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沙龙发言稿(共8篇)

演讲发言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演讲发言】

第1篇:教师读书沙龙发言稿

教师读书沙龙发言稿【篇1:读书沙龙发言稿】

阅读永无止境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说起阅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使我们受益无穷的书。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是通往实现理想的必需路径。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倒底有没有好处,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是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留传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写了《资本论》,可你们知道他为了写《资本论》不仅读了自己的一千多本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吗?再说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要以为他只是数学好,他也是从小就酷爱阅读,曾写过几百首诗词、很多散文和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呢!他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还有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更是曾经立下宏图伟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带来精神食粮、带来聪慧,使人修身养性。 书让我们懂得爱人和自爱,教会我们明白是非观念,让我们避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引导我们做仁爱的人、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

“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还有人说:“书籍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它们无不显示着阅读的好处。

我们的海滨实验小学开展了许多兴趣特长班,但假如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能听得出那些如高山流水般美妙的旋律吗?你能看得懂每一个棋盘上千军万马的往来厮杀吗?你能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去描绘艺术给你带来的美妙享受和心灵震撼吗?如果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甚至可能写不好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阅读的好处讲不完、说不尽;阅读的乐趣享不完、乐不尽,阅读与学习永无止境!

【篇2: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王斌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由肖川博士主编的《名师备课经验》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在上金宝的一次学习时在书展上买的,买来之后,趁着热乎劲看了一遍,感觉收获非常大,为了在这次的读书沙龙上能推荐给大家,我又重读了一遍,感觉又收获了很多新的东西。其实,好书就是这样的——读一遍就会有一次新的收获,它就如同我们的良师益友,不断为我们补充着精神营养。

书中的序言中引用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节课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真谛!!! 一直以为备课就是花一两个小时写教案,品读《名师备课经验》后,很震惊每一位名师都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15分钟的有效备课,正是名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

书中一共介绍了17位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耳熟能详的语文大师的备课经验,汇集了他们备课的新理念以及经典的案例。一节精彩的课,往往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在每一个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能否深刻领悟每一 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无不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自对教育使命的尊敬。细读名师们的备课体验,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却始终洋溢着同样一种情怀:那就是用心,用力。书中那些令人仰慕的名师,不管是在教坛耕耘四十多载的于永正、张化万、赵景瑞,还是年轻的特级教师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他们的备课经验各异,但共同的一点是:即使是一篇已经可以熟读成诵,执教很多次的课文,再次执教时,他们仍旧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反复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如王崧舟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经历了千“磨”万“炼”,几易其稿,一度曾痛苦地思考、迷茫过,但又一次次地超越了自己已有的风格,尝到了脱胎换骨的滋味。他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大胆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名师的真我风采;再如,闫学,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炖”透,她对于文本的解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立体式”的解读还是深式的、有宽度的、有创见的解读,都凝聚着她的刻苦钻研的心血与汗水。特别是对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认识更为深刻,以其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指明:反思不仅应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也应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如窦桂梅老师,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光导入语就九易其稿,其间的艰辛让人深深折服??

于永正的课我有幸亲临现场感受过几堂,大师的精彩至今还记忆心中。对他的备课心得我特别钦佩,字字句句都不放过。学习到他的隐形备课,即“内功”的修炼,第一步:拿到一篇课文,先要理解字 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抓关键词、课文重、难点并做上记号。字词的意思不但意会而且要言出。第二步:朗读课文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细心琢磨体会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在思考教法方面,要备学生、备学法。在课本上写教案是备课于书;隐形备课是备课于心。钻研教材与同事讨论,听别人上课有助于教材把握。从年轻起就写教后记,记下课堂兴奋点,也记下遗憾。记的过程中认识升华。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于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人,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自己钻研教材后预设的课堂教学步骤,但并不是课堂上唯一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我们应该随时的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每一次都能在一个合适的学习起点上起步,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于老师说的“备课于心”。

于老师还强调,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同时还要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如果有的老师的声音好,朗读好,就可以经常以“范读”吸引学生;老师的感情充沛,就可以用“情”打动学生;有的老师活泼好动,就可以以风趣幽默创设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

看完了这本书,在感叹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和超乎想象的功力的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功夫不是天生得来的,靠的是刻苦与努力,勤思与探索,靠的是磨功、研功与钻功。愿我们以名师为方向,也用自己的努力与拼搏谱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的教育篇章!

《阅读经典 品味教育》

参加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9月16日,我校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会上7位教师分别就自己假期的读书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的7本书是王松舟的《诗意语文》,《魏书生教育教学》,《名师最有效的教育技巧》,《心之育》,《听名师讲课》,《陶行知教育读本》。我的发言稿如下:

首先,感谢7位志愿兵,主动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同行交流。今天,我的兜子装的满满的。大家在交流中不约而同的提到教师的职业是心灵的沟通,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其实他很懂。就拿我儿子来说,5岁的孩子,在我拖地时候主动帮我,告诉我要互相帮助。当我俩同时要上洗手间时,儿子说:“妈,你先上。”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要互相谦让。”有一次,儿子端着半盆水颤颤巍巍的走到姥姥身边说:“姥姥洗脚。”顿时,电视广告的那一幕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尽管从厨房到房间的地上洒了不少水,可我的心里高兴。儿子最喜欢韩老师,理由很简单,因为韩老师喜欢他。正像老师交流陶行知读本中所说,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很赞同老师们提到的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周日,我无意看到了《非常6+1》节目,第三

位参赛者是一位刚刚从女子监狱走出来的女孩张莉,我没有看到是什么原因使他入狱,但是在她出狱的第一时间她收到的是节目组的邀请函,特别兴奋的她面向所有观众说:“为自己曾经的过失付出了6年的代价,非常感谢狱中一位教海鸥姐的帮助,今后一定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她为大家演唱了《彩虹的微笑》。当时的我泪流满面。其实,给大家讲这段故事是想说,社会对一个犯过错误的成年人尚且有宽容之心,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无邪,就像一张白纸,是不是更应该心存宽容,慢慢引导呢?其实,老师们已经是这样做着,只需把它坚持,教育需要等待。

我不能只带兜来,也要给大家的兜子装点礼物,借机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书中列举了李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技巧,真实的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值得一读。昨天我读到书中的一个故事,先与大家分享。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红油笔的故事》。一天,一名学生向老师借水杯吃药,老师很随意的说:“在书架上,自己拿。”学生谢过离开。这一天,教师在自习课上批作业,恰巧红油笔没水了,教师很小声的说:“谁有红油笔,借用一下?”只听,刷的一声,好多孩子都在打开文具盒欲取油笔借给老师,只见从后面最快一个跑到老师面前递给教师并很快的将蓝色扭为红色,教师抬头一看,是那个跟自己借水杯的孩子。忽然之间,老师的脸红了,学生跟我借杯子时,我木然的表情和孩子借给我红油笔的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师懂得: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有多重要,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篇3:读书沙龙发言稿】

以理性面对现实

——读《哲学的慰藉》有感

方向阳

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选择了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以随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不如意处十有八九,有些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对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为之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

通读全书后,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下面我结合书中所述六位哲学家的经历及思想谈一谈对现实人生的几点看法。

一、信仰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也就失去了灵魂。我最佩服苏格拉底的地方就是他执着的信仰。即使法庭以他放弃哲学活动为释放他的条件,他也决不放弃。他义气昂然的对法官说:“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就不会停止哲学实践,不会停止对你们的劝导,不会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不论你们是否释放我,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虽百死而不悔。”最终,苏格拉底坦然的喝下了呢杯毒酒。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哲学而得到生路,即使判有罪以后,还可以逃避死刑,但他的顽强不屈使他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如作者所说:“我们不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逃避死刑但是如何在不合逻辑的反对面前维持信心和清醒的立场,他应该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坚定的信仰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红色政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这种信仰现在却一点点的消失。我这里只说我们的教育行业,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以管理,职业倦怠普遍严重,学生越来越难教,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失去了信仰,没有了人生目标。

这里列举几则案例:

北京教育频道播出过一则新闻报道:2011年,一名通过英语八级的优秀女大学生毛苒因为协助外籍男友贩卖毒品被判处死刑;西安音乐学院钢琴十级的高材生药家鑫,把人撞倒后又连捅八刀,杀死被害人做法至今让人们无法理解。还有一名大学老师,因为一点挫折就出逃国外。看看这些人,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而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人没有了信仰,缺失了德育的教化。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请各位领导、同仁思考。苏格拉底逢人就讲他的哲学,以一人之力影响了整个欧洲思想界,我们没有苏格拉底那样伟大,但我们是否可以和整个教育界之力,加强对学生的人伦道德教育,或者不要急功近利,只看学生成绩,而按照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样的教育规律来教育学生呢?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前与世不合,而我们现在地教育恰恰是丢掉了两千多年前先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真正的与世不合了。

二、幸福

在当今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关于伊壁鸠鲁的一章很值得一读。这位古希腊哲学家把快乐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他说:“如果我把口

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愉、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摒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看到这里,我们会认为伊壁鸠鲁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这就不对了,正如哲学大师周国平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写:“如果把他当成酒色之徒的祖师爷,那真是天大的误会。其实,他的哲学的核心思想恰恰是主张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衣食住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就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伊壁鸠鲁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期中自然而必要的要素是朋友、自由、思想,而广宅、宴饮、鱼肉、名望、权势则是次要的,这正如他所说的:“昂贵的物品所迎合的需求并不能作为快乐的基础。”联系到现实,我们教师这一群体并不富裕甚至清贫,但我们众多的同行和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朋友圈,并且是任何一种行业都不能拥有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感到幸福。至于金钱,够花就行,所以我认为,拥有众多的朋友、和谐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一直信奉一句话:“知足者常乐!”

三、挫折

生活中,现实与期望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如疾病、困惑、误解、委屈等等。有的人总感到生活不如意,每天生活在烦恼于痛苦之中,甚至因为烦恼而大发雷霆甚至失去理智。塞内加把哲学视为一种纪律,帮助人克服主观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他官场一度失意,被流放到荒凉的科西嘉,始终泰然自若。最后暴君尼禄上台,命他自杀,同伴们一片哭声,他从容回答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正如周国平所说:“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

正如塞内加所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她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做好准备,并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塞内加认为: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能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在面对挫折上,我觉得哲学能给我们最好的慰藉!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一点粗浅的感悟和看法,因为学识有限,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指正!

第2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读书沙龙发言稿

【篇1:读书沙龙发言稿】

阅读永无止境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说起阅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使我们受益无穷的书。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是通往实现理想的必需路径。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倒底有没有好处,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是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留传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写了《资本论》,可你们知道他为了写《资本论》不仅读了自己的一千多本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吗?再说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要以为他只是数学好,他也是从小就酷爱阅读,曾写过几百首诗词、很多散文和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呢!他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还有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更是曾经立下宏图伟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带来精神食粮、带来聪慧,使人修身养性。 书让我们懂得爱人和自爱,教会我们明白是非观念,让我们避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引导我们做仁爱的人、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

“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还有人说:“书籍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它们无不显示着阅读的好处。

我们的海滨实验小学开展了许多兴趣特长班,但假如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能听得出那些如高山流水般美妙的旋律吗?你能看得懂每一个棋盘上千军万马的往来厮杀吗?你能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去描绘艺术给你带来的美妙享受和心灵震撼吗?如果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甚至可能写不好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阅读的好处讲不完、说不尽;阅读的乐趣享不完、乐不尽,阅读与学习永无止境!

【篇2:读书沙龙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给大家推荐的书名叫《世间的盐》。 《世间的盐》是高军出版的第一本书。高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画家,现居合肥。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他家长咸淡、吃喝玩乐、俚俗掌故、行走见识,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起来趣味横生,令人解颐。继汪曾祺后,最富有人情味、最有生活智趣的文字。他似乎没有什么胆怯的东西,抓过来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见识;他兴味起落、挥笔飞白,都是文章,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在。他的豆瓣名是“风行水上”,“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用来形容高军的文字,再恰当不过。 这本书讲的是人间百态。书中写了很多合肥的小人物,作者十分了解合肥的土著居民。

《外国人在合肥》这一章节,描写了合肥人下班路上的场景,这样一件小事,作者都能捕捉到很细腻的东西。他是这样写的:傍晚时候的合肥,华灯初上,下班的车流,像一窝蚂蚁被浇上沸水,顿作卷堂大乱,真是应了这个城市是遵从丛林法则的话:遇到堵车的时候,汽车开上自行车道,自行车和电动车又开上人行道,行人只好抱着行道树,躲在后面瑟瑟发抖。冬天晚上的时候每一棵树的后面都有一对亮汪汪的眼珠子和孤独灵魂,你不要以为是猫头鹰,这是一个晚归的合肥人,正骑在树杈上等街市冷清后觅一条回家的路。许多人乱还不要紧,重要的是这几年贼还多。合肥人在街上每走数百步,要突然旋身往后急看。所以本土的合肥人养成一种很奇怪的习惯,那就是走着

走着突然就是一转身,辅之以大吼一声。这时你就会发现三三两两的小偷跟在你身后,并不四散而逃。他就是能将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写的趣味横生,笑的过瘾之后,去体会世间百态。

这本书雅俗共赏,老师们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也是饶有趣味的,可以放松身心,另外,还可以了解自己家乡合肥的乡土人情,何乐而不为!

王桂菊

2014年11月28日 【篇3: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王斌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由肖川博士主编的《名师备课经验》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在上金宝的一次学习时在书展上买的,买来之后,趁着热乎劲看了一遍,感觉收获非常大,为了在这次的读书沙龙上能推荐给大家,我又重读了一遍,感觉又收获了很多新的东西。其实,好书就是这样的——读一遍就会有一次新的收获,它就如同我们的良师益友,不断为我们补充着精神营养。

书中的序言中引用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节课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真谛!!! 一直以为备课就是花一两个小时写教案,品读《名师备课经验》后,很震惊每一位名师都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15分钟的有效备课,正是名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

书中一共介绍了17位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耳熟能详的语文大师的备课经验,汇集了他们备课的新理念以及经典的案例。一节精彩的课,往往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在每一个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能否深刻领悟每一 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无不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自对教育使命的尊敬。细读名师们的备课体验,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却始终洋溢着同样一种情怀:那就是用心,用力。书中那些令人仰慕的名师,不管是在教坛耕耘四十多载的于永正、张化万、赵景瑞,还是年轻的特级教师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他们的备课经验各异,但共同的一点是:即使是一篇已经可以熟读成诵,执教很多次的课文,再次执教时,他们仍旧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反复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如王崧舟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经历了千“磨”万“炼”,几易其稿,一度曾痛苦地思考、迷茫过,但又一次次地超越了自己已有的风格,尝到了脱胎换骨的滋味。他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大胆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名师的真我风采;再如,闫学,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炖”透,她对于文本的解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立体式”的解读还是深式的、有宽度的、有创见的解读,都凝聚着她的刻苦钻研的心血与汗水。特别是对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认识更为深刻,以其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指明:反思不仅应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也应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如窦桂梅老师,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光导入语就九易其稿,其间的艰辛让人深深折服??

于永正的课我有幸亲临现场感受过几堂,大师的精彩至今还记忆心中。对他的备课心得我特别钦佩,字字句句都不放过。学习到他的隐形备课,即“内功”的修炼,第一步:拿到一篇课文,先要理解字 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抓关键词、课文重、难点并做上记号。字词的意思不但意会而且要言出。第二步:朗读课文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细心琢磨体会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在思考教法方面,要备学生、备学法。在课本上写教案是备课于书;隐形备课是备课于心。钻研教材与同事讨论,听别人上课有助于教材把握。从年轻起就写教后记,记下课堂兴奋点,也记下遗憾。记的过程中认识升华。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于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人,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教案是教

师在教学前自己钻研教材后预设的课堂教学步骤,但并不是课堂上唯一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我们应该随时的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每一次都能在一个合适的学习起点上起步,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于老师说的“备课于心”。

于老师还强调,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同时还要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如果有的老师的声音好,朗读好,就可以经常以“范读”吸引学生;老师的感情充沛,就可以用“情”打动学生;有的老师活泼好动,就可以以风趣幽默创设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

看完了这本书,在感叹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和超乎想象的功力的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功夫不是天生得来的,靠的是刻苦与努力,勤思与探索,靠的是磨功、研功与钻功。愿我们以名师为方向,也用自己的努力与拼搏谱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的教育篇章!

《阅读经典 品味教育》

参加教师读书推荐会发言稿 9月16日,我校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会上7位教师分别就自己假期的读书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的7本书是王松舟的《诗意语文》,《魏书生教育教学》,《名师最有效的教育技巧》,《心之育》,《听名师讲课》,《陶行知教育读本》。我的发言稿如下:

首先,感谢7位志愿兵,主动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同行交流。今天,我的兜子装的满满的。大家在交流中不约而同的提到教师的职业是心灵的沟通,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其实他很懂。就拿我儿子来说,5岁的孩子,在我拖地时候主动帮我,告诉我要互相帮助。当我俩同时要上洗手间时,儿子说:“妈,你先上。”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要互相谦让。”有一次,儿子端着半盆水颤颤巍巍的走到姥姥身边说:“姥姥洗脚。”顿时,电视广告的那一幕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尽管从厨房到房间的地上洒了不少水,可我的心里高兴。儿子最喜欢韩老师,理由很简单,因为韩老师喜欢他。正像老师交流陶行知读本中所说,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很赞同老师们提到的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周日,我无意看到了《非常6+1》节目,第三

位参赛者是一位刚刚从女子监狱走出来的女孩张莉,我没有看到是什么原因使他入狱,但是在她出狱的第一时间她收到的是节目组的邀请函,特别兴奋的她面向所有观众说:“为自己曾经的过失付出了6年的代价,非常感谢狱中一位教海鸥姐的帮助,今后一定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她为大家演唱了《彩虹的微笑》。当时的我泪流满面。其实,给大家讲这段故事是想说,社会对一个犯过错误的成年人尚且有宽容之心,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无邪,就像一张白纸,是不是更应该心存宽容,慢慢引导呢?其实,老师们已经是这样做着,只需把它坚持,教育需要等待。

我不能只带兜来,也要给大家的兜子装点礼物,借机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书中列举了李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技巧,真实的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值得一读。昨天我读到书中的一个故事,先与大家分享。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红油笔的故事》。一天,一名学生向老师借水杯吃药,老师很随意的说:“在书架上,自己拿。”学生谢过离开。这一天,教师在自习课上批作业,恰巧红油笔没水了,教师很小声的说:“谁有红油笔,借用一下?”只听,刷的一声,好多孩子都在打开文具盒欲取油笔借给老师,只见从后面最快一个跑到老师面前递给教师并很快的将蓝色扭为红色,教师抬头一看,是那个跟自己借水杯的孩子。忽然之间,老师的脸红了,学生跟我借杯子时,我木然的表情和孩子借给我红油笔的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师懂得: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有多重要,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第3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读书沙龙发言稿

读书沙龙发言稿

spa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还是要感谢共同体的各位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我而言,与其向“读书沙龙”要求中提到的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或心得感悟,远不如说是向大家学习和借鉴科学有序的读书经验和方法更恰当。当看到群里的“读书沙龙”的通知时,首先的反应就是“读书沙龙“,应该是一次在读书方面有很深造诣和资质的教师参与的交流活动,所以没敢报名,后来,也是听了我们校长所说的,对于在读书方面,资质尚浅的老师来说,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后,才决定参加的,今天来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学习各位好的读书心得,学习大家有实效的读书安排和读书类别。

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参加共同体前后,自己在读书方面的一点变化吧!谈及读书,说来惭愧,曾经酷爱读书,但工作几年后,因为诸如工作忙孩子忙等种种看是最可以为自己开拓的理由,而没有坚持,尤其是在有了孩子后,书依然在读,但内容却完全演变成了陪孩子读绘本和儿童类的书籍,专业性、助推成长类的书籍读的真是屈指可数。在xxxx和xxxx新旧交替的最后时段,我还在自己的空间日志中还写到:xxxx年,我也有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实现自己每周每月的读书计划,更遗憾今年的读书计划连五分之一都没有完成。这就是春节前,我一直的读书现状。但在参加共同体以后,群中老师的读书事迹,给予我深深的震撼,孔令强老师、刘建老师、刘芬老师,王富梅老师等等,她们读书的数量、质量以及对所读书籍的心得体会,个人成长展现,都让我感到自己不足和差距,“别人都在进步,而你的原地踏步就是一种退步”,应该是对我当时感触的最好表达。

于是,春节前,基于大家的引领和启发,很有热情的去书店买了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两本书,寒假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大部分,而后看到群中老师们的读后感和交流,《窗边的小豆豆》,又激起我极大的好奇和要读的欲望,看过以后,的确不错。因为带的学生年龄段比较小,自己孩子的年龄也较小,所以现在的我更倾向与读一些与孩子习惯养成、性格培养和品德塑造、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不过,看到共同体老师们分享和推荐的书籍,真有一口气就要读完的欲望。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读书,我感觉读书也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像我这样一个曾经读书不太多,读书习惯不是很有规律的人而言,需要一个自己对自己生活节奏和时间调整并适应的过程,也需要一个不管多忙,也会按照的计划,完成读书量的坚持过程,更需要一个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兴趣取向,将读书的范畴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过程。

还好,基于共同体的孔令强老师、刘建老师、刘芬老师等一些老师的引领,我的读书习惯基本形成,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读书取代了我原来上微信刷朋友圈和浏览或分享QQ信息活动,晚上睡前,当陪伴孩子睡下后,不管早晚,至少读书半小时,也许在大家看来每天的读书时间不是很长,但“不积跬步,何以成千里”啊!希望自己的读书会一步一步的成长进步!

“读书沙龙”活动要求中提到,让谈谈最近读的一本书,可是自从进入四月,优质课、课题申报、片区教研展示课,还有下周的公开课,因为这些事情,所以也没能静下心来汇总自己对某一本的感触和心得。接下来说说最近读的几本书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相互渗透和交融的书籍。正如书中序言所说: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渗透……。《好老师胜过好妈妈》尹建莉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竟究要做些什么?如何做?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需要我们如何注意和引导的?在学生的不同成长期间,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策论和技巧,如何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内容。除此之外,这本书还传递给我们另一种信息,在对待孩子们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质疑和问题,我们既要尊重孩子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客观现实,还要尊重孩子们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从孩子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再说《窗边的小豆豆》,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都读过,小林宗作倡导自由教育,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理念,强调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刻板的计划中,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走进大自然去,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其实。我个人也认为,自然常态下,孩子们的思维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良好个性与品德才得以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与体会中形成。生活来源于实践吗!本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无论那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至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至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破坏,所以我们要早早的保护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也许我们现在的教育规则和方式,还不能适应这种教育理念,但是,做不到并不等于不可以尝试,所以,在我现在和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酌情运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近自然,提供更多接近自我个性发展的空间的机会和条件。最近读过的书还有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提醒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想法和行为是可取的,什么样的方法和心态是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有帮助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当的,是不利于我们的教学的,以及在忙碌和繁杂的工作中如何的成长自己。其实,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书中最先提到的“办教育既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靠的是人才和科技,我们的教育如果培养出的是“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诚,不会感动,不会充满激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要力求让我们的学生想成才必先成仁,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品德教育、德行教育更要同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老师就必须去学习,去读书,去选择更多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仁成才。最近正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没读完,但书中的“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还有就是“道德发展六阶段”,一步步在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习和人格品德的成长。由于,我读书的过程比较慢,而且有个习惯,同一本书,读完一遍以后,安静或沉淀几天后,总想要再读一遍,也许是我接受和感悟知识的能力比较慢,也或许是认识水平有限,对科学的书本知识太过陌生,总要两遍才算读完一本书,所以再开展读书挑战赛的时候,我也是很犹豫的,而且我现在还没有完成本月的读书计划呢?非但如此,我读书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边读边画,随感随想全记在书上,所以我读过的书,只能用面目全非来形容。

以上就是我个人读书情况和从书中得到的一点个人的思考,还是那句话,非常期盼能从大家的发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发!谢谢大家!

第4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阅读永无止境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说起阅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使我们受益无穷的书。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是通往实现理想的必需路径。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倒底有没有好处,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是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留传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写了《资本论》,可你们知道他为了写《资本论》不仅读了自己的一千多本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吗?再说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要以为他只是数学好,他也是从小就酷爱阅读,曾写过几百首诗词、很多散文和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呢!他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还有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更是曾经立下宏图伟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带来精神食粮、带来聪慧,使人修身养性。 书让我们懂得爱人和自爱,教会我们明白是非观念,让我们避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引导我们做仁爱的人、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

“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还有人说:“书籍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它们无不显示着阅读的好处。

我们的海滨实验小学开展了许多兴趣特长班,但假如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能听得出那些如高山流水般美妙的旋律吗?你能看得懂每一个棋盘上千军万马的往来厮杀吗?你能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去描绘艺术给你带来的美妙享受和心灵震撼吗?如果你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你甚至可能写不好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阅读的好处讲不完、说不尽;阅读的乐趣享不完、乐不尽,阅读与学习永无止境!

第5篇:读书沙龙 发言稿

读书沙龙

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拥有自信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一个人拯救自己的原动力,自信是一束阳光,它会照亮人的奋斗之路,也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很缺乏自信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老师让站起来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我的声音都很小,直到四年级的时候,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有一次上课他让我读完课文后,说:“你咬字很清楚,读得很好,就是声音有些小。”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没想到我能读好课文,只是声音有点小。慢慢的我爱上了语文课,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大了,老师的那句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现在我也是老师了,如何能让我的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自信呢?我觉得音乐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课堂上学生或唱、或跳、或表演,通过这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直接体验。当然要让学生自信的展示自我,首先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放松的大声歌唱,自由的创作表演。最主要的是老师要赏识学生,就如书中所说“伸出你的大拇指,让孩子在赏识中积累自信”。

“孩子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老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常青。” 多读一本书,就是进步,聚沙成塔,终有一天,读书对人生,不是简单的获知,而是修养。

最后用一句话表达我们的心情:读书真好!

第6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致青年教师》是五月分读的。接到来参加活动的通知后,就根据自己的批注重温了一遍,刘芬老师通知说,要找出关键词,依据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比较深刻的几个方面,我汇总的关键词是“慢”的教育,理想教育,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中,主要涉及尊重和人性化教育两方面。

对于“慢”的教育,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他说,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教育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可拔苗助长,不可急功急利,要静下心,慢慢来。对我触动比较大,不仅仅是这一理念,更主要的是由此的反思:对于性格比较顽劣的学生,我们是否也应该拥有这种慢的理念呢?有时,我们都会抱怨,说了一次次,怎么就不见好转呢?静下来想想,学生的淘气和玩劣,绝非一日之功,仅靠几次的帮助,几次的批评,几次的关注,恐怕很难奏效,我们需要的除了不泄的帮助之外,是不是还应该给他转变的时间呢?要静观其变,更要慢观其变。

再说理想教育,吴非老师在“让学生喘口气,好吗?”一节中,开头就描述了他理想的教育“在早晨的阳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会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也会经常性的向老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中经常会有欢乐的笑声.......”等等,不知道大家心中向往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我所向往的理想的教育大体如此,就如行知小学一样,我希望孩子们学习的同时,能有更多接近自然,实践生活的机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能享受到他们在不同年龄段中应该有的开心和快乐,促进智商情商的同步发展,而不是我们现在重智商而轻情商的状况。当然,这里的情商主要指得是实践的能力,品德的发展,习惯的培养对生活诸多因素的观察理解体验感悟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我就希望我的学生和孩子,可以轻松的快乐的自如的学习生活,拥有他们童年该拥有的知识快乐、和体验。希望我们能让理想的教育走的更近些。

爱的教育,包括尊重和人性化教育。读完此书,让我记忆比较多的,应该是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性化的教育。比如“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以这种信任尊重学生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应该优于“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要好的多!再如“尊重学生的参与权”“等一会,让他把话说完”“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等等,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特例是“作业未必用统一标准”,说的是第五个未诞生的76分,给予处于学习“停滞期或迷茫期的”学生一个高一点的分数和评语,以此给予学生自信和动力,远胜于属实的分数和以及属实分数带来的沮丧吧,毕竟学习的心态比学习的成绩更重要,成绩代表一时,而心态将会影响长远学习!

以上是对于关键词引发的思考,刘芬老师对于本次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说老师应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我还真不敢妄言,但要说一说自己的目标,我倒是觉得更简单明确一些,我的目标应该就是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多读书,多提升,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个更适合理想教育,更适合学生成长的创新型教师。因为要拥有创新的教育,就必须有创新的的老师。

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给我印象很深刻的章节“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很敬畏故事中,学生在面对羞辱时,掷地有声的反击和坚强的意志,我觉得,这个故事值得给小学中学的学生们分享,对当下学生的不懂感恩,一味攀比,德育下滑是很好的启发和教育。

以上内容,不足之处,敬请见谅!谢谢大家!

?活上照顾好他。

今天在曹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面前,真是班门弄斧,欢迎大家多指正。谢谢大家!

第7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以理性面对现实

——读《哲学的慰藉》有感

方向阳

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选择了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以随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不如意处十有八九,有些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对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为之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

通读全书后,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下面我结合书中所述六位哲学家的经历及思想谈一谈对现实人生的几点看法。

一、信仰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也就失去了灵魂。我最佩服苏格拉底的地方就是他执着的信仰。即使法庭以他放弃哲学活动为释放他的条件,他也决不放弃。他义气昂然的对法官说:“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就不会停止哲学实践,不会停止对你们的劝导,不会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不论你们是否释放我,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虽百死而不悔。”最终,苏格拉底坦然的喝下了呢杯毒酒。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哲学而得到生路,即使判有罪以后,还可以逃避死刑,但他的顽强不屈使他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如作者所说:“我们不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逃避死刑但是如何在不合逻辑的反对面前维持信心和清醒的立场,他应该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榜样。”

1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坚定的信仰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红色政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这种信仰现在却一点点的消失。我这里只说我们的教育行业,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以管理,职业倦怠普遍严重,学生越来越难教,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失去了信仰,没有了人生目标。

这里列举几则案例:

北京教育频道播出过一则新闻报道:2011年,一名通过英语八级的优秀女大学生毛苒因为协助外籍男友贩卖毒品被判处死刑;西安音乐学院钢琴十级的高材生药家鑫,把人撞倒后又连捅八刀,杀死被害人做法至今让人们无法理解。还有一名大学老师,因为一点挫折就出逃国外。看看这些人,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而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人没有了信仰,缺失了德育的教化。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请各位领导、同仁思考。苏格拉底逢人就讲他的哲学,以一人之力影响了整个欧洲思想界,我们没有苏格拉底那样伟大,但我们是否可以和整个教育界之力,加强对学生的人伦道德教育,或者不要急功近利,只看学生成绩,而按照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样的教育规律来教育学生呢?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前与世不合,而我们现在地教育恰恰是丢掉了两千多年前先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真正的与世不合了。

二、幸福

在当今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关于伊壁鸠鲁的一章很值得一读。这位古希腊哲学家把快乐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他说:“如果我把口

2 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愉、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摒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看到这里,我们会认为伊壁鸠鲁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这就不对了,正如哲学大师周国平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写:“如果把他当成酒色之徒的祖师爷,那真是天大的误会。其实,他的哲学的核心思想恰恰是主张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衣食住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就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伊壁鸠鲁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期中自然而必要的要素是朋友、自由、思想,而广宅、宴饮、鱼肉、名望、权势则是次要的,这正如他所说的:“昂贵的物品所迎合的需求并不能作为快乐的基础。”联系到现实,我们教师这一群体并不富裕甚至清贫,但我们众多的同行和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朋友圈,并且是任何一种行业都不能拥有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感到幸福。至于金钱,够花就行,所以我认为,拥有众多的朋友、和谐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一直信奉一句话:“知足者常乐!”

三、挫折

生活中,现实与期望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如疾病、困惑、误解、委屈等等。有的人总感到生活不如意,每天生活在烦恼于痛苦之中,甚至因为烦恼而大发雷霆甚至失去理智。塞内加把哲学视为一种纪律,帮助人克服主观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他官场一度失意,被流放到荒凉的科西嘉,始终泰然自若。最后暴君尼禄上台,命他自杀,同伴们一片哭声,他从容回答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正如周国平所说:“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

3 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我们不是哲人,但我们有思想,有胸怀,我在微信中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心胸大了,世界就大了,大事也就成了小事;心胸小了,世界就小了,小事就成了大事。”我一直有一种想法: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应该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并从中汲取教训,而不是抱怨,抱怨自己、抱怨别人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塞内加的经历让我领悟到:“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必须顺应之。”10月份我在广西师范大学培训时有一件事让我深有感悟:因为吃不惯南方的饭菜,我几次在同学中抱怨饭难吃,有一位校长对我说:“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适应环境。”到现在,想起这句话,我都感到惭愧:自己的道行太浅了!

正如塞内加所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她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做好准备,并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塞内加认为: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能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在面对挫折上,我觉得哲学能给我们最好的慰藉!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一点粗浅的感悟和看法,因为学识有限,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指正! 4

第8篇:读书沙龙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给大家推荐的书名叫《世间的盐》。

《世间的盐》是高军出版的第一本书。高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画家,现居合肥。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他家长咸淡、吃喝玩乐、俚俗掌故、行走见识,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起来趣味横生,令人解颐。继汪曾祺后,最富有人情味、最有生活智趣的文字。他似乎没有什么胆怯的东西,抓过来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见识;他兴味起落、挥笔飞白,都是文章,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在。他的豆瓣名是“风行水上”,“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用来形容高军的文字,再恰当不过。

这本书讲的是人间百态。书中写了很多合肥的小人物,作者十分了解合肥的土著居民。

《外国人在合肥》这一章节,描写了合肥人下班路上的场景,这样一件小事,作者都能捕捉到很细腻的东西。他是这样写的:傍晚时候的合肥,华灯初上,下班的车流,像一窝蚂蚁被浇上沸水,顿作卷堂大乱,真是应了这个城市是遵从丛林法则的话:遇到堵车的时候,汽车开上自行车道,自行车和电动车又开上人行道,行人只好抱着行道树,躲在后面瑟瑟发抖。冬天晚上的时候每一棵树的后面都有一对亮汪汪的眼珠子和孤独灵魂,你不要以为是猫头鹰,这是一个晚归的合肥人,正骑在树杈上等街市冷清后觅一条回家的路。许多人乱还不要紧,重要的是这几年贼还多。合肥人在街上每走数百步,要突然旋身往后急看。所以本土的合肥人养成一种很奇怪的习惯,那就是走着走着突然就是一转身,辅之以大吼一声。这时你就会发现三三两两的小偷跟在你身后,并不四散而逃。他就是能将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写的趣味横生,笑的过瘾之后,去体会世间百态。

这本书雅俗共赏,老师们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也是饶有趣味的,可以放松身心,另外,还可以了解自己家乡合肥的乡土人情,何乐而不为!

王桂菊

2014年11月28日

读书沙龙发言稿(共7篇)

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方案

班主任沙龙发言稿(共4篇)

参加学校博客沙龙发言稿

教师读书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