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5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

推荐信 时间:2022-10-10
【www.wendang123.cn - 推荐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5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供大家赏析。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5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1改变课程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直接就明确了要以职业技能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作为学校培养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促使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上往往重视技能性的课程,而轻视人文性的课程,尤其是工科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大学语文这门课在很多高校里一直是作为公共课来设置,甚至于有些院校还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学生想选就选,不想选就不选。而事实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仅在文化层次上要差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上也往往是落后一截。这时学生再以公共课、选修课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语文,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就更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一个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学生不应以选修课、公共课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在设置这门课程时应列入必修课程,从宏观上首先确立它的地位,重视它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技能和人文并重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精力主要是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应针对他们多开设文史哲方向的辅助课程,便于大学语文的消化吸收。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应以文学审美为主,以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修养的培养作为学习要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培养学历高、文化低,知识多、素养差的“半成品”。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也需要掌握为人处世的法则。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真正的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懂得如何生活,学会正确的活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虽然重视人文性教育,但绝不是对技能教育的忽视或者不进行技能培养。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可以学习掌握本专业技能,而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里也能学得某些未来职业所必备的技能。实际上在语文的教学里除了有人文素养的陶冶,还会穿插了部分技能训练。比如在写作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会写工作情况汇报等类型的应用文,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授课老师还可以在教学里适当地进行人文和技能的双结合,比如写读后感既能培养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写作技能。总体上,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完善,职业技能的充实体现了个人素养的水平,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3改变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比较传统,少有革新。比如在讲解作品这一部分,一般是按照作家简介、作品赏析、作家总结三个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古板老套单一。所以学生久而久之会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中可以多运用几种方法穿插进行,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现在高校里基本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比如讲解诗歌的时候播放一些朗诵的录音,让学生从听的过程里感悟诗歌的情感、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录音去朗读作品。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教师从头讲到尾过于单一的缺点,也能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之美。再比如讲解小说的时候,由于长篇小说很长,有不少学生并没有读过原著,所以大学语文课本里小说节选的部分还不足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信息,这时老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迅速掌握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此外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调动他们的专业特色以丰富教学,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根据诗歌内容、诗歌意境画上一幅生动的画。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某些诗句、小说改编成歌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突出了他们的专业特色,还加深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印象,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以上只是借助外在手段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而在实际教学里更多的还是要借助教师自己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比如在讲解过程里可以穿插使用比较法、体验法、联系法、探索法等方法。如将多个作家进行对比,或者将多个作品进行对比,甚至进行古今对比,中外联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既学习了新的作品,又不忘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时,向老师反映学习起来很吃力。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文言文,有些字词学生不认识,语句也看不懂,很难理解作品内容,更难以对这部分作品产生兴趣。而目前全社会都处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里,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想方设法使同学们对这部分作品感兴趣。比如可以给他们讲讲古代人的生活,吃饭穿衣出行礼仪等等,使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状态有一个稍微感性点的认识。然后再联系作品给学生分析作家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写作背景,这样就有利于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要学习的作品里去。

  4调整教学重点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除了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调整教学内容,第二是增强学生实践。在大学语文的教学里,很多教材在选取作品时基本上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外国文学为辅,古代文学为主,现当代文学为辅来设置讲授内容的。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里也是主讲古代部分,略讲现代部分,主讲中国文学,略讲外国文学。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大学语文课程课时量确实有限。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的课时一般都只有32节课左右,课时的压缩也不可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有太多的发挥,做到面面俱到。尽管课时有限,我们也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的涉足面变得宽阔一些。所以我们应改变固有模式,尽可能地做到古代与现代并重,中国与外国齐举。我们不应把视野局限于某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培养他们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人格修为,而不是让学生只掌握了单一的知识点就大功告成。在这一点上就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要兼收并蓄,厚积薄发。此外,在大学语文课程里主要还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里多加强学生读、写的练习,让学生多读书,多写作,以免造成只会空想,不会动笔的结果。比如在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文章,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又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比方说,很多学生现在文体不分,连基本的常用文体都还搞不清楚。一份请假条包含几十个字但都还说不清楚请假原因,或者一份求职信不能恰当地介绍自己,甚至还错漏百出。更有甚者,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是错误的。还有的同学遇到要写的作业,通通去网络上下载抄袭,就算抄好了还存在一大堆错字。造成这样局面,不仅仅是大学生在中学里没有学好语文,还有身为大学语文老师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师,在教学里不仅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要适当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适时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锻炼,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问题,以此给学生纠错。

  5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虽然不少,但是教师水平却各有差异。有些大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抱着应付的心态来对待,而有些老师是临时抽调来上这门课,还有的老师是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跳板,为自己将来转专业做准备的,总之这支队伍是良莠不齐的。而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才能使这门课在时代的发展中不被边缘化,不被抛弃。所以亟需建立起优秀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位老师都应具有认真踏实的教学态度、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身为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甘于奉献,在大学语文的教学阵地上要站得住、站得久、站得稳。其次,做为通识课,大学语文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最后,大学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几十年如一日地按照老套路上课,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了解最新教学动态。比如同校教师之间可以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技艺;又或者多参加学术探讨会,与外校教师、专家共同讨论取经。这些都有利于开阔眼界,提升教学水平。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大学语文老师去积极探讨,认真学习。为了这门课的延续传承,更为了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养,我们责无旁贷。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2

  一、素质拓展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1.拓展提高了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与校园临界的团体,既有年少的叛逆,也有些许社会的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固定教室等情况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同学们之间互动的可能性,人们都说大学生的行动团体就是宿舍,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宿舍的交流也很少,那么拓展训练的存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把集体、团队的观念慢慢的渗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通过一些集体游戏和一些合作的项目可以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让同学们让体会到团体的乐趣,弱化他们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只有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水平的交流能力,当大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才能够做到不与社会脱节,能逐步通过与社会的交流,真正进入到社会,保证自己拥有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的能力。

  2.拓展训练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当然理论是行动的基础,但是在掌握一些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让它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一个问题,拓展训练是一个团体项目,在一个团体中总数会有不同角色的存在,比如说领导者,即游戏的主导者,虽然说拓展训练只是一个课堂下活动,但是在这一个活动中也是可以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等我们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比如说在大学生毕业面试中,很多人难以通过的群面,群面当中便要求我们每个人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并准确显现出你在这个定位所拥有的能力,最好的当然是能担任领导者,并且能够顺利带领团队完成面试题目,那么这些能力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的反应到我们所说的拓展训练中,同样的也是一个团体项目,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融入到这个训练之中,并且体会不同角色的感觉,甚至尝试担任游戏主导者,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综合能力便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既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够锻炼综合能力,真所谓是“一箭双雕”。

  二、小结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以前的理论很多都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的社会需要不仅仅是那些只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更需要作为祖国未来的你们具有更加实用的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才来说,甚至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只有我们Y观念方式跟的上发展,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应用便可以很好的体现与时俱进的观念,同时拓展训练对大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所以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也必须运动拓展训练。

  作者:段静 单位:武昌工学院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3

《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调查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煤炭企业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设计

  我们选取山西晋煤集团宏圣公司新入职员工230人,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包含可以分别反映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自评量表分为5个级别(1―5级),5=严重、4=相当重、3=中度、2=轻度、1=从无。计分方法为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超过160分,可考虑筛选阳性。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即被界定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该因子所代表的轻度心理问题,超过3分说明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超过4分说明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研究的方法是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的统计软件为SPSS17.0,将数据逐一录入建立好的EXCL数据表中,先进行简单的统计,然后将EXCL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二次核对数据,并在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由此表可知,在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上,男性员工与女性员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因子分均低于煤炭井下工人,其中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四项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新入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非常好的。

  新入职员工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女性在恐怖、偏执、强迫症状和抑郁的程度上显著高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相比较,首先有生理方面的差异,其次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最后受社会其它传统因素的影响,使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新入职员工与煤炭井下工人结果作对比,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低于煤炭井下工人,表明新入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非常好的。

  三、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调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新入职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代表着新生代的思想,因此,新入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而目前来说,煤炭企业面临行业下滑等形势,使煤炭行业的员工思想极其不稳定,人心惶恐,经常会有上访事件发生,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加强对新入职人员的心理调查,对新生代员工能够精准把脉,找准新入职员工心理状况,能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科学依据,从而知道从何下手去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企业平稳发展,为企业解危渡困提供坚实基础。

  四、提高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此次调查显示,煤炭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较好。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入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打破常规,将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提升新入职人员的幸福感,使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肯定新入职员工的尊严和人生作用,保障合法权益,尊重新入职员工的劳动,让他们参与到煤炭企业的管理中,听取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上的建议和意见,注重他们的价值体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在岗位上成长为技术能手,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所需所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一些突发状况。在节日期间,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开展交谈、家访、帮扶、探望等,经常性的了解新入职员工的工作、生活、家庭、思想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让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使新入职员工能够找到归属感,安心地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制度建设方面,要依法保护新入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劳动用工上保障他们的工资待遇,请假及年休制度,改善福利,加强劳动保护,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丰富新入职员工的业余文化活动,经常搞一些演讲赛、诗朗诵、文艺体育活动,陶冶新入职人员的心灵,让他们忙碌起来,动起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二是对新入职员工加强情绪管理。对煤炭企业来说,要加强新入职员工的情绪管理。在新入职员工进入岗位前,企业应讲解自我情绪管理,让新入职员工改变自己的观念,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煤炭企业的形势,思考煤炭企业目前的现状,与企业共同想办法,共同努力,共度难关,正确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如在工作之余,做“嘻哈功”、深呼吸、生理平衡等,减轻负面情绪,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三是为新入职员工设计个人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是新入职员工通过对个人职业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测定和总结,确定个人职业的奋斗目标。建立阶梯型、通道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让新入职员工对自己的前途更有信心、方向感更加明确。企业要建立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业务岗位三条发展途径,管理岗位的划分为副队级、正队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技术岗位的划分为技术员、助理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国家注册类职称;业务岗位分为:一星员工、两星员工、三星员工、四星员工、五星员工。企业可以根据新入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及特长结合企业自身需求,为新入职员工安排岗位,不同途径通道的建立,也为其发展成才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是开展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是一种比较独立、专业的培训,和一般讲座、培训不同,比较注重参与性,参与到培训中去感受与体验,心理培训的内容和效果是难以测量。在培训中,利用一定的道具、场地、实物等模拟真实的事,从中让个人去感受,然后由导师带动,互相交流,分享感受,得出结论。新入职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过程是在专业培训师之间信息的交流共享,活动的互帮、互助中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些习惯、品质,会因为经历的各种事情而发生变化。心理培训就是训练、模拟这种真实的场景,直面真实的自我,激发出更大的潜能,通过新入职人员对自己的极限挑战、获得人生难得的胜利与自豪。

  总之,通过对煤炭企业新入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了解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煤炭企业单位的实际,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新入职员工自身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煤炭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4

  听力训练,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力训练能否搞好,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因为听觉练习同其他练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该同读、写、说训练同步展开。但是由于教学学时的有限,英语学习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语法学习和阅读理解上,听力训练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生的听力往往很难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因此,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达到预期的一定程度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程度适宜的教材,提供具体的指导并策划辅助活动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例如可以选用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其中的主题听力材料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课外听力材料最好从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语出版物中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反映世界发展的多种话题,如当前的教育状况、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性的话题。要用精心挑选的听力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从另一语音的视角看身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听有所乐、听有所得,最终通过提高听力水平进一步促进英语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英语授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提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针对本次课也可组织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和轮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的英语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经常犯的一些发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既鼓励学生敢说敢犯错误,又教会他们如何少犯错误。对于一些常用的习语和句子,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英语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英语反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感的提高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遵循语言实践,系统讲解48个国际音标,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音标的特点,要求学生按规律熟练背诵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并突出重点、难点,示范解析元音长短音和辅音相似的音符。通过示范比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国际音标的功能和规律,能迅速地把所听词句用音标记下,从而掌握正确的拼音能力,有效地领会交际信息中语言的整体结构,加强英语语感。 四、重视学生朗读

  朗读是英语听力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是指大声洪亮地宣读,而非个人早已习惯的默读或低读。只有大声朗读,才可能使自己对已熟悉的词语在声音中更加巩固,特别是对于原来比较陌生的词语在“视”、“听”觉的直接作用下,把该词的音、形、义在大脑中迅速地统一起来,逐步在听音和朗读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维,克服心译障碍。

  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

  听力训练不能采取单一形式,要进行多方面的、有系统的训练。一方面应加强语音辨别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基本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水平及以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听力训练,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语音、单词、句子、短文、场景会话及新闻等长一些的文章的理解,并采取辨音、听写、填空、选择填空、推测、问答、口头复述等多种练习方式。

  六、强化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是形成和发展其它英语素质的先决条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是组织听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正确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外国人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的内容以及时代感较强的有关反映外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内容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增加学生在听音过程中的预知性和领悟感。总之,听力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加强听力训练,既能增加吸收语言材料的量、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听的能力。能听懂、能理解并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听力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英语人才,这也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5

  大学生是一个特俗的群体,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和家长期望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的中期,心理素质发展较快,处于成熟与未完全成熟之间,这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许多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于7月4日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14%存在抑郁症,17%存在焦虑症,12%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高校的一种常见问题。2月23日,作为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洒黑熊致使严重烧伤;202月23日,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将四位同学杀害;3月30日,大学生曾世杰因被人嫌弃样貌丑,致心理失衡后产生杀人泄愤恶念,在校园内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11月20日,天津城建大学二年级学生翟清松先在寝室内持刀将同宿舍同学何某杀死,随后将相邻宿舍的同学杜某捅伤,最后把自己反锁在寝室内,开始自残。……这些大学生因心理健康所导致的严重事件,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主要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抑郁症、疑病症和感情危机等不良心理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或学习环境不适应所引起的焦虑;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失衡;人际关系难沟通导致的苦闷;恋爱与性关系危及情感问题的困扰;就业竞争产生的心理紧张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1990年,我国就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截止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有30%—40%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等,其中有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但是,仍有很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高校设有机构,但是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比较缺乏,无法正常开展工作。2.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多半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都是兼职,有辅导员、学生处干事、学科教师等,他们即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还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会从思想教育上来帮助学生,这样不仅不会从心理上对学生们进行辅导,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和厌恶,导致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3.忽视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大学生心理讲课教育出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社会因素。其中,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关键,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支持,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高校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中去,与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舒缓。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我们要建立多格局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和社区相结合、教育与指导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咨询和自助相结合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设立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2.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中的关键。无论从学历上还是专业上,都应该有高要求,建立一支具有高学历、高标准、专业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鉴定、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的矫正。3.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应该讲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中去,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十分重要。有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环境积累下来的,比如溺爱过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过程中家长注重成绩,造成学生压力大等问题。所以,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更快的摆脱心理问题。

  总结

  心理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才前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要不断的加强大学生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等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困难和挫折,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这就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用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晴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4(15):122-123.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90-92.[3]温家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2):16.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4:27-32.

[5]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

[6]牟艳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年.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6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通过中学心理健康课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走向,明确现阶段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与迷茫,从而引导他们走出阴霾,迎向阳光,学习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与压力。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中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展开阐述,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教学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思想更加成熟,学习的目标感也随之增强,与此同时学习的压力与升学考试的重担也经常使他们感到焦虑、烦躁,如果学生家长以及广大教师不能加以重视,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心理活动课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运用自身的思维意识去思考、去行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业中去,因此,广大心理学教师应明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帮助更多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

  一、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实施的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最熟悉的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过程是否完善,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时间把控是否符合整堂课的教学进度等,都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学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确保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灵活掌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部分高中生认为心理活动课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并未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这一情况教师更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课堂之上开展的《我的偶像》这一主题活动,当学生看到主题之后,我就请他们先思考:你的偶像从哪些方面引起了你的关注?你认为如果他不从事演艺事业,在其他方面能够成功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一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寻找出偶像应有的特质,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偶像,理智而全面地喜欢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探讨之初就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了解自己的关注焦点以及探索重心存在于哪个方面,从而突出课堂重点,理解好关键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中学心理健康课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课本中的理论指导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传统教育活动的樊篱,运用更多学生喜爱的`,能使高中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高一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使新生相互适应、相互融洽的课堂活动,如“我们就是一家人”“分享自己的小爱好”等来调节新生的心理感受,使他们安心地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当下青少年容易出现的问题,请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加以借鉴,也可以将一些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将看到的影片内容写成影评,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分享给大家。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如在课堂上开展《愿望集中营》活动,教师事先做好统计,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愿望,并写出这些愿望难以实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请班上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愿望、最容易实现的愿望以及最有趣的愿意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反思自我,培养自己积极阳光的心态。

  三、关注学生感受,积极开展互动交流

  现阶段,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打破原先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中学心理健康课更是应该以学生的心理感受为教学主导,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视自己的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摆脱消极心理以及不良情绪的束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学科魅力。例如,在教学《不良情绪》时,有些学生在学习了案例,在回答问题“有些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时说,“这些人自己不努力,就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人最让人讨厌,不值得交往”,听到学生的回答时,我进行了有效反馈:“我很理解你的这种感受,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己不努力,只学会冷眼旁观。”“我们更应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等,来给予学生合理的回应,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享给他人,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回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予以改正。总之,高中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与家长更多地只是关注到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广大心理学教师应明晰自身的教学使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面对未来的困难与挑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7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江苏省各个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主题,并根据这个研究主题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其中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坚持科学设计的原则,并广泛征求专家、教授、老师的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稿。采用再测法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在发放问卷的前四周,随机对江苏省10所大学100名学生(男女各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在15天之后,再对这100名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信度系数为R=0.91。对老师使用的问卷的信度检验也同样采用再测法,所得出的系数为R=0.93。主要分为表面内容的效度、准则实用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三个方面。邀请20名与本次拓展训练相关的体育研究工作者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评价结果认为具有较高的可效性。

  2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比例进行调查显示,只有30.9%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而69.10%的大学生都表示喜欢体育运动。有71.2%的大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针对以上的现状,如何让大学体育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以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保持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这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去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中,因为大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角,并且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要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便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思考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合理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3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新的教育理念为拓展训练的融入提供理论基础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再教育。从实际上说,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为了实现大学体育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是吸纳大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因此,新的教育理念则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2拓展训练内容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主要分为水上训练、野外训练和场地训练三种类型。其中在这三种类型的拓展训练中,除了场地训练需要建设专业的场地之外,水上训练和野外训练则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首先,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项目所需要的场地都是天然存在的,并不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建设专业化的场地;其次是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其所需要的训练器材都可以自己进行制作。针对这种现象能够看出拓展训练是未来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

  3.3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

  大学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条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在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大学体育老师应该综合分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承受拓展训练项目所带来的重大压力,同时也需要思考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根据上文中提及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可行性策略;其次,在当代大学生与传统大学生相比,其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3.4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提供了可行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体育老师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中,在拓展训练项目的施教者来分析,就算综合素质并没有大学体育教师高,其主要优势在于具较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些体育老师可以通过短时间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提供了可行性。

  4结论

  本文主要以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从江苏省抽取10所大学调查学生和老师参加拓展训练的情况,并向400名在校大学生和60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分析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笔者主要从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训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有利于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同时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作者:梁田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8

  一、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现状

  1.对于学生而言,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考,一迈入大学就仿佛进入自由王国。面对大学的种种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并没有完全的适应。学习中,自主性得到强化和体现,学习压力远不及过去。甚至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端正自己思想,认为课堂老师讲授只是在纸上谈兵,并没有现实的应用性,因此对于课堂知识很不重视,并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由此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在生活上,由于自立能力不强而且缺乏家长的管教,学生开始放任自由,尽管身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和技能不足。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们在理论教学方面大多缺乏新意,教学模式机械呆板,缺乏生机,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严重不足,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发挥,只是在被动接受,因此很难实现教师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在体育设施设备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因此设备大多陈旧,更新速度也十分缓慢。对于千篇 一律的设备,学生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同时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支撑,教师一些新的教学想法也很难实现,教学质量也因硬件的缺乏严重的受到影响。

  二、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1.以就业岗位为依据,改革教学模式

  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要求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应该随之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摆脱照搬书本的固有模式,实现从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进而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作为大学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专业本质上是一种针对体育类人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为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在身体素质和体育机能方面的能力,加强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的联系,依据不同人群的自身属性和将来的职业属性进行分类教学。

  2.提高田径远动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资历最老、基础性最强的一个项目,它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产生发展,一直被称为“运动之母”,拥有很高的体育地位,田径运动项目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很多项目也是由它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很多种形式,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是简单的锻炼活动,如跑步;对于团队而言,它又可以成为一种团队协作的竞技项目,如:接力跑。受田径运动内容广、灵活度高和规则简单等属性的影响,田径运动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其他体育项目不能替代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田径运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内在属性,在强化学生体质的同时激发其对于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同时在参与其他体育项目时也注重对于田径远动的宣传,强化田径运动的作用。这样的相互促进模式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采用多种方式拓宽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单一机械的讲授方法,枯燥的理论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很难得到发挥,甚至还会对课程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会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内容上应该注重实践性,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对于将来工作和就业的意义;在授课形式上,可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扩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

  4.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更加有效率。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使教师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模式下,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在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于体育专业的人才要求也逐步多元化,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必须依据现今的社会人才需求,形成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适时地从内容、形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进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作者:王飞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9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师观念落伍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让学生“玩”,只要学生玩高兴了,体育课就算是教好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况且现在是大学时期,对大学生一切要求都比较宽松,所以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精力在体育课上面。这样的教学观念无疑是片面的、狭隘的。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导致体育教学枯燥无味,教师教学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丝毫体会不到体育课乐趣,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体育教学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体育教学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技能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对大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只有观念转变了,教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认识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大学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要过硬,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等科目,示范动作要标准、规范,还要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将复杂、难学的动作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这与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远程大学体育课程学习,在线与体育教学名师探讨、交流,吸取、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完善自身不足;还可以经常参加大学体育教师交流观摩课,实地与教学先进者交流心得,切磋经验,对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耻下问,提升专业技能,从而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娱乐课,要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不可营造严肃枯燥的课堂气氛,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遵循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对大学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但是也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渴望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而游戏教学法恰好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从而保证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发展。

  3.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要尽可能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练习,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只有更加关注教材、关注知识、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三、结束语

  新时期,新观念,新方法,大学体育教师要在“三新”思想的指导下,始终以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以及学生的教学体系,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迈向新的高度,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缑剑坤 单位: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0

  1、大学体育教学学生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

  所谓恐惧心理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害怕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和人格上的侮辱,而产生了惧怕心理。其一般会伴随有焦虑、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尿频、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身体僵硬等生理反应,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器材,动作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就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借口去逃避。例如,大部分女生在长跑练习时,总是磨蹭半天,或者请假去厕所,总之不愿意回到课堂;(2)碰到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运动,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勉强应付,做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在跳高、跳箱、跨栏等项目中,部分学生不敢跳,当跑到器材旁,又返身折回;(3)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动作躲躲闪闪,战战兢兢,一直在看着别人做,而自己很少主动参与。例如,有些学生,总是低着头,站在最后一排,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大学体育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2.1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更好地完成体育锻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一旦学生感觉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顺利完成规定的体育任务时,就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身材弱小的学生需要完成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时;身体笨重的学生需要完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技巧项目时;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耐力性项目时。

  2.2合作意识差,课堂氛围不高。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一些虚荣心较强或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抵抗挫败的能力比较有限,在比较紧张的课堂气氛下,他们往往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同学嘲笑和讥讽,担心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出丑;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老师和学生比较少的地方去练习,导致一些比较难的动作不敢尝试。

  2.3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自己动作示范都不标准,都无法讲清楚技术动作要领,而且讲授内容未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出发,总按自己固定的套路上课,课堂组织过于简单,而且有些教师对于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言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训斥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3、消除大学生体育教学恐惧心理的主要措施

  3.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4月,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了“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目标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增强身体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3.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相长,寓教于学,而且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身体素质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课堂小裁判,或者做自己的教学小助理,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接受能力较慢或生理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懂得只要方法选择得当,不断进行努力,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和激发自身的运动潜力;对一些比较难的运动技术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只要学生取得了进步,不管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3提高体育活动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但是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师生间相处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有些学生或自卑或胆怯,导致做各种动作时都会缩手缩脚,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此时,同学的一句安慰、一声鼓励可能会比教师的任何语言都管用,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会在短时间内散去。综上所述,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能缓解或避免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孙国辉 孔令达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1

  有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

  摘要: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习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借助报刊、黑板报、广播、讲座、特别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常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逐步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日常与学生交流中还得出,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满意。从理论角度分析,咨询应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询者参与。只有当求询者有强烈的求询愿望和动机,自愿寻求咨询,这样才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配合,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可采用面对面的咨询与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结合的方式。如当一些学生面对面难以启齿问题时,书信和电话咨询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为基本特征的网上咨询就特别适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进咨询室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因涉及面广,范围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学习、生活适应,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试等就可采用团体心理咨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咨询、教学、宣传、科研四管齐下,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专业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课程,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习、情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保健意识。要充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心健康知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园文化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康教育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育的'队伍的素质,所以,队伍建设是关键。开展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重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业道德,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有关规和要求,每个心理咨询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是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并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卡特尔PF人格测验、SCL290心理健康测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验(UPI)等心理测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及时找到心理问题的一种快捷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心理测查为辅助手段形成宣传、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筛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究时,既要注意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材料,又要结合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特点考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了解学生情况,跟踪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及时补充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随时报送,新近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档案,以保证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心理健康档案,初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有深度的个别帮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要真正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院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时有较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的帮助”而较少的选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师解决”。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和改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培养身心健康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佘海舟。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7(16):59。

[2]王强,狄玉峰。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07(15):41。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2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且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主要就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不能够按照实际的教学要求和社会发展现状开展,因此许多时候高校体育教学并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更无法真正的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落实。对于许多高校来说,他们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最后修完学分,这样就算作完成了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在,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丧失积极性,进而也无法真正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二)教学的内容安排与设置不够合理

  在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中,许多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置都不算合理。例如一些高校在教学项目的,选择的体育项目竟然是马拉松项目,或者是撑杆跳。并不是说这些项目不好,而是不适合全体学生。因为这类项目需要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许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完成,甚至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这样的内容并不适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所以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才能够开展大学体育教学。

(三)教学时间限制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高校会在学生的大一和大二期间,安排体育课程。而大三大四就不再有体育课程的安排。这就充分的看出,高校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完全是出于学分考虑,并不是本着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爱上体育锻炼。这样的教学使得体育教学中间间断,并不符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让学生长久的实现对自身的体育锻炼。

(四)缺乏合理科学的组织

  高校在进行组织体育课程开展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组织,进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生就怎么接受知识,并不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质疑,同样也不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许多时候,高校没有正确的按照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开展和组织体育课程的落实,也不会为学生组织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而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二、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一)更新与完善教学理念

  高校要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首先相应的领导和教师就应该明确终身体育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考虑的,也是为了学生永久的身体锻炼考虑的。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应该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教师要明确,当前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性人才,专业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来说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本着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进而更好的保障大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学习到有用的体育知识,进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二)课程安排科学且合理

  高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要合理科学。首先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况,明确哪些体育项目的开展是符合大多数学生,哪些体育项目的实行是不具有安全隐患。这将作为高校开展体育教学项目选择的重要指标,也是课程安排的重要标准。例如可以选择短跑类项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短距离的跑步对学生体能没有太大的消耗,另外大学体育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速度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这类项目比较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且对学生一生都将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健美操等,都是近些年来大学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也比较火热的项目,这些项目更加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也符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三)增强体育教学的连续性

  增强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求大学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时候,不要只是局限于针对大一和大二开展这样的科目,大三乃至毕业生都可以开展相关的体育科目。体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影响的。所以体育课的开展应该具有连续性,而不是大一大二结束之后这门课程也就随着修完的学分而结束。这样将会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连续性,更不利于学生落实终身体育学习的目标,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中,体育学习的意义将无从体现。

(四)教师要合理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课程安排以及活动组织上,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首先教师要明确,符合学生爱好和兴趣的体育项目才是学生真正想要感受的体育教学。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特点来组织一些相应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既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真正的将体育教学的目的落实下去,对于学生一生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终身体育目标背景之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的教育意义,更好的保障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黄凯 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3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做过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改革措施,但很多政策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被采纳,很多意见和建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引领、革新作用。有教学工作者通过对当前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特长生培养,即对有某项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和锻炼,使其能够向职业运动员的方向发展,以便将来有机会参加大型竞技体育比赛;二是传统项目的体育教学方式,上体育课就是跑、跳、投及各种球类运动,或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训练或自由活动;三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四是旨在进行强身健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国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学都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以跑、跳、投为主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组织全体同学进行集体训练,在此基础上对发现有特别专长的学生进行重点针对性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形式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指使体育课在很多高校里都成为摆设,既不能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更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重文轻体”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普遍尴尬和困境。素质教育已经被普及推广了多年,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也被广泛推行,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改进,不断地趋向完善。例如9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也得到了采纳,不断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在此背景下,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了高校体育专业的良好发展。其次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教育大背景改革下,教师们对本行业进行了重新审视,有了新的定义和教学方式,态度上也有了转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和创新。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北京奥运会之后,全民健身和全民体育的观念更加深入民心,在此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也进一步呈现出革新的趋势,大学体育设施也开始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显示出大学体育教学社会化的特征,大学体育教育资源也更加均等化。这是值得欣喜的景象。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教学成果,但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这些弊端甚至影响到了关乎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教育改革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对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很不利的。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没有新意;终身体育思想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有很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上;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不一、不准确,不能真正反映出大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和高校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方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很盛行,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真正提高的壁垒;

  三、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进对策

  在目前高校的这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是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素质培养而非单纯的“应试教育”。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选择运用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当克服前述不足之处,贯彻实施以下几项措施:首先,加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同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完成真正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是教师能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加强教学的同时能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习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全面培养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培养。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们求发展、求进步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从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实践中受到鼓舞。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训练和学习机会,此外,还要一分为二地对待每个学生,不断努力帮助他们寻找适合各自性格特点和身体素养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教师要能够真正地着眼未来,有着面向现代化眼光和教学态度,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考虑;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方法选择上,更要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调整技术难度、变换教学手段、改变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公平竞赛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情景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其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如训练、自学、实践、思考、讨论等来独立地获得知识。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大学的体育教学,必须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大趋势相适应,大学体育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理论,全面、深入地发展体育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体育教育方法和实践。大学体育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意思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靠丰富的体育教学来实现,也是全社会终身体育理念落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发展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

  作者:华卫平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4

  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传统音乐教学的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呆板无趣,教学效率低下,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启发式教学法被逐渐引入、应用,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鉴于此,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并具体阐述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声乐;有效途径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和认可,教师利用音乐、实物、生动的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启了学生对声乐的感觉,这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供都大有裨益。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1)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声乐抱有一定兴趣,才能够高效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引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学习兴趣就自然被激发,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在学习中得到了艺术享受。

(2)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它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抢答、自由发表意见等方式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同时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和能力上取得较大进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声乐知识

  在声乐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讲声乐知识生动形象地讲解到位,学生就难以理解掌握。而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用生动丰富的声乐语言来传授知识,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把枯燥乏味的课堂趣味化。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快速掌握声乐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1)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音乐教学目标较为明确,这些都为启发式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声乐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大大提升了学生能力、想像力,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另外,学生通过演唱、欣赏歌曲、舞蹈、角色扮演等丰富了课堂之余,也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音乐体验,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素养。

(2)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课堂组织方式不同的是,声乐教学过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歌唱技巧。这种“技巧+理论”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但由于我国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很多学校仍停留在班集体授课模式,这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有效途径

  声乐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发声的技巧,以达到认识和操纵歌唱活动的目的,这些技巧是学生需要通过自身感觉去体验、去寻找到的。因此,在声乐教育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歌唱气息

  学生学习声乐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调整气息。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歌唱气息中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自然地发声,更好掌握深呼吸要领,教师可引用熟悉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想象特定的情境该发什么音。例如,教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时,就要引导学生想象置身祖国大美河山之中的情感体验,调动其情绪,加深气息,使之贯穿肺腑,这样学生在掌握气息时就更能把握要点,深刻理解。另外,为了让学生感受怎样才能调好气息,把握好声线,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跳音练习,练习跳音可以很好地锻炼腹肌,让学生腹肌灵活,且能在快速发音的同时能保持喉器稳定,气息更深。

(2)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音训练

  声乐教学的重点是声音,歌唱者提高发音技巧的主要途径是声音训练。练声所选用的'歌曲一般是由上下音节组成,旋律比较单调,体现不出美感。由于只能机械地反复练习,影响了很多初学者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他们难以掌握连音和跳音,对于声乐学习也不利。为使这一现状得以改变,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利用启发式教学法,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发声技巧。中国汉字是单音节体系,每个汉字都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想要发出清晰的唱歌语言,就必须先引导学生学号普通话。如诵读“八百标兵奔北坡”。“b”是字头,发音时要将着力点至于双唇,短、快、有力地发出“b”音,过度到字腹上。

(3)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情感启发

  歌曲演唱的目的是诠释和演绎出歌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主题。而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怎样训练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好情感的表达,一般情况是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知识面较窄,所以对歌曲的主题、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难以深刻理解。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法对这一难题可以有效的解决。例如,教师在传授有关历史类题材音乐时,为了增加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可以适当讲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而更好的演绎出歌曲的艺术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声乐基础理论和歌唱能力的提升。因此,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要将启发式教学法适用范围推广,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需求,促进学生声乐技能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浅谈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价值[J].黄河之声,(17).

[2]高冠男.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12).

[3]尹琦.初论“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8).

[4]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1).腔美,原因是没有依照字音去行腔,因此,声音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15

  1、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几个问题

(1)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补充性。尽管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当中,但是,它的教学内容仍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各自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存在着简单技能化与繁杂的问题。首先,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让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缺乏质的飞跃。其次,一些高校拘泥于改革的表面,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多元化特征,反而让体育教学陷入到一种“小而全”的教学陷阱当中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反而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境。此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还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培养理念实施,从而无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让课内体育教学缺乏必要的课外辅助资源的补充与引导,最终影响到学生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体育意识的有效树立。

(2)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教学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主体,他们的教学改革态度与教学改革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效率与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仍然不够,片面强调对教师运动技术水平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他们未来学习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过于集中而个人能力有限的问题。此外,一些大学体育教师对后续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主义,体育教师的整体知识更新较为缓慢,而他们的专业素质也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大学体育教材质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区别。大学体育教师有时也会参与到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中来,这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从而使得一些体育教材质量出现了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体育教师在参与教材编写的时候,常常会根据查询的资料进行修改后的编写,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旧教材而已,无法真正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此外,很多大学体育教材都缺乏必要的时效性,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课程。

(4)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实践相互脱节。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高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性课程而已,从而无法把大学体育教学真正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也让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同时,我国不少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发展较快,但是,其体育教学理念却更新较慢,无法与自身的发展规模与教学改革要求相适应,从而限制了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也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工作绩效与水平。此外,一些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认知与教学能力有限,从而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5)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也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我国不少大学体育教学的场地与器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损问题,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需求。同时,我国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都走向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就出现了一些高校为了追求一定的教学效益,片面的把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向社会进行开放,反而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与课外活动要求。这些状况都加剧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

  2、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建议

(1)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强化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这就是说,当前不少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且独立化的教学理论体系,因此,它的教学改革无法顺利开展起来,也无法令人满意的改革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尽快强化对大学体育教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系统理论指导与科学化水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各个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为解决一些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对策与指导。这就需要各个高校积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一个扎实且全面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引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走向质的改变。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鉴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创新化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期待,精选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创新性,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动机。此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努力使得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深层次的思想理论水平,改变那种技能偏执化及泛化的教学内容,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终身体育思想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选择合适教学内容的时候,显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强化对教材的系统化研究,本着宁缺勿滥的指导思想来改善体育教材,创新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编写水平,真正让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就是体育教师,他们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率与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来全面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高校必须引导体育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中去,成为一个总结过去教学并提升未来体育教学的综合教学者,从而不断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外,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并调研体育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并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4)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教学环境。这就是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必须从战略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教学,深化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认识,尽可能的提升大学体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体育教师待遇,还要营造一个浓郁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愉人性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当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高校还应该让体育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话语权,并构建一个多元且动态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增加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让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适度引入社会开发项目,让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不断更新与充实,最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管理绩效。

  作者:汪博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