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20-11-17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通过设立公祭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历史,忘记国耻。你知道怎么写中国经验而不忘国耻吗?来看看语文体验范文。以下是边肖在2020年全国公祭日带给大家的五点经验:不要忘记国耻,梦想中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一#

我的同胞和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举行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全国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受害者,缅怀所有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和民族英雄,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告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创造未来的坚定立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国城乡战火硝烟弥漫,中国人民苦难深重。中国的土地光秃秃的,饥肠辘辘。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残酷入侵南京,制造了可怕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被杀害,无数妇女被蹂躏和残害,无数儿童死亡,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大量财产被掠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三大悲剧之一,是对人类犯下的可怕罪行,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页。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日子里,同胞们守望相助,相互扶持,很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人民,记录了日寇的残暴行径。其中有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伯恩哈德辛德伯格、美国人约翰马基等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无畏的正义。日本侵略者造成的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震惊了所有有良知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院和中国战犯审判军事法院都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调查,并从法律上做出了定性和最终的结论。一群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和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不会因为时代的第二次改变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为否定而消失。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不容篡改。如果有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历史不会同意,30万无辜受害者的亡灵不会回答,13亿中国人民不会同意,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都不会同意。

我的同胞和朋友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暴力、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精神。面对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聚集了前所未有的战斗精神与侵略者战斗到底,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指导下,在全国各种积极力量的共同行动下,中国儿女同仇敌忾,同病相怜,勇往直前,抗击外敌。经过八年艰苦血战,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万伤亡的惨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敌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敌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人民在领导下开辟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我的同胞和朋友们。自古以来,和平一直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潮湿。有阳光有雨水,万物都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需要争取和维护。只有当每个人都珍惜和维护和平,只有当每个人都从战争中吸取痛苦的教训,和平才有希望。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举行公祭仪式的目的是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持续的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否认有罪就是累犯。我们不应该因为少数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略战争而仇恨一个国家。这场战争的责任在于少数军国主义者,而不是人民。然而,人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侵略者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无视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无论说多少遍,都是对人类和平与正义的伤害。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保持警惕,坚决反对这些错误的言行。

我的同胞和朋友们。怀疑当下的人看过去,不知道看什么的人。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战争的磨难,更懂得了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生存之道,蛮力也不是人类和平之道。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就在刚才,我们隆重揭幕了全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我们架起这个三脚架是为了向世界宣告,展示过去,教导后代,歌颂历史,宣扬和祈祷和平。此时此刻,我们要安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同胞,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牺牲的同胞,所有在中国近代抗击外敌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所有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有强大的能力捍卫人民的和平生活。中华民族被屠杀被欺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勇敢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极其光明。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应该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告,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倡导者和强大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捍卫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意真诚地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二#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13日定为“全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中国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哀悼大屠杀的受害者。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平来之不易,国耻不可忘,历史必须铭记! 南京大屠杀造成的痛苦从来没有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全国公祭日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设立全国公祭日,是缅怀过去、帮助人民、顺应民意的举措。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交流,向世界传达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维护和平的决心和责任。就像欧洲每年一次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者一样,全国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祭日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复兴了,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应。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否认有罪就是累犯。历史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随着巧言令色的否定而消失。悲伤会随着时间消失,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设立国家公休日是一项记忆历史、唤醒记忆、创造未来的举措。促进人类长期历史记忆的觉醒,避免哪怕是一瞬间的遗忘和麻木,从历史中学习,创造未来,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良心,促进时代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现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终于可以看到黑暗的离去,光明的到来。建设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至高无上,以实现民族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休日的设立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家银行的公祭拉近了远方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的公开牺牲,不是为了宣扬报复和怨恨,而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许下复兴的愿望:我们要自力更生。在全国公祭日,中国人民会聚在一起,怀着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为了发泄情绪,也不是为了鼓吹民族复仇,而是为了提醒大家,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认识到国家统一和国力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民族精神,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三万起命案招不到,百年苦雨又起”。一年一度的民族公祭,就像敲响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经常抹去,人类道德需要不断磨练,民族精神需要经常重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记住南京的痛和泪;每一个中国青年都应该不断前进,振兴祖国。

#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三#

今天我的题目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两项决定,即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休日。公祭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避免遗忘和麻木,学习历史,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良心。

l同学,我们是中国人,那一天我们几代人都忘不了。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屈辱的日子,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心痛。这一天,中国的首都南京沦陷,日本鬼子进行了血腥残忍的南京大屠杀,这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1.大屠杀持续了六个星期。

2.大屠杀的目标是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

3.30多万人死亡。

4.杀人手段骇人听闻,用机枪射击,活埋人,把人作为练习暗杀的目标,甚至杀人比赛。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南京上空会有警报声提醒后人,别忘了国耻的警报声。我们聚在这里回顾历史,悼念死难者,只是为了向历史学习,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只是为了揭露和批判日本一小撮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回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同学们,让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记住“被打在后面”的历史教训,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在纪念历史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发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后裔,都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反攻,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重演。是要告诉那些曾经、正在或企图对中华民族犯下罪孽和阴谋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同学们,国家安全就是安全,国家利益就是利益,国家荣誉就是荣誉。我们应该记住历史,记住近代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耻辱,永远不要忘记过去,向未来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加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当这一天响起警报时,我们应该保持沉默。愿遇难者的鬼魂安息!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我们的同学茁壮成长!

#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四#

20__年12月13日是__国公共假日。在全国公祭日到来之前,“20__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全国公祭日平安许愿墙”出现在南京几个地铁站的通道里。坐地铁的市民停下来,写下了他们的心声,“不要忘记国耻”、“世界和平”、“祖国万岁”、“爱中国”等等,表达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渴望。一些市民还画了“和平鸽”

铭记历史,警示后人。8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在一滩鲜血中杀害了30多万中国同胞。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伤亡……这场由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战争,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敬畏,也有助于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唤起世界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记忆仍然作为新的记忆被铭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解酒剂。82年过去了,中华门城墙上战争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万人坑”里无数的尸骨依然诉说着当年的惨痛历史。但时至今日,一些日本右翼分子仍在争论“侵略定义没有定论”,质疑大屠杀遇难人数,甚至提出反对在中国设立公祭日。比如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的描述主要以受害经历为主,受害经历不断被删除。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等纪念馆,与受伤历史相关的展品甚至被移走。

铭记历史,期待和平。历史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随着巧言令色的否定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是铁证如山,完成了人类永久的记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12月13日被指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早在20_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记忆名录》。最近,为了悼念大屠杀遇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罪行,日本有识之士还在广岛、大阪和名古屋举行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创造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用历史的声音奏响和平。我们强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面向未来,让我们共同珍惜和维护和平。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全国公祭仪式的举行再次表明,如果有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悲剧的事实,历史不会同意,30万无辜遇难者的亡灵不会同意,13亿多中国人民不会同意,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都不会同意;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爱好正义的人民一起维护和平。

历史的耻辱是昨天的痛苦记忆,是我们今天奋进的不竭动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的利益感都有了显著提高。如今,刺耳而低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敦促13亿多中国儿女铭记历史,将公祭活动中获得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世界人民携手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音符。

#2020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五#

今天是我们国家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们设立国家公休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83年前的今天,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血流成河,可怕的悲剧,震惊世界。展示过去,警醒后人。这个国家的历史必须被这个国家铭记。南京大屠杀不应该随着历史时空的变化而淡出历史。过去的都过去了,一定要记住。只有记住历史才能从历史中学习,不忘记过去才是未来的老师。今天的中国,远离了战争的篝火,告别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在新时代崛起了,中华民族被践踏被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国家公祭日设立五年来,一段悲壮历史的还原与定格,表达了当代人的深刻记忆,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达了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情绪的力量正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有力。

苦难的历史给中国带来的深刻教训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片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土地上,在这片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土地上,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不就是对历史最深刻的纪念,对先人最好的安慰吗?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只有激发起“每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磨砺“知山有虎,向山中有虎”的历史责任感,才能构建一条顺利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立、富裕到强大的大跃进。我们这一代人要牢记历史和使命,锐意进取,在缅怀同胞和先烈的同时,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