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3篇

读后感 时间:2023-01-30
【www.wendang123.cn -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3篇(《文化苦旅》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3篇(《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1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那么,走吧。屈原说:“悲时俗之厄兮,愿轻举而远游。”全祖望有记:“亭林先生出游,二马二骡,载书自随。险隘关塞处,请教老兵退卒,问往日战事。若与平日所知不符,则广求书籍核证。”我想,核证的地方应该是沿途小客栈的油灯下。

  路上很累,但与以前熟悉的门庭相比,那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世界,一个比较正常的世界。

  于是他去旅行,去遍访各地的名胜古迹,去触摸、发掘这些实物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与历史。中华文化本来就具有比舞龙舞狮、唐装茶餐更厚重的分量,只是有一些传承了下来,有一些则永远消失在了历史中,不再为人所知。

  文化与历史是朵两生花,两者不可分割,相生相息。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虽说不乏史传、典籍,只是其中或真或假,不可避免地含有遗漏或是道听途说的成分。没有哪部史传能让你地肯定这绝对是真实的,即使是《史记》也无法做到。

《文化苦旅》一书集结了余秋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所写下的作品。当时正值_时期,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凌辱,学校停课,科研机构被撤销,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与不可估量的精神、经济损失。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更是乘机混到政府内部窃取权、利,仇富思想、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可笑的思想行为也泛滥开来,整个社会黑暗而又残忍,成为了当时无数人的噩梦。

  正是在那个时候,余秋雨一家也无法幸免地惨遭“_”的荼毒。中国大陆的“_”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因为早已经把许多最基本的文化“革”掉了,还嫌不够,再“革”一次,结果只能社会失控,一片混乱。他想去寻找那些被“革”掉了的文化,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去用这些文化唤醒人们的人性与良知。

  但文化的苦旅终究是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去倾听、去感知、去触摸文化。这种历史的沉淀是不能丢的,它是无数代人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文化很抽象,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一个民族若是失掉了文化,那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民族不是种族,而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也绝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它是鲜活的,在生活中跃动,在历史中歌唱。

  你,还在苦旅吗?如果还没开始——

  那么,走吧……

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2

  初读这本书时,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作者的下笔如有神,而是小叙中所说的“对我来说,《文化苦旅》就是这个外出的浪子”和“宅,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意多看他一眼”等等,这些句子每一个都戳中我的内心,“文化苦旅”到底是什么?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谜。

  静静打开这本封面素雅却沧桑的书籍,黑色的四个字“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着实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的双眼久久注视着这独具特色的封面和异常刺眼的“苦”字。带着满肚子对它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准备开始享受这份文化大餐。

《文化苦旅》是一部类似游记风格的散文集。作者将旅行时的激情融入了文字中,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文化深深的、苦苦的追寻与思考。作者笔下每个地方都隐藏着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印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但又有相同的文明期望。书中写了有“天府之国”称号都江堰,夕阳西下,朔风凛凛而略显凄清的道士塔,接通着中华历史血脉的莫高窟,还有一湾不算太小的沙原隐泉和天一阁。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神秘的。它们在各自的地方安静地保持着自己的美好,但当余秋雨老师的笔触摸到它们时,它们又开始活跃起来。通过作者的笔,它们活力四射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文化和大自然结合的动人瞬间。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道士塔》,在中国文化遗址莫高窟上,有个叫王远录的道士,上天注定让他当上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将不计其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一个年轻的诗人写到: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首看了一眼西天凄绝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我们为曾经的文化感到惋惜!

文化苦旅读书读后感3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诉说着一个个中国古文化,中国文明的盛兴、衰落。读《文化苦旅》,是读行走的哲学,跟随余秋雨先生踏上游历中国文化古迹的旅途,感受历史名迹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所沉淀出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游历山水之间,去感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我们去到了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总是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发生过的一切,曾经在我们所站的这个地方有谁走过,又发生过的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呢,又是谁在这里修建的呢,修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等等。就在这样的一瞬间里,那所有的一切都会很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会油然而生,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重燃而生,使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过了一般。而我们人社工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日常的下乡检查工作过程中,我们与山水、群众做着不同的互动,看着匆匆往来的群众,不知他们从何而来,又向和而去?我们的脚步只能紧跟着自身的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维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危,此时作为一名人社工作者我感觉自己是无比的自豪。

  读《文化苦旅》并不是在欣赏山水风景,而是在对历史的沧桑的一种回顾,叹息和哀伤,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激励。一次次的漂泊旅程,都是在增长我们的智慧,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这一次又一次的跋涉又能让我们得到一种启迪,一种精神的寄托。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在这里留下了最真实的写照。岁月的流逝,让历史的沧桑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经是越磨越淡,渐渐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圈子,时间磨损了最值得深藏的记忆,或许也只有当我们身临其境的那一刻才能将这些诠释出来。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机关事业单位是一种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孜孜不倦,我们看不到呐喊声,没有欢呼声,更加没有掌声。我们只能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第一线,默默地服务好人民群众。