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3篇(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体会感悟)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5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3篇(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体会感悟),以供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3篇(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体会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1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

  韩敏

  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目标制定

  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生:(讨论、汇报略)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 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性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都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让他们有计划的自定步骤、自我支配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张扬个性,体现自主,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同时,教师也在这适当的“放”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

  A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拿出你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它有几个面?面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并汇报)

  师:再看看,它的棱又有何特征呢? (生继续观察汇报)

  师:长方体还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B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好!同学们都认识了长方体,那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吗? (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和交流) 师:大家的长方体作品真漂亮。(出示一长方体框架)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

(生动手做,并展示、交流。)

  师: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刚才用了几根小棒,用这些小棒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生汇报交流,师板书棱的有关特征。)

  师:冬天到了,你能象老师这样,给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

(生操作、汇报、交流)

  师:刚才剪出的纸片又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观察去认识与通过体验去认识,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的。

  3.教师角色

  对教师角色这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我们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中所承担的某种角色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好坏。许多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种:(1)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2)教师扮演“总设计师”、“舞台总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登台表演作准备。(3)教师的“服务者”角色,所谓服务者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我们通过对周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教师特别一些老教师在对教师角色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把握,延续着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宰,绝对权威的角色,课堂中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教师的这一角色使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例如《简单的统计》教学

  其间有让学生走下座位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已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荤菜口味的统计,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吃炸鸡腿。可是同时吃饭的还有我们的老师呀,成人的口味是不是和我们儿童的口味一样呢?大家说怎么办?(学生马上建议去采访老师) 4.学生角色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的学生角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何种身份,以怎样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根据对部分教师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在课堂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都认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的加以学习的,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寻求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有着对知识的自我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认识归认识,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搞请学生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空间和连续时间内进行,因此,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必然也是多元化和多样的评价化的。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把自我当作听课者的角色,以“他人”的身份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数学课堂教学的优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务必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各方面能力也务必提高(包括文化专业素质、政治道德修养等),其中教师对自我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看重。通过观察以及开展校内公开课,在我们周围的广大教师经常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分析优缺点,以此来改正自身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本课题组规定所有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每一节课课后都来一次反思,以此来改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这一方面已被大部分教师接受。他们认为,教师加强自我评价是时代的要求,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正确审视自身每一节课的教师才会在教育事业上有的发矢,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2.教研组评价

  教研组评价在现实教学中应用最广、指教师作为旁观者的角色对他人的课堂教学来作一番评价,扬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往往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考虑:

①从教学目的与内容上分析

  A、目的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大纲、切合实际。 B、内容是否正确,层次分明否。 C、重难点关键把握方面。

  D、课堂上能否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 ②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分析

  A、教学环节是否紧凑、详略是否得当。

  B、教法是否切合实际,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C、是否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D、是否在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③教师基本素养分析

  A、教态是否认真、负责、亲切、和谐。

  B、教学准备是否充分,课堂上应变能力怎样。 C、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规范、工整。

  D、是否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上是否简练,逻辑性强,学科术语、符号使用是否准确。

④教学效果

  A、课堂气氛,纪律如何。

  B、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一定提高。 C、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否收到好的效果。 3.学生参与评价

  过去很少有老师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来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许多教师思想上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学生是未成年的人,认为学生不具备课堂评价的能力,他们没有资格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这一体系中。但现实告诉我们,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个错误,我们知道学生虽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学生身上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他们有能力也有权力对课堂教学作出自己的定论,我们认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时出乎上课老师或其他听课老师的意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正越来越被教师接受,认可。我们课题组也注重对学生参与评价这一方法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或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课堂教学作一番评价的。通过调查,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在其年龄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可大致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分为高段和低段两大类,高段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辩析能力的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较低年级学生来得理性、客观、公正,看问题讲究实效,不被课堂教学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中较多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

  A、本节课的教学对我学习起到怎样的效果。 B、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练,重难点是否突出。 C、教师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D、教师课堂教学对我以后的成长有哪些作用。 E、教师因材施教,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把握如何。

  而低段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没有高年级学生来得准确、来得全面,他们往往注重对表面现象的评价,主要表现在:

  A、教师是否亲切。

  B、教师普通话是否准确。

  C、教师板书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 D、课堂气氛,纪律如何。

  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这一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真正占一席之地,还需要教师做许多事,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愿意接受学生对自身教学所作的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去评价课堂教学,从而收到评价效果,教学相长。

  4.家长参与评价

  我们通过调查得出: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在考试中所取的分数,他们认为孩子得了高分老师就是好老师,孩子成绩下降教师教学就有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学生的影响,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等,他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错误的,片面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想使家长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家长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培训等,我们学校就通过家长会、个别家长、座谈家访等全方位的接触学生家长,使他们学会评价、善于评价。教师也只有让家长参与自己课堂教学中,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自身。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必须落实到实处,应该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小学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致性 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一致性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路程、时间、速度 》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2.教材分析—— 确定教的内容 3.学情分析—— 确定如何来教 【教学目标】 可操作 可检测 【教学重难点】

【评价任务】 具体易行 融入教学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渗透核心素养点 德育渗透点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 时间

=路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得出“速度

=路程÷ 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时间 =路程÷ 速度”三个数量关系。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 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

“一份数× 份数 =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

  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 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 :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 :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 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 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 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 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 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 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 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 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 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 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 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

【评价设计】

4.针对目标 1:

  评价任务:在环节 1 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 出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5.针对目标 2:

  评价任务:根据理解,小组内交流、分享,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 关系,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 新的数量关系“速度× 时间 =路程”。

  评价方式: 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6.针对目标 3:

  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速度× 时间

=路程”这一

  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面和面积。

  课前调查学生或者学生的家人从网上购买商品的情况。 师: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是怎样来到我们手中的呢?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谈到快递、邮局邮递等等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的一种,关于物流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有关物流运输的视 频资料)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那里每天都车来车往。你们看摩托车、大 货车和小货车正在往物流中心运输货物呢!(见图

  1)

  学生读摩托车、大货车信息的同时,教师利用触发器动态显示课件。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预设 2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物流方面最多的应该就是网上购物了,教师以 谈话的方式,轻松地创设了有关物流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的播 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为接下来探索新知起到了 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问题 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 900 米, 从车站出发经过 8 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师:仔细读题,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探 究提示。

1.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探究提示:

  第一步:观察信息。

  结合所提的问题寻找需要的信息,并结合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独立思考。

  根据理解,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步:合作交流。

  将自己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哪个小组同学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 板书:900× 8=7200(米)预设 1 : 平均每分钟行驶 900 米,走了 8 分钟到物流中心,所以就是 900×8 。 预设 2 :900 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8 是表示行驶了 8 分钟, 900×8 就表示一共行驶了 多少米。

  师:如果我用一条线段表示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见图

  2)

  动态播放课件:摩托车每分钟行驶 900 米。 1 分钟行驶了 1 个 900 米, 2 分钟行驶了 2 个 900 米。 3 分钟呢? 4 分钟呢? 5 分钟呢? ? ? 8 分钟呢?

  师:8 分钟行驶了 8 个 900 米,所以算式是 900×8 或者 8×900。 师:900 表示什么?

  预设: 900表示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师:8 表示什么?

  预设: 8 表示行驶的分钟数。 师:7200表示什么?

  预设: 7200表示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板书: 900 :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8

:行驶的分钟数。 7200

: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板书: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分钟数

(二)问题 2:大货车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从西城行驶了 4 小时到达物流中心,西

  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刚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算式? 预设: 65×4=260(千米) 板书: 65×4=260(千米)

  师:你能像上一个题一样把这个问题的关系式也说一说吗? 板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小时数

=西城到物流中心的千米数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独立列 算出式并全面分析其中具体的数量关系式,为后面抽象三个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同 时,借助线段图呈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也会为下面相遇问题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完成

三、抽象概括,建立基本数量关系模型

(一)抽象概括,提炼概念

  目标1。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关系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示它们吗? 预设 1:每分钟的米数×行驶时间 =总距离 预设 2:每分钟行驶的速度×时间 =路程 预设 3:速度×时间 =路程。 ? ?

  师:哪种说法最简洁? 预设:速度×时间 =路程

  师:这里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表示什 ?么预设:“路程”指的是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和西城到物流中心的千米数。

“时间”指的是 8 分钟、4 小时。

“速度”:每分钟行驶 900 米,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

  师:数学上,我们把从车站、西城到物流中心的米数这种表示从行驶起点到终点的行驶 路线的长度,叫“路程”。像 900、65这样,表示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在数学上称为“速度”。

  板书:速度×时间 =路程

  师:每分钟、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速度,还有哪些时间行驶的路程也叫速度? 预设:每秒、每天、每月、每周 ? ?

  师:像每秒、每天、每月、每周 ? ? 这样的时间都叫做单位时间,那单位时间内行驶的 路程就叫速度。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 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 =路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培养其推理能力,渗透模型思想,完成 目标2。

(二)认识速度

4.读写。

  师:以“每分钟行驶 900 米”大货车的速度为例,写作: 900 米/分, 读作: 900 米每 分。“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写作:65 千米/时,读作 :65 千米每时。 会了吗?老师考考你!

  课件出示练习

5.练习。(见图

  3)

(1)你会读吗?(2)你会写吗?(见图 4)

(3)你会判断吗?

①李老师骑自行车行驶了 15 千米,这里的 15 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 )

②刘翔的速度是 8 米/ 秒,蜗牛的速度是 8 米/ 时,两个速度相等。 ( )

③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 时,“ 110 千米/ 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 千 米。

(三)推理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根据速度× 时间 哪些数量关系呢?

  预设 1:时间=路程÷ 速度 预设 2:速度=路程÷ 时间 师:说说理由。

  预设:根据速度× 时间 =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前面画的线段图来解释为什么求时间或求速度要用除法吗? 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由“速度× 时间 =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 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成功解决了物流运输中的问题,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

6.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

( )

=路程,你能推想出

  路程:表示从行驶起点到终点的行驶路线的长度。 时间:行驶的时间。速度: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像每秒、每天、每月、每周? ? 这样的时间都叫单位时间。

7.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 路程÷速度 =时间 速度×时间 =路程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它们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 我们今天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速度、时间与路程。

  板书课题:速度、时间、路程 四、拓展延伸,深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先说说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

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领分析。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指三名学生展台展示自己的作业,讲解解题思路及方 。法2.全班集体评价。

  预设1:路程÷时间 =速度,列式: 30÷2=15(千米/时) 预设2:路程÷速度 =时间,列式: 150÷50=3(小时) 预设3:速度×时间 =路程,列式: 80×6=480(千米)

  师:只要知道了两个量,根据关系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二)综合练图见(习5)

  问题: 1.轿车的速度是 60 千米/时,它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上 ?海8.客车经过路牌后 2 小时到达杭州,它的速度是多少?

9.货车的速度是 45 千米/时,它 10 小时后距南京还有多少千米?如果再经3 小时必须赶到南京,它的速度至少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

  师:每种车型的目的地是哪个城市?

  让学生明确:根据路牌信息和车型,确定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自主解决。 预设 1: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

  关系式:路程÷ 速度 =时间 列式:300 ÷ 60=5(小时) 答:需要 5 小时才能到上海。

  预设 2: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关系式:路程÷ 时间 =速度 列式:100 ÷ 2=50(千米/ 时) 答:客车的速度 50 千米/ 时 。

  预设 3:①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关系式:速度× 时间 =路程 列式:45 × 10=450(千米)

  600-450=150(千米)

  答:距南京还有 150 千米。 ②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关系式:路程÷ 时间 =速度 列式: 150 ÷ 3=50(千米/ 时)

  答:速度至少是 50 千米/ 时。

  师: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 合适的数量关系式加以解决。

(三)建立数学模型

8.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做手工,平均每小时做纸花 9.一个打字员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

  25 朵,3 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130 个字,5 分钟可以打完,这份稿件有多少

  个字?

  放手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答案:

10.列式:25× 3=75(朵) 关系式:平均每小时做的朵数× 时间 =一共做的朵数 11.列式:130× 5=650(个)关系式:平均每分钟打的字数× 时间 =一共打字个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再回忆一下在课上我们学习的这个 问题,想想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师:每小时做的朵数和每分钟打的字数可以用“工作效率/速度”来表示,中间都可以 用“时间”表示,一共的朵数和总字数也可以用“路程”表示,所以都可以用第一个关系式: (工作效率)速度× 时间 =路程,来表示。

  每小时做纸花的朵数可以看作是做纸花的工作效率, 每小时打字的个数可以看作打字的速度,

(效率)速度× 时间 =一共做的朵数/一共打的字数

  师:刚才这么多不同的问题, 现在都可以用同一类关系式来解决它, 你觉得数学怎么样? 师:是啊,其实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数量关系不仅仅可以用在行程问题中,还可以用在我 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中,是吧?希望你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进行了有效的 设计,在检验学生时知识是否掌握的同时,又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新的升华。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令我们惊叹。其实这一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完成 3。

  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共3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

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