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范文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23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家庭是基础,家庭教育是价值认同,家风是传承,那么你知道如何写好家庭教育和家风的学习心得吗?下面,我给大家分享5篇关于2021年家教学习心得的范文。欢迎阅读!

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篇1】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无论时代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们都应该重视家庭建设。建立我们自己的小家庭,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男女平分秋色,追求自我价值,在职场上努力工作,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就导致了很多家庭生活问题,比如婚姻、养老、家庭教育、家庭作风等。这对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有很大影响。中国的家庭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家庭建设,这必须从三个重要任务开始:重视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

家庭“是夫妻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家庭生活幸福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标。重视家庭,首先要追求夫妻之道。所以,为了生活中的互相照顾和照顾;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和父母,让孩子幸福,老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夫妻生活。我们要以爱为根,让真爱无私,爱无价,爱无条件,爱真实无偏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对人生影响深远,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生目标的实现。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职责和任务不仅仅是让孩子充实、温暖、健康,更重要的是开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人的原则,增加孩子的善良、爱心和尊重,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错误。家教靠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道德的力量影响孩子的心灵。当然,家庭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阅读、家长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方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家风不仅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也是民俗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人一生的财富。关注家风就是传承家风,不断释放正能量。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时尚。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和“孝、忠、礼、义、耻”。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风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新路子。虽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风格,但幸福的家庭有相似的家庭风格,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有的勤奋,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教学科学;有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

这些都是在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的。

只有重视家庭、家庭教育和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有安全感,千千千家万户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中国梦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梦想。关注家庭是追求幸福的基础,家教是追求幸福的阶梯,家风是追求幸福的真理。

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篇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是会读书识字的人,对这些字都很熟悉。其中蕴含的生活逻辑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从个人到国家,从精诚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可忽视和跨越的环节就是家。俗话说“一室死,合郭嘉尽天下”,而“齐家”则成为进入社会和法庭的起点和前提。

“家庭严格,家庭和睦;生活在家乡是一种遗憾。”家是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今天我们谈论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并不属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属“自管”的私事。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家风与作风犹如并蒂之花,互相映衬、相映生辉。领导干部手执权力重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同小可,自当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_尽来。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上演“全家腐”;周本顺“家风败坏”,对亲属放任纵容……一些领导干部最终“祸起萧墙”,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据统计,中央纪委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中,约四成与其家庭成员有关;培育清廉家风,不仅是对廉洁政治的恪尽职守,更是对家庭圆满的保护。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领导干部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纯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催化剂。福建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尽管已去世30多年,但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有一网络流行语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将家风融于作风,让好家庭与好风气相得益彰,领导干部责无旁贷。

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篇3】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篇4】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家庭家教家风学习心得【篇5】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风熏陶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新时代需要新家风

树立时代新家风,必须做到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提升新时代美好家风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如尊老爱幼、诚实做人、诚信待人、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等等。这是无数好家庭好家风好父母好子女汇集、弘扬、传承几千年形成的。对于传统的,我们应有选择性地继承。家风也需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现代的家风,应该注入更多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成为家风建设的指针和要求。我们应当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建设结合在一起。笔者就是把勤俭敬业、团结友善、勤学向上作为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家要有勤俭敬业之风。勤俭朴素是我国家风中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物质生活充裕了,但是勤俭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作为家长,在生活上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要互相攀比,不要超出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去追求高消费。家庭的支出要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勤俭持家,开源节流,计划开支,量入而出。 我们应该教育子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让孩子明白“富在辛劳穷在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学做洗衣叠被、整理自己的书本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锤炼意志、美化心灵。具有勤俭美德的人,一定会是敬业的人,在单位才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2、家要有团结友善之风。“家和万事兴,国和享太平”, “仁者爱人”,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应该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亲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情意长存,子女应该学习扶助患难弱小者,以自己的善行义举传递爱心、光明与和谐。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3、家要有勤学向上之风。熟悉万变的信息时代,对我们的家风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建立学习化家庭,“终身学习”的观念应深入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里,学习不光是孩子的事,也应该是家长的事。

二、如何

树立时代新家风

1、身教重于言传。儿童启蒙学习始于父母,为父母者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中,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一个家庭中,如果为人父母者注重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关爱子女友朋,子女就会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孝老爱亲,就会敬爱兄姐、关心弟妹,就会心怀众生、乐于助人;如果父母言必行、行必果,重信守诺、重义轻利,子女就能得到说话算数、以诚待人,人生之路上会立得住、行得通、走得远。家长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少一些道德知识灌输,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否则,家风建设就成了空谈。

2、坚持 “小事着手”的方法 。“小事着手”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地进行家风熏陶。我们应该抓住教育时机,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告诉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优良的家风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点滴的家事中培养的,就是在父母的唠叨中、在亲人的沟通中形成的。

3、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

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

家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持之以恒,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塑造良好的人格,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家教”的人、受人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