我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这一条他照样用。如果他想用人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这个人得票还挺高,民主测验还挺高,他在这时候就说了要坚持群众公认,所以他就打这个旗号。所以你看就可以自由选择,所以他说我用人都走了,其中就包括这样一些的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可以继续来延用和使用,但是在用的时候。

  正如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时候讲话说,因为这一条最早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他就讲今后用这个提法的时候,一定要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如果说不能以简单的以票取人的话,应该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就会严格地规范和限制。

  另外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选举的干部,选举的干部就要以票取人,说这个要严密,实际理论和实际结合都要能够对应得上,要严密,就是说选举的干部,对不起,差一票,你比别人少一票,他当选了,你没有当选就要以票取人,没有什么说的,选举完以后,还不以票取人,这显然对不上。

  如果是委任制的干部,真的就不能简单的以票取人,像一些企业的,包括不是选举类的干部,内设的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一把手、二把手之类的,综合考虑他的素质、能力、阅历和经历,更适合这个领导岗位,通过民主测验、民主测评,他可能比别人少几票,甚至少8、10票,但是没有关系,既然是委任制这类的干部,有关用人的单位和部门以及领导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任命这些干部,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也不能说不民主,所以说像这些东西的严密性,你一定要讲结论,必须有一个前置条件对接,不能笼而统之这个结论用到这儿也行,用在那儿也行,前置条件没有规范好。换一句话来讲,当前置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结论也要调整,也要变化,能够衔接得上,这样,严密就大一些,水分挤得就多一些,自由裁量权就能够减少一些,这个是我们觉得应该注意和把握。

  还有一个,要提高党内制度理论的科学性,你要增强党的制度的严密性,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权,理论本身科学吗?如果理论不科学的话,按照这种不科学的理论制度建设的实践,挺难科学的。

  我举一个例子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这个例子,从总体来讲,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系,有的时候会笼统地放在一块讲,强化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就是这样笼统地讲。这个东西要是不细分,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仔细区分一下,监督和制约是一回事吗?显然不是。我做过这样的一些思考,看大家是否认同。

  首先,什么叫制约?制约一定是在同一个级别上若干个部门、主体、机构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一定是横向的关系。监督是什么呢?监督是纵向的关系,这个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一定是上下级监督的关系,所以不是一回事。

  第二,权力的制约是双向或者多向,两个或者多个主体互相之间像齿轮一样咬在一起,你要制约我,我要制约你,谁也不能乱动。在同样一个环节和流程里边,权力和财产的决定上要相互制约,或者说你也不能单独说了算,我也不能单独说了算,我们必须形成合力这事才能办成,就像企业里边财务的签字似的,超过多少数额,必须多少个人签字才能够生效,一个人签是不算数的。而监督呢?监督恰恰是单向的,比如说这事甲能监督乙,回头乙就不能监督甲,如果硬说乙也能够监督甲,要相互监督,那谁也监督不了谁,监督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效,这是一个。

  在单向的监督上面,后边再跟着相关的第三个,在制约关系里边,各个权力机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在监督流程和环节里边,是存在着隶属的关系,也就是说被监督者的权力、地位一定要小于监督者,不然的话就无法监督,就不叫监督。

  这种监督有两个流向,都是纵向。

  第一,自下而上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指什么呢?比如我们党内的巡视制度,这就是属于自下而上的权力监督,这是“力量”的“力”。

  第二个流向就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理论基础就是主权在民,用我们的话来讲我们的权力属于人民,党内,党员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所以这样的理论之上,所以没有隶属关系或者有理论支撑。

  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我们在提高党的制度的科学性里边,党的制度理论本身要科学,要把它作为一些深化的梳理、研究,我想这也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里边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实践工作者,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怎么把适当的一些问题、研究和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通过全党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党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来使我们党能够避免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提升我们的执政能力。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七一讲话”第二个大部分,以忧患的意识推进中国改革发展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主要的内容。

“七一讲话”在这部分里还有一些具体的方面,比如说民生建设方面,比如说文化建设方面等等,除了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展开一些论述,这部分有些内容我已经在前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考验里边有所涉及,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来展开讲这些内容了。

  最后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边,当讲完我们党面临的这些危险、考验以及提出党建科学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忧患意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后通篇讲话落脚点是放在哪里呢?是放在青年群体上,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所以青年人怎么在党的领导下,怎么能够用更加深入地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参与到我们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的伟大事业上来,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一起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留给青年的朋友,大家一起来思考。事实上纵使青年,讲话里边高度重视和强调青年人的使命和地位作用,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党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就已经用了这么一个习惯或者这么一个做法,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专门有一个专区请青年人、共青团员列席党的代表大会,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党非常重视青年,因此这次讲话,在总结建党90周年的时候,历史发展历程和我们的使命的时候,最后把落脚点同样放在青年,我觉得值得我们一起深度地思考。

  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市委教育活动办公室: 按照市委《关于上报学习讨论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情况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议定措施,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情况报告。现将我单位学习情况的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讨论《讲话》的基本情况

  1月20日,我市召开了市纪委四届四次全会第一次大会(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关于观看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xx、xx主席习xx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会上,各单位负责人都认真听取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二、心得和体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在第一批活动进入总结阶段,第二批活动即将开展的形势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的此番重要讲话,给全体中共党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精神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工作报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情况报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严格自律,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倡导和树立良好风气。

  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我们的生活作风和工作态度更是时时刻刻关系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如何,对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至关重要,必须要更加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以作风建设新成就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心系群众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

  三、贯彻落实的初步打算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优良作风。红十字会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在改善民生、扶贫助困、开展人道主义救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为了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会在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扎实做好基层工作

  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全党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我们红十字会的服务对象在基层群众,力量也在基层群众,基层工作是红十字会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充分接地气,紧密联系群众,红十字事业才能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今后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下大力气,切实抓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准确把握基层群众的人道需求,尽心尽力地为最需要关怀的困难群众服务。在做好基层工作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对群众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子,找准问题,开拓思路,狠抓落实。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红十字会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侵袭,提高公信力,让红十字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切实维护好红十字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