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3篇

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05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3篇(童话庄子逍遥游读书感悟),供大家阅读。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3篇(童话庄子逍遥游读书感悟)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1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梦蝶”是《庄子》中一个流传远久的故事,其优美玄妙,诗意盎然的意境,令人们浮想联翩。

  许是一时疏狂,抑或“诗化”哲学。庄周,用自己独有的品味,隐匿成一个不可言传的物语,任由千百年后的人们恣意猜疑。

  是悲,是喜,是离,是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唯有他——庄周,沉溺于如此的美梦,恬然睡去,在白云青草间,一梦千年。

“醉过才知道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我不能写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或许吧,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品味其中的甘甜,那些外在的蜚语流传,亦都不过是骚客迁人的主观臆断吧!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而只有真正领略过写作所带给自己快乐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辛酸。

《红楼》残卷,这部被王国维称为“宇宙一大着述”的着作,浸注了作者多少的情感,以及枯灯伴卷,泣喜而笑的颠狂。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被今人评头论足,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恐怕没那个必要了。

  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后世之人又怎能穿越时空,企图去窥探先人的灵魂呢?“孤标傲世偕谁隐”曹雪芹都这么说了,后人又何必各持己见,猜疑纷纭呢?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似在抗诉着一段莫须有的流言!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2

  初读逍遥游,是感叹鲲鹏之大,世间无有。鲲广数千里而不知其修,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脑海中浮现如此庞然大物,气势无穷,顿是心胸宽广,神思游弋。而庄子的神思不知遨游到哪里去了,才有了如此浪漫大气的想象。

  我觉得,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所体现的有道家清净无为,自由飘逸的思想。尧让天下与许由而由不受,藐姑射山神人无所谓而无所不为而天下大治,庄子以无用之物顺应外境以为用而全其大用,阐述了无名无功无己的自由无为思想。这里的自由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无所“待”而达自由,顺气而至逍遥,与万物为一体。

《逍遥游》中有鲲、鹏、蜩、学鸠、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等各种现实中存在或非存在,或小年或大年,或人或非人,都是自然中物。这些已体现自然之物都有灵,人与自然为一体。从“生物以息相吹”,到“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更是体现了庄子的自然观,顺应自然。鲲大而游于北海,鹏广而上九万里,冥灵、大椿、彭祖寿命长久,这些大年与蜩、学鸠、朝菌、惠蛄这些小年形成了鲜明对比,若要达到或接近无所待而游无穷,首先是为大年,在大年的基础上,顺应自然,无己而为至人,无功而为神人,无名而为圣人。

《逍遥游》中体现的道家思想是朴素纯洁的,更有庄子的飘逸洒脱。与老子的思想相比,更没有束缚,汪洋恣意,无拘无束。所以相对于老子的思想,我是更喜欢庄子的。对于《逍遥游》这篇文章,更喜欢前半部分,特别是开头对鲲鹏的描写,就有庄子的感觉溢出,便无尽逍遥了。

  现代人是不得逍遥的,羁绊太多,倚靠太多,功利太重。一些所谓逍遥只是发泄或装B,相比,心灵片刻的宁静来得更实在些,但却是不可及逍遥的。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_庄子逍遥游读书心得3

  庄周梦蝶、逍遥游等等经典的篇章无不是庄子奇幻的想象,他试图告诉人们,告诉乱世之中的诸侯王,告诉那所谓的“百家”人生究竟是梦还是醒,是庄周还是蝴蝶,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人们认识的标准是相对的,根本无法认识物。

  在庄子看来,道是世间万物以及大自然发展的准则,它既不属于物质范畴,也不属于精神范畴,它是一种无状态的混沌的东西,唯有真正无所依赖,将自身真正融入自然无限的中的人,才会体会到这种“有”和“无”的统一,“是”与“非”的交互辩证,“彼”与“此”的存在与联系。

  庄子的道,虽然广泛存在于天地之间,万物都依靠它生长,但“道”并不是刻意而为之,只是在自然无为中才会起作用。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仅仅受“自然无为”的影响,才是真正的逍遥。“有待”则是受“道”以外物的限制,儒家、墨家、战国、诸侯乱世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由,从游离于名利之外的庄子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看到几乎没有人能达到忘我的境界的无奈。姜太公钓鱼,意在周王;而庄子钓鱼,则纯粹是意在鱼,他就是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心中没有功名利禄。庄子的毕生追求是至人、神人、圣人,而不是一些所谓人崇拜的“隐士”,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智慧,才是庄子真正的逍遥。

  庄子,真的就像自由自在的蝴蝶,生于自然,梦于自然,懂得自然,归于自然,不依靠已有知识经验,用“自由”的角度审视万物。

  庄子所剩的时代是混乱的战国时期,他“出世”的态度正如他在《大宗师》里说:与其称赞唐尧的圣明,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融入大道之中,不去想这样一个乱世,无法改变,不如使心灵净于九霄,追寻真正的逍遥。认识真理,不仅是通过生命—这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大好事,更是需要自己体悟与感受,因为每个人所得到的道是不一样的,一经说出,便不再是真正的道。

  与其把庄子看成是消极出世的象征,倒不如把他看作俯瞰天地吞吐六息的逍遥自由之人,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平静。几千年的漂浮,那只脱离了躯体摒弃了浮躁,与大道浑然相通一体的蝴蝶,仍然静坐心空,煽动清静无为的双翅。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