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理想的四有好教师心得3篇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1-23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做一个有四种美德的好老师”,教师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来欢迎他们。这篇文章是边肖的一些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立志创新。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因为你而精彩。

做一个有理想的四有好教师心得一:

教师肩负着“教书”——“教书”、“解惑”、“育人”——“传道”的双重责任,使得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神圣庄严。有人说,世界上最亲密最重要的三种关系是亲戚、老师、同学(战友)。可见,教师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职业。

教师应该在这个平凡而严峻的位置上,活出高尚的风采和特色。一个理想的、有能力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兴趣、有特色、有收获”的“四有”老师。

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教育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思想家。古代圣人孔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区别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教育史,至今仍然光芒四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本身就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希腊三圣”。

虽然我们没有能力也无力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也有一些哲学,一些思想,一些教育理念。总之,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有教育思想武装的头脑,既不能盲从,也不能盲从,更不能无所作为。他意识到身边的现实,更意识到如何用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去影响和改变这个现实。他是教育的普罗米修斯和杏坛的基督

兴趣是一种颜色,一种符号,一种能让人很快认出你,很快把你和别人区分开的颜色和符号。老师在群众的视野里是一个严肃、严肃、刻板的群体,可敬却不配亲近可爱。知识分子的儒雅、博学、顺从、慈悲,应该引起社会的敬佩和亲近;但有时候,仰慕不值得亲近,“敬而远之”也有其道理。

教师要贴近社会,贴近人民,做到“敬”“亲”。这个问题要通过培养“兴趣”来解决。只有亲吻你的老师,你才能相信。要让学生“接吻”,首先要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一个教师首先要散发出迷人的“光”和“采”,才能产生“诱惑”和“困惑”。一个充满兴趣、充满活力、风度翩翩的老师,往往在教学中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可以说,一个老师的品味越高雅,越丰富,他的气场就越强,就越有魅力。对于一个充满兴趣的老师来说,很难让学生保持联系。老师在课堂上的高昂情绪可以吸引学生,但如果课后也能看到你最真实、丰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学生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想必,一定是羡慕,崇敬,渴望。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

做一个有特色的老师,特点是有活力,有创造力。在知识分子聚集的教学团队中,教师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当涉及到评价、职称、奖励等敏感问题时。孰优孰劣,孰优孰劣,只在几毛钱之内。当你抱怨自己没能脱颖而出时,你要反思自己是否有杰出的才能;

特点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特别是在当前实施的教育改革中,各种“流”、“校”、“法”、“风”横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改革不要形成“统一”的模式,更不要一刀切。任何教学方法和风格都是一家之言。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或改革背后,都有当地的教育资源,甚至行政资源在起作用。教学改革也要因地制宜,根据“材料”应用“创新”。这个“材料”包括教师、学生、教材,甚至财政投入。教学质量的提高远不是靠学习一套教学方法就能一劳永逸的。

有思想的老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特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随大流。

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老师,如果你是一个有思想、有趣味、有特色的老师,很难想到成绩;即使是普通教师,也要追求“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成就”。“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教师也要有“志气”,才能求“大业”。许多教师在担任教师职务后,只满足于勤奋踏实地工作,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信条和骄傲,这是可以理解的;做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也是一种伟大

大,但平凡之中应该追求事业的“不平凡”,应该完成由教师“职业”到“事业”的飞跃和转换。这是一种境界。

做一个有理想的四有好教师心得二:

通过学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使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在今后要不断扎实学识,以仁爱之心,积极争做幼儿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更要做到: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工作,为家长和幼儿搞好服务。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树好自身形象。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自己今天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修养,对幼儿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

今后工作还要养成习惯于观察幼儿的主动意识,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结合理论加以思索、分析、总结,找出隐藏在现象后的实质。这种观察分析,会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长反映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正确地解决处理班里问题、纠正或发扬幼儿的优缺点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我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我园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在一线教师中,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我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儿。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

总之,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将从幼儿的成长中得到收获。

做一个有理想的四有好教师心得三: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 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争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